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CEO周成刚答家长问,关于留学的这些问题你有几个?

  两天前,一则“脑性瘫痪阳光少年莫天池同学以托福近满分成绩获得美国博士全奖”的好消息一出,朋友圈被一篇名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文章刷屏。而由此,我们也又一次进入周成刚老师的世界。

周成刚老师文章

  【他: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说到周老师,百度这样介绍他:

周成刚介绍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

  原BBC(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

  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周成刚

  走进周老师世界,发现,远比这短短的履历鲜活精彩。

  【个人展示】

  周成刚老师 为你读诗:开口已醉,秒被圈粉!

  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周成刚老师,曾有在苏州大学任教10年的经历。周成刚老师曾受邀参与“为你读诗”的录制,用中英双语朗读了一篇英国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的作品All this I did without you(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听了的小伙伴都疯狂打call,如同在看英国电影,表示开口已醉、纷纷被圈粉。

  周成刚老师“穿越世界”:一手信息带回国

  近几年,周成刚老师带领新东方名师团队,开启了探寻世界名校之旅。周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实地的采访,去遇见更多的同学、招生官、教授,最主要的是把第一线的信息给带回来,让广大的家长和同学,能够在留学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选择学校、国家的时候,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周成刚老师话留学:海归的职场优势在哪里?

  从大学教师到留澳学生、从BBC记者到新东方集团CEO,周成刚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在屡次世界名校演讲中,为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答疑解惑。

留学学员反馈

  【常见问答】

  1. 专业选择真的很重要吗?

  在挑选大学时,我认为专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你对这个专业是否有兴趣,学起来是否得心应手,这直接影响了你的成绩;第二,从长远来看,专业和就业直接相关,考虑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或者行业就业率高的地区,会对以后的就业有所助益。

  2. 如何在大学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在大学期间,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大家上的是同一所大学,可是收获的东西却不一样。其实,我们选择大学时,除了考虑教学质量、排名、地理位置等因素,还应该考虑学校的整体资源和所提供项目的多样性。用心留意学校的各种项目并且加以利用,能让大学的生活更充实。

  我个人首先推荐的是一定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出国机会,积极参加留学项目,除了让学习经历更丰富之外,还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国际人脉。更吸引人的是,大部分学校的交流项目是与其他学校合作的,经过学校认证的合作项目,交流的费用一般会涵盖在大学学费里。如果项目之间没有合作,你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公室安排完成。

  当然,学校通常会在各个方面提供资源,大到奖学金、就业指导,小到作业的辅导和修改,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人员来帮忙解决。只要能加以利用,这些资源会减少你学习期间的困难和障碍。

  3. 海外留学安全问题 对家长和学生的几点建议

  1)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去学习,第一个是要入乡随俗,就是要遵纪守法,这样的话就会避免很多麻烦,不要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以为还在国内,什么东西我都能摆平,这是一种非常极端错误的一种思想。

  2)我希望所有过去的留学生,过上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留学生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校园里面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不要过分的沉溺于那种party、酒精啊、毒品啊,甚至奢侈品啊,飙车什么的,这个就是特别容易出事的。

  3)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隐私要怎么样保护住,见人,约见陌生人一般都是在公共场所,比如说和家长保持有规律的联系,这样的话家长知道你一般的活动范围,所见的人,这些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当然还有就是自己不要去加入那种极端的,有极端思想的,有神秘的这种宗教教义的那些组织,这个也容易出事。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当中都应该去学习和掌握的。说得夸张一点就是自我保护。

  4. 身为在海外的学子,留学生在国外如何克服孤独?

  大部分留学生在海外或多或少会感到某种孤独。这种孤独感首先是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是文化冲击导致的;其次是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的边缘感;还有就是东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导致中国同学在主观表达方面偏弱,不善写论文,上课不发言,做项目缺乏创新以及团队合作时无所适从。

  解决方法:

  1)出国前有所准备。出国前多了解一些留学目的国的文化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八卦娱乐;

  2)出国后快速定位。快速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物理的定位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心理定位,心理定位又会帮助我们摆脱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感;

  3)强迫自己参与一些社团活动、公益事业和交流项目,广交朋友,多培养一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习惯,和他们多一点共同语言。

  5. 留学之后应不应该回国就业?

