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美利坚,学校探访之旅”第十六站之加州伯克利大学(二)
今天,由新东方长沙学校和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的“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探访团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五站——加州伯克利大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使得异乡也有了一点家的味道。
加州伯克利大学,西部又一所学术之王,与斯坦福一起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核心。
长沙新东方学校在笔者有限的13年职业生涯内,共产生过20余名加州伯克利offer,依然在读的本科生中今日共有六人依次前来相聚,一时间长沙话谈笑风生,让人有置身于南门口的错觉。
大一的阚杰元,蒋晨曦,大二的雷鹏,大三的李孟言,李沛为,大四的常兴瑶,构成了完整的关于伯克利的本科四年时光。
在这样时空穿梭的不平凡的相聚中,关于长沙的青葱岁月,关于伯克利的学术时光,关于低潮的压力脆弱,关于坚持的心灵铠甲,关于未来的雄心壮志,整整五个小时的相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磁场,而我本人是其中最大的感应者和受益者。
多年之前他们都在新东方的课堂里听我用激昂的语调描述单词的重要和美国大学的美好,现在大家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成了我当年讲述各种故事里英雄的模样,多年之前大家还在埋头TPO和SAT阅读,现在都在各自引以为傲的学术领域大胆前行,这期间的蜕变与变迁仿佛隔了一个世纪,又仿佛就在昨天。在全世界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大学里潜心修炼,大家用双学位,三学位,和各种充实的社会活动让自己远离寂寞与忧伤,身处全美最优秀的学术环境的他们被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心理承载的极限,留学所赋予的最大限度体验世界并且改变世界的强烈小宇宙,是今天最为震撼最为动人的感知。
李孟言同学
Q:请你简单地介绍下自己的专业?
A:我是传媒和经济双专业的大三学生,最初我的专业是经济学,也是很多中国人会读的专业,但其实我在一开始对这个专业是有些抵触的,但在真正接触了经济学以后,也了解到了它的乐趣,经济学是一门让你认识世界简单规律的学科。从上学期开始我传媒成为了我的双专业,比起别的学校来说,伯克利的传媒更偏向学术,没有那么多实践的内容,教授会传授更有理念的概念介绍结合基本的具体实践。学习传媒让我获得了更具辨证性的理解能力,我能够在很快过滤信息的同时,角度更为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学习传媒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理论,比如sparrow
of silence,也就是人作为少数意见持有者置身在多数意见的持有者中,会不愿意公开谈论自己的少数意见。
Q:你觉得到现在为止,学习上最大的挑战出现在什么时候?
A:应该是我刚决定学传媒的时候,因为其实伯克利多数亚洲人的学习方向是偏理科的,决定学文科就要跟身在美国,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竞争。最开始学传媒的时候,每周阅读200页,我每天要花3-4小时去阅读相关资料,但后来我逐渐发现美国人也不会一字一句全部读完,从那时起,我学会了更为智慧的阅读方式。而且传媒学科需要写很多的文章,而写文章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大的挑战,或许你有大量的阅读支持,但写出来真正好的文章也不会很多。通过一番反思,我发现通常的问题出在没有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就急于成篇,这时候我会选择退回去做一个提纲,先翻资料,厚积薄发再去写作,就会好很多。
Q:你认为作为文科生,你和理科生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压力会不会也有不同的方面?
A:我的压力来自于文科生在伯克利不是大多数。我大二的时候很不顺利,会有自我怀疑,因为你身边的同学慢慢都开始申请四大,进入投行或者计算机公司实习,自己就会开始怀疑是不是学习传媒很没用。其实趋于专业的不同,在伯克利这个地方,和你同路的传媒人会很少,多数时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自己的方向。当我大二结束的时候面临两个机会,一个是申请普华永道的审计项目,更加偏向经济学,第二个是回北京找传媒相关,接近娱乐业的实习工作,我选择了第二个。那两个月的实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点,在那期间,我遇见了很多同路人,他们身上有我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你走出象牙塔看见社会以及职场的多样性,并且看见很多和你有着共同理念的人,你会慢慢了解到,不要去看身边的人在做什么,不要觉得别人的价值高于自己的价值,要放开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坚持地走下去,总会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
Q:你毕业后会考虑往什么方向发展?
A:我肯定是会读研究生,但我选择的学校会更加注重它所在的地区,比如像纽约,它的相关产业显然更发达。有机会去那边学习意味着你身边的人都在做你想了解的产业,他们会知道最前沿最先进的是什么。我暂时没考虑未来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工作,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是我首先想考虑的事情。曾经我想要去纽约大学读音乐管理专业,现在这也还是我会考虑的方向,像纽约大学,USC都是我想要去的学校。还有西北大学,它的整合营销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其实也可以说,兜兜转转我还是在自己的轨道上坚持努力,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
Q:舞蹈是你中学以来最大的兴趣,在伯克利以来这个兴趣怎么样了?
A:其实对舞蹈感兴趣是初二初三的时候,那时候哈韩就开始学跳舞,一直坚持到现在,高中放寒暑假都会到社团跳舞。现在也是一样,舞蹈几乎占据了我大一大二的全部闲余时间,从进入社团跳舞,到后来参加半职业的舞蹈比赛,再到前几个学期开始,我在伯克利的社团管理1000多个舞者,上学期我也带了80个人的舞团跳舞。前两年每周平均会花飞9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舞蹈上。
Q:舞蹈作为你的爱好,给你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社交方面我的爱好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首先你会很容易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圈子,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是和你有着相同兴趣的人,你们很容易聊到一起。其次,这边舞蹈氛围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冲击,在国内学习舞蹈多数时候是去上课去练习技术,但这边提倡每个人发展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自己的编舞表达自己的声音,热情和爱。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Q: 除了舞蹈方面的活动,你还有没有参加其他活动?
A:参加了一个文娱产业社团,他们会邀请很多美国知名公司来讲座,我曾经也有幸到其中的公司去访问。这些让我对美国传媒行业的运营有了很深的了解,未来有机会我也想去像Spotify,Sony这样的公司实习或工作。
Q: 你会怎么形容自己?
A:我会说自己像水。因为我不像很多商学院的学生,好像精力用不完,他们总是有充足的精力和很多人社交,但或许多数时候不是真正走心的形式。我觉得自己拥有感召力,很多人会愿意和我做交心的朋友。
Q: 你觉得你的这种性格是后天的还是先天的?
A:我认为还是需要后天培养,像我初高中参加领导性的活动就会比较独断,经常想要将自己的思维灌输给别人。但到后来,作为HASA(湖南留学生联盟)的主席,慢慢发现这种方式其实行不通,沟通的过程很重要,逐渐也就学会放下自己的傲气去平和的沟通。
Q: 你认为留学的意义对你来说是什么?
A:我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看事物的角度。我经常和我的朋友说,我根本不能想象3年前还在普通高中学习而现在在美国参加跳舞比赛。留学改变了我的航向,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和新的体验,同时这些也让我的生活很有动力。
Q: 你觉得家里对你的影响体现在什么方面?
A:我的家庭对我其实是放养式的教育,从小不会管我的学习,任由我自己去发展,凡事我做的决定只要是有道理的都会支持,整体来说很自由的成长环境。我觉得这对我的性格和现在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Q: 请说说对出国党的建议
A:我认为还是我们长郡的校训,朴实沉毅。其实留学,人生都是一条很长的路,在这条路上要沉稳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持之以恒的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李沛为同学
Q:首先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A:大家好,我叫李沛为,现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读数学物理经济专业,
高三投了8所学校,拿到3封比较好的offer,因为我想要进入科研比较强的学校,在查了一些资料后,觉得伯克利的学术排名非常靠前,于是选择了伯克利。
Q: 来伯克利之后的感觉怎么样?
