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莉娅:家庭教育新理念,父母角色新定位


  许莉娅:谢谢各位的掌声,很高兴论坛主办方的邀请,听了前面两位教授的演讲很受启发,同意黄老师讲的,家庭教育是品格培养的地方,我对品格这两个字的解读是同时兼有品德和人格的意涵。品德是从道德的纬度,我们在家庭里面要帮助孩子建设一个道德的空间,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什么叫道德的空间,我们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人格是人的本我、自我及超我人格结构的合理构建,心理学的意涵意味着人的品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我非常欣赏李老师在讲家庭教育功能时提出“同感”的概念,同感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他和了解孩子还不一样,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的部分,比如说当你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回到家里不及格,一般的父母亲怎么处理这个事呢?你的第一回应是什么?会不会有的家长很生气,责骂孩子,甚至会打孩子,我相信在座的一定会很反对这种做法,有的会说把孩子找过来去分析,为什么考得不好。然而,这种通常被认为认可的处理方式是:当“事情”发生之后,先去处理“事”了,而忽略了“情”,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情绪自然很糟糕,这样的坏情绪就像一团棉絮堵在心头,这个时候你说什么他听不进去的,只有先把这团棉絮拔掉,生命才通常,心才会打开。所以,先给孩子同感,感受孩子的感受,并把自己的同感告诉对方,“好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你心理很难过吧?!”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懂我,知道我很难过,就会把心理向父母打开。然而,同感常常被我们忽略。我经常讲同感的时候会举这样的例子:各位都是为人父母者,假如你的孩子两三岁了,你带他逛商场,买了很多的东西。买了鞋子、衣服抱在右手上,而左手抱着两三岁的宝贝,你会不会很累,逛商场比逛公园还要累,你不可能把买到的东西扔掉,你又急着回家,这个时候你唯一的做法是,宝贝你下去走一会儿,妈妈真的太累了,放下孩子,宝贝刚迈一两步就哭闹着要妈妈抱,那么多人看着,又把宝贝抱起来了,可是孩子都是同样的表现,几次反复,妈妈的情绪就上来了,注意!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说话,对孩子回应是出自我们父母情绪的宣泄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宣泄的。这位妈妈的情绪糟透了,她生气的蹲下来把东西往地上一扔,抬手想打自己的孩子,可是,妈妈的手还没有落到孩子的身上她的感受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刚才是愤怒,疲惫、生气,现在突然变得心疼和内疚。发生了什么??? 我在很多的场合讲到这里后问大家, 有的妈妈会说看到孩子的一只脚没有鞋了,踩在冰冷的地板上他心疼了,看到孩子尿裤子了,看到孩子帮助妈妈拿东西了,突然看到一个熟人不好意思了……他可以说十条理由,却想不到,当他蹲下和孩子一般高的时候,他的视野和孩子的视野重合了, 都是大人的腿和大人的臀部。此刻,妈妈一下子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 同感非常的不容易,我们常常说换位思考,那就更不容易了。我希望讲的这个例子,帮助我们在家庭里面多一点同感。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在准备PPT的时候,讲到后面的时候没有讲完,接着一个话题必须带出来,那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所以就有三个话题要讲,今天是讲不完的。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我是一个非常看中价值理念的,我有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当你对自己想要开始反思,对自己有些不满意的时候,无论你做一个教师、一个家长,无论你在职场还是家庭,第一件事情省察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假设。信念与知识相对而言,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之下,知识是证实研究的成果,信念不需要证实,也无法证实,正是这样的价值信念,决定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怎么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的背后都是有某种动机的,并且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刺激物的作用, 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于人的生命需要。我举一个例子,例如7岁的小刚,周六下午去了一家玩具店,他看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很想要,但是口袋里没有钱,这时,一个情景出现了,售货员去洗手间了,玩具店里没有其他人,小刚就拿起了这个玩具离开了。这是什么行为?我们通常会标签这是偷窃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孩子贴标签,标签的风险在于会将孩子引导走向标签的生涯,当你说孩子笨的时候,有可能他就会放弃努力了。 下一个周末,同样7岁的小铁也进了这家玩具店,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就是那么巧,售货员又离开了店,但是,小铁却没有拿走玩具。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动机,同样的需要,为什么有不同的行为呢?是什么决定了两个孩子行为的差异?那就是价值观的东西。价值观就像电脑上的后台,我们在前面看不到它,但是后台决定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他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在改变时代的教育,第一个是要省察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对家庭教育来说,影响家庭教育的价值观系统,至少在这些层面我们都需要去做一个自我的澄清。

  从生命观这样的层次,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认同这样的价值观,相信生命的神圣与尊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在家庭里面做生命教育。学校教育里面弱的、缺的东西要在家庭里面补充。

  人性观,相信人性基本是真诚善良的,相信并尊重每个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权利。我们才能影响我们的孩子,他才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小朋友交往。相信并尊重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权利和需要,我们家长要智慧的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自主需要和能力,培养自我抉择的能力。有很多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称之为“选择焦虑症”, 包括就业、学校里面的专业选择,是不是承担一些学生工作,一旦面临选择时就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没有选择的时候没有焦虑,就像走路一样,这条路直通前面,就没有焦虑。如果有一条岔路,就焦虑了。是因为他们少有自我抉择的经验,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没有引导他如何为自己作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太多的被安排,被老师安排的,被父母安排。我们的家长更没有对他进行科学决策的训练,什么叫科学决策?至少有一点,你要有一个把握,任何一个选择都一定是有得也有失的。中国有两个字常常是形影不离的“舍得”,舍得,不舍得,舍不得,这两个字你会发现,舍是在前面的。我们要充分的尊重我们孩子的自主性。我们要相信尊重每个人都有独特性。从个性的角度而言,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个性。哪怕是孪生的兄弟姐妹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个性都是要被尊重的。只要不违反道德和真理,他有权利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每个人都有成长向上的倾向。植物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从人生观这个层面,我们认同人生目的是实现真善美,追求幸福、快乐,充分展现潜能、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趋向于自我实现,并尽最大努力贡献社会;我们要坚持积极、乐观、向上、奋进的人生态度;我们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性别观念,为什么把这个话题提出来?这个非常的重要,可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里面比较忽视的部分,有的人说幼儿园的老师是女生,小学的老师是女生。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承认并尊重人的生理性别,重视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建构的对男性、女性的性别期待会要求, 我们承认在现实社会制度的设计当中,仍然隐含两性的不平等,我们在家庭教育向我们的孩子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平等意味着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在享有社会的资源,参与社会的生活方面,我们要追求性别的平等。孩子从小到大,一定要注重他的性别社会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更多有密切接触的异性是他的异性父母,虽然在学校有男生、女生,上课是没有互动的,下课十分钟上厕所,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密切的互动。怎么办?我们家长至少在价值观层面要有这样的意识。