  留学生结束学业后是想办法留在国外还是尽快回国发展曾经是留学生最纠结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前几年每年回国的留学生总数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年出国总人数的85%,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回国就业已经成为近年大部分留学生的首选。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如果留学生在结束留学生活后有机会有能力在国外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公司实习或者工作几年是非常值得的,也会是特别宝贵的工作经历。

  6. 海归回国就业收入好像并没有明显优势,出国留学是否划算?

  海归变海待,这是前几年媒体上的一个常见表达。但我想说的是,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并没有阻止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留学潮,中国每年有五十多万同学出国留学。不难看出,这其实是水涨船高的现象,最终比拼的是大家在职场上的成功概率。因为大家心里很清楚,个别情况不代表全部,而大部分同学因为接受了新知识,跟着名教授学到了本领,开阔的眼界,结交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朋友,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他们走向职场的竞争资本,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是冲刺,比拼的不是爆发力,它是一辈子的长跑,比拼的是我们的耐力和加速度。所以说,出国留学和不出国留学的同学都可能获得成功,但是他们是在不同的赛道上,最终的目标并没有差异。

  7. 国外的教育方式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

  东西方的家庭教育应该说各有所长。从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出发,我认为欧美家庭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至高无上的家庭观念,西方家庭和东方家庭一样,不仅重视家庭的观念,更付诸行动去实践这种观念。每天到了下班或放学的时间,大人和孩子纷纷回到家里,确保家庭成员每天的共处时间,大家各忙各的,父母做饭做家务,孩子做作业过家家,晚饭后一起遛狗散步,周末一起出门聚餐,节假日一起远足或度假,一切都以家庭为中心,一个不能少,家人之间由此形成一个很强的纽带,相互帮助和支持,同甘共苦。

  2)大家的交流和学习时光。欧美的很多house里都有一个叫family room的空间,家人每天会在这里相聚聊天和沟通,大家平等对话,可以针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不分高低和对错,但鼓励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时,每天大家都有自己的阅读时间,这是代代相传的好习惯,也是静修的好时光,书本成为了大家独处的最佳伴侣,家长和孩子相互促进,互为榜样。目前我国人均读书数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尊重孩子个性和选择的传统。家长一般不强求孩子一定要上名校,一定要学钢琴或者学舞蹈,大部分家庭会量力而行,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帮助挖掘自身的潜力,借助可能的资源,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帮助他人,去改变这个世界。

  【活动指引】

  如果你也想和周成刚老师面对面

  如果你也有留学路上的各种问题

  3月18日 @ 长沙万达文华酒店

  席位有限,预约领票↓

新东方CEO周成刚答家长问,关于留学的这些问题你有几个?

  两天前,一则“脑性瘫痪阳光少年莫天池同学以托福近满分成绩获得美国博士全奖”的好消息一出,朋友圈被一篇名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文章刷屏。而由此,我们也又一次进入周成刚老师的世界。

周成刚老师文章

  【他: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说到周老师,百度这样介绍他:

周成刚介绍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

  原BBC(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

  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周成刚

  走进周老师世界,发现,远比这短短的履历鲜活精彩。

  【个人展示】

  周成刚老师 为你读诗:开口已醉,秒被圈粉!

  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周成刚老师,曾有在苏州大学任教10年的经历。周成刚老师曾受邀参与“为你读诗”的录制,用中英双语朗读了一篇英国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的作品All this I did without you(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听了的小伙伴都疯狂打call,如同在看英国电影,表示开口已醉、纷纷被圈粉。

  周成刚老师“穿越世界”:一手信息带回国

  近几年,周成刚老师带领新东方名师团队,开启了探寻世界名校之旅。周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实地的采访,去遇见更多的同学、招生官、教授,最主要的是把第一线的信息给带回来,让广大的家长和同学,能够在留学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选择学校、国家的时候,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周成刚老师话留学:海归的职场优势在哪里?

  从大学教师到留澳学生、从BBC记者到新东方集团CEO,周成刚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在屡次世界名校演讲中,为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答疑解惑。

留学学员反馈

  【常见问答】

  1. 专业选择真的很重要吗?