A:最开始是懵的,进入陌生环境,压力比较大,进度比较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线性代数的课程,当时老师基本上一节课50页左右教材,知识点多、口音不太适应,所以刚进来的时候压力大。
Q:在伯克利上学和国内最大的不一样在哪里?
A:在国内高中,比如准备高考,老师会给你重点,给参考的题目,把该刷的题刷完基本会有好的成绩,但是在伯克利没有人告诉你这个学科应该怎么学,所以你必须从铺路(自己归纳总结的一种学习方法)开始。铺路比走路更重要,因为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省特别多的时间。比如,没上懂得课程,如果自己去研究,会花费太多时间,而如果你去找助教老师帮忙,可能他的两三句话就比自己研究一个礼拜更管用。
Q:你现在学的专业里面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A:最难的应该是量子物理。比如一个礼拜布置5道物理题,结果3天一题都没出来,后来只能去老师办公室聊,以前忘记的只是一步一步补起来,现在好很多。
Q:你有几个专业?怎么做时间分配和管理?
A:数学、物理、经济三个专业,这就意味着我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关于时间的分配,因为我比较喜欢睡觉,基本上每天要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剩下的时间社交的时间会牺牲一些,大一没有加入任何社团,大二开始意识到不能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人,加入了两个社团:一个是学生会,另一个是小而精的cfc——中国金融社团,大一下申请被拒,第二次申请面试,提前了解行业,提前evaluation,面试官觉得我适合做销售,沟通能力较好。我觉得自己来这里不是扬长,主要是补短,高中多放在英语,专业知识缺乏。现在想多学几个专业,第一是想挑战自己,第二是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觉得这学校不是一个触碰极限的地方,而是不断刷新极限的地方,虽然这种刷新极限的过程很辛苦。
Q:同龄人的压力主要来自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A:我觉得主要来自中国人,尤其是北上广深几个地方的学生,受到的理科思维训练比较多,这是我需要弥补的地方。
Q:对于长沙将来要来美国留学的学生,面对北上广深这些有竞争力的学生,他们在长沙可以提前做什么准备么?
A:我建议从初一开始准备:小学课程压力不大可以每天背50-100单词,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积累,初三前考完托福,这样比较有时间做高中生活安排以及课外活动安排。高中就要把理科基础要打好,钻研比较困难和深的内容,这样到了好学校才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Q:看你经常会发一些在伯克利读很多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朋友圈,这是一种减压方式还是自己的爱好?
A: 我觉得两者都是吧。其实到了美国读书才发现,你的心其实会更加和祖国的传统文化连在一起的。
伯克利有个东亚图书馆,什么中文书都有,想学习的时候不会进来,会被吸引,没心思学物理化学,拿着看就觉得回到了最熟悉的环境和最怀念的环境,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家,一种港湾式的庇护。
Q:图书馆是很好学习的地方,中国的学生怎么样更好的使用图书馆?
A:使用美国读书馆,不要把图书馆当作一个只做作业的地方,更多的意义是看书,不一定是专业书,看各种各样课外的书,图书馆中看最新发现、新闻、经典文学作品,对人的综合素养塑造很重要。
Q:伯克利有什么特色?
A:伯克利拥有极强的学习氛围,尤其是期末,不可能找到位置,比如,我有次去找座位,找了45分钟,找了8个图书馆没有一个位置可用,学术氛围真的很强。伯克利作为公立学校,资金上肯定不如私立,在对每个学生的照顾以及师生比上也肯定不如私立。在伯克利,除了上课之外,没有老师主动去帮助你,除非自己主动去接近,所以这未免是一种劣势,可能更能激励自己跳出来。
Q:未来的打算是什么?
A:短期打算两个专业顺利毕业,多读一年的话,3个专业毕业。毕业想去东部工作,纽约读研究生(纽约大学或者哥伦比亚大学),学专业金融知识。读完硕士之后,想去欧洲再读一到两年硕士,德国或者瑞士,学习专业的同时练德语,多一门语言更有竞争力。
Q:对长沙出国党的建议有哪些?
A:
首先看你什么年纪,如果是高一,就不要压力太大,尽快把8000单词背完,一天100个,80就可以搞完了,准备SAT的话,15000个单词,一天150个单词,3个月就可以搞完,要把长沙人霸得蛮的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如果目前高二的话能报AP报AP,可以抵学分,而且是学术上的考量,会更容易被伯克利录取。
Q: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话?
A:谢谢妈妈。我觉得我在伯克利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希望妈妈不要担心,计划打拼一段时间后再回长沙。
常兴瑶同学
加州伯克利大学
A:大家好,我是常兴瑶,我来自湖南湘潭。就读的专业是认知科学并且辅修环境经济学(eep),并且现在同时在拿两个certificate。
Q:你大学学了很多专业,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A:强行安排啊哈哈哈。我认为我现在上课比较紧首先是因为我转专业比较晚,包括我现在的辅修和两个certificate都是在大二下学期才做的决定,刚开始的三个学期我其实一直想读的都是经济和计算机。但是起初是因为伯克利的计算机比较厉害,而经济学是因为在伯克利基本上每个中国学生都会有所涉猎,所以我也想跟随这样的community。但是后来上了一些基础课程之后,计算机我觉得编程真的很难所以学不下去,经济又过于简单所以不想深究。后来了解到有个叫做认知科学的学科,是一个在美国也比较新兴的交叉专业,包括了cs、philosophy、linguistic、psychology以及neuroscience这五大领域,同时还会涉及一些math以及research
method。我之所以想学这个是因为我觉得首先美国本科很注重通识教育,我前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我不如先找一个涉及领域比较广的。还有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其实我最想做的是design,认知科学从业面很广,不仅可以研究人工智能之类的还可以做designer,所以认知科学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专业。所以我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就决定major认知科学。但是辅修的专业是我这学期才做的决定,因为我之前上过经济,虽然没有继续学但是也并没有declare,所有的基础课都上完了,而经济的基础课和我现在的eep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想不要浪费掉这个专业,不如多延迟一个学期四年半毕业来多学一个专业。而且作为ucb的国际学生,毕业的时候不拿两三个学位学费都值不回来哈哈哈哈。
Q:那基本等于一学期一个专业,你可以做得到吗?
A:其实可以的,因为我相当于四年半毕业,而且我一学期可以上很多课,比如我上学期六门课这学期七门课,总的来说就是challenging but
durable。
Q:那你在这里其实会比一般的学生多学很多课?
A:是的。第一我觉得学费不能白交;第二我是一个很怕自己没有事做的人,而且这边确实有很多事情有意思值得学习,所以我觉得多上点课也不亏啦。
Q:你一开始并没有想学计算机,经济,只是目标和兴趣对吗?
A:其实也不算。一开始想学计算机是因为计算机厉害,只考虑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但是没有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学习计算机;而经济是因为我想找归属感因为太多中国人在学了。后来其实发现自己变得厉害了,就自然会有人主动和你交谈而不需要自己寻找什么社交圈。而且我自己想学一些比较硬的理科学科。认知科学是文理结合,是study
of mind,对思维的研究。现在21世纪不仅是人的mind,同时还充满着机器的mind,认知科学实际上是研究证明把这两方结合起来。
Q:那你认为学习这个学科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A:是编程。因为我可能真的不是一个好程序员,但是没有办法因为cs是认知科学五大领域中的一个,同时又是uc非常看重的领域,在ucb大家都说基本上条条大路通cs,所以是无法避免的需要接触。因为我对后端开发这一块真的不是兴趣所在,所以写码的时候我作业可以完成,但是过程并不是enjoy的。还有一个比较难的是和认知科学这个学科本身的性质有关,好处是认知科学涉猎广,那么随之而来的坏处就是学的不深,you
are an expert in everything but you are not an expert in anything.