  家庭观需要我们澄清什么呢?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战场”,家庭是孩子自我概念建立的基础,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受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重要他人他的认可、评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家庭文化建设了。2015年的时候在春节的团拜会,做了讲话里面有一段强调,要进行家风建设。我今天下午会有一个体验的工作坊,一定让他们做家庭文化的创建,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古人,他们有着严格的家训,在座的各位谁的家里面有家训?提炼上墙,孩子琅琅读。有吗?

    关于儿童是指我们怎么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就要引导他去释放这个生命力。人的生命力释放非常的重要,身心舒展生命的绽放, 他的身体有不同的姿势,他每天在学校是这样坐着,回到家里立刻这样写作业,回到家里让他活动活动,让他身体有不同的姿势。

  教子观,我反对传统文化当中认定的棍棒下出孝子,去伤害孩子的身体你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在有外人的时候。

  成才观,我信奉“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另外,有几个理论视角必须要强调,一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我们首先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面向构成,我们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宗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曾有一个小学生想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到天堂找姥姥。我们的孩子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还生存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么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宏观系统。

  第二个理论视角就是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相对与问题视角而言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通常是问题视角的,一个女生告诉我,物理考试得了98分,爸爸看不到98,只是看到了一个负2。我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充满优势和资源,等待我么欣赏和挖掘的眼睛。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帮助孩子挖掘生命中的积极因子和内在的能量。

  第三和理论视角需要为本,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类7个层次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特别强调的部分。时间的原因,不展开讲了。

  关于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提出父母是孩子的协助者、使能者、教育者、陪伴者。你是孩子的协助者,协助注意你的前位、并位、后位、上位、下位的位置,我反对你永远在前位,但是你一定要有和他并位的时候,上位即权力架构之上,操控、抉择,同意李老师说的父母高于孩子,但是,也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有时候要到下位来,有些主张让孩子自己做。增能者是指你要做一个让孩子增能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去能的人。他自己努力了,但是自己很忐忑,每次你都能找到可圈可点,可赞之处,你这样做就起到了一个增能的作用,当然不是盲目的。教育者重要的不是帮助他完成功课,我同意前面李老师和黄老师的定位,但要得技得法。陪伴者注意的是不仅要身体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理陪伴。

  今天只能说到这里了。

许莉娅:家庭教育新理念,父母角色新定位


  许莉娅:谢谢各位的掌声,很高兴论坛主办方的邀请,听了前面两位教授的演讲很受启发,同意黄老师讲的,家庭教育是品格培养的地方,我对品格这两个字的解读是同时兼有品德和人格的意涵。品德是从道德的纬度,我们在家庭里面要帮助孩子建设一个道德的空间,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什么叫道德的空间,我们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人格是人的本我、自我及超我人格结构的合理构建,心理学的意涵意味着人的品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我非常欣赏李老师在讲家庭教育功能时提出“同感”的概念,同感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他和了解孩子还不一样,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的部分,比如说当你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回到家里不及格,一般的父母亲怎么处理这个事呢?你的第一回应是什么?会不会有的家长很生气,责骂孩子,甚至会打孩子,我相信在座的一定会很反对这种做法,有的会说把孩子找过来去分析,为什么考得不好。然而,这种通常被认为认可的处理方式是:当“事情”发生之后,先去处理“事”了,而忽略了“情”,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情绪自然很糟糕,这样的坏情绪就像一团棉絮堵在心头,这个时候你说什么他听不进去的,只有先把这团棉絮拔掉,生命才通常,心才会打开。所以,先给孩子同感,感受孩子的感受,并把自己的同感告诉对方,“好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你心理很难过吧?!”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懂我,知道我很难过,就会把心理向父母打开。然而,同感常常被我们忽略。我经常讲同感的时候会举这样的例子:各位都是为人父母者,假如你的孩子两三岁了,你带他逛商场,买了很多的东西。买了鞋子、衣服抱在右手上,而左手抱着两三岁的宝贝,你会不会很累,逛商场比逛公园还要累,你不可能把买到的东西扔掉,你又急着回家,这个时候你唯一的做法是,宝贝你下去走一会儿,妈妈真的太累了,放下孩子,宝贝刚迈一两步就哭闹着要妈妈抱,那么多人看着,又把宝贝抱起来了,可是孩子都是同样的表现,几次反复,妈妈的情绪就上来了,注意!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说话,对孩子回应是出自我们父母情绪的宣泄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宣泄的。这位妈妈的情绪糟透了,她生气的蹲下来把东西往地上一扔,抬手想打自己的孩子,可是,妈妈的手还没有落到孩子的身上她的感受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刚才是愤怒,疲惫、生气,现在突然变得心疼和内疚。发生了什么??? 我在很多的场合讲到这里后问大家, 有的妈妈会说看到孩子的一只脚没有鞋了,踩在冰冷的地板上他心疼了,看到孩子尿裤子了,看到孩子帮助妈妈拿东西了,突然看到一个熟人不好意思了……他可以说十条理由,却想不到,当他蹲下和孩子一般高的时候,他的视野和孩子的视野重合了, 都是大人的腿和大人的臀部。此刻,妈妈一下子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 同感非常的不容易,我们常常说换位思考,那就更不容易了。我希望讲的这个例子,帮助我们在家庭里面多一点同感。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在准备PPT的时候,讲到后面的时候没有讲完,接着一个话题必须带出来,那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所以就有三个话题要讲,今天是讲不完的。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我是一个非常看中价值理念的,我有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当你对自己想要开始反思,对自己有些不满意的时候,无论你做一个教师、一个家长,无论你在职场还是家庭,第一件事情省察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假设。信念与知识相对而言,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之下,知识是证实研究的成果,信念不需要证实,也无法证实,正是这样的价值信念,决定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怎么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的背后都是有某种动机的,并且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刺激物的作用, 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于人的生命需要。我举一个例子,例如7岁的小刚,周六下午去了一家玩具店,他看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很想要,但是口袋里没有钱,这时,一个情景出现了,售货员去洗手间了,玩具店里没有其他人,小刚就拿起了这个玩具离开了。这是什么行为?我们通常会标签这是偷窃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孩子贴标签,标签的风险在于会将孩子引导走向标签的生涯,当你说孩子笨的时候,有可能他就会放弃努力了。 下一个周末,同样7岁的小铁也进了这家玩具店,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就是那么巧,售货员又离开了店,但是,小铁却没有拿走玩具。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动机,同样的需要,为什么有不同的行为呢?是什么决定了两个孩子行为的差异?那就是价值观的东西。价值观就像电脑上的后台,我们在前面看不到它,但是后台决定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他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在改变时代的教育,第一个是要省察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对家庭教育来说,影响家庭教育的价值观系统,至少在这些层面我们都需要去做一个自我的澄清。