  在挑选大学时,我认为专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你对这个专业是否有兴趣,学起来是否得心应手,这直接影响了你的成绩;第二,从长远来看,专业和就业直接相关,考虑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或者行业就业率高的地区,会对以后的就业有所助益。

  2. 如何在大学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在大学期间,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大家上的是同一所大学,可是收获的东西却不一样。其实,我们选择大学时,除了考虑教学质量、排名、地理位置等因素,还应该考虑学校的整体资源和所提供项目的多样性。用心留意学校的各种项目并且加以利用,能让大学的生活更充实。

  我个人首先推荐的是一定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出国机会,积极参加留学项目,除了让学习经历更丰富之外,还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国际人脉。更吸引人的是,大部分学校的交流项目是与其他学校合作的,经过学校认证的合作项目,交流的费用一般会涵盖在大学学费里。如果项目之间没有合作,你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公室安排完成。

  当然,学校通常会在各个方面提供资源,大到奖学金、就业指导,小到作业的辅导和修改,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人员来帮忙解决。只要能加以利用,这些资源会减少你学习期间的困难和障碍。

  3. 海外留学安全问题 对家长和学生的几点建议

  1)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去学习,第一个是要入乡随俗,就是要遵纪守法,这样的话就会避免很多麻烦,不要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以为还在国内,什么东西我都能摆平,这是一种非常极端错误的一种思想。

  2)我希望所有过去的留学生,过上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留学生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校园里面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不要过分的沉溺于那种party、酒精啊、毒品啊,甚至奢侈品啊,飙车什么的,这个就是特别容易出事的。

  3)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隐私要怎么样保护住,见人,约见陌生人一般都是在公共场所,比如说和家长保持有规律的联系,这样的话家长知道你一般的活动范围,所见的人,这些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当然还有就是自己不要去加入那种极端的,有极端思想的,有神秘的这种宗教教义的那些组织,这个也容易出事。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当中都应该去学习和掌握的。说得夸张一点就是自我保护。

  4. 身为在海外的学子,留学生在国外如何克服孤独?

  大部分留学生在海外或多或少会感到某种孤独。这种孤独感首先是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是文化冲击导致的;其次是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的边缘感;还有就是东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导致中国同学在主观表达方面偏弱,不善写论文,上课不发言,做项目缺乏创新以及团队合作时无所适从。

  解决方法:

  1)出国前有所准备。出国前多了解一些留学目的国的文化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八卦娱乐;

  2)出国后快速定位。快速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物理的定位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心理定位,心理定位又会帮助我们摆脱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感;

  3)强迫自己参与一些社团活动、公益事业和交流项目,广交朋友,多培养一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习惯,和他们多一点共同语言。

  5. 留学之后应不应该回国就业?

  留学生结束学业后是想办法留在国外还是尽快回国发展曾经是留学生最纠结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前几年每年回国的留学生总数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年出国总人数的85%,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回国就业已经成为近年大部分留学生的首选。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如果留学生在结束留学生活后有机会有能力在国外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公司实习或者工作几年是非常值得的,也会是特别宝贵的工作经历。

  6. 海归回国就业收入好像并没有明显优势,出国留学是否划算?

  海归变海待,这是前几年媒体上的一个常见表达。但我想说的是,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并没有阻止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留学潮,中国每年有五十多万同学出国留学。不难看出,这其实是水涨船高的现象,最终比拼的是大家在职场上的成功概率。因为大家心里很清楚,个别情况不代表全部,而大部分同学因为接受了新知识,跟着名教授学到了本领,开阔的眼界,结交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朋友,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他们走向职场的竞争资本,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是冲刺,比拼的不是爆发力,它是一辈子的长跑,比拼的是我们的耐力和加速度。所以说,出国留学和不出国留学的同学都可能获得成功,但是他们是在不同的赛道上,最终的目标并没有差异。

  7. 国外的教育方式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

  东西方的家庭教育应该说各有所长。从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出发,我认为欧美家庭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至高无上的家庭观念,西方家庭和东方家庭一样,不仅重视家庭的观念,更付诸行动去实践这种观念。每天到了下班或放学的时间,大人和孩子纷纷回到家里,确保家庭成员每天的共处时间,大家各忙各的,父母做饭做家务,孩子做作业过家家,晚饭后一起遛狗散步,周末一起出门聚餐,节假日一起远足或度假,一切都以家庭为中心,一个不能少,家人之间由此形成一个很强的纽带,相互帮助和支持,同甘共苦。

  2)大家的交流和学习时光。欧美的很多house里都有一个叫family room的空间,家人每天会在这里相聚聊天和沟通,大家平等对话,可以针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不分高低和对错,但鼓励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时,每天大家都有自己的阅读时间,这是代代相传的好习惯,也是静修的好时光,书本成为了大家独处的最佳伴侣,家长和孩子相互促进,互为榜样。目前我国人均读书数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尊重孩子个性和选择的传统。家长一般不强求孩子一定要上名校,一定要学钢琴或者学舞蹈,大部分家庭会量力而行,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帮助挖掘自身的潜力,借助可能的资源,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帮助他人,去改变这个世界。

  【活动指引】

  如果你也想和周成刚老师面对面

  如果你也有留学路上的各种问题

  3月18日 @ 长沙万达文华酒店

  席位有限,预约领票↓

新东方CEO周成刚答家长问,关于留学的这些问题你有几个?