所以认知科学至少需要读到硕士,或者专门研究五大领域中的一个,才能够真正找到有价值的工作。
Q:那你读研计划读什么专业呢?
A:design impACT,在斯坦福的工院,是属于me中的chemical
engineering,但是更偏向于design。在旧金山有个公司叫做IDO,专门做design
solution,基本上定义了整个湾区以及21世纪所有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微软所有design方面的方法论以及思维模式。所以我很想去IDO公司,斯坦福的design
impACT其中有一个教授就是IDO 的创始人,所以最想去斯坦福。但是后来我做research的时候发现卡耐基梅隆的design
master也很好,所以现在是第二志愿。
Q:所以你是一个目标感特别明确的人,据我所了解你从高中一直到现在所学的专业所做的计划都很清晰。
A:是的,因为我属于如果不明白自己之后要做什么会很慌张的类型,所以我会不停的figure
out。而且我很喜欢每天醒来知道自己眼前的苟且都是为了什么的感觉,所以我喜欢给自己定目标。不管完不完的成我都会尽力,如果真的不行,比如之前想学cs,真的不行我就换一个目标就好了,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我也不是一个会拿自己弱项和别人强项硬拼的人,经历过后如果自己不行,那么大丈夫能屈能伸,及时止损就好。
Q:大学四年你有没有经历过特别难熬并且难以挺过去的过程?
A:肯定是有的。其实我整个大三一年都很艰难,第一是学术上的压力,因为决定辅修以及换专业,所以课非常多;第二伯克利是一个peer
pressure非常大的学校,所以在心理问题上很大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我怀疑等等。当你遇到困难产生无助感的时候,身在国外语言又不是表达强项的时候,会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伯克利这种公立大学如果需要预约心理医生,需要排很久的队甚至一两个月,等真正到你的时候那一波难熬的情绪很大可能上已经消失了。所以那时候我就只能靠自己和朋友来顶着,我大三一年有几个非常崩溃的时刻,几个通宵连续哭甚至凌晨四点给心理中心打电话说I
NEED
HELP。但是挺过来以后,不仅自己知道再遇到这种情绪要怎么处理,而且当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状况的时候也可以给予帮助。最后是在伯克利读书的中国朋友给了我很大帮助,面对面交流把焦虑都表达出来。有了这些发泄和朋友的支持以后一切就会慢慢回归正轨。
Q:那你刚才说很多中国学生都会有这样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那你的焦虑可能来源于peer
pressure以及自己选的课很多各种因素,而有些留学生是纯粹因为不适应这种压力而心理出现问题,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A:非常多,天天都可以碰到。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moment出现情绪不稳定,真正出现心理问题的也不少只是大家不会公开讨论这些。留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慢慢得到很多的关注,所以对于还没有来留学的同学们一些建议就是学术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健康。并且一定要重视心理问题,出现不安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特例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积极寻求帮助,包括从学校和朋友身上。
Q:可以介绍一下你作为ucb比较著名的中国社团主席的经历吗?
A:我是在伯克利中美峰会的主席。我大一的时候在中美峰会做过志愿者,中美峰会其实是由伯克利的校友和研究生院发起的,大一做志愿者的时候峰会结构还并不规范,所以大一的时候投入了很多精力。大三当上了co-president,10.7号我们就要换届了,之后我就退休了嘿嘿。
Q:那么主席的选拔过程是什么呢?
A:由我们社团的董事会来选举的,董事会都由亚洲人组成,其中都是校友,包括九几年就来美国读书的留学生或者在这边出生的美籍华人,以及研究生会的主席。
Q:那你认为你被选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可能是因为我对社团比较积极吧。因为我之前自己面试其他部员的时候我也发现我认为其实积极性是大于能力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态度是由自身决定好的,我宁愿选择态度好比较用心的人来慢慢培养能力,也不会选择一开始就比较趾高气昂但是能力比较好的人。
Q:所以其实你自己也是一个态度比较好的人?
A:是这样的。因为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在skill上真的强的过一些phd什么的,但是我会一直慢慢的向他们不断学习,态度上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
Q:那中美峰会的主席主要职责是什么呢?
A:其实工作比较杂。主席相当于什么事情都要管,最主要的是做好衔接董事会以及下层执行层之间的关系的工作,第一是怎么高效的传达董事会的要求并且把它转化成能够明确分配给下层执行层来进行的任务,第二是怎么把下面的执行层所做的工作总结起来反馈到上层的董事会,这两点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Q:可以举一个你具体的工作例子吗?
A:在我们筹划整个中美峰会的过程中,有一个expo来展示start-ups。董事会一开始会觉得我们的expo需要从伯克利的孵化器来产出,但是我会觉得第一我们的机会应该扩展到湾区的start-ups,提升数量然后从中选择质量更高的;第二既然是中美峰会,我们就应该open到给湾区的华人。那么我首先需要准备自己的方案来说服董事会,得到他们的认同之后能够得到他们相应的资源,比如他们在湾区有哪些孵化器,哪些人可以去联系。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拿到这些资源以后,分配出来哪些属于pr,哪些属于internal或者external,各个部门怎么去交接。再具体来说就是我得到这些孵化器资源以后,我会首先自己做pr的工作,联系好了以后告诉对方后一步的联系人是谁,将峰会各部门的director和联系人交接好,之后director再细分自己的每一个部员需要做些什么怎么进一步联系,做出timeline之后大家再讨论并且refine这些方案。进一步执行之后大约到80%的时候,我会向董事会提交并且要求一个feedback,看看会不会有改动需要加入。
Q:其实你刚说的这些工作已经和大公司的中高管理层所做的职务相当了?
A:是差不多的。Administration说白了确实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沟通、交流、执行、讨论的流程,只是会根据每个公司结构,专供内容的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都是差不多的。
Q:那除了中美峰会,你还有其他的社团活动吗?
A:还有两个作为一般核心部员的社团,分别是中国学生会和伯克利创业协会。因为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很能multi-tasking的人,所以我的重心主要放在中美峰会,其他的社团有一定的积极度但是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够了。
Q:那你的学业压力其实已经多于大多数人了,参加的活动也并不算少,这样也不算multi-tasking,那你的时间是怎么分出来的呢?
A:强行分啦。我反而觉得自己安排事情越多会越有效率,这样你的进度条会强迫你必须在某个时间做完某个事情。我不能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但是可以在一天安排许多时间段来处理不同的事情。
Q:参加这么多社团活动,你觉得能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A:换位思考。因为有时候作为比较基本的成员,没法直接接触到更高层的领导层,所以没有办法理解他们作出决定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都有哪些,局限于自己眼前的信息而无法获取和上层决策者一样的信息,所以总会怀疑他们的决定,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但是当你接触到真的完整的信息网络的时候,你会开始理解这些决定的来源。所以我在各种组织中包括一些实习中,我会更加理解上层领导所做的决定,即使我当时会觉得他们的决定在现阶段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自己背后的原因。所以当你接受的信息不平等的时候,不要妄自评论。
Q:所以其实你说的换位思考不仅是peer的换位思考,已经延伸到了更高的层面?
A:对是的。而且看什么问题一定要从多面的角度,比如现阶段的新闻媒体总是把大家的关注引到不必要但是却吸引眼球的观点上,是一种浅层的理解。
Q:确实如你所说,现阶段很多媒体观点非常狭隘,还会有许多键盘侠一类的人,观点并不宽广,所以留学的最大好处就是变得更加多元,用更加包容的角度来理解世界。
A:是的,会用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世界,就会有时候看到狭隘的评论觉得其实你那个mindset我也经历过,只是我已经改变了理解的方式。
Q:那你觉得整个出国过程中家庭产生了什么影响?
