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你以为你在教育,其实你在图自己舒服!

  我在书房里整理资料,林恳忽然抱着一堆书推门进来:“妈妈,我想在你这儿写作业。”

  “怎么了?”

  “爸爸他老说我,他每次进房间都要说我,我不想听他再说我了。”

  “那行,你先在这儿写吧,回头我跟爸爸聊聊。”

  放着爷爷奶奶买的8千多的学习桌椅护眼灯不用,到我这儿找避难所了。

  在书桌上摊开本子,他开始做作业,挺认真的。

  刚才我隐隐约约听到他们父子的对话——

  “半天了你就写了一行?”“订正好了?这么慢的!”“你坐正了——坐也坐不好。”“这条都不会你上课怎么听的! ”“笔抓好了,怎么老是歪的?”“你怎么又出来了!快去写作业!”“你再这样我真要发火了!”……

  各种批评指责否定直到大爆炸。这是林恳爹。

  各种磨磨蹭蹭、期期艾艾、别别扭扭、狡辩和抗辩,委屈消极以至痛哭流涕收场——这是林恳。

  林恳父子经常上演的戏码之一是“一言不合、不欢而散”。

  林恳上小学之后,因为我工作忙,咨询时间不固定,他的学习基本都是林恳爹管。说真的,林恳爹陪孩子,时间精力上两倍于我,但效果很不稳定。他性格简单粗率,要么疏于管理,要么急于求成。遇到真正棘手的问题,他一处理,问题就会迁延恶化,最后还得我来。

  隔天晚上,我们都加班,林恳住在奶奶家。忙完我们去放纵吃宵夜,我跟林恳爹正好聊聊。

  我问他有没有觉得,他一教育孩子,就心浮气躁气急败坏,孩子一跟他在一起,就毛病百出状况不断。

  林恳爹反思:“我好像是不够耐心,但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

  “我知道——他确实惹得人要发火,不过你以为你在教育他,其实你是图自己舒服。”

  “嗯,有道理。”林恳爹若有所思。

  1

  情绪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我工作中面对的大量妈妈咨询者,说的话一样一样的。我真心理解,拜托我自己也会某一刻火冒三丈。

  就是这个讨债鬼搅乱了我美好的生活和平静的夜晚!

  他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偏做!

  我怎么生出这样的孩子!

  管不住情绪的我们,会爆发,发泄到明摆着的情绪源头——孩子身上。

  否定、指责、批评、数落、说教、苦口婆心、义正词严、冷嘲热讽、阴阳怪气、怒火攻心、大发雷霆——一切都是为了纠错,“为了你好”。

  也许你解气了,孩子收敛了,问题却没能真正解决。一时偃旗息鼓,明天卷土重来,天天重蹈覆辙。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明明是——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只想发泄。

  这种教育,让自己好过,

  才不管孩子难不难过。

  你以为你在解决问题,其实你在发泄情绪。

  2

  烙印

  你会说,当年,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小时候,我们做什么都是错,没有一件事让大人满意,做对了也是应该,或者还不够。

  父母眼里,我们不该有一丝一毫负面感受,每个问题都要检讨自己,每种兴趣都会影响学习,所有倾吐都是浪费时间,任何梦想都不值一提。

  按理说,深受其苦的我们,会拨乱反正,但不然,原生家庭的毒中了几十年,你更可能带病生存。现在的你也许理解了父母,回到当年,你受教了吗?

  等我们成为了父母,似曾相识的情境,耳熟能详的对话,不假思索的方法,潜移默化,像一根接力棒——听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如今张口就来!

  又正确,又痛快!

  你为什么这样教育,因为你被这样教育,更因为你从不真正明白什么是教育。

  这种教育,自己无需思考,

  才不管是不是行之有效。

  你以为你在言传身教,其实你在照搬老套。

  3

  “合理”

  而且,这很合理——孩子有错,当然要说!

  “不说你怎么知道错”;“父母不说你谁说你”;“说你是为你好”。

  说你,天经地义。

  比如孩子不喊人,父母并不去了解原因,只会严加教育:你怎么不喊人,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我们平时怎么跟你说的!

