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新高考改革引关注:“育人”与“育分”的争夺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高考改革:“育人”与“育分”的争夺
“弃物理”与“不断备考”都只是这一改革的表面影响,背后还有课程结构、教学组织、教师评价、条件保障等更多因素值得探讨
9月28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会上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早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将于今年9月开启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的试点工作,以“探索一些新的路子”。
“要注意到‘扩大试点’这个提法,”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文简称“浙师大附中”)校长何通海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这个意思并不是说浙江、上海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成功,即便浙江、上海取得了一些经验,某种程度上也并不意味着全国都要这么做,各地经济、政治、文化、考生数量都存在差异,方方面面都有不同的压力。”
2014年开始在浙江、上海正式实施的新高考改革,在今年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吸引公众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论。
先是由于新高考采取选考制度,高中不再分文理科,除语数外必须参加统考外,考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中(浙江增加了一门技术课)选择3门作为高考科目,计入总成绩,使得较难的物理科目“遇冷”:2017年浙江全省29.13万高考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仅占27%;上海的考生中,选考物理的比例也仅占30%。
这一趋势蔓延到了今年开始试点新高考改革的北京。有报道说,北京高中的高考规则说明会刚一结束,就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要不要选物理”。有人担忧,这一趋势会对中国年轻人的科学素养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在新高考改革中,学生需要参加高中全部13门课程的学业水平测试、6选3或7选3的选考科目考试,两次的外语考试,以及最后的语文数学统考,使得学生从高一就开始迎接备考压力。在浙江的两次选考、以最优成绩报考志愿的方案设计下,在有些学校内形成了不断考试、不断刷题的循环。
不过,多位教育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其所针对的目标、实施的路径,不仅过去未曾有过,更值得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高考改革:“育人”与“育分”的争夺
“弃物理”与“不断备考”都只是这一改革的表面影响,背后还有课程结构、教学组织、教师评价、条件保障等更多因素值得探讨
9月28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会上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早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将于今年9月开启新一轮高考招生改革的试点工作,以“探索一些新的路子”。
“要注意到‘扩大试点’这个提法,”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文简称“浙师大附中”)校长何通海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这个意思并不是说浙江、上海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成功,即便浙江、上海取得了一些经验,某种程度上也并不意味着全国都要这么做,各地经济、政治、文化、考生数量都存在差异,方方面面都有不同的压力。”
2014年开始在浙江、上海正式实施的新高考改革,在今年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吸引公众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论。
先是由于新高考采取选考制度,高中不再分文理科,除语数外必须参加统考外,考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中(浙江增加了一门技术课)选择3门作为高考科目,计入总成绩,使得较难的物理科目“遇冷”:2017年浙江全省29.13万高考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仅占27%;上海的考生中,选考物理的比例也仅占30%。
这一趋势蔓延到了今年开始试点新高考改革的北京。有报道说,北京高中的高考规则说明会刚一结束,就有不少家长在讨论“要不要选物理”。有人担忧,这一趋势会对中国年轻人的科学素养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在新高考改革中,学生需要参加高中全部13门课程的学业水平测试、6选3或7选3的选考科目考试,两次的外语考试,以及最后的语文数学统考,使得学生从高一就开始迎接备考压力。在浙江的两次选考、以最优成绩报考志愿的方案设计下,在有些学校内形成了不断考试、不断刷题的循环。
不过,多位教育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其所针对的目标、实施的路径,不仅过去未曾有过,更值得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