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新高考改革引关注:“育人”与“育分”的争夺

2017-11-24 来源: 长沙新东方 作者: 长沙新东方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这所学校在此轮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学生必修物理。高考改革后,选考物理的人数降到了不足50%。该校原本排名靠前的学生,在第一次物理选考后的赋分仅为80多分,全校物理平均赋分仅为70分。而选考了技术或文科类学科的学生,最后的赋分成绩都超过了以往考试的平均成绩。在此影响下,2017年9月入学的新高三学生中,报考物理的人数下降到了33%,新高二学生中,报考物理的人数更是减少到仅有60人,仅占年级总人数的10%。

  这种趋势在县级中学继续放大。

  以嘉兴市嘉善县某高中为例。该校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该校目前的在读高三学生中,最初选考时还有130人报考物理和化学,但2016年10月第一次选考成绩公布后,学生纷纷要求改选,如今仅剩下70人选考物理,在读高二学生中,报考物理的只剩下5人。“我们学校物理成绩最好的学生,在全省只能排到8000到1万名,根本没有竞争优势,从学生到学校,当然都希望回避物理考试的竞争风险。”

  “弃物理”现象的实质,是多数学生和学校希望避开不容易获得高赋分的科目,而主动去选择容易取得高赋分的科目,由此形成了“田忌赛马”式的选考策略。

  上述嘉善高中副校长举例说,该校第一届新高考生读到高二下学期时,学校安排了一个成绩较好的班级集体参加政治选考,最后取得了1名满分、7名90分以上、平均80分的好成绩。这个成绩比2017年高考的全省政治平均分还高出近10分。

  这位副校长说,他们并不是唯一采取这种“战略”的高中,在嘉兴全市的统计数据中,选考地理的比例最高,达56.65%,第二高为政治,占比达50.51%,“因为这两科都比较容易考”,报考物理的比例仅为倒数第二,37.22%。从高考总成绩来看,报考物理比例最低的一所学校,由于采取了“文多理少”的选考策略,98%以上的毕业生都被第一批次录取。

  这个“经验”直接影响了后续高中生的选择。据他透露,目前嘉兴市在读高三学生中,报考物理比例已降至7门选考科目最低,为30.44%,选考比例最高的三门仍是地理(57%)、化学(46.39%)和政治(46.29%);在新高二学生的选考意向统计中,物理仍是最冷门,全市仅有17.82%的学生有意报考,难度略低的化学也下降到了32.40%,地理、政治等科目的报考意向进一步提升,分别达到59.48%和56.20%。

  “我们只是普通高中,学生的目标就是能考上大学,与其选择物理给别人垫底,不如选其他科目试试运气,如果赋分制度不改变,这种现象就很难避免。”这位副校长说。

  这对物理并非弱项的重点中学也产生了影响。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温岭中学校长陈才锜承认,报考物理的实际人数,的确在减少。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虽然重点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成绩在全省排名靠前,但非重点中学出现的“弃物理”现象,使得重点中学报考物理的学生也面临着被赋低分的风险。

  “一共21个得分档,1%的人得最高分,按成绩算,应该主要集中在重点中学。中间档的人最多,主要集中在普通中学,现在普通中学不报了,重点中学的学生有一部分就可能降为中间档。许多学生是喜欢物理的,可发现后面没人了,也不敢报了。”

  教育界对此提出了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改变物理考试的赋分制度,比如将最高分的赋分比例提高到5%,吸引更多学生选考。但反对意见认为,如此会破坏高考公平,即便解决“弃物理”现象,可能还会出现第二个弱势学科。

  另一种思路,是在高校招生环节中,增加要求物理成绩的专业数量,以提高选考物理的考生比例。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就表示:“如果30%的物理报考比例过低,那么多少是合适的?依据又是什么?”他认为,问题的根本是给学生选择权是不是对的。“如果是对的,就要坚持,只能做引导,但无法保证结果。”

  选考物理人数大量减少,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高中物理老师面临失业。上述嘉善高中目前在读的高二学生中,选考物理的学生仅有5人,只需要一名物理老师上课。因此,原有的物理老师中,有两人转岗去教新增加的技术课,1人转岗做了会计,还有几个则干脆调到当地初中当物理老师。

  上述杭州市普通高中的情况也类似。该校副校长说,学校高中每年级有12个班,以往至少8个理科班要学物理,如今只有几十名学生选考物理,这样下去,“高中只需开一个物理班,一个物理老师就够了,物理老师必然都面临转岗。”