A:家庭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支持主要体现在我的父母不怎么约束我,他们不会给我规划以后需要做什么,他们会认可我的决定,只是说有一天如果我飞不动了,家永远是你的港湾。所以我家里给我最大的支持就是给我自由。
Q:来美国之后会非常想家吗?
A:想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不会有很强的homesick,因为我觉得在一个地方就好好地沉下心来体会这个地方的精彩,回家总有机会的,但是现阶段我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会把回家排在比较后的位置。
Q:没错,我觉得想家是很需要时间成本的,当你真的闲下来没事做的时候才会真的安安静静的想家,像你的学业这么紧张确实没有太多空闲来想家。
A:是的,就像排优先级一样,要把最紧急需要做的事情排在前面。我一般会最多排三件,然后我一件一件完成。
Q:所以你管理时间以及任务导向的能力其实都很强,那么等你可能从伯克利毕业之后回国会真的有时间开始想念伯克利,现阶段确实没有太多时间来多愁善感。
A:我觉得所有的伤感都是自我感动,但是多愁善感也是不可避免的,我的想法是你伤感慢慢体会就可以,不需要把所有的行为或者心理状态都定义好坏,自己好好体会过程就够了。
Q:那你觉得留学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
A:能够找到一个更加独立和完整的自我,能够跳出边框以及social
rule,包括同龄人、政治因素、文化差异等因素带给你的所有偏见从而看问题更加全面,言辞行为以及决策都会更加成熟。
Q:给备考以及准备出国的学生的建议?
A:First off, in terms of speaking English, you can not speak it until you
ACTually need to speak it. So do not be afraid of your accent, just talk
whatever you can and once you get to USA, you will be surrounded by native
speakers. That will be your big opportunities. Do not worry about it. In terms
of preparing for tests, managing your time wisely and focusing on one thing at
one time. Do not worry about the task may be too much, because I did not get a
perfect TOFEL or SAT scores, but I still got into UCB. So it is your experience
ACTually defines who you are. S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who you are and your
tests. Last but not least, stay healthy both ment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and
spend time with your family as much as possible.
明日预告
下一站,“长沙新东方学校联手长沙招商银行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将走进USC和UCLA,更多精彩详情,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花絮,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cs.xdf.cn/zhuanti/lx_xyml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湘约美利坚,学校探访之旅”第十六站之加州伯克利大学(二)
今天,由新东方长沙学校和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的“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探访团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五站——加州伯克利大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使得异乡也有了一点家的味道。
加州伯克利大学,西部又一所学术之王,与斯坦福一起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核心。
长沙新东方学校在笔者有限的13年职业生涯内,共产生过20余名加州伯克利offer,依然在读的本科生中今日共有六人依次前来相聚,一时间长沙话谈笑风生,让人有置身于南门口的错觉。
大一的阚杰元,蒋晨曦,大二的雷鹏,大三的李孟言,李沛为,大四的常兴瑶,构成了完整的关于伯克利的本科四年时光。
在这样时空穿梭的不平凡的相聚中,关于长沙的青葱岁月,关于伯克利的学术时光,关于低潮的压力脆弱,关于坚持的心灵铠甲,关于未来的雄心壮志,整整五个小时的相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磁场,而我本人是其中最大的感应者和受益者。
多年之前他们都在新东方的课堂里听我用激昂的语调描述单词的重要和美国大学的美好,现在大家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成了我当年讲述各种故事里英雄的模样,多年之前大家还在埋头TPO和SAT阅读,现在都在各自引以为傲的学术领域大胆前行,这期间的蜕变与变迁仿佛隔了一个世纪,又仿佛就在昨天。在全世界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大学里潜心修炼,大家用双学位,三学位,和各种充实的社会活动让自己远离寂寞与忧伤,身处全美最优秀的学术环境的他们被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心理承载的极限,留学所赋予的最大限度体验世界并且改变世界的强烈小宇宙,是今天最为震撼最为动人的感知。
李孟言同学
Q:请你简单地介绍下自己的专业?
A:我是传媒和经济双专业的大三学生,最初我的专业是经济学,也是很多中国人会读的专业,但其实我在一开始对这个专业是有些抵触的,但在真正接触了经济学以后,也了解到了它的乐趣,经济学是一门让你认识世界简单规律的学科。从上学期开始我传媒成为了我的双专业,比起别的学校来说,伯克利的传媒更偏向学术,没有那么多实践的内容,教授会传授更有理念的概念介绍结合基本的具体实践。学习传媒让我获得了更具辨证性的理解能力,我能够在很快过滤信息的同时,角度更为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学习传媒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理论,比如sparrow
of silence,也就是人作为少数意见持有者置身在多数意见的持有者中,会不愿意公开谈论自己的少数意见。
Q:你觉得到现在为止,学习上最大的挑战出现在什么时候?
A:应该是我刚决定学传媒的时候,因为其实伯克利多数亚洲人的学习方向是偏理科的,决定学文科就要跟身在美国,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竞争。最开始学传媒的时候,每周阅读200页,我每天要花3-4小时去阅读相关资料,但后来我逐渐发现美国人也不会一字一句全部读完,从那时起,我学会了更为智慧的阅读方式。而且传媒学科需要写很多的文章,而写文章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大的挑战,或许你有大量的阅读支持,但写出来真正好的文章也不会很多。通过一番反思,我发现通常的问题出在没有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就急于成篇,这时候我会选择退回去做一个提纲,先翻资料,厚积薄发再去写作,就会好很多。
Q:你认为作为文科生,你和理科生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压力会不会也有不同的方面?
A:我的压力来自于文科生在伯克利不是大多数。我大二的时候很不顺利,会有自我怀疑,因为你身边的同学慢慢都开始申请四大,进入投行或者计算机公司实习,自己就会开始怀疑是不是学习传媒很没用。其实趋于专业的不同,在伯克利这个地方,和你同路的传媒人会很少,多数时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自己的方向。当我大二结束的时候面临两个机会,一个是申请普华永道的审计项目,更加偏向经济学,第二个是回北京找传媒相关,接近娱乐业的实习工作,我选择了第二个。那两个月的实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点,在那期间,我遇见了很多同路人,他们身上有我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你走出象牙塔看见社会以及职场的多样性,并且看见很多和你有着共同理念的人,你会慢慢了解到,不要去看身边的人在做什么,不要觉得别人的价值高于自己的价值,要放开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坚持地走下去,总会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
Q:你毕业后会考虑往什么方向发展?
A:我肯定是会读研究生,但我选择的学校会更加注重它所在的地区,比如像纽约,它的相关产业显然更发达。有机会去那边学习意味着你身边的人都在做你想了解的产业,他们会知道最前沿最先进的是什么。我暂时没考虑未来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工作,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是我首先想考虑的事情。曾经我想要去纽约大学读音乐管理专业,现在这也还是我会考虑的方向,像纽约大学,USC都是我想要去的学校。还有西北大学,它的整合营销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其实也可以说,兜兜转转我还是在自己的轨道上坚持努力,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
Q:舞蹈是你中学以来最大的兴趣,在伯克利以来这个兴趣怎么样了?