  两天前,一则“脑性瘫痪阳光少年莫天池同学以托福近满分成绩获得美国博士全奖”的好消息一出,朋友圈被一篇名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文章刷屏。而由此,我们也又一次进入周成刚老师的世界。

周成刚老师文章

  【他: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说到周老师,百度这样介绍他:

周成刚介绍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

  原BBC(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

  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周成刚

  走进周老师世界,发现,远比这短短的履历鲜活精彩。

  【个人展示】

  周成刚老师 为你读诗:开口已醉,秒被圈粉!

  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周成刚老师,曾有在苏州大学任教10年的经历。周成刚老师曾受邀参与“为你读诗”的录制,用中英双语朗读了一篇英国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的作品All this I did without you(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听了的小伙伴都疯狂打call,如同在看英国电影,表示开口已醉、纷纷被圈粉。

  周成刚老师“穿越世界”:一手信息带回国

  近几年,周成刚老师带领新东方名师团队,开启了探寻世界名校之旅。周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实地的采访,去遇见更多的同学、招生官、教授,最主要的是把第一线的信息给带回来,让广大的家长和同学,能够在留学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选择学校、国家的时候,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周成刚老师话留学:海归的职场优势在哪里?

  从大学教师到留澳学生、从BBC记者到新东方集团CEO,周成刚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在屡次世界名校演讲中,为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答疑解惑。

留学学员反馈

  【常见问答】

  1. 专业选择真的很重要吗?

  在挑选大学时,我认为专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你对这个专业是否有兴趣,学起来是否得心应手,这直接影响了你的成绩;第二,从长远来看,专业和就业直接相关,考虑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或者行业就业率高的地区,会对以后的就业有所助益。

  2. 如何在大学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在大学期间,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大家上的是同一所大学,可是收获的东西却不一样。其实,我们选择大学时,除了考虑教学质量、排名、地理位置等因素,还应该考虑学校的整体资源和所提供项目的多样性。用心留意学校的各种项目并且加以利用,能让大学的生活更充实。

  我个人首先推荐的是一定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出国机会,积极参加留学项目,除了让学习经历更丰富之外,还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国际人脉。更吸引人的是,大部分学校的交流项目是与其他学校合作的,经过学校认证的合作项目,交流的费用一般会涵盖在大学学费里。如果项目之间没有合作,你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公室安排完成。

  当然,学校通常会在各个方面提供资源,大到奖学金、就业指导,小到作业的辅导和修改,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人员来帮忙解决。只要能加以利用,这些资源会减少你学习期间的困难和障碍。

  3. 海外留学安全问题 对家长和学生的几点建议

  1)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去学习,第一个是要入乡随俗,就是要遵纪守法,这样的话就会避免很多麻烦,不要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以为还在国内,什么东西我都能摆平,这是一种非常极端错误的一种思想。

  2)我希望所有过去的留学生,过上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留学生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校园里面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不要过分的沉溺于那种party、酒精啊、毒品啊,甚至奢侈品啊,飙车什么的,这个就是特别容易出事的。

  3)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隐私要怎么样保护住,见人,约见陌生人一般都是在公共场所,比如说和家长保持有规律的联系,这样的话家长知道你一般的活动范围,所见的人,这些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当然还有就是自己不要去加入那种极端的,有极端思想的,有神秘的这种宗教教义的那些组织,这个也容易出事。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当中都应该去学习和掌握的。说得夸张一点就是自我保护。

  4. 身为在海外的学子,留学生在国外如何克服孤独?