#p#

  35种选课模式的大走班

  选考制度另一个直观变化,是不同学生选考不同的科目,给高中教学管理带来的难题。根据测算,浙江的“7选3”制度最多可有35种选课模式,上海的“6选3”也有多达20种选课组合。

  同时,由于浙江采取两次选考、择优报考的原则,根据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要求,第一次选考结束后,有人会选择再考一次,这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更多的选课组合。

  浙师大附中课程中心主任徐仲文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每学期选课结束,他都要带着两位同事用整整3天排课,同时依靠计算机辅助,仅为一个年级打印课表,就要耗掉整整一天。

  在《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但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中,由20至35种选课模式带来的“走班”制,也让许多学校头疼。

  前述嘉善高中副校长就坦言,无法完成35种模式的走班,最后是学校规划了18种选课模式,再由学生选择,有18种模式以外选择的,学校再做动员协调;前述杭州普通高中副校长也表示,学校条件无法保证理想状况的走班制,实际操作中采取了折中方案,先以报考最多的两门为基础分班,外加1门课走班,最终实现了十五六种。

  “走班制”难以实施,一个原因是教室数量有限。在《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采访中,多数高中都将能够动用的空间全部改为教室,但仍无法满足需要。即便是实力较强的杭州第二中学(下简称“杭州二中”),据其原校长叶翠微介绍,也是将能挖掘的空教室都挖掘出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会议室,以满足排班需要。据他估计,实行新高考之后,学校的场地设施需要整体增加20%至30%,杭州二中已提出了校园扩建的申请,但最快到2019年才能有新的教室投入使用。

  师资力量是另一个掣肘因素。杭州二中为保障35种走班模式,为高中每年级平均配备了约60名教师,但在多数普通中学,高中每年级只有二三十名教师。浙师大附中校长何通海介绍说,在大量乡镇学校和农村高中,一个年级仅有200名学生,师资也仅够保障4至5个教学班,“不可否认学校采用套餐制走班是下策,但也是无奈之举。”

  多次选考的制度,也带来教师需求量的增加,在地理、政治等报考比例迅速提高的学科中,教师短缺的现象极为突出。同时,“二孩”政策的倡导,许多女教师请假生二胎,又导致了师资的进一步短缺。在上述嘉善高中,以往每名地理教师每周平均上12节课,新高考后,由于师资不足,每名教师每周要上16节课才能满足需求,工作量增加了三成。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清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对此做过测算,不论各高中每年实际选考某科目的学生规模大小,上海与浙江两地的高中,都需要行政班数量1.5倍的教室,以及6至7个科目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才能保证教学安排。

  不同的学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温岭中学校长陈才锜介绍,温岭中学根据全校师资的总体情况安排开课,比如高二、高三需要更多的生物教师,那么高一上学期就不再安排生物课,改在高一下学期开设。

  上述杭州普通高中的最大难题是技术课师资不足。该校副校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校一方面增加了原有计算机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让校内有计算机知识背景的其他学科教师分担一些简单的内容,再将2至3个教学班合并上课,才勉强应付。

  还有学校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们的做法是向市教育局申请“临时教师用工”人数,外聘有教师资格证的师范专业学生顶岗代课。

  “师资是个结构性问题。”一位校长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每所学校的教师编制都是固定的,各学科教师人数也根据原来的教学需要形成平衡,但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很容易出现一门学科的选考人数突然增加,另一门又突然减少,作为学校,很难动态地应对所有变化。

  师资力量雄厚的高中则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比如浙师大附中。校长何通海介绍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仅可以保证全部学生的35种模式走班,而且每门课程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开设两到三个层次的教学班。不仅如此,根据学生兴趣及薄弱环节,浙师大附中还开设了专项教学项目,如数学科目中,再专门开设代数专项班、几何专项班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授课。

  但即便在浙师大附中,也面临着新高考后如何评定教师工作的问题。何通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与高考成绩、学生感受相比,教师的感受被很多人忽略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既不能按照以往的‘唯分数论’,又不能单纯地按照课时量化计算,如何增加教师在改革后的成就感和获得感,需要认真研究。”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教育资讯>正文
    新高考改革引关注:“育人”与“育分”的争夺
    2017-11-24 来源: 长沙新东方 作者: 长沙新东方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物理遇冷”是无解之题?