A:其实对舞蹈感兴趣是初二初三的时候,那时候哈韩就开始学跳舞,一直坚持到现在,高中放寒暑假都会到社团跳舞。现在也是一样,舞蹈几乎占据了我大一大二的全部闲余时间,从进入社团跳舞,到后来参加半职业的舞蹈比赛,再到前几个学期开始,我在伯克利的社团管理1000多个舞者,上学期我也带了80个人的舞团跳舞。前两年每周平均会花飞9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舞蹈上。
Q:舞蹈作为你的爱好,给你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社交方面我的爱好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首先你会很容易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圈子,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是和你有着相同兴趣的人,你们很容易聊到一起。其次,这边舞蹈氛围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冲击,在国内学习舞蹈多数时候是去上课去练习技术,但这边提倡每个人发展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自己的编舞表达自己的声音,热情和爱。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Q: 除了舞蹈方面的活动,你还有没有参加其他活动?
A:参加了一个文娱产业社团,他们会邀请很多美国知名公司来讲座,我曾经也有幸到其中的公司去访问。这些让我对美国传媒行业的运营有了很深的了解,未来有机会我也想去像Spotify,Sony这样的公司实习或工作。
Q: 你会怎么形容自己?
A:我会说自己像水。因为我不像很多商学院的学生,好像精力用不完,他们总是有充足的精力和很多人社交,但或许多数时候不是真正走心的形式。我觉得自己拥有感召力,很多人会愿意和我做交心的朋友。
Q: 你觉得你的这种性格是后天的还是先天的?
A:我认为还是需要后天培养,像我初高中参加领导性的活动就会比较独断,经常想要将自己的思维灌输给别人。但到后来,作为HASA(湖南留学生联盟)的主席,慢慢发现这种方式其实行不通,沟通的过程很重要,逐渐也就学会放下自己的傲气去平和的沟通。
Q: 你认为留学的意义对你来说是什么?
A:我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看事物的角度。我经常和我的朋友说,我根本不能想象3年前还在普通高中学习而现在在美国参加跳舞比赛。留学改变了我的航向,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和新的体验,同时这些也让我的生活很有动力。
Q: 你觉得家里对你的影响体现在什么方面?
A:我的家庭对我其实是放养式的教育,从小不会管我的学习,任由我自己去发展,凡事我做的决定只要是有道理的都会支持,整体来说很自由的成长环境。我觉得这对我的性格和现在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Q: 请说说对出国党的建议
A:我认为还是我们长郡的校训,朴实沉毅。其实留学,人生都是一条很长的路,在这条路上要沉稳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持之以恒的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李沛为同学
Q:首先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A:大家好,我叫李沛为,现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读数学物理经济专业,
高三投了8所学校,拿到3封比较好的offer,因为我想要进入科研比较强的学校,在查了一些资料后,觉得伯克利的学术排名非常靠前,于是选择了伯克利。
Q: 来伯克利之后的感觉怎么样?
A:最开始是懵的,进入陌生环境,压力比较大,进度比较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线性代数的课程,当时老师基本上一节课50页左右教材,知识点多、口音不太适应,所以刚进来的时候压力大。
Q:在伯克利上学和国内最大的不一样在哪里?
A:在国内高中,比如准备高考,老师会给你重点,给参考的题目,把该刷的题刷完基本会有好的成绩,但是在伯克利没有人告诉你这个学科应该怎么学,所以你必须从铺路(自己归纳总结的一种学习方法)开始。铺路比走路更重要,因为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省特别多的时间。比如,没上懂得课程,如果自己去研究,会花费太多时间,而如果你去找助教老师帮忙,可能他的两三句话就比自己研究一个礼拜更管用。
Q:你现在学的专业里面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A:最难的应该是量子物理。比如一个礼拜布置5道物理题,结果3天一题都没出来,后来只能去老师办公室聊,以前忘记的只是一步一步补起来,现在好很多。
Q:你有几个专业?怎么做时间分配和管理?
A:数学、物理、经济三个专业,这就意味着我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关于时间的分配,因为我比较喜欢睡觉,基本上每天要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剩下的时间社交的时间会牺牲一些,大一没有加入任何社团,大二开始意识到不能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人,加入了两个社团:一个是学生会,另一个是小而精的cfc——中国金融社团,大一下申请被拒,第二次申请面试,提前了解行业,提前evaluation,面试官觉得我适合做销售,沟通能力较好。我觉得自己来这里不是扬长,主要是补短,高中多放在英语,专业知识缺乏。现在想多学几个专业,第一是想挑战自己,第二是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觉得这学校不是一个触碰极限的地方,而是不断刷新极限的地方,虽然这种刷新极限的过程很辛苦。
Q:同龄人的压力主要来自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A:我觉得主要来自中国人,尤其是北上广深几个地方的学生,受到的理科思维训练比较多,这是我需要弥补的地方。
Q:对于长沙将来要来美国留学的学生,面对北上广深这些有竞争力的学生,他们在长沙可以提前做什么准备么?
A:我建议从初一开始准备:小学课程压力不大可以每天背50-100单词,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积累,初三前考完托福,这样比较有时间做高中生活安排以及课外活动安排。高中就要把理科基础要打好,钻研比较困难和深的内容,这样到了好学校才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Q:看你经常会发一些在伯克利读很多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朋友圈,这是一种减压方式还是自己的爱好?
A: 我觉得两者都是吧。其实到了美国读书才发现,你的心其实会更加和祖国的传统文化连在一起的。
伯克利有个东亚图书馆,什么中文书都有,想学习的时候不会进来,会被吸引,没心思学物理化学,拿着看就觉得回到了最熟悉的环境和最怀念的环境,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家,一种港湾式的庇护。
Q:图书馆是很好学习的地方,中国的学生怎么样更好的使用图书馆?
A:使用美国读书馆,不要把图书馆当作一个只做作业的地方,更多的意义是看书,不一定是专业书,看各种各样课外的书,图书馆中看最新发现、新闻、经典文学作品,对人的综合素养塑造很重要。
Q:伯克利有什么特色?
A:伯克利拥有极强的学习氛围,尤其是期末,不可能找到位置,比如,我有次去找座位,找了45分钟,找了8个图书馆没有一个位置可用,学术氛围真的很强。伯克利作为公立学校,资金上肯定不如私立,在对每个学生的照顾以及师生比上也肯定不如私立。在伯克利,除了上课之外,没有老师主动去帮助你,除非自己主动去接近,所以这未免是一种劣势,可能更能激励自己跳出来。
Q:未来的打算是什么?
A:短期打算两个专业顺利毕业,多读一年的话,3个专业毕业。毕业想去东部工作,纽约读研究生(纽约大学或者哥伦比亚大学),学专业金融知识。读完硕士之后,想去欧洲再读一到两年硕士,德国或者瑞士,学习专业的同时练德语,多一门语言更有竞争力。
Q:对长沙出国党的建议有哪些?
A:
首先看你什么年纪,如果是高一,就不要压力太大,尽快把8000单词背完,一天100个,80就可以搞完了,准备SAT的话,15000个单词,一天150个单词,3个月就可以搞完,要把长沙人霸得蛮的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如果目前高二的话能报AP报AP,可以抵学分,而且是学术上的考量,会更容易被伯克利录取。
Q: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话?