  大部分留学生在海外或多或少会感到某种孤独。这种孤独感首先是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是文化冲击导致的;其次是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的边缘感;还有就是东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导致中国同学在主观表达方面偏弱,不善写论文,上课不发言,做项目缺乏创新以及团队合作时无所适从。

  解决方法:

  1)出国前有所准备。出国前多了解一些留学目的国的文化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八卦娱乐;

  2)出国后快速定位。快速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物理的定位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心理定位,心理定位又会帮助我们摆脱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感;

  3)强迫自己参与一些社团活动、公益事业和交流项目,广交朋友,多培养一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习惯,和他们多一点共同语言。

  5. 留学之后应不应该回国就业?

  留学生结束学业后是想办法留在国外还是尽快回国发展曾经是留学生最纠结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前几年每年回国的留学生总数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年出国总人数的85%,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回国就业已经成为近年大部分留学生的首选。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如果留学生在结束留学生活后有机会有能力在国外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公司实习或者工作几年是非常值得的,也会是特别宝贵的工作经历。

  6. 海归回国就业收入好像并没有明显优势,出国留学是否划算?

  海归变海待,这是前几年媒体上的一个常见表达。但我想说的是,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并没有阻止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留学潮,中国每年有五十多万同学出国留学。不难看出,这其实是水涨船高的现象,最终比拼的是大家在职场上的成功概率。因为大家心里很清楚,个别情况不代表全部,而大部分同学因为接受了新知识,跟着名教授学到了本领,开阔的眼界,结交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朋友,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他们走向职场的竞争资本,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是冲刺,比拼的不是爆发力,它是一辈子的长跑,比拼的是我们的耐力和加速度。所以说,出国留学和不出国留学的同学都可能获得成功,但是他们是在不同的赛道上,最终的目标并没有差异。

  7. 国外的教育方式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

  东西方的家庭教育应该说各有所长。从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出发,我认为欧美家庭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至高无上的家庭观念,西方家庭和东方家庭一样,不仅重视家庭的观念,更付诸行动去实践这种观念。每天到了下班或放学的时间,大人和孩子纷纷回到家里,确保家庭成员每天的共处时间,大家各忙各的,父母做饭做家务,孩子做作业过家家,晚饭后一起遛狗散步,周末一起出门聚餐,节假日一起远足或度假,一切都以家庭为中心,一个不能少,家人之间由此形成一个很强的纽带,相互帮助和支持,同甘共苦。

  2)大家的交流和学习时光。欧美的很多house里都有一个叫family room的空间,家人每天会在这里相聚聊天和沟通,大家平等对话,可以针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不分高低和对错,但鼓励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时,每天大家都有自己的阅读时间,这是代代相传的好习惯,也是静修的好时光,书本成为了大家独处的最佳伴侣,家长和孩子相互促进,互为榜样。目前我国人均读书数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尊重孩子个性和选择的传统。家长一般不强求孩子一定要上名校,一定要学钢琴或者学舞蹈,大部分家庭会量力而行,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帮助挖掘自身的潜力,借助可能的资源,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帮助他人,去改变这个世界。

  【活动指引】

  如果你也想和周成刚老师面对面

  如果你也有留学路上的各种问题

  3月18日 @ 长沙万达文华酒店

  席位有限,预约领票↓

新东方网 > 长沙新东方学校 > 活动 > 留学 > 访谈活动 > 正文

0731-84885588

新东方CEO周成刚答家长问,关于留学的这些问题你有几个?

长沙

2018-03-02

来源:网络

作者:长沙新东方

  两天前,一则“脑性瘫痪阳光少年莫天池同学以托福近满分成绩获得美国博士全奖”的好消息一出,朋友圈被一篇名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文章刷屏。而由此,我们也又一次进入周成刚老师的世界。

周成刚老师文章

  【他: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说到周老师,百度这样介绍他:

周成刚介绍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

  原BBC(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

  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周成刚

  走进周老师世界,发现,远比这短短的履历鲜活精彩。

  【个人展示】

  周成刚老师 为你读诗:开口已醉,秒被圈粉!

  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周成刚老师,曾有在苏州大学任教10年的经历。周成刚老师曾受邀参与“为你读诗”的录制,用中英双语朗读了一篇英国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的作品All this I did without you(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听了的小伙伴都疯狂打call,如同在看英国电影,表示开口已醉、纷纷被圈粉。

  周成刚老师“穿越世界”:一手信息带回国

  近几年,周成刚老师带领新东方名师团队,开启了探寻世界名校之旅。周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实地的采访,去遇见更多的同学、招生官、教授,最主要的是把第一线的信息给带回来,让广大的家长和同学,能够在留学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选择学校、国家的时候,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周成刚老师话留学:海归的职场优势在哪里?

