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国式生儿育女,想起来真是悲哀
过度付出感的背后,
是情感的转嫁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观念,所以在中国的关系里,亲子关系是一个“有用”的东西,这份感情,是需要回报的。
A的父母有个小本子,从A出生开始到结婚买房,为他花的每笔钱都写在小本子上,每次A与他们意见相左,就会拿出小本子数落A,这个本子,于A而言,是孙悟空的紧箍咒。
还有一种比要求物质回报更要命的,是情感回报。
朋友B的父母,在老家有房有车有朋友圈,但退休后,他们双双非要挤到儿子北京不足60平米的小家,理由是担心B从小不会照顾自己,愿给钱愿干活,怎么都行,总之不愿意与B分离。分离,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孝。
两代人生活观念差异在B生了孩子后达到顶峰,育儿观念差异、婆媳矛盾、地小人多,孩子两岁时,B离婚了。
据我所知,A是农村家族三代唯一考上大学的,整个家族希望都寄托在A身上。而B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双方拼命争夺孩子的爱,来填补自己的失落。
A的父母是爱孩子,但更爱的,是孩子带来的荣耀;
B的父母也爱孩子,但更爱这份不愿放手的情感寄托。
事实,A和B从小就有一个愿望,考到外地,远离父母。亲子关系让他们备受束缚的程度远超过了青春期叛逆,变成了一种内心的恐惧。
曾经有一个90后跟我说过,她看到上一代,一个孩子因为爱的名义出生,比例好低。有的是潜意识希望夫妻关系得以巩固,有的是没有丈夫的爱,渴望一份超级亲密关系来替代。
这样的父母其实我们见得不少,他们本身也许是时代或者命运的受害者,我们不忍指责,但有一点极度清晰的事实是——
在这样直接或变相表达“我已经把最好的给你,你要孝顺我”的过程中,健康的亲子关系,消失无踪。
孩子,是为了丰富和完整我们的生命,为了我们的渴望,而来到这个世界。孩子的到来,基于我们百分百武断的选择——
我们为孩子付出,只是一种成年人基本的负责。
我们想要的回报,
“付出”当时就获得了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不为什么,为了体验,这一路我们共行的点点滴滴。
没有回报,所有过程,都是回报。
当一个暖暖的肉团,在我怀里呼吸着,那种暖暖气息,激发你人性深处的温柔。
看着一个生命,在你的陪伴下,一点点成长的喜悦。
为了他,你体会到最强的盔甲和最软的软肋,这种不断克服自我的焦虑,历练的强大。
就是意义。
卖房也好,送孩子出国念书也好,基于心甘情愿,基于爱,别基于回报。
让孩子走,基于让他幸福,别基于逃避自己的匮乏。
别提出这种荒谬的“不准嫁老外不准离开中国发展”等要求,细想一下,基于控制而提出的要求何其多?工作必须体制内,找老公必须有房,30岁必须生孩子……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关系是,明明手里拿着计算器,像投资一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却完全身在其中感受不到其中的伤害,因为——
我生养了你,你属于我。
连岳评价这件事最深刻:表面是爱,其实是续奴。
别让中国式的生儿育女,变得悲哀。
别让家庭生活这么美好的事儿,被传宗接代玷污了。
人生已经够苦。愿每个孩子,真的都是随爱召唤,来到这个世界。
更多家庭教育内容请关注:长沙新东方官网
【家庭教育】中国式生儿育女,想起来真是悲哀
过度付出感的背后,
是情感的转嫁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观念,所以在中国的关系里,亲子关系是一个“有用”的东西,这份感情,是需要回报的。
A的父母有个小本子,从A出生开始到结婚买房,为他花的每笔钱都写在小本子上,每次A与他们意见相左,就会拿出小本子数落A,这个本子,于A而言,是孙悟空的紧箍咒。
还有一种比要求物质回报更要命的,是情感回报。
朋友B的父母,在老家有房有车有朋友圈,但退休后,他们双双非要挤到儿子北京不足60平米的小家,理由是担心B从小不会照顾自己,愿给钱愿干活,怎么都行,总之不愿意与B分离。分离,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孝。
两代人生活观念差异在B生了孩子后达到顶峰,育儿观念差异、婆媳矛盾、地小人多,孩子两岁时,B离婚了。
据我所知,A是农村家族三代唯一考上大学的,整个家族希望都寄托在A身上。而B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双方拼命争夺孩子的爱,来填补自己的失落。
A的父母是爱孩子,但更爱的,是孩子带来的荣耀;
B的父母也爱孩子,但更爱这份不愿放手的情感寄托。
事实,A和B从小就有一个愿望,考到外地,远离父母。亲子关系让他们备受束缚的程度远超过了青春期叛逆,变成了一种内心的恐惧。
曾经有一个90后跟我说过,她看到上一代,一个孩子因为爱的名义出生,比例好低。有的是潜意识希望夫妻关系得以巩固,有的是没有丈夫的爱,渴望一份超级亲密关系来替代。
这样的父母其实我们见得不少,他们本身也许是时代或者命运的受害者,我们不忍指责,但有一点极度清晰的事实是——