  从生命观这样的层次,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认同这样的价值观,相信生命的神圣与尊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在家庭里面做生命教育。学校教育里面弱的、缺的东西要在家庭里面补充。

  人性观,相信人性基本是真诚善良的,相信并尊重每个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权利。我们才能影响我们的孩子,他才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小朋友交往。相信并尊重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权利和需要,我们家长要智慧的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自主需要和能力,培养自我抉择的能力。有很多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称之为“选择焦虑症”, 包括就业、学校里面的专业选择,是不是承担一些学生工作,一旦面临选择时就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没有选择的时候没有焦虑,就像走路一样,这条路直通前面,就没有焦虑。如果有一条岔路,就焦虑了。是因为他们少有自我抉择的经验,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没有引导他如何为自己作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太多的被安排,被老师安排的,被父母安排。我们的家长更没有对他进行科学决策的训练,什么叫科学决策?至少有一点,你要有一个把握,任何一个选择都一定是有得也有失的。中国有两个字常常是形影不离的“舍得”,舍得,不舍得,舍不得,这两个字你会发现,舍是在前面的。我们要充分的尊重我们孩子的自主性。我们要相信尊重每个人都有独特性。从个性的角度而言,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个性。哪怕是孪生的兄弟姐妹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个性都是要被尊重的。只要不违反道德和真理,他有权利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每个人都有成长向上的倾向。植物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从人生观这个层面,我们认同人生目的是实现真善美,追求幸福、快乐,充分展现潜能、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趋向于自我实现,并尽最大努力贡献社会;我们要坚持积极、乐观、向上、奋进的人生态度;我们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性别观念,为什么把这个话题提出来?这个非常的重要,可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里面比较忽视的部分,有的人说幼儿园的老师是女生,小学的老师是女生。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承认并尊重人的生理性别,重视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建构的对男性、女性的性别期待会要求, 我们承认在现实社会制度的设计当中,仍然隐含两性的不平等,我们在家庭教育向我们的孩子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平等意味着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在享有社会的资源,参与社会的生活方面,我们要追求性别的平等。孩子从小到大,一定要注重他的性别社会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更多有密切接触的异性是他的异性父母,虽然在学校有男生、女生,上课是没有互动的,下课十分钟上厕所,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密切的互动。怎么办?我们家长至少在价值观层面要有这样的意识。

  家庭观需要我们澄清什么呢?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战场”,家庭是孩子自我概念建立的基础,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受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重要他人他的认可、评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家庭文化建设了。2015年的时候在春节的团拜会,做了讲话里面有一段强调,要进行家风建设。我今天下午会有一个体验的工作坊,一定让他们做家庭文化的创建,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古人,他们有着严格的家训,在座的各位谁的家里面有家训?提炼上墙,孩子琅琅读。有吗?

    关于儿童是指我们怎么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就要引导他去释放这个生命力。人的生命力释放非常的重要,身心舒展生命的绽放, 他的身体有不同的姿势,他每天在学校是这样坐着,回到家里立刻这样写作业,回到家里让他活动活动,让他身体有不同的姿势。

  教子观,我反对传统文化当中认定的棍棒下出孝子,去伤害孩子的身体你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在有外人的时候。

  成才观,我信奉“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另外,有几个理论视角必须要强调,一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我们首先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面向构成,我们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宗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曾有一个小学生想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到天堂找姥姥。我们的孩子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还生存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么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宏观系统。

  第二个理论视角就是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相对与问题视角而言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通常是问题视角的,一个女生告诉我,物理考试得了98分,爸爸看不到98,只是看到了一个负2。我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充满优势和资源,等待我么欣赏和挖掘的眼睛。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帮助孩子挖掘生命中的积极因子和内在的能量。

  第三和理论视角需要为本,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类7个层次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特别强调的部分。时间的原因,不展开讲了。