  从大学教师到留澳学生、从BBC记者到新东方集团CEO,周成刚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在屡次世界名校演讲中,为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答疑解惑。

留学学员反馈

  【常见问答】

  1. 专业选择真的很重要吗?

  在挑选大学时,我认为专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你对这个专业是否有兴趣,学起来是否得心应手,这直接影响了你的成绩;第二,从长远来看,专业和就业直接相关,考虑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或者行业就业率高的地区,会对以后的就业有所助益。

  2. 如何在大学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在大学期间,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大家上的是同一所大学,可是收获的东西却不一样。其实,我们选择大学时,除了考虑教学质量、排名、地理位置等因素,还应该考虑学校的整体资源和所提供项目的多样性。用心留意学校的各种项目并且加以利用,能让大学的生活更充实。

  我个人首先推荐的是一定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出国机会,积极参加留学项目,除了让学习经历更丰富之外,还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国际人脉。更吸引人的是,大部分学校的交流项目是与其他学校合作的,经过学校认证的合作项目,交流的费用一般会涵盖在大学学费里。如果项目之间没有合作,你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公室安排完成。

  当然,学校通常会在各个方面提供资源,大到奖学金、就业指导,小到作业的辅导和修改,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人员来帮忙解决。只要能加以利用,这些资源会减少你学习期间的困难和障碍。

  3. 海外留学安全问题 对家长和学生的几点建议

  1)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去学习,第一个是要入乡随俗,就是要遵纪守法,这样的话就会避免很多麻烦,不要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以为还在国内,什么东西我都能摆平,这是一种非常极端错误的一种思想。

  2)我希望所有过去的留学生,过上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留学生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校园里面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不要过分的沉溺于那种party、酒精啊、毒品啊,甚至奢侈品啊,飙车什么的,这个就是特别容易出事的。

  3)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隐私要怎么样保护住,见人,约见陌生人一般都是在公共场所,比如说和家长保持有规律的联系,这样的话家长知道你一般的活动范围,所见的人,这些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当然还有就是自己不要去加入那种极端的,有极端思想的,有神秘的这种宗教教义的那些组织,这个也容易出事。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当中都应该去学习和掌握的。说得夸张一点就是自我保护。

  4. 身为在海外的学子,留学生在国外如何克服孤独?

  大部分留学生在海外或多或少会感到某种孤独。这种孤独感首先是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是文化冲击导致的;其次是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的边缘感;还有就是东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导致中国同学在主观表达方面偏弱,不善写论文,上课不发言,做项目缺乏创新以及团队合作时无所适从。

  解决方法:

  1)出国前有所准备。出国前多了解一些留学目的国的文化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八卦娱乐;

  2)出国后快速定位。快速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物理的定位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心理定位,心理定位又会帮助我们摆脱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感;

  3)强迫自己参与一些社团活动、公益事业和交流项目,广交朋友,多培养一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习惯,和他们多一点共同语言。

  5. 留学之后应不应该回国就业?

  留学生结束学业后是想办法留在国外还是尽快回国发展曾经是留学生最纠结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前几年每年回国的留学生总数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年出国总人数的85%,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回国就业已经成为近年大部分留学生的首选。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如果留学生在结束留学生活后有机会有能力在国外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公司实习或者工作几年是非常值得的,也会是特别宝贵的工作经历。

  6. 海归回国就业收入好像并没有明显优势,出国留学是否划算?

  海归变海待,这是前几年媒体上的一个常见表达。但我想说的是,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并没有阻止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留学潮,中国每年有五十多万同学出国留学。不难看出,这其实是水涨船高的现象,最终比拼的是大家在职场上的成功概率。因为大家心里很清楚,个别情况不代表全部,而大部分同学因为接受了新知识,跟着名教授学到了本领,开阔的眼界,结交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朋友,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他们走向职场的竞争资本,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是冲刺,比拼的不是爆发力,它是一辈子的长跑,比拼的是我们的耐力和加速度。所以说,出国留学和不出国留学的同学都可能获得成功,但是他们是在不同的赛道上,最终的目标并没有差异。