  不喊人的原因我随手列出七八条(以后写),僵化的说教只有一条:你要懂礼貌。

  貌似合理的“教育”,让我们信以为真,觉得自己苦口婆心,绞尽脑汁,说得满脑仁子疼,结果孩子全不领情,毫不开窍。

  在多年的咨询中,我和很多咨询者通过探讨,总结出一个现象——

  用一个女咨询者(30岁,小学老师)的话:“小时候,我只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错,我妈妈只会说我不对,从来不会像朱老师你这样跟我慢慢交谈,一点一点分析。”

  哪里有错,什么原因,怎么才对,对在哪儿——完全被忽略,根本不重要。

  这种教育,自认为合理,

  才不管合不合孩子的心理。

  你以为你是用心良苦,其实你是简单粗暴。

【家庭教育】你以为你在教育,其实你在图自己舒服!

  我在书房里整理资料,林恳忽然抱着一堆书推门进来:“妈妈,我想在你这儿写作业。”

  “怎么了?”

  “爸爸他老说我,他每次进房间都要说我,我不想听他再说我了。”

  “那行,你先在这儿写吧,回头我跟爸爸聊聊。”

  放着爷爷奶奶买的8千多的学习桌椅护眼灯不用,到我这儿找避难所了。

  在书桌上摊开本子,他开始做作业,挺认真的。

  刚才我隐隐约约听到他们父子的对话——

  “半天了你就写了一行?”“订正好了?这么慢的!”“你坐正了——坐也坐不好。”“这条都不会你上课怎么听的! ”“笔抓好了,怎么老是歪的?”“你怎么又出来了!快去写作业!”“你再这样我真要发火了!”……

  各种批评指责否定直到大爆炸。这是林恳爹。

  各种磨磨蹭蹭、期期艾艾、别别扭扭、狡辩和抗辩,委屈消极以至痛哭流涕收场——这是林恳。

  林恳父子经常上演的戏码之一是“一言不合、不欢而散”。

  林恳上小学之后,因为我工作忙,咨询时间不固定,他的学习基本都是林恳爹管。说真的,林恳爹陪孩子,时间精力上两倍于我,但效果很不稳定。他性格简单粗率,要么疏于管理,要么急于求成。遇到真正棘手的问题,他一处理,问题就会迁延恶化,最后还得我来。

  隔天晚上,我们都加班,林恳住在奶奶家。忙完我们去放纵吃宵夜,我跟林恳爹正好聊聊。

  我问他有没有觉得,他一教育孩子,就心浮气躁气急败坏,孩子一跟他在一起,就毛病百出状况不断。

  林恳爹反思:“我好像是不够耐心,但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

  “我知道——他确实惹得人要发火,不过你以为你在教育他,其实你是图自己舒服。”

  “嗯,有道理。”林恳爹若有所思。

  1

  情绪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我工作中面对的大量妈妈咨询者,说的话一样一样的。我真心理解,拜托我自己也会某一刻火冒三丈。

  就是这个讨债鬼搅乱了我美好的生活和平静的夜晚!

  他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偏做!

  我怎么生出这样的孩子!

  管不住情绪的我们,会爆发,发泄到明摆着的情绪源头——孩子身上。

  否定、指责、批评、数落、说教、苦口婆心、义正词严、冷嘲热讽、阴阳怪气、怒火攻心、大发雷霆——一切都是为了纠错,“为了你好”。

  也许你解气了,孩子收敛了,问题却没能真正解决。一时偃旗息鼓,明天卷土重来,天天重蹈覆辙。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明明是——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只想发泄。

  这种教育,让自己好过,

  才不管孩子难不难过。

  你以为你在解决问题,其实你在发泄情绪。

  2

  烙印

  你会说,当年,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小时候,我们做什么都是错,没有一件事让大人满意,做对了也是应该,或者还不够。

  父母眼里,我们不该有一丝一毫负面感受,每个问题都要检讨自己,每种兴趣都会影响学习,所有倾吐都是浪费时间,任何梦想都不值一提。

  按理说,深受其苦的我们,会拨乱反正,但不然,原生家庭的毒中了几十年,你更可能带病生存。现在的你也许理解了父母,回到当年,你受教了吗?

  等我们成为了父母,似曾相识的情境,耳熟能详的对话,不假思索的方法,潜移默化,像一根接力棒——听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如今张口就来!