  关于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提出父母是孩子的协助者、使能者、教育者、陪伴者。你是孩子的协助者,协助注意你的前位、并位、后位、上位、下位的位置,我反对你永远在前位,但是你一定要有和他并位的时候,上位即权力架构之上,操控、抉择,同意李老师说的父母高于孩子,但是,也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有时候要到下位来,有些主张让孩子自己做。增能者是指你要做一个让孩子增能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去能的人。他自己努力了,但是自己很忐忑,每次你都能找到可圈可点,可赞之处,你这样做就起到了一个增能的作用,当然不是盲目的。教育者重要的不是帮助他完成功课,我同意前面李老师和黄老师的定位,但要得技得法。陪伴者注意的是不仅要身体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理陪伴。

  今天只能说到这里了。

许莉娅:家庭教育新理念,父母角色新定位


  许莉娅:谢谢各位的掌声,很高兴论坛主办方的邀请,听了前面两位教授的演讲很受启发,同意黄老师讲的,家庭教育是品格培养的地方,我对品格这两个字的解读是同时兼有品德和人格的意涵。品德是从道德的纬度,我们在家庭里面要帮助孩子建设一个道德的空间,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什么叫道德的空间,我们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人格是人的本我、自我及超我人格结构的合理构建,心理学的意涵意味着人的品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我非常欣赏李老师在讲家庭教育功能时提出“同感”的概念,同感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他和了解孩子还不一样,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的部分,比如说当你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回到家里不及格,一般的父母亲怎么处理这个事呢?你的第一回应是什么?会不会有的家长很生气,责骂孩子,甚至会打孩子,我相信在座的一定会很反对这种做法,有的会说把孩子找过来去分析,为什么考得不好。然而,这种通常被认为认可的处理方式是:当“事情”发生之后,先去处理“事”了,而忽略了“情”,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情绪自然很糟糕,这样的坏情绪就像一团棉絮堵在心头,这个时候你说什么他听不进去的,只有先把这团棉絮拔掉,生命才通常,心才会打开。所以,先给孩子同感,感受孩子的感受,并把自己的同感告诉对方,“好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你心理很难过吧?!”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懂我,知道我很难过,就会把心理向父母打开。然而,同感常常被我们忽略。我经常讲同感的时候会举这样的例子:各位都是为人父母者,假如你的孩子两三岁了,你带他逛商场,买了很多的东西。买了鞋子、衣服抱在右手上,而左手抱着两三岁的宝贝,你会不会很累,逛商场比逛公园还要累,你不可能把买到的东西扔掉,你又急着回家,这个时候你唯一的做法是,宝贝你下去走一会儿,妈妈真的太累了,放下孩子,宝贝刚迈一两步就哭闹着要妈妈抱,那么多人看着,又把宝贝抱起来了,可是孩子都是同样的表现,几次反复,妈妈的情绪就上来了,注意!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说话,对孩子回应是出自我们父母情绪的宣泄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宣泄的。这位妈妈的情绪糟透了,她生气的蹲下来把东西往地上一扔,抬手想打自己的孩子,可是,妈妈的手还没有落到孩子的身上她的感受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刚才是愤怒,疲惫、生气,现在突然变得心疼和内疚。发生了什么??? 我在很多的场合讲到这里后问大家, 有的妈妈会说看到孩子的一只脚没有鞋了,踩在冰冷的地板上他心疼了,看到孩子尿裤子了,看到孩子帮助妈妈拿东西了,突然看到一个熟人不好意思了……他可以说十条理由,却想不到,当他蹲下和孩子一般高的时候,他的视野和孩子的视野重合了, 都是大人的腿和大人的臀部。此刻,妈妈一下子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 同感非常的不容易,我们常常说换位思考,那就更不容易了。我希望讲的这个例子,帮助我们在家庭里面多一点同感。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在准备PPT的时候,讲到后面的时候没有讲完,接着一个话题必须带出来,那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所以就有三个话题要讲,今天是讲不完的。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我是一个非常看中价值理念的,我有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当你对自己想要开始反思,对自己有些不满意的时候,无论你做一个教师、一个家长,无论你在职场还是家庭,第一件事情省察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假设。信念与知识相对而言,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之下,知识是证实研究的成果,信念不需要证实,也无法证实,正是这样的价值信念,决定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怎么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的背后都是有某种动机的,并且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刺激物的作用, 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于人的生命需要。我举一个例子,例如7岁的小刚,周六下午去了一家玩具店,他看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很想要,但是口袋里没有钱,这时,一个情景出现了,售货员去洗手间了,玩具店里没有其他人,小刚就拿起了这个玩具离开了。这是什么行为?我们通常会标签这是偷窃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孩子贴标签,标签的风险在于会将孩子引导走向标签的生涯,当你说孩子笨的时候,有可能他就会放弃努力了。 下一个周末,同样7岁的小铁也进了这家玩具店,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就是那么巧,售货员又离开了店,但是,小铁却没有拿走玩具。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动机,同样的需要,为什么有不同的行为呢?是什么决定了两个孩子行为的差异?那就是价值观的东西。价值观就像电脑上的后台,我们在前面看不到它,但是后台决定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他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在改变时代的教育,第一个是要省察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对家庭教育来说,影响家庭教育的价值观系统,至少在这些层面我们都需要去做一个自我的澄清。

  从生命观这样的层次,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认同这样的价值观,相信生命的神圣与尊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在家庭里面做生命教育。学校教育里面弱的、缺的东西要在家庭里面补充。