  7. 国外的教育方式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

  东西方的家庭教育应该说各有所长。从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出发,我认为欧美家庭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至高无上的家庭观念,西方家庭和东方家庭一样,不仅重视家庭的观念,更付诸行动去实践这种观念。每天到了下班或放学的时间,大人和孩子纷纷回到家里,确保家庭成员每天的共处时间,大家各忙各的,父母做饭做家务,孩子做作业过家家,晚饭后一起遛狗散步,周末一起出门聚餐,节假日一起远足或度假,一切都以家庭为中心,一个不能少,家人之间由此形成一个很强的纽带,相互帮助和支持,同甘共苦。

  2)大家的交流和学习时光。欧美的很多house里都有一个叫family room的空间,家人每天会在这里相聚聊天和沟通,大家平等对话,可以针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不分高低和对错,但鼓励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时,每天大家都有自己的阅读时间,这是代代相传的好习惯,也是静修的好时光,书本成为了大家独处的最佳伴侣,家长和孩子相互促进,互为榜样。目前我国人均读书数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尊重孩子个性和选择的传统。家长一般不强求孩子一定要上名校,一定要学钢琴或者学舞蹈,大部分家庭会量力而行,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帮助挖掘自身的潜力,借助可能的资源,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帮助他人,去改变这个世界。

  【活动指引】

  如果你也想和周成刚老师面对面

  如果你也有留学路上的各种问题

  3月18日 @ 长沙万达文华酒店

  席位有限,预约领票↓

社群小助手与百万家长、专家、老师畅聊教育赶紧扫码加入吧!

升学那些事一手教育资源、学习资料、升学信息赶紧扫码关注吧!

新东方CEO周成刚答家长问,关于留学的这些问题你有几个?

  两天前,一则“脑性瘫痪阳光少年莫天池同学以托福近满分成绩获得美国博士全奖”的好消息一出,朋友圈被一篇名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文章刷屏。而由此,我们也又一次进入周成刚老师的世界。

周成刚老师文章

  【他: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说到周老师,百度这样介绍他:

周成刚介绍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

  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

  原BBC(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

  新东方新三驾马车之一……

周成刚

  走进周老师世界,发现,远比这短短的履历鲜活精彩。

  【个人展示】

  周成刚老师 为你读诗:开口已醉,秒被圈粉!

  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周成刚老师,曾有在苏州大学任教10年的经历。周成刚老师曾受邀参与“为你读诗”的录制,用中英双语朗读了一篇英国作家杰拉尔德·达雷尔的作品All this I did without you(没有你,万般精彩皆枉然)。

  听了的小伙伴都疯狂打call,如同在看英国电影,表示开口已醉、纷纷被圈粉。

  周成刚老师“穿越世界”:一手信息带回国

  近几年,周成刚老师带领新东方名师团队,开启了探寻世界名校之旅。周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我们实地的采访,去遇见更多的同学、招生官、教授,最主要的是把第一线的信息给带回来,让广大的家长和同学,能够在留学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选择学校、国家的时候,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周成刚老师话留学:海归的职场优势在哪里?

  从大学教师到留澳学生、从BBC记者到新东方集团CEO,周成刚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在屡次世界名校演讲中,为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答疑解惑。

留学学员反馈

  【常见问答】

  1. 专业选择真的很重要吗?

  在挑选大学时,我认为专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你对这个专业是否有兴趣,学起来是否得心应手,这直接影响了你的成绩;第二,从长远来看,专业和就业直接相关,考虑专业排名较高的大学,或者行业就业率高的地区,会对以后的就业有所助益。

  2. 如何在大学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在大学期间,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大家上的是同一所大学,可是收获的东西却不一样。其实,我们选择大学时,除了考虑教学质量、排名、地理位置等因素,还应该考虑学校的整体资源和所提供项目的多样性。用心留意学校的各种项目并且加以利用,能让大学的生活更充实。

  我个人首先推荐的是一定要利用学校提供的出国机会,积极参加留学项目,除了让学习经历更丰富之外,还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国际人脉。更吸引人的是,大部分学校的交流项目是与其他学校合作的,经过学校认证的合作项目,交流的费用一般会涵盖在大学学费里。如果项目之间没有合作,你可以通过学校的办公室安排完成。

  当然,学校通常会在各个方面提供资源,大到奖学金、就业指导,小到作业的辅导和修改,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人员来帮忙解决。只要能加以利用,这些资源会减少你学习期间的困难和障碍。

  3. 海外留学安全问题 对家长和学生的几点建议

  1)我们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去学习,第一个是要入乡随俗,就是要遵纪守法,这样的话就会避免很多麻烦,不要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以为还在国内,什么东西我都能摆平,这是一种非常极端错误的一种思想。