  又正确,又痛快!

  你为什么这样教育,因为你被这样教育,更因为你从不真正明白什么是教育。

  这种教育,自己无需思考,

  才不管是不是行之有效。

  你以为你在言传身教,其实你在照搬老套。

  3

  “合理”

  而且,这很合理——孩子有错,当然要说!

  “不说你怎么知道错”;“父母不说你谁说你”;“说你是为你好”。

  说你,天经地义。

  比如孩子不喊人,父母并不去了解原因,只会严加教育:你怎么不喊人,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我们平时怎么跟你说的!

  不喊人的原因我随手列出七八条(以后写),僵化的说教只有一条:你要懂礼貌。

  貌似合理的“教育”,让我们信以为真,觉得自己苦口婆心,绞尽脑汁,说得满脑仁子疼,结果孩子全不领情,毫不开窍。

  在多年的咨询中,我和很多咨询者通过探讨,总结出一个现象——

  用一个女咨询者(30岁,小学老师)的话:“小时候,我只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错,我妈妈只会说我不对,从来不会像朱老师你这样跟我慢慢交谈,一点一点分析。”

  哪里有错,什么原因,怎么才对,对在哪儿——完全被忽略,根本不重要。

  这种教育,自认为合理,

  才不管合不合孩子的心理。

  你以为你是用心良苦,其实你是简单粗暴。

【家庭教育】你以为你在教育,其实你在图自己舒服!

  我在书房里整理资料,林恳忽然抱着一堆书推门进来:“妈妈,我想在你这儿写作业。”

  “怎么了?”

  “爸爸他老说我,他每次进房间都要说我,我不想听他再说我了。”

  “那行,你先在这儿写吧,回头我跟爸爸聊聊。”

  放着爷爷奶奶买的8千多的学习桌椅护眼灯不用,到我这儿找避难所了。

  在书桌上摊开本子,他开始做作业,挺认真的。

  刚才我隐隐约约听到他们父子的对话——

  “半天了你就写了一行?”“订正好了?这么慢的!”“你坐正了——坐也坐不好。”“这条都不会你上课怎么听的! ”“笔抓好了,怎么老是歪的?”“你怎么又出来了!快去写作业!”“你再这样我真要发火了!”……

  各种批评指责否定直到大爆炸。这是林恳爹。

  各种磨磨蹭蹭、期期艾艾、别别扭扭、狡辩和抗辩,委屈消极以至痛哭流涕收场——这是林恳。

  林恳父子经常上演的戏码之一是“一言不合、不欢而散”。

  林恳上小学之后,因为我工作忙,咨询时间不固定,他的学习基本都是林恳爹管。说真的,林恳爹陪孩子,时间精力上两倍于我,但效果很不稳定。他性格简单粗率,要么疏于管理,要么急于求成。遇到真正棘手的问题,他一处理,问题就会迁延恶化,最后还得我来。

  隔天晚上,我们都加班,林恳住在奶奶家。忙完我们去放纵吃宵夜,我跟林恳爹正好聊聊。

  我问他有没有觉得,他一教育孩子,就心浮气躁气急败坏,孩子一跟他在一起,就毛病百出状况不断。

  林恳爹反思:“我好像是不够耐心,但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

  “我知道——他确实惹得人要发火,不过你以为你在教育他,其实你是图自己舒服。”

  “嗯,有道理。”林恳爹若有所思。

  1

  情绪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我工作中面对的大量妈妈咨询者,说的话一样一样的。我真心理解,拜托我自己也会某一刻火冒三丈。

  就是这个讨债鬼搅乱了我美好的生活和平静的夜晚!

  他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偏做!

  我怎么生出这样的孩子!