  人性观,相信人性基本是真诚善良的,相信并尊重每个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权利。我们才能影响我们的孩子,他才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小朋友交往。相信并尊重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权利和需要,我们家长要智慧的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自主需要和能力,培养自我抉择的能力。有很多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称之为“选择焦虑症”, 包括就业、学校里面的专业选择,是不是承担一些学生工作,一旦面临选择时就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没有选择的时候没有焦虑,就像走路一样,这条路直通前面,就没有焦虑。如果有一条岔路,就焦虑了。是因为他们少有自我抉择的经验,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没有引导他如何为自己作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太多的被安排,被老师安排的,被父母安排。我们的家长更没有对他进行科学决策的训练,什么叫科学决策?至少有一点,你要有一个把握,任何一个选择都一定是有得也有失的。中国有两个字常常是形影不离的“舍得”,舍得,不舍得,舍不得,这两个字你会发现,舍是在前面的。我们要充分的尊重我们孩子的自主性。我们要相信尊重每个人都有独特性。从个性的角度而言,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个性。哪怕是孪生的兄弟姐妹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个性都是要被尊重的。只要不违反道德和真理,他有权利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每个人都有成长向上的倾向。植物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从人生观这个层面,我们认同人生目的是实现真善美,追求幸福、快乐,充分展现潜能、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趋向于自我实现,并尽最大努力贡献社会;我们要坚持积极、乐观、向上、奋进的人生态度;我们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性别观念,为什么把这个话题提出来?这个非常的重要,可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里面比较忽视的部分,有的人说幼儿园的老师是女生,小学的老师是女生。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承认并尊重人的生理性别,重视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建构的对男性、女性的性别期待会要求, 我们承认在现实社会制度的设计当中,仍然隐含两性的不平等,我们在家庭教育向我们的孩子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平等意味着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在享有社会的资源,参与社会的生活方面,我们要追求性别的平等。孩子从小到大,一定要注重他的性别社会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更多有密切接触的异性是他的异性父母,虽然在学校有男生、女生,上课是没有互动的,下课十分钟上厕所,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密切的互动。怎么办?我们家长至少在价值观层面要有这样的意识。

  家庭观需要我们澄清什么呢?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战场”,家庭是孩子自我概念建立的基础,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受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重要他人他的认可、评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家庭文化建设了。2015年的时候在春节的团拜会,做了讲话里面有一段强调,要进行家风建设。我今天下午会有一个体验的工作坊,一定让他们做家庭文化的创建,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古人,他们有着严格的家训,在座的各位谁的家里面有家训?提炼上墙,孩子琅琅读。有吗?

    关于儿童是指我们怎么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就要引导他去释放这个生命力。人的生命力释放非常的重要,身心舒展生命的绽放, 他的身体有不同的姿势,他每天在学校是这样坐着,回到家里立刻这样写作业,回到家里让他活动活动,让他身体有不同的姿势。

  教子观,我反对传统文化当中认定的棍棒下出孝子,去伤害孩子的身体你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在有外人的时候。

  成才观,我信奉“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另外,有几个理论视角必须要强调,一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我们首先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面向构成,我们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宗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曾有一个小学生想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到天堂找姥姥。我们的孩子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还生存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么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宏观系统。

  第二个理论视角就是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相对与问题视角而言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通常是问题视角的,一个女生告诉我,物理考试得了98分,爸爸看不到98,只是看到了一个负2。我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充满优势和资源,等待我么欣赏和挖掘的眼睛。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帮助孩子挖掘生命中的积极因子和内在的能量。

  第三和理论视角需要为本,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类7个层次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特别强调的部分。时间的原因,不展开讲了。

  关于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提出父母是孩子的协助者、使能者、教育者、陪伴者。你是孩子的协助者,协助注意你的前位、并位、后位、上位、下位的位置,我反对你永远在前位,但是你一定要有和他并位的时候,上位即权力架构之上,操控、抉择,同意李老师说的父母高于孩子,但是,也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有时候要到下位来,有些主张让孩子自己做。增能者是指你要做一个让孩子增能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去能的人。他自己努力了,但是自己很忐忑,每次你都能找到可圈可点,可赞之处,你这样做就起到了一个增能的作用,当然不是盲目的。教育者重要的不是帮助他完成功课,我同意前面李老师和黄老师的定位,但要得技得法。陪伴者注意的是不仅要身体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理陪伴。

  今天只能说到这里了。

新东方网 > 长沙新东方学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0731-84885588

许莉娅:家庭教育新理念,父母角色新定位

长沙

2017-06-03

来源:

