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家庭教育】俞敏洪做了一件事,将改变大多数人对教育的认识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他讲了这么一段话:“同学们你们都很厉害,我追了大家五年,一直没有追上,还得了一场病。但是,请同学们相信,只要我还活着,我不会放弃。你们5年做成的事情我做10年;你们10年做成的事情,我做20年;你们20年做成的事情,我做40年……”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之后的人生里,他曾经无数次面临过类似的绝望:被北大开除的时候,公司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
但他学会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那些独自读书的岁月里,他慢慢地具备了自我生长的力量。
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对他大学读完八百本书的数据表示怀疑。
但在2015年的一次演讲中,他说,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一共读了接近60多本书,做了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时至今日,他依旧保持着每年读一百本书的习惯。
他要管理整个企业,还要指导各种创业项目,有各种应酬,比我们任何人一个都忙,怎么可能还保证这么大的阅读量?
看了他的时间作息表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他说:“我的勤奋一般人跟不上。我平均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如果没有应酬,平均每日三顿饭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
他每天都很忙,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但他依旧在坚持读书。坐飞机、坐汽车,这些时间就是他读书的时间。即使在特别颠簸的时候,他都可以在汽车上看书。
他说,人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注意力和穿透力,我们需要排除周围所有的纷纷扰扰,眼睛盯着你前行的路;需要摆脱所有微信和微博的骚扰,坚持专注地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穿透黑夜,看到星光。
中国近年的教育,向来只重视成绩的高低,却很少考虑到人格的塑造、自信心的培养。俞敏洪曾深受其苦,虽然他最终通过读书、通过自我教育,成功走了出来,但那些跟他一样依旧在自卑中煎熬、在迷茫中看不到未来、还不具备健全人格的孩子,是他永远的心头之痛。
当一个孩子本身具备了更好的情怀和更高的胸怀,成绩的优秀并不是一件难事。俞敏洪不希望下一代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舍本逐末,痛苦煎熬。他希望能尽他所能,去改变这种教育的现状。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是国内“通识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提出,大学应该从知、情、志三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其中,教师不单要能“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楷模。
这也是俞敏洪的梦想:他要让新东方成为一所鼓励通识教育、培养人文主义精神的私立文科大学。
他说:“中国需要的是未来,未来需要的是有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新东方的伟大事业,就是为中国培养这样的未来。”
而要培养出独立人格的孩子,就先要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
俞敏洪要求新东方的管理者和优秀员工每年必须读超过20本书,事实上,每年读书超过50本成为了管理者的常态。
公司内有许多团队把每月的读书分享做成例行的部门会议内容,主管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做亲笔点评。
他期望“通过不断坚持读书,能让新东方老师们培养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能最大化地保证新东方的教学产品和教学质量,也能给每一个来新东方学习的孩子们树立最好的学习榜样”。
然而读书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然会喜欢的事情,外界有太多的诱惑,让时间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有书有一句口号“你有多长时间没读完一本书了”,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内心之痛。
时代在进步,阅读资源在丰富,读书的成本越来越低,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俞敏洪说“阅读是在孤独中和思想、和灵魂交朋友”,读书之“独”,尤其对当下的年轻人而言,更是难以容忍的。
所以现在流行一个词“共读”,众多年轻人以书为媒,依托平台,寻找到更多意气相投的伙伴,又重新找回读书的乐趣。
而这一次,俞敏洪则把这种共读模式带到了海上,邮轮里,带着新东方的2000名爱书的优秀老师登船,在海上共读,共分享,共成长。
他希望用这样的投资,用这样的行为,倡导读书,倡导通识教育,倡导新东方的理念“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
有人说:“教育是让你在皮肤上感知世界冷暖之前,在心灵上先搭起世界观的台子。” 中国需要真正的教育者,而不只是功利的提分老师。他希望这2000个上船的老师,能一起播下希望的种子、读书的种子。
他希望中国的孩子,能在读书中找到未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大的世界”。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他讲了这么一段话:“同学们你们都很厉害,我追了大家五年,一直没有追上,还得了一场病。但是,请同学们相信,只要我还活着,我不会放弃。你们5年做成的事情我做10年;你们10年做成的事情,我做20年;你们20年做成的事情,我做40年……”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之后的人生里,他曾经无数次面临过类似的绝望:被北大开除的时候,公司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
但他学会了在绝望中寻找希望。那些独自读书的岁月里,他慢慢地具备了自我生长的力量。
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对他大学读完八百本书的数据表示怀疑。
但在2015年的一次演讲中,他说,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一共读了接近60多本书,做了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时至今日,他依旧保持着每年读一百本书的习惯。
他要管理整个企业,还要指导各种创业项目,有各种应酬,比我们任何人一个都忙,怎么可能还保证这么大的阅读量?