A:谢谢妈妈。我觉得我在伯克利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希望妈妈不要担心,计划打拼一段时间后再回长沙。
常兴瑶同学
加州伯克利大学
A:大家好,我是常兴瑶,我来自湖南湘潭。就读的专业是认知科学并且辅修环境经济学(eep),并且现在同时在拿两个certificate。
Q:你大学学了很多专业,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A:强行安排啊哈哈哈。我认为我现在上课比较紧首先是因为我转专业比较晚,包括我现在的辅修和两个certificate都是在大二下学期才做的决定,刚开始的三个学期我其实一直想读的都是经济和计算机。但是起初是因为伯克利的计算机比较厉害,而经济学是因为在伯克利基本上每个中国学生都会有所涉猎,所以我也想跟随这样的community。但是后来上了一些基础课程之后,计算机我觉得编程真的很难所以学不下去,经济又过于简单所以不想深究。后来了解到有个叫做认知科学的学科,是一个在美国也比较新兴的交叉专业,包括了cs、philosophy、linguistic、psychology以及neuroscience这五大领域,同时还会涉及一些math以及research
method。我之所以想学这个是因为我觉得首先美国本科很注重通识教育,我前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我不如先找一个涉及领域比较广的。还有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其实我最想做的是design,认知科学从业面很广,不仅可以研究人工智能之类的还可以做designer,所以认知科学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专业。所以我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就决定major认知科学。但是辅修的专业是我这学期才做的决定,因为我之前上过经济,虽然没有继续学但是也并没有declare,所有的基础课都上完了,而经济的基础课和我现在的eep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想不要浪费掉这个专业,不如多延迟一个学期四年半毕业来多学一个专业。而且作为ucb的国际学生,毕业的时候不拿两三个学位学费都值不回来哈哈哈哈。
Q:那基本等于一学期一个专业,你可以做得到吗?
A:其实可以的,因为我相当于四年半毕业,而且我一学期可以上很多课,比如我上学期六门课这学期七门课,总的来说就是challenging but
durable。
Q:那你在这里其实会比一般的学生多学很多课?
A:是的。第一我觉得学费不能白交;第二我是一个很怕自己没有事做的人,而且这边确实有很多事情有意思值得学习,所以我觉得多上点课也不亏啦。
Q:你一开始并没有想学计算机,经济,只是目标和兴趣对吗?
A:其实也不算。一开始想学计算机是因为计算机厉害,只考虑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但是没有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学习计算机;而经济是因为我想找归属感因为太多中国人在学了。后来其实发现自己变得厉害了,就自然会有人主动和你交谈而不需要自己寻找什么社交圈。而且我自己想学一些比较硬的理科学科。认知科学是文理结合,是study
of mind,对思维的研究。现在21世纪不仅是人的mind,同时还充满着机器的mind,认知科学实际上是研究证明把这两方结合起来。
Q:那你认为学习这个学科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A:是编程。因为我可能真的不是一个好程序员,但是没有办法因为cs是认知科学五大领域中的一个,同时又是uc非常看重的领域,在ucb大家都说基本上条条大路通cs,所以是无法避免的需要接触。因为我对后端开发这一块真的不是兴趣所在,所以写码的时候我作业可以完成,但是过程并不是enjoy的。还有一个比较难的是和认知科学这个学科本身的性质有关,好处是认知科学涉猎广,那么随之而来的坏处就是学的不深,you
are an expert in everything but you are not an expert in anything.
所以认知科学至少需要读到硕士,或者专门研究五大领域中的一个,才能够真正找到有价值的工作。
Q:那你读研计划读什么专业呢?
A:design impACT,在斯坦福的工院,是属于me中的chemical
engineering,但是更偏向于design。在旧金山有个公司叫做IDO,专门做design
solution,基本上定义了整个湾区以及21世纪所有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微软所有design方面的方法论以及思维模式。所以我很想去IDO公司,斯坦福的design
impACT其中有一个教授就是IDO 的创始人,所以最想去斯坦福。但是后来我做research的时候发现卡耐基梅隆的design
master也很好,所以现在是第二志愿。
Q:所以你是一个目标感特别明确的人,据我所了解你从高中一直到现在所学的专业所做的计划都很清晰。
A:是的,因为我属于如果不明白自己之后要做什么会很慌张的类型,所以我会不停的figure
out。而且我很喜欢每天醒来知道自己眼前的苟且都是为了什么的感觉,所以我喜欢给自己定目标。不管完不完的成我都会尽力,如果真的不行,比如之前想学cs,真的不行我就换一个目标就好了,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我也不是一个会拿自己弱项和别人强项硬拼的人,经历过后如果自己不行,那么大丈夫能屈能伸,及时止损就好。
Q:大学四年你有没有经历过特别难熬并且难以挺过去的过程?
A:肯定是有的。其实我整个大三一年都很艰难,第一是学术上的压力,因为决定辅修以及换专业,所以课非常多;第二伯克利是一个peer
pressure非常大的学校,所以在心理问题上很大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我怀疑等等。当你遇到困难产生无助感的时候,身在国外语言又不是表达强项的时候,会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伯克利这种公立大学如果需要预约心理医生,需要排很久的队甚至一两个月,等真正到你的时候那一波难熬的情绪很大可能上已经消失了。所以那时候我就只能靠自己和朋友来顶着,我大三一年有几个非常崩溃的时刻,几个通宵连续哭甚至凌晨四点给心理中心打电话说I
NEED
HELP。但是挺过来以后,不仅自己知道再遇到这种情绪要怎么处理,而且当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状况的时候也可以给予帮助。最后是在伯克利读书的中国朋友给了我很大帮助,面对面交流把焦虑都表达出来。有了这些发泄和朋友的支持以后一切就会慢慢回归正轨。
Q:那你刚才说很多中国学生都会有这样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那你的焦虑可能来源于peer
pressure以及自己选的课很多各种因素,而有些留学生是纯粹因为不适应这种压力而心理出现问题,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A:非常多,天天都可以碰到。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moment出现情绪不稳定,真正出现心理问题的也不少只是大家不会公开讨论这些。留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慢慢得到很多的关注,所以对于还没有来留学的同学们一些建议就是学术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健康。并且一定要重视心理问题,出现不安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特例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积极寻求帮助,包括从学校和朋友身上。
Q:可以介绍一下你作为ucb比较著名的中国社团主席的经历吗?
A:我是在伯克利中美峰会的主席。我大一的时候在中美峰会做过志愿者,中美峰会其实是由伯克利的校友和研究生院发起的,大一做志愿者的时候峰会结构还并不规范,所以大一的时候投入了很多精力。大三当上了co-president,10.7号我们就要换届了,之后我就退休了嘿嘿。
Q:那么主席的选拔过程是什么呢?
A:由我们社团的董事会来选举的,董事会都由亚洲人组成,其中都是校友,包括九几年就来美国读书的留学生或者在这边出生的美籍华人,以及研究生会的主席。
Q:那你认为你被选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可能是因为我对社团比较积极吧。因为我之前自己面试其他部员的时候我也发现我认为其实积极性是大于能力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态度是由自身决定好的,我宁愿选择态度好比较用心的人来慢慢培养能力,也不会选择一开始就比较趾高气昂但是能力比较好的人。
Q:所以其实你自己也是一个态度比较好的人?
A:是这样的。因为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在skill上真的强的过一些phd什么的,但是我会一直慢慢的向他们不断学习,态度上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
Q:那中美峰会的主席主要职责是什么呢?
A:其实工作比较杂。主席相当于什么事情都要管,最主要的是做好衔接董事会以及下层执行层之间的关系的工作,第一是怎么高效的传达董事会的要求并且把它转化成能够明确分配给下层执行层来进行的任务,第二是怎么把下面的执行层所做的工作总结起来反馈到上层的董事会,这两点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Q:可以举一个你具体的工作例子吗?
A:在我们筹划整个中美峰会的过程中,有一个expo来展示start-ups。董事会一开始会觉得我们的expo需要从伯克利的孵化器来产出,但是我会觉得第一我们的机会应该扩展到湾区的start-ups,提升数量然后从中选择质量更高的;第二既然是中美峰会,我们就应该open到给湾区的华人。那么我首先需要准备自己的方案来说服董事会,得到他们的认同之后能够得到他们相应的资源,比如他们在湾区有哪些孵化器,哪些人可以去联系。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拿到这些资源以后,分配出来哪些属于pr,哪些属于internal或者external,各个部门怎么去交接。再具体来说就是我得到这些孵化器资源以后,我会首先自己做pr的工作,联系好了以后告诉对方后一步的联系人是谁,将峰会各部门的director和联系人交接好,之后director再细分自己的每一个部员需要做些什么怎么进一步联系,做出timeline之后大家再讨论并且refine这些方案。进一步执行之后大约到80%的时候,我会向董事会提交并且要求一个feedback,看看会不会有改动需要加入。
Q:其实你刚说的这些工作已经和大公司的中高管理层所做的职务相当了?