作者:新东方长沙学校


  许莉娅:谢谢各位的掌声,很高兴论坛主办方的邀请,听了前面两位教授的演讲很受启发,同意黄老师讲的,家庭教育是品格培养的地方,我对品格这两个字的解读是同时兼有品德和人格的意涵。品德是从道德的纬度,我们在家庭里面要帮助孩子建设一个道德的空间,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什么叫道德的空间,我们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人格是人的本我、自我及超我人格结构的合理构建,心理学的意涵意味着人的品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我非常欣赏李老师在讲家庭教育功能时提出“同感”的概念,同感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他和了解孩子还不一样,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的部分,比如说当你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回到家里不及格,一般的父母亲怎么处理这个事呢?你的第一回应是什么?会不会有的家长很生气,责骂孩子,甚至会打孩子,我相信在座的一定会很反对这种做法,有的会说把孩子找过来去分析,为什么考得不好。然而,这种通常被认为认可的处理方式是:当“事情”发生之后,先去处理“事”了,而忽略了“情”,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情绪自然很糟糕,这样的坏情绪就像一团棉絮堵在心头,这个时候你说什么他听不进去的,只有先把这团棉絮拔掉,生命才通常,心才会打开。所以,先给孩子同感,感受孩子的感受,并把自己的同感告诉对方,“好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你心理很难过吧?!”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懂我,知道我很难过,就会把心理向父母打开。然而,同感常常被我们忽略。我经常讲同感的时候会举这样的例子:各位都是为人父母者,假如你的孩子两三岁了,你带他逛商场,买了很多的东西。买了鞋子、衣服抱在右手上,而左手抱着两三岁的宝贝,你会不会很累,逛商场比逛公园还要累,你不可能把买到的东西扔掉,你又急着回家,这个时候你唯一的做法是,宝贝你下去走一会儿,妈妈真的太累了,放下孩子,宝贝刚迈一两步就哭闹着要妈妈抱,那么多人看着,又把宝贝抱起来了,可是孩子都是同样的表现,几次反复,妈妈的情绪就上来了,注意!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说话,对孩子回应是出自我们父母情绪的宣泄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宣泄的。这位妈妈的情绪糟透了,她生气的蹲下来把东西往地上一扔,抬手想打自己的孩子,可是,妈妈的手还没有落到孩子的身上她的感受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刚才是愤怒,疲惫、生气,现在突然变得心疼和内疚。发生了什么??? 我在很多的场合讲到这里后问大家, 有的妈妈会说看到孩子的一只脚没有鞋了,踩在冰冷的地板上他心疼了,看到孩子尿裤子了,看到孩子帮助妈妈拿东西了,突然看到一个熟人不好意思了……他可以说十条理由,却想不到,当他蹲下和孩子一般高的时候,他的视野和孩子的视野重合了, 都是大人的腿和大人的臀部。此刻,妈妈一下子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 同感非常的不容易,我们常常说换位思考,那就更不容易了。我希望讲的这个例子,帮助我们在家庭里面多一点同感。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在准备PPT的时候,讲到后面的时候没有讲完,接着一个话题必须带出来,那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所以就有三个话题要讲,今天是讲不完的。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我是一个非常看中价值理念的,我有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当你对自己想要开始反思,对自己有些不满意的时候,无论你做一个教师、一个家长,无论你在职场还是家庭,第一件事情省察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假设。信念与知识相对而言,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之下,知识是证实研究的成果,信念不需要证实,也无法证实,正是这样的价值信念,决定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怎么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的背后都是有某种动机的,并且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刺激物的作用, 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于人的生命需要。我举一个例子,例如7岁的小刚,周六下午去了一家玩具店,他看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很想要,但是口袋里没有钱,这时,一个情景出现了,售货员去洗手间了,玩具店里没有其他人,小刚就拿起了这个玩具离开了。这是什么行为?我们通常会标签这是偷窃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孩子贴标签,标签的风险在于会将孩子引导走向标签的生涯,当你说孩子笨的时候,有可能他就会放弃努力了。 下一个周末,同样7岁的小铁也进了这家玩具店,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就是那么巧,售货员又离开了店,但是,小铁却没有拿走玩具。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动机,同样的需要,为什么有不同的行为呢?是什么决定了两个孩子行为的差异?那就是价值观的东西。价值观就像电脑上的后台,我们在前面看不到它,但是后台决定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他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在改变时代的教育,第一个是要省察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对家庭教育来说,影响家庭教育的价值观系统,至少在这些层面我们都需要去做一个自我的澄清。

  从生命观这样的层次,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认同这样的价值观,相信生命的神圣与尊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在家庭里面做生命教育。学校教育里面弱的、缺的东西要在家庭里面补充。

  人性观,相信人性基本是真诚善良的,相信并尊重每个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权利。我们才能影响我们的孩子,他才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小朋友交往。相信并尊重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权利和需要,我们家长要智慧的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自主需要和能力,培养自我抉择的能力。有很多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称之为“选择焦虑症”, 包括就业、学校里面的专业选择,是不是承担一些学生工作,一旦面临选择时就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没有选择的时候没有焦虑,就像走路一样,这条路直通前面,就没有焦虑。如果有一条岔路,就焦虑了。是因为他们少有自我抉择的经验,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没有引导他如何为自己作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太多的被安排,被老师安排的,被父母安排。我们的家长更没有对他进行科学决策的训练,什么叫科学决策?至少有一点,你要有一个把握,任何一个选择都一定是有得也有失的。中国有两个字常常是形影不离的“舍得”,舍得,不舍得,舍不得,这两个字你会发现,舍是在前面的。我们要充分的尊重我们孩子的自主性。我们要相信尊重每个人都有独特性。从个性的角度而言,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个性。哪怕是孪生的兄弟姐妹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个性都是要被尊重的。只要不违反道德和真理,他有权利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每个人都有成长向上的倾向。植物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从人生观这个层面,我们认同人生目的是实现真善美,追求幸福、快乐,充分展现潜能、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趋向于自我实现,并尽最大努力贡献社会;我们要坚持积极、乐观、向上、奋进的人生态度;我们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性别观念,为什么把这个话题提出来?这个非常的重要,可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里面比较忽视的部分,有的人说幼儿园的老师是女生,小学的老师是女生。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承认并尊重人的生理性别,重视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建构的对男性、女性的性别期待会要求, 我们承认在现实社会制度的设计当中,仍然隐含两性的不平等,我们在家庭教育向我们的孩子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平等意味着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在享有社会的资源,参与社会的生活方面,我们要追求性别的平等。孩子从小到大,一定要注重他的性别社会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更多有密切接触的异性是他的异性父母,虽然在学校有男生、女生,上课是没有互动的,下课十分钟上厕所,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密切的互动。怎么办?我们家长至少在价值观层面要有这样的意识。

  家庭观需要我们澄清什么呢?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战场”,家庭是孩子自我概念建立的基础,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受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重要他人他的认可、评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家庭文化建设了。2015年的时候在春节的团拜会,做了讲话里面有一段强调,要进行家风建设。我今天下午会有一个体验的工作坊,一定让他们做家庭文化的创建,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古人,他们有着严格的家训,在座的各位谁的家里面有家训?提炼上墙,孩子琅琅读。有吗?