在这样直接或变相表达“我已经把最好的给你,你要孝顺我”的过程中,健康的亲子关系,消失无踪。
孩子,是为了丰富和完整我们的生命,为了我们的渴望,而来到这个世界。孩子的到来,基于我们百分百武断的选择——
我们为孩子付出,只是一种成年人基本的负责。
我们想要的回报,
“付出”当时就获得了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不为什么,为了体验,这一路我们共行的点点滴滴。
没有回报,所有过程,都是回报。
当一个暖暖的肉团,在我怀里呼吸着,那种暖暖气息,激发你人性深处的温柔。
看着一个生命,在你的陪伴下,一点点成长的喜悦。
为了他,你体会到最强的盔甲和最软的软肋,这种不断克服自我的焦虑,历练的强大。
就是意义。
卖房也好,送孩子出国念书也好,基于心甘情愿,基于爱,别基于回报。
让孩子走,基于让他幸福,别基于逃避自己的匮乏。
别提出这种荒谬的“不准嫁老外不准离开中国发展”等要求,细想一下,基于控制而提出的要求何其多?工作必须体制内,找老公必须有房,30岁必须生孩子……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关系是,明明手里拿着计算器,像投资一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却完全身在其中感受不到其中的伤害,因为——
我生养了你,你属于我。
连岳评价这件事最深刻:表面是爱,其实是续奴。
别让中国式的生儿育女,变得悲哀。
别让家庭生活这么美好的事儿,被传宗接代玷污了。
人生已经够苦。愿每个孩子,真的都是随爱召唤,来到这个世界。
更多家庭教育内容请关注:长沙新东方官网
【家庭教育】中国式生儿育女,想起来真是悲哀
过度付出感的背后,
是情感的转嫁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观念,所以在中国的关系里,亲子关系是一个“有用”的东西,这份感情,是需要回报的。
A的父母有个小本子,从A出生开始到结婚买房,为他花的每笔钱都写在小本子上,每次A与他们意见相左,就会拿出小本子数落A,这个本子,于A而言,是孙悟空的紧箍咒。
还有一种比要求物质回报更要命的,是情感回报。
朋友B的父母,在老家有房有车有朋友圈,但退休后,他们双双非要挤到儿子北京不足60平米的小家,理由是担心B从小不会照顾自己,愿给钱愿干活,怎么都行,总之不愿意与B分离。分离,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孝。
两代人生活观念差异在B生了孩子后达到顶峰,育儿观念差异、婆媳矛盾、地小人多,孩子两岁时,B离婚了。
据我所知,A是农村家族三代唯一考上大学的,整个家族希望都寄托在A身上。而B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双方拼命争夺孩子的爱,来填补自己的失落。
A的父母是爱孩子,但更爱的,是孩子带来的荣耀;
B的父母也爱孩子,但更爱这份不愿放手的情感寄托。
事实,A和B从小就有一个愿望,考到外地,远离父母。亲子关系让他们备受束缚的程度远超过了青春期叛逆,变成了一种内心的恐惧。
曾经有一个90后跟我说过,她看到上一代,一个孩子因为爱的名义出生,比例好低。有的是潜意识希望夫妻关系得以巩固,有的是没有丈夫的爱,渴望一份超级亲密关系来替代。
这样的父母其实我们见得不少,他们本身也许是时代或者命运的受害者,我们不忍指责,但有一点极度清晰的事实是——
在这样直接或变相表达“我已经把最好的给你,你要孝顺我”的过程中,健康的亲子关系,消失无踪。
孩子,是为了丰富和完整我们的生命,为了我们的渴望,而来到这个世界。孩子的到来,基于我们百分百武断的选择——
我们为孩子付出,只是一种成年人基本的负责。
我们想要的回报,
“付出”当时就获得了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不为什么,为了体验,这一路我们共行的点点滴滴。
没有回报,所有过程,都是回报。
当一个暖暖的肉团,在我怀里呼吸着,那种暖暖气息,激发你人性深处的温柔。
看着一个生命,在你的陪伴下,一点点成长的喜悦。
为了他,你体会到最强的盔甲和最软的软肋,这种不断克服自我的焦虑,历练的强大。
就是意义。
卖房也好,送孩子出国念书也好,基于心甘情愿,基于爱,别基于回报。
让孩子走,基于让他幸福,别基于逃避自己的匮乏。
别提出这种荒谬的“不准嫁老外不准离开中国发展”等要求,细想一下,基于控制而提出的要求何其多?工作必须体制内,找老公必须有房,30岁必须生孩子……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关系是,明明手里拿着计算器,像投资一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却完全身在其中感受不到其中的伤害,因为——
我生养了你,你属于我。
连岳评价这件事最深刻:表面是爱,其实是续奴。
别让中国式的生儿育女,变得悲哀。
别让家庭生活这么美好的事儿,被传宗接代玷污了。
人生已经够苦。愿每个孩子,真的都是随爱召唤,来到这个世界。
更多家庭教育内容请关注:长沙新东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