  管不住情绪的我们,会爆发,发泄到明摆着的情绪源头——孩子身上。

  否定、指责、批评、数落、说教、苦口婆心、义正词严、冷嘲热讽、阴阳怪气、怒火攻心、大发雷霆——一切都是为了纠错,“为了你好”。

  也许你解气了,孩子收敛了,问题却没能真正解决。一时偃旗息鼓,明天卷土重来,天天重蹈覆辙。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明明是——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只想发泄。

  这种教育,让自己好过,

  才不管孩子难不难过。

  你以为你在解决问题,其实你在发泄情绪。

  2

  烙印

  你会说,当年,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小时候,我们做什么都是错,没有一件事让大人满意,做对了也是应该,或者还不够。

  父母眼里,我们不该有一丝一毫负面感受,每个问题都要检讨自己,每种兴趣都会影响学习,所有倾吐都是浪费时间,任何梦想都不值一提。

  按理说,深受其苦的我们,会拨乱反正,但不然,原生家庭的毒中了几十年,你更可能带病生存。现在的你也许理解了父母,回到当年,你受教了吗?

  等我们成为了父母,似曾相识的情境,耳熟能详的对话,不假思索的方法,潜移默化,像一根接力棒——听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如今张口就来!

  又正确,又痛快!

  你为什么这样教育,因为你被这样教育,更因为你从不真正明白什么是教育。

  这种教育,自己无需思考,

  才不管是不是行之有效。

  你以为你在言传身教,其实你在照搬老套。

  3

  “合理”

  而且,这很合理——孩子有错,当然要说!

  “不说你怎么知道错”;“父母不说你谁说你”;“说你是为你好”。

  说你,天经地义。

  比如孩子不喊人,父母并不去了解原因,只会严加教育:你怎么不喊人,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我们平时怎么跟你说的!

  不喊人的原因我随手列出七八条(以后写),僵化的说教只有一条:你要懂礼貌。

  貌似合理的“教育”,让我们信以为真,觉得自己苦口婆心,绞尽脑汁,说得满脑仁子疼,结果孩子全不领情,毫不开窍。

  在多年的咨询中,我和很多咨询者通过探讨,总结出一个现象——

  用一个女咨询者(30岁,小学老师)的话:“小时候,我只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错,我妈妈只会说我不对,从来不会像朱老师你这样跟我慢慢交谈,一点一点分析。”

  哪里有错,什么原因,怎么才对,对在哪儿——完全被忽略,根本不重要。

  这种教育,自认为合理,

  才不管合不合孩子的心理。

  你以为你是用心良苦,其实你是简单粗暴。

新东方网 > 长沙新东方学校 > 教育资讯 > 家庭教育 > 正文

0731-84885588

【家庭教育】你以为你在教育,其实你在图自己舒服!

长沙

2017-07-06

来源:长沙新东方

作者:长沙新东方

  我在书房里整理资料,林恳忽然抱着一堆书推门进来:“妈妈,我想在你这儿写作业。”

  “怎么了?”

  “爸爸他老说我,他每次进房间都要说我,我不想听他再说我了。”

  “那行,你先在这儿写吧,回头我跟爸爸聊聊。”

  放着爷爷奶奶买的8千多的学习桌椅护眼灯不用,到我这儿找避难所了。

  在书桌上摊开本子,他开始做作业,挺认真的。

  刚才我隐隐约约听到他们父子的对话——

  “半天了你就写了一行?”“订正好了?这么慢的!”“你坐正了——坐也坐不好。”“这条都不会你上课怎么听的! ”“笔抓好了,怎么老是歪的?”“你怎么又出来了!快去写作业!”“你再这样我真要发火了!”……

  各种批评指责否定直到大爆炸。这是林恳爹。

  各种磨磨蹭蹭、期期艾艾、别别扭扭、狡辩和抗辩,委屈消极以至痛哭流涕收场——这是林恳。

  林恳父子经常上演的戏码之一是“一言不合、不欢而散”。

  林恳上小学之后,因为我工作忙,咨询时间不固定,他的学习基本都是林恳爹管。说真的,林恳爹陪孩子,时间精力上两倍于我,但效果很不稳定。他性格简单粗率,要么疏于管理,要么急于求成。遇到真正棘手的问题,他一处理,问题就会迁延恶化,最后还得我来。

  隔天晚上,我们都加班,林恳住在奶奶家。忙完我们去放纵吃宵夜,我跟林恳爹正好聊聊。

  我问他有没有觉得,他一教育孩子,就心浮气躁气急败坏,孩子一跟他在一起,就毛病百出状况不断。

  林恳爹反思:“我好像是不够耐心,但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

  “我知道——他确实惹得人要发火,不过你以为你在教育他,其实你是图自己舒服。”

  “嗯,有道理。”林恳爹若有所思。

  1

  情绪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我工作中面对的大量妈妈咨询者,说的话一样一样的。我真心理解,拜托我自己也会某一刻火冒三丈。

  就是这个讨债鬼搅乱了我美好的生活和平静的夜晚!