    关于儿童是指我们怎么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就要引导他去释放这个生命力。人的生命力释放非常的重要,身心舒展生命的绽放, 他的身体有不同的姿势,他每天在学校是这样坐着,回到家里立刻这样写作业,回到家里让他活动活动,让他身体有不同的姿势。

  教子观,我反对传统文化当中认定的棍棒下出孝子,去伤害孩子的身体你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在有外人的时候。

  成才观,我信奉“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另外,有几个理论视角必须要强调,一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我们首先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面向构成,我们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宗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曾有一个小学生想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到天堂找姥姥。我们的孩子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还生存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么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宏观系统。

  第二个理论视角就是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相对与问题视角而言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通常是问题视角的,一个女生告诉我,物理考试得了98分,爸爸看不到98,只是看到了一个负2。我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充满优势和资源,等待我么欣赏和挖掘的眼睛。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帮助孩子挖掘生命中的积极因子和内在的能量。

  第三和理论视角需要为本,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类7个层次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特别强调的部分。时间的原因,不展开讲了。

  关于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提出父母是孩子的协助者、使能者、教育者、陪伴者。你是孩子的协助者,协助注意你的前位、并位、后位、上位、下位的位置,我反对你永远在前位,但是你一定要有和他并位的时候,上位即权力架构之上,操控、抉择,同意李老师说的父母高于孩子,但是,也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有时候要到下位来,有些主张让孩子自己做。增能者是指你要做一个让孩子增能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去能的人。他自己努力了,但是自己很忐忑,每次你都能找到可圈可点,可赞之处,你这样做就起到了一个增能的作用,当然不是盲目的。教育者重要的不是帮助他完成功课,我同意前面李老师和黄老师的定位,但要得技得法。陪伴者注意的是不仅要身体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理陪伴。

  今天只能说到这里了。

社群小助手与百万家长、专家、老师畅聊教育赶紧扫码加入吧!

升学那些事一手教育资源、学习资料、升学信息赶紧扫码关注吧!

许莉娅:家庭教育新理念,父母角色新定位


  许莉娅:谢谢各位的掌声,很高兴论坛主办方的邀请,听了前面两位教授的演讲很受启发,同意黄老师讲的,家庭教育是品格培养的地方,我对品格这两个字的解读是同时兼有品德和人格的意涵。品德是从道德的纬度,我们在家庭里面要帮助孩子建设一个道德的空间,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什么叫道德的空间,我们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在这个底线的基础上培养孩子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健康的人格是人的本我、自我及超我人格结构的合理构建,心理学的意涵意味着人的品格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我非常欣赏李老师在讲家庭教育功能时提出“同感”的概念,同感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他和了解孩子还不一样,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的部分,比如说当你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回到家里不及格,一般的父母亲怎么处理这个事呢?你的第一回应是什么?会不会有的家长很生气,责骂孩子,甚至会打孩子,我相信在座的一定会很反对这种做法,有的会说把孩子找过来去分析,为什么考得不好。然而,这种通常被认为认可的处理方式是:当“事情”发生之后,先去处理“事”了,而忽略了“情”,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情绪自然很糟糕,这样的坏情绪就像一团棉絮堵在心头,这个时候你说什么他听不进去的,只有先把这团棉絮拔掉,生命才通常,心才会打开。所以,先给孩子同感,感受孩子的感受,并把自己的同感告诉对方,“好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你心理很难过吧?!”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懂我,知道我很难过,就会把心理向父母打开。然而,同感常常被我们忽略。我经常讲同感的时候会举这样的例子:各位都是为人父母者,假如你的孩子两三岁了,你带他逛商场,买了很多的东西。买了鞋子、衣服抱在右手上,而左手抱着两三岁的宝贝,你会不会很累,逛商场比逛公园还要累,你不可能把买到的东西扔掉,你又急着回家,这个时候你唯一的做法是,宝贝你下去走一会儿,妈妈真的太累了,放下孩子,宝贝刚迈一两步就哭闹着要妈妈抱,那么多人看着,又把宝贝抱起来了,可是孩子都是同样的表现,几次反复,妈妈的情绪就上来了,注意!很多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说话,对孩子回应是出自我们父母情绪的宣泄需要,而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宣泄的。这位妈妈的情绪糟透了,她生气的蹲下来把东西往地上一扔,抬手想打自己的孩子,可是,妈妈的手还没有落到孩子的身上她的感受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刚才是愤怒,疲惫、生气,现在突然变得心疼和内疚。发生了什么??? 我在很多的场合讲到这里后问大家, 有的妈妈会说看到孩子的一只脚没有鞋了,踩在冰冷的地板上他心疼了,看到孩子尿裤子了,看到孩子帮助妈妈拿东西了,突然看到一个熟人不好意思了……他可以说十条理由,却想不到,当他蹲下和孩子一般高的时候,他的视野和孩子的视野重合了, 都是大人的腿和大人的臀部。此刻,妈妈一下子感受到了孩子的感受…… 同感非常的不容易,我们常常说换位思考,那就更不容易了。我希望讲的这个例子,帮助我们在家庭里面多一点同感。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在准备PPT的时候,讲到后面的时候没有讲完,接着一个话题必须带出来,那就是父母的自我成长,所以就有三个话题要讲,今天是讲不完的。

  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我是一个非常看中价值理念的,我有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人当你对自己想要开始反思,对自己有些不满意的时候,无论你做一个教师、一个家长,无论你在职场还是家庭,第一件事情省察自己的价值观念,价值理念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假设。信念与知识相对而言,在实证主义知识观之下,知识是证实研究的成果,信念不需要证实,也无法证实,正是这样的价值信念,决定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及怎么为。我们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的背后都是有某种动机的,并且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当然也可能还有一些刺激物的作用, 人的行为动机出自于人的生命需要。我举一个例子,例如7岁的小刚,周六下午去了一家玩具店,他看到了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很想要,但是口袋里没有钱,这时,一个情景出现了,售货员去洗手间了,玩具店里没有其他人,小刚就拿起了这个玩具离开了。这是什么行为?我们通常会标签这是偷窃的行为,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孩子贴标签,标签的风险在于会将孩子引导走向标签的生涯,当你说孩子笨的时候,有可能他就会放弃努力了。 下一个周末,同样7岁的小铁也进了这家玩具店,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就是那么巧,售货员又离开了店,但是,小铁却没有拿走玩具。同样的情境、同样的动机,同样的需要,为什么有不同的行为呢?是什么决定了两个孩子行为的差异?那就是价值观的东西。价值观就像电脑上的后台,我们在前面看不到它,但是后台决定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他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我们在改变时代的教育,第一个是要省察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对家庭教育来说,影响家庭教育的价值观系统,至少在这些层面我们都需要去做一个自我的澄清。