  2)我希望所有过去的留学生,过上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留学生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校园里面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不要过分的沉溺于那种party、酒精啊、毒品啊,甚至奢侈品啊,飙车什么的,这个就是特别容易出事的。

  3)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就是自己对自己的隐私要怎么样保护住,见人,约见陌生人一般都是在公共场所,比如说和家长保持有规律的联系,这样的话家长知道你一般的活动范围,所见的人,这些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当然还有就是自己不要去加入那种极端的,有极端思想的,有神秘的这种宗教教义的那些组织,这个也容易出事。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在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当中都应该去学习和掌握的。说得夸张一点就是自我保护。

  4. 身为在海外的学子,留学生在国外如何克服孤独?

  大部分留学生在海外或多或少会感到某种孤独。这种孤独感首先是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是文化冲击导致的;其次是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的边缘感;还有就是东西方不同的教育体制导致中国同学在主观表达方面偏弱,不善写论文,上课不发言,做项目缺乏创新以及团队合作时无所适从。

  解决方法:

  1)出国前有所准备。出国前多了解一些留学目的国的文化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信息,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八卦娱乐;

  2)出国后快速定位。快速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物理的定位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心理定位,心理定位又会帮助我们摆脱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感;

  3)强迫自己参与一些社团活动、公益事业和交流项目,广交朋友,多培养一些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习惯,和他们多一点共同语言。

  5. 留学之后应不应该回国就业?

  留学生结束学业后是想办法留在国外还是尽快回国发展曾经是留学生最纠结的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前几年每年回国的留学生总数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年出国总人数的85%,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职业发展平台,回国就业已经成为近年大部分留学生的首选。但是,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如果留学生在结束留学生活后有机会有能力在国外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公司实习或者工作几年是非常值得的,也会是特别宝贵的工作经历。

  6. 海归回国就业收入好像并没有明显优势,出国留学是否划算?

  海归变海待,这是前几年媒体上的一个常见表达。但我想说的是,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并没有阻止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留学潮,中国每年有五十多万同学出国留学。不难看出,这其实是水涨船高的现象,最终比拼的是大家在职场上的成功概率。因为大家心里很清楚,个别情况不代表全部,而大部分同学因为接受了新知识,跟着名教授学到了本领,开阔的眼界,结交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朋友,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他们走向职场的竞争资本,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是冲刺,比拼的不是爆发力,它是一辈子的长跑,比拼的是我们的耐力和加速度。所以说,出国留学和不出国留学的同学都可能获得成功,但是他们是在不同的赛道上,最终的目标并没有差异。

  7. 国外的教育方式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习借鉴的?

  东西方的家庭教育应该说各有所长。从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出发,我认为欧美家庭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至高无上的家庭观念,西方家庭和东方家庭一样,不仅重视家庭的观念,更付诸行动去实践这种观念。每天到了下班或放学的时间,大人和孩子纷纷回到家里,确保家庭成员每天的共处时间,大家各忙各的,父母做饭做家务,孩子做作业过家家,晚饭后一起遛狗散步,周末一起出门聚餐,节假日一起远足或度假,一切都以家庭为中心,一个不能少,家人之间由此形成一个很强的纽带,相互帮助和支持,同甘共苦。

  2)大家的交流和学习时光。欧美的很多house里都有一个叫family room的空间,家人每天会在这里相聚聊天和沟通,大家平等对话,可以针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不分高低和对错,但鼓励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同时,每天大家都有自己的阅读时间,这是代代相传的好习惯,也是静修的好时光,书本成为了大家独处的最佳伴侣,家长和孩子相互促进,互为榜样。目前我国人均读书数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尊重孩子个性和选择的传统。家长一般不强求孩子一定要上名校,一定要学钢琴或者学舞蹈,大部分家庭会量力而行,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帮助挖掘自身的潜力,借助可能的资源,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帮助他人,去改变这个世界。

  【活动指引】

  如果你也想和周成刚老师面对面

  如果你也有留学路上的各种问题

  3月18日 @ 长沙万达文华酒店

  席位有限,预约领票↓

相关推荐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1023154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校区分布

校区分布

活动信息

优秀学员

    2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网微信

    小初高全学科
    暑秋寒春学习规划
    扫描查看

栏目推荐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顶部
×

学习规划

免费为您定制学习规划

姓名: 手机: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