  他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偏做!

  我怎么生出这样的孩子!

  管不住情绪的我们,会爆发,发泄到明摆着的情绪源头——孩子身上。

  否定、指责、批评、数落、说教、苦口婆心、义正词严、冷嘲热讽、阴阳怪气、怒火攻心、大发雷霆——一切都是为了纠错,“为了你好”。

  也许你解气了,孩子收敛了,问题却没能真正解决。一时偃旗息鼓,明天卷土重来,天天重蹈覆辙。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明明是——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只想发泄。

  这种教育,让自己好过,

  才不管孩子难不难过。

  你以为你在解决问题,其实你在发泄情绪。

  2

  烙印

  你会说,当年,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小时候,我们做什么都是错,没有一件事让大人满意,做对了也是应该,或者还不够。

  父母眼里,我们不该有一丝一毫负面感受,每个问题都要检讨自己,每种兴趣都会影响学习,所有倾吐都是浪费时间,任何梦想都不值一提。

  按理说,深受其苦的我们,会拨乱反正,但不然,原生家庭的毒中了几十年,你更可能带病生存。现在的你也许理解了父母,回到当年,你受教了吗?

  等我们成为了父母,似曾相识的情境,耳熟能详的对话,不假思索的方法,潜移默化,像一根接力棒——听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如今张口就来!

  又正确,又痛快!

  你为什么这样教育,因为你被这样教育,更因为你从不真正明白什么是教育。

  这种教育,自己无需思考,

  才不管是不是行之有效。

  你以为你在言传身教,其实你在照搬老套。

  3

  “合理”

  而且,这很合理——孩子有错,当然要说!

  “不说你怎么知道错”;“父母不说你谁说你”;“说你是为你好”。

  说你,天经地义。

  比如孩子不喊人,父母并不去了解原因,只会严加教育:你怎么不喊人,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我们平时怎么跟你说的!

  不喊人的原因我随手列出七八条(以后写),僵化的说教只有一条:你要懂礼貌。

  貌似合理的“教育”,让我们信以为真,觉得自己苦口婆心,绞尽脑汁,说得满脑仁子疼,结果孩子全不领情,毫不开窍。

  在多年的咨询中,我和很多咨询者通过探讨,总结出一个现象——

  用一个女咨询者(30岁,小学老师)的话:“小时候,我只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错,我妈妈只会说我不对,从来不会像朱老师你这样跟我慢慢交谈,一点一点分析。”

  哪里有错,什么原因,怎么才对,对在哪儿——完全被忽略,根本不重要。

  这种教育,自认为合理,

  才不管合不合孩子的心理。

  你以为你是用心良苦,其实你是简单粗暴。

社群小助手与百万家长、专家、老师畅聊教育赶紧扫码加入吧!

升学那些事一手教育资源、学习资料、升学信息赶紧扫码关注吧!

【家庭教育】你以为你在教育,其实你在图自己舒服!

  我在书房里整理资料,林恳忽然抱着一堆书推门进来:“妈妈,我想在你这儿写作业。”

  “怎么了?”

  “爸爸他老说我,他每次进房间都要说我,我不想听他再说我了。”

  “那行,你先在这儿写吧,回头我跟爸爸聊聊。”

  放着爷爷奶奶买的8千多的学习桌椅护眼灯不用,到我这儿找避难所了。

  在书桌上摊开本子,他开始做作业,挺认真的。

  刚才我隐隐约约听到他们父子的对话——

  “半天了你就写了一行?”“订正好了?这么慢的!”“你坐正了——坐也坐不好。”“这条都不会你上课怎么听的! ”“笔抓好了,怎么老是歪的?”“你怎么又出来了!快去写作业!”“你再这样我真要发火了!”……