A:是差不多的。Administration说白了确实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沟通、交流、执行、讨论的流程,只是会根据每个公司结构,专供内容的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都是差不多的。
Q:那除了中美峰会,你还有其他的社团活动吗?
A:还有两个作为一般核心部员的社团,分别是中国学生会和伯克利创业协会。因为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很能multi-tasking的人,所以我的重心主要放在中美峰会,其他的社团有一定的积极度但是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够了。
Q:那你的学业压力其实已经多于大多数人了,参加的活动也并不算少,这样也不算multi-tasking,那你的时间是怎么分出来的呢?
A:强行分啦。我反而觉得自己安排事情越多会越有效率,这样你的进度条会强迫你必须在某个时间做完某个事情。我不能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但是可以在一天安排许多时间段来处理不同的事情。
Q:参加这么多社团活动,你觉得能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A:换位思考。因为有时候作为比较基本的成员,没法直接接触到更高层的领导层,所以没有办法理解他们作出决定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都有哪些,局限于自己眼前的信息而无法获取和上层决策者一样的信息,所以总会怀疑他们的决定,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但是当你接触到真的完整的信息网络的时候,你会开始理解这些决定的来源。所以我在各种组织中包括一些实习中,我会更加理解上层领导所做的决定,即使我当时会觉得他们的决定在现阶段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自己背后的原因。所以当你接受的信息不平等的时候,不要妄自评论。
Q:所以其实你说的换位思考不仅是peer的换位思考,已经延伸到了更高的层面?
A:对是的。而且看什么问题一定要从多面的角度,比如现阶段的新闻媒体总是把大家的关注引到不必要但是却吸引眼球的观点上,是一种浅层的理解。
Q:确实如你所说,现阶段很多媒体观点非常狭隘,还会有许多键盘侠一类的人,观点并不宽广,所以留学的最大好处就是变得更加多元,用更加包容的角度来理解世界。
A:是的,会用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世界,就会有时候看到狭隘的评论觉得其实你那个mindset我也经历过,只是我已经改变了理解的方式。
Q:那你觉得整个出国过程中家庭产生了什么影响?
A:家庭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支持主要体现在我的父母不怎么约束我,他们不会给我规划以后需要做什么,他们会认可我的决定,只是说有一天如果我飞不动了,家永远是你的港湾。所以我家里给我最大的支持就是给我自由。
Q:来美国之后会非常想家吗?
A:想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不会有很强的homesick,因为我觉得在一个地方就好好地沉下心来体会这个地方的精彩,回家总有机会的,但是现阶段我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会把回家排在比较后的位置。
Q:没错,我觉得想家是很需要时间成本的,当你真的闲下来没事做的时候才会真的安安静静的想家,像你的学业这么紧张确实没有太多空闲来想家。
A:是的,就像排优先级一样,要把最紧急需要做的事情排在前面。我一般会最多排三件,然后我一件一件完成。
Q:所以你管理时间以及任务导向的能力其实都很强,那么等你可能从伯克利毕业之后回国会真的有时间开始想念伯克利,现阶段确实没有太多时间来多愁善感。
A:我觉得所有的伤感都是自我感动,但是多愁善感也是不可避免的,我的想法是你伤感慢慢体会就可以,不需要把所有的行为或者心理状态都定义好坏,自己好好体会过程就够了。
Q:那你觉得留学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
A:能够找到一个更加独立和完整的自我,能够跳出边框以及social
rule,包括同龄人、政治因素、文化差异等因素带给你的所有偏见从而看问题更加全面,言辞行为以及决策都会更加成熟。
Q:给备考以及准备出国的学生的建议?
A:First off, in terms of speaking English, you can not speak it until you
ACTually need to speak it. So do not be afraid of your accent, just talk
whatever you can and once you get to USA, you will be surrounded by native
speakers. That will be your big opportunities. Do not worry about it. In terms
of preparing for tests, managing your time wisely and focusing on one thing at
one time. Do not worry about the task may be too much, because I did not get a
perfect TOFEL or SAT scores, but I still got into UCB. So it is your experience
ACTually defines who you are. S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who you are and your
tests. Last but not least, stay healthy both ment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and
spend time with your family as much as possible.
明日预告
下一站,“长沙新东方学校联手长沙招商银行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将走进USC和UCLA,更多精彩详情,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花絮,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cs.xdf.cn/zhuanti/lx_xyml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湘约美利坚,学校探访之旅”第十六站之加州伯克利大学(二)
今天,由新东方长沙学校和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的“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探访团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五站——加州伯克利大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使得异乡也有了一点家的味道。
加州伯克利大学,西部又一所学术之王,与斯坦福一起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核心。
长沙新东方学校在笔者有限的13年职业生涯内,共产生过20余名加州伯克利offer,依然在读的本科生中今日共有六人依次前来相聚,一时间长沙话谈笑风生,让人有置身于南门口的错觉。
大一的阚杰元,蒋晨曦,大二的雷鹏,大三的李孟言,李沛为,大四的常兴瑶,构成了完整的关于伯克利的本科四年时光。
在这样时空穿梭的不平凡的相聚中,关于长沙的青葱岁月,关于伯克利的学术时光,关于低潮的压力脆弱,关于坚持的心灵铠甲,关于未来的雄心壮志,整整五个小时的相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磁场,而我本人是其中最大的感应者和受益者。
多年之前他们都在新东方的课堂里听我用激昂的语调描述单词的重要和美国大学的美好,现在大家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成了我当年讲述各种故事里英雄的模样,多年之前大家还在埋头TPO和SAT阅读,现在都在各自引以为傲的学术领域大胆前行,这期间的蜕变与变迁仿佛隔了一个世纪,又仿佛就在昨天。在全世界学术界首屈一指的大学里潜心修炼,大家用双学位,三学位,和各种充实的社会活动让自己远离寂寞与忧伤,身处全美最优秀的学术环境的他们被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自己心理承载的极限,留学所赋予的最大限度体验世界并且改变世界的强烈小宇宙,是今天最为震撼最为动人的感知。
李孟言同学
Q:请你简单地介绍下自己的专业?
A:我是传媒和经济双专业的大三学生,最初我的专业是经济学,也是很多中国人会读的专业,但其实我在一开始对这个专业是有些抵触的,但在真正接触了经济学以后,也了解到了它的乐趣,经济学是一门让你认识世界简单规律的学科。从上学期开始我传媒成为了我的双专业,比起别的学校来说,伯克利的传媒更偏向学术,没有那么多实践的内容,教授会传授更有理念的概念介绍结合基本的具体实践。学习传媒让我获得了更具辨证性的理解能力,我能够在很快过滤信息的同时,角度更为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学习传媒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理论,比如sparrow
of silence,也就是人作为少数意见持有者置身在多数意见的持有者中,会不愿意公开谈论自己的少数意见。
Q:你觉得到现在为止,学习上最大的挑战出现在什么时候?