  从生命观这样的层次,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我们认同这样的价值观,相信生命的神圣与尊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在家庭里面做生命教育。学校教育里面弱的、缺的东西要在家庭里面补充。

  人性观,相信人性基本是真诚善良的,相信并尊重每个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权利。我们才能影响我们的孩子,他才能够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小朋友交往。相信并尊重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权利和需要,我们家长要智慧的评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自主需要和能力,培养自我抉择的能力。有很多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称之为“选择焦虑症”, 包括就业、学校里面的专业选择,是不是承担一些学生工作,一旦面临选择时就表现出严重的焦虑,没有选择的时候没有焦虑,就像走路一样,这条路直通前面,就没有焦虑。如果有一条岔路,就焦虑了。是因为他们少有自我抉择的经验,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没有引导他如何为自己作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太多的被安排,被老师安排的,被父母安排。我们的家长更没有对他进行科学决策的训练,什么叫科学决策?至少有一点,你要有一个把握,任何一个选择都一定是有得也有失的。中国有两个字常常是形影不离的“舍得”,舍得,不舍得,舍不得,这两个字你会发现,舍是在前面的。我们要充分的尊重我们孩子的自主性。我们要相信尊重每个人都有独特性。从个性的角度而言,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个性。哪怕是孪生的兄弟姐妹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个性都是要被尊重的。只要不违反道德和真理,他有权利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每个人都有成长向上的倾向。植物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从人生观这个层面,我们认同人生目的是实现真善美,追求幸福、快乐,充分展现潜能、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趋向于自我实现,并尽最大努力贡献社会;我们要坚持积极、乐观、向上、奋进的人生态度;我们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性别观念,为什么把这个话题提出来?这个非常的重要,可能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里面比较忽视的部分,有的人说幼儿园的老师是女生,小学的老师是女生。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承认并尊重人的生理性别,重视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社会建构的对男性、女性的性别期待会要求, 我们承认在现实社会制度的设计当中,仍然隐含两性的不平等,我们在家庭教育向我们的孩子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平等意味着我们在为社会做贡献,在享有社会的资源,参与社会的生活方面,我们要追求性别的平等。孩子从小到大,一定要注重他的性别社会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更多有密切接触的异性是他的异性父母,虽然在学校有男生、女生,上课是没有互动的,下课十分钟上厕所,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密切的互动。怎么办?我们家长至少在价值观层面要有这样的意识。

  家庭观需要我们澄清什么呢?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战场”,家庭是孩子自我概念建立的基础,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受孩子早期生活经验中,重要他人他的认可、评价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我们现在几乎没有家庭文化建设了。2015年的时候在春节的团拜会,做了讲话里面有一段强调,要进行家风建设。我今天下午会有一个体验的工作坊,一定让他们做家庭文化的创建,我们知道很多优秀的古人,他们有着严格的家训,在座的各位谁的家里面有家训?提炼上墙,孩子琅琅读。有吗?

    关于儿童是指我们怎么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就要引导他去释放这个生命力。人的生命力释放非常的重要,身心舒展生命的绽放, 他的身体有不同的姿势,他每天在学校是这样坐着,回到家里立刻这样写作业,回到家里让他活动活动,让他身体有不同的姿势。

  教子观,我反对传统文化当中认定的棍棒下出孝子,去伤害孩子的身体你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尤其在有外人的时候。

  成才观,我信奉“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永远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另外,有几个理论视角必须要强调,一是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我们首先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面向构成,我们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另外,还要注意宗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曾有一个小学生想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到天堂找姥姥。我们的孩子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还生存在更大的生态系统中,我么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宏观系统。

  第二个理论视角就是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相对与问题视角而言的,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通常是问题视角的,一个女生告诉我,物理考试得了98分,爸爸看不到98,只是看到了一个负2。我要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充满优势和资源,等待我么欣赏和挖掘的眼睛。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帮助孩子挖掘生命中的积极因子和内在的能量。

  第三和理论视角需要为本,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需要,马斯洛关于人类7个层次需要,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特别强调的部分。时间的原因,不展开讲了。

  关于父母角色的新定位:我提出父母是孩子的协助者、使能者、教育者、陪伴者。你是孩子的协助者,协助注意你的前位、并位、后位、上位、下位的位置,我反对你永远在前位,但是你一定要有和他并位的时候,上位即权力架构之上,操控、抉择,同意李老师说的父母高于孩子,但是,也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有时候要到下位来,有些主张让孩子自己做。增能者是指你要做一个让孩子增能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去能的人。他自己努力了,但是自己很忐忑,每次你都能找到可圈可点,可赞之处,你这样做就起到了一个增能的作用,当然不是盲目的。教育者重要的不是帮助他完成功课,我同意前面李老师和黄老师的定位,但要得技得法。陪伴者注意的是不仅要身体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理陪伴。

  今天只能说到这里了。

相关推荐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1023154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校区分布

校区分布

活动信息

优秀学员

    2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网微信

    小初高全学科
    暑秋寒春学习规划
    扫描查看

栏目推荐
学习卡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顶部
×

学习规划

免费为您定制学习规划

姓名: 手机: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