看了他的时间作息表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他说:“我的勤奋一般人跟不上。我平均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如果没有应酬,平均每日三顿饭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
他每天都很忙,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但他依旧在坚持读书。坐飞机、坐汽车,这些时间就是他读书的时间。即使在特别颠簸的时候,他都可以在汽车上看书。
他说,人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注意力和穿透力,我们需要排除周围所有的纷纷扰扰,眼睛盯着你前行的路;需要摆脱所有微信和微博的骚扰,坚持专注地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穿透黑夜,看到星光。
中国近年的教育,向来只重视成绩的高低,却很少考虑到人格的塑造、自信心的培养。俞敏洪曾深受其苦,虽然他最终通过读书、通过自我教育,成功走了出来,但那些跟他一样依旧在自卑中煎熬、在迷茫中看不到未来、还不具备健全人格的孩子,是他永远的心头之痛。
当一个孩子本身具备了更好的情怀和更高的胸怀,成绩的优秀并不是一件难事。俞敏洪不希望下一代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中舍本逐末,痛苦煎熬。他希望能尽他所能,去改变这种教育的现状。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是国内“通识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提出,大学应该从知、情、志三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其中,教师不单要能“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楷模。
这也是俞敏洪的梦想:他要让新东方成为一所鼓励通识教育、培养人文主义精神的私立文科大学。
他说:“中国需要的是未来,未来需要的是有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一代。新东方的伟大事业,就是为中国培养这样的未来。”
而要培养出独立人格的孩子,就先要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的老师。
俞敏洪要求新东方的管理者和优秀员工每年必须读超过20本书,事实上,每年读书超过50本成为了管理者的常态。
公司内有许多团队把每月的读书分享做成例行的部门会议内容,主管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做亲笔点评。
他期望“通过不断坚持读书,能让新东方老师们培养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能最大化地保证新东方的教学产品和教学质量,也能给每一个来新东方学习的孩子们树立最好的学习榜样”。
然而读书并不是所有人都天然会喜欢的事情,外界有太多的诱惑,让时间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有书有一句口号“你有多长时间没读完一本书了”,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内心之痛。
时代在进步,阅读资源在丰富,读书的成本越来越低,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俞敏洪说“阅读是在孤独中和思想、和灵魂交朋友”,读书之“独”,尤其对当下的年轻人而言,更是难以容忍的。
所以现在流行一个词“共读”,众多年轻人以书为媒,依托平台,寻找到更多意气相投的伙伴,又重新找回读书的乐趣。
而这一次,俞敏洪则把这种共读模式带到了海上,邮轮里,带着新东方的2000名爱书的优秀老师登船,在海上共读,共分享,共成长。
他希望用这样的投资,用这样的行为,倡导读书,倡导通识教育,倡导新东方的理念“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
有人说:“教育是让你在皮肤上感知世界冷暖之前,在心灵上先搭起世界观的台子。” 中国需要真正的教育者,而不只是功利的提分老师。他希望这2000个上船的老师,能一起播下希望的种子、读书的种子。
他希望中国的孩子,能在读书中找到未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大的世界”。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