      “物理遇冷”的直接原因不是选考,而是新高考为了平衡不同学科的难度和分值,对选考科目采取了赋分制。

      赋分制,即不以卷面实际分数为考生最后得分,而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部成绩中的位置,给出一个相对分数。具体到本次高考,每门选考科目卷面成绩的前1%为100分,2%为97分,以此类推,以每3分为一个分差档设置21个得分档,直至最低分40分。

      “物理学科本身偏难,选考物理的一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因此导致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愿意成为分母。”杭州市一所普通高中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举例说:比如短跑比赛,一组是10个速度较快的高手,另一组是10个跑得较慢的人,两组的竞技水平并不相同,但都按同样的规则赋分,最后在两组内排名相同的人,成绩就相同了。

      这所学校在此轮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学生必修物理。高考改革后,选考物理的人数降到了不足50%。该校原本排名靠前的学生,在第一次物理选考后的赋分仅为80多分,全校物理平均赋分仅为70分。而选考了技术或文科类学科的学生,最后的赋分成绩都超过了以往考试的平均成绩。在此影响下,2017年9月入学的新高三学生中,报考物理的人数下降到了33%,新高二学生中,报考物理的人数更是减少到仅有60人,仅占年级总人数的10%。

      这种趋势在县级中学继续放大。

      以嘉兴市嘉善县某高中为例。该校副校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该校目前的在读高三学生中,最初选考时还有130人报考物理和化学,但2016年10月第一次选考成绩公布后,学生纷纷要求改选,如今仅剩下70人选考物理,在读高二学生中,报考物理的只剩下5人。“我们学校物理成绩最好的学生,在全省只能排到8000到1万名,根本没有竞争优势,从学生到学校,当然都希望回避物理考试的竞争风险。”

      “弃物理”现象的实质,是多数学生和学校希望避开不容易获得高赋分的科目,而主动去选择容易取得高赋分的科目,由此形成了“田忌赛马”式的选考策略。

      上述嘉善高中副校长举例说,该校第一届新高考生读到高二下学期时,学校安排了一个成绩较好的班级集体参加政治选考,最后取得了1名满分、7名90分以上、平均80分的好成绩。这个成绩比2017年高考的全省政治平均分还高出近10分。

      这位副校长说,他们并不是唯一采取这种“战略”的高中,在嘉兴全市的统计数据中,选考地理的比例最高,达56.65%,第二高为政治,占比达50.51%,“因为这两科都比较容易考”,报考物理的比例仅为倒数第二,37.22%。从高考总成绩来看,报考物理比例最低的一所学校,由于采取了“文多理少”的选考策略,98%以上的毕业生都被第一批次录取。

      这个“经验”直接影响了后续高中生的选择。据他透露,目前嘉兴市在读高三学生中,报考物理比例已降至7门选考科目最低,为30.44%,选考比例最高的三门仍是地理(57%)、化学(46.39%)和政治(46.29%);在新高二学生的选考意向统计中,物理仍是最冷门,全市仅有17.82%的学生有意报考,难度略低的化学也下降到了32.40%,地理、政治等科目的报考意向进一步提升,分别达到59.48%和56.20%。

      “我们只是普通高中,学生的目标就是能考上大学,与其选择物理给别人垫底,不如选其他科目试试运气,如果赋分制度不改变,这种现象就很难避免。”这位副校长说。

      这对物理并非弱项的重点中学也产生了影响。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温岭中学校长陈才锜承认,报考物理的实际人数,的确在减少。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虽然重点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成绩在全省排名靠前,但非重点中学出现的“弃物理”现象,使得重点中学报考物理的学生也面临着被赋低分的风险。

      “一共21个得分档,1%的人得最高分,按成绩算,应该主要集中在重点中学。中间档的人最多,主要集中在普通中学,现在普通中学不报了,重点中学的学生有一部分就可能降为中间档。许多学生是喜欢物理的,可发现后面没人了,也不敢报了。”

      教育界对此提出了两种解决思路。一种是改变物理考试的赋分制度,比如将最高分的赋分比例提高到5%,吸引更多学生选考。但反对意见认为,如此会破坏高考公平,即便解决“弃物理”现象,可能还会出现第二个弱势学科。

      另一种思路,是在高校招生环节中,增加要求物理成绩的专业数量,以提高选考物理的考生比例。对此,也有不同意见。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就表示:“如果30%的物理报考比例过低,那么多少是合适的?依据又是什么?”他认为,问题的根本是给学生选择权是不是对的。“如果是对的,就要坚持,只能做引导,但无法保证结果。”

      选考物理人数大量减少,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高中物理老师面临失业。上述嘉善高中目前在读的高二学生中,选考物理的学生仅有5人,只需要一名物理老师上课。因此,原有的物理老师中,有两人转岗去教新增加的技术课,1人转岗做了会计,还有几个则干脆调到当地初中当物理老师。