  各种批评指责否定直到大爆炸。这是林恳爹。

  各种磨磨蹭蹭、期期艾艾、别别扭扭、狡辩和抗辩,委屈消极以至痛哭流涕收场——这是林恳。

  林恳父子经常上演的戏码之一是“一言不合、不欢而散”。

  林恳上小学之后,因为我工作忙,咨询时间不固定,他的学习基本都是林恳爹管。说真的,林恳爹陪孩子,时间精力上两倍于我,但效果很不稳定。他性格简单粗率,要么疏于管理,要么急于求成。遇到真正棘手的问题,他一处理,问题就会迁延恶化,最后还得我来。

  隔天晚上,我们都加班,林恳住在奶奶家。忙完我们去放纵吃宵夜,我跟林恳爹正好聊聊。

  我问他有没有觉得,他一教育孩子,就心浮气躁气急败坏,孩子一跟他在一起,就毛病百出状况不断。

  林恳爹反思:“我好像是不够耐心,但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

  “我知道——他确实惹得人要发火,不过你以为你在教育他,其实你是图自己舒服。”

  “嗯,有道理。”林恳爹若有所思。

  1

  情绪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我工作中面对的大量妈妈咨询者,说的话一样一样的。我真心理解,拜托我自己也会某一刻火冒三丈。

  就是这个讨债鬼搅乱了我美好的生活和平静的夜晚!

  他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偏做!

  我怎么生出这样的孩子!

  管不住情绪的我们,会爆发,发泄到明摆着的情绪源头——孩子身上。

  否定、指责、批评、数落、说教、苦口婆心、义正词严、冷嘲热讽、阴阳怪气、怒火攻心、大发雷霆——一切都是为了纠错,“为了你好”。

  也许你解气了,孩子收敛了,问题却没能真正解决。一时偃旗息鼓,明天卷土重来,天天重蹈覆辙。

  “每次看到他那样,火就上来了”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明明是——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只想发泄。

  这种教育,让自己好过,

  才不管孩子难不难过。

  你以为你在解决问题,其实你在发泄情绪。

  2

  烙印

  你会说,当年,父母就是这么教育我的。

  小时候,我们做什么都是错,没有一件事让大人满意,做对了也是应该,或者还不够。

  父母眼里,我们不该有一丝一毫负面感受,每个问题都要检讨自己,每种兴趣都会影响学习,所有倾吐都是浪费时间,任何梦想都不值一提。

  按理说,深受其苦的我们,会拨乱反正,但不然,原生家庭的毒中了几十年,你更可能带病生存。现在的你也许理解了父母,回到当年,你受教了吗?

  等我们成为了父母,似曾相识的情境,耳熟能详的对话,不假思索的方法,潜移默化,像一根接力棒——听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如今张口就来!

  又正确,又痛快!

  你为什么这样教育,因为你被这样教育,更因为你从不真正明白什么是教育。

  这种教育,自己无需思考,

  才不管是不是行之有效。

  你以为你在言传身教,其实你在照搬老套。

  3

  “合理”

  而且,这很合理——孩子有错,当然要说!

  “不说你怎么知道错”;“父母不说你谁说你”;“说你是为你好”。

  说你,天经地义。

  比如孩子不喊人,父母并不去了解原因,只会严加教育:你怎么不喊人,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我们平时怎么跟你说的!

  不喊人的原因我随手列出七八条(以后写),僵化的说教只有一条:你要懂礼貌。

  貌似合理的“教育”,让我们信以为真,觉得自己苦口婆心,绞尽脑汁,说得满脑仁子疼,结果孩子全不领情,毫不开窍。

  在多年的咨询中,我和很多咨询者通过探讨,总结出一个现象——

  用一个女咨询者(30岁,小学老师)的话:“小时候,我只知道自己是错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错,我妈妈只会说我不对,从来不会像朱老师你这样跟我慢慢交谈,一点一点分析。”

  哪里有错,什么原因,怎么才对,对在哪儿——完全被忽略,根本不重要。

  这种教育,自认为合理,

  才不管合不合孩子的心理。

  你以为你是用心良苦,其实你是简单粗暴。

相关推荐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1023154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校区分布

校区分布

活动信息

优秀学员

    2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网微信

    小初高全学科
    暑秋寒春学习规划
    扫描查看

栏目推荐
学习卡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顶部
×

学习规划

免费为您定制学习规划

姓名: 手机: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