      上述杭州市普通高中的情况也类似。该校副校长说,学校高中每年级有12个班,以往至少8个理科班要学物理,如今只有几十名学生选考物理,这样下去,“高中只需开一个物理班,一个物理老师就够了,物理老师必然都面临转岗。”

    #p#

      35种选课模式的大走班

      选考制度另一个直观变化,是不同学生选考不同的科目,给高中教学管理带来的难题。根据测算,浙江的“7选3”制度最多可有35种选课模式,上海的“6选3”也有多达20种选课组合。

      同时,由于浙江采取两次选考、择优报考的原则,根据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要求,第一次选考结束后,有人会选择再考一次,这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更多的选课组合。

      浙师大附中课程中心主任徐仲文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每学期选课结束,他都要带着两位同事用整整3天排课,同时依靠计算机辅助,仅为一个年级打印课表,就要耗掉整整一天。

      在《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这种制度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但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中,由20至35种选课模式带来的“走班”制,也让许多学校头疼。

      前述嘉善高中副校长就坦言,无法完成35种模式的走班,最后是学校规划了18种选课模式,再由学生选择,有18种模式以外选择的,学校再做动员协调;前述杭州普通高中副校长也表示,学校条件无法保证理想状况的走班制,实际操作中采取了折中方案,先以报考最多的两门为基础分班,外加1门课走班,最终实现了十五六种。

      “走班制”难以实施,一个原因是教室数量有限。在《中国新闻周刊》的调查采访中,多数高中都将能够动用的空间全部改为教室,但仍无法满足需要。即便是实力较强的杭州第二中学(下简称“杭州二中”),据其原校长叶翠微介绍,也是将能挖掘的空教室都挖掘出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会议室,以满足排班需要。据他估计,实行新高考之后,学校的场地设施需要整体增加20%至30%,杭州二中已提出了校园扩建的申请,但最快到2019年才能有新的教室投入使用。

      师资力量是另一个掣肘因素。杭州二中为保障35种走班模式,为高中每年级平均配备了约60名教师,但在多数普通中学,高中每年级只有二三十名教师。浙师大附中校长何通海介绍说,在大量乡镇学校和农村高中,一个年级仅有200名学生,师资也仅够保障4至5个教学班,“不可否认学校采用套餐制走班是下策,但也是无奈之举。”

      多次选考的制度,也带来教师需求量的增加,在地理、政治等报考比例迅速提高的学科中,教师短缺的现象极为突出。同时,“二孩”政策的倡导,许多女教师请假生二胎,又导致了师资的进一步短缺。在上述嘉善高中,以往每名地理教师每周平均上12节课,新高考后,由于师资不足,每名教师每周要上16节课才能满足需求,工作量增加了三成。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清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对此做过测算,不论各高中每年实际选考某科目的学生规模大小,上海与浙江两地的高中,都需要行政班数量1.5倍的教室,以及6至7个科目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才能保证教学安排。

      不同的学校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法。温岭中学校长陈才锜介绍,温岭中学根据全校师资的总体情况安排开课,比如高二、高三需要更多的生物教师,那么高一上学期就不再安排生物课,改在高一下学期开设。

      上述杭州普通高中的最大难题是技术课师资不足。该校副校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校一方面增加了原有计算机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让校内有计算机知识背景的其他学科教师分担一些简单的内容,再将2至3个教学班合并上课,才勉强应付。

      还有学校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们的做法是向市教育局申请“临时教师用工”人数,外聘有教师资格证的师范专业学生顶岗代课。

      “师资是个结构性问题。”一位校长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每所学校的教师编制都是固定的,各学科教师人数也根据原来的教学需要形成平衡,但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很容易出现一门学科的选考人数突然增加,另一门又突然减少,作为学校,很难动态地应对所有变化。

      师资力量雄厚的高中则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比如浙师大附中。校长何通海介绍说,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仅可以保证全部学生的35种模式走班,而且每门课程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开设两到三个层次的教学班。不仅如此,根据学生兴趣及薄弱环节,浙师大附中还开设了专项教学项目,如数学科目中,再专门开设代数专项班、几何专项班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授课。

      但即便在浙师大附中,也面临着新高考后如何评定教师工作的问题。何通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与高考成绩、学生感受相比,教师的感受被很多人忽略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既不能按照以往的‘唯分数论’,又不能单纯地按照课时量化计算,如何增加教师在改革后的成就感和获得感,需要认真研究。”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