A:应该是我刚决定学传媒的时候,因为其实伯克利多数亚洲人的学习方向是偏理科的,决定学文科就要跟身在美国,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竞争。最开始学传媒的时候,每周阅读200页,我每天要花3-4小时去阅读相关资料,但后来我逐渐发现美国人也不会一字一句全部读完,从那时起,我学会了更为智慧的阅读方式。而且传媒学科需要写很多的文章,而写文章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大的挑战,或许你有大量的阅读支持,但写出来真正好的文章也不会很多。通过一番反思,我发现通常的问题出在没有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就急于成篇,这时候我会选择退回去做一个提纲,先翻资料,厚积薄发再去写作,就会好很多。
Q:你认为作为文科生,你和理科生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压力会不会也有不同的方面?
A:我的压力来自于文科生在伯克利不是大多数。我大二的时候很不顺利,会有自我怀疑,因为你身边的同学慢慢都开始申请四大,进入投行或者计算机公司实习,自己就会开始怀疑是不是学习传媒很没用。其实趋于专业的不同,在伯克利这个地方,和你同路的传媒人会很少,多数时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自己的方向。当我大二结束的时候面临两个机会,一个是申请普华永道的审计项目,更加偏向经济学,第二个是回北京找传媒相关,接近娱乐业的实习工作,我选择了第二个。那两个月的实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点,在那期间,我遇见了很多同路人,他们身上有我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你走出象牙塔看见社会以及职场的多样性,并且看见很多和你有着共同理念的人,你会慢慢了解到,不要去看身边的人在做什么,不要觉得别人的价值高于自己的价值,要放开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坚持地走下去,总会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
Q:你毕业后会考虑往什么方向发展?
A:我肯定是会读研究生,但我选择的学校会更加注重它所在的地区,比如像纽约,它的相关产业显然更发达。有机会去那边学习意味着你身边的人都在做你想了解的产业,他们会知道最前沿最先进的是什么。我暂时没考虑未来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工作,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是我首先想考虑的事情。曾经我想要去纽约大学读音乐管理专业,现在这也还是我会考虑的方向,像纽约大学,USC都是我想要去的学校。还有西北大学,它的整合营销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其实也可以说,兜兜转转我还是在自己的轨道上坚持努力,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
Q:舞蹈是你中学以来最大的兴趣,在伯克利以来这个兴趣怎么样了?
A:其实对舞蹈感兴趣是初二初三的时候,那时候哈韩就开始学跳舞,一直坚持到现在,高中放寒暑假都会到社团跳舞。现在也是一样,舞蹈几乎占据了我大一大二的全部闲余时间,从进入社团跳舞,到后来参加半职业的舞蹈比赛,再到前几个学期开始,我在伯克利的社团管理1000多个舞者,上学期我也带了80个人的舞团跳舞。前两年每周平均会花飞9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舞蹈上。
Q:舞蹈作为你的爱好,给你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社交方面我的爱好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首先你会很容易融入美国人的生活圈子,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是和你有着相同兴趣的人,你们很容易聊到一起。其次,这边舞蹈氛围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冲击,在国内学习舞蹈多数时候是去上课去练习技术,但这边提倡每个人发展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自己的编舞表达自己的声音,热情和爱。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Q: 除了舞蹈方面的活动,你还有没有参加其他活动?
A:参加了一个文娱产业社团,他们会邀请很多美国知名公司来讲座,我曾经也有幸到其中的公司去访问。这些让我对美国传媒行业的运营有了很深的了解,未来有机会我也想去像Spotify,Sony这样的公司实习或工作。
Q: 你会怎么形容自己?
A:我会说自己像水。因为我不像很多商学院的学生,好像精力用不完,他们总是有充足的精力和很多人社交,但或许多数时候不是真正走心的形式。我觉得自己拥有感召力,很多人会愿意和我做交心的朋友。
Q: 你觉得你的这种性格是后天的还是先天的?
A:我认为还是需要后天培养,像我初高中参加领导性的活动就会比较独断,经常想要将自己的思维灌输给别人。但到后来,作为HASA(湖南留学生联盟)的主席,慢慢发现这种方式其实行不通,沟通的过程很重要,逐渐也就学会放下自己的傲气去平和的沟通。
Q: 你认为留学的意义对你来说是什么?
A:我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看事物的角度。我经常和我的朋友说,我根本不能想象3年前还在普通高中学习而现在在美国参加跳舞比赛。留学改变了我的航向,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和新的体验,同时这些也让我的生活很有动力。
Q: 你觉得家里对你的影响体现在什么方面?
A:我的家庭对我其实是放养式的教育,从小不会管我的学习,任由我自己去发展,凡事我做的决定只要是有道理的都会支持,整体来说很自由的成长环境。我觉得这对我的性格和现在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Q: 请说说对出国党的建议
A:我认为还是我们长郡的校训,朴实沉毅。其实留学,人生都是一条很长的路,在这条路上要沉稳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持之以恒的努力,终有一天我们会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李沛为同学
Q:首先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A:大家好,我叫李沛为,现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读数学物理经济专业,
高三投了8所学校,拿到3封比较好的offer,因为我想要进入科研比较强的学校,在查了一些资料后,觉得伯克利的学术排名非常靠前,于是选择了伯克利。
Q: 来伯克利之后的感觉怎么样?
A:最开始是懵的,进入陌生环境,压力比较大,进度比较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线性代数的课程,当时老师基本上一节课50页左右教材,知识点多、口音不太适应,所以刚进来的时候压力大。
Q:在伯克利上学和国内最大的不一样在哪里?
A:在国内高中,比如准备高考,老师会给你重点,给参考的题目,把该刷的题刷完基本会有好的成绩,但是在伯克利没有人告诉你这个学科应该怎么学,所以你必须从铺路(自己归纳总结的一种学习方法)开始。铺路比走路更重要,因为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省特别多的时间。比如,没上懂得课程,如果自己去研究,会花费太多时间,而如果你去找助教老师帮忙,可能他的两三句话就比自己研究一个礼拜更管用。
Q:你现在学的专业里面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A:最难的应该是量子物理。比如一个礼拜布置5道物理题,结果3天一题都没出来,后来只能去老师办公室聊,以前忘记的只是一步一步补起来,现在好很多。
Q:你有几个专业?怎么做时间分配和管理?
A:数学、物理、经济三个专业,这就意味着我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关于时间的分配,因为我比较喜欢睡觉,基本上每天要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剩下的时间社交的时间会牺牲一些,大一没有加入任何社团,大二开始意识到不能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人,加入了两个社团:一个是学生会,另一个是小而精的cfc——中国金融社团,大一下申请被拒,第二次申请面试,提前了解行业,提前evaluation,面试官觉得我适合做销售,沟通能力较好。我觉得自己来这里不是扬长,主要是补短,高中多放在英语,专业知识缺乏。现在想多学几个专业,第一是想挑战自己,第二是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我觉得这学校不是一个触碰极限的地方,而是不断刷新极限的地方,虽然这种刷新极限的过程很辛苦。
Q:同龄人的压力主要来自美国人还是中国人?
A:我觉得主要来自中国人,尤其是北上广深几个地方的学生,受到的理科思维训练比较多,这是我需要弥补的地方。
Q:对于长沙将来要来美国留学的学生,面对北上广深这些有竞争力的学生,他们在长沙可以提前做什么准备么?
A:我建议从初一开始准备:小学课程压力不大可以每天背50-100单词,可以有一个基本的积累,初三前考完托福,这样比较有时间做高中生活安排以及课外活动安排。高中就要把理科基础要打好,钻研比较困难和深的内容,这样到了好学校才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Q:看你经常会发一些在伯克利读很多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朋友圈,这是一种减压方式还是自己的爱好?
A: 我觉得两者都是吧。其实到了美国读书才发现,你的心其实会更加和祖国的传统文化连在一起的。
伯克利有个东亚图书馆,什么中文书都有,想学习的时候不会进来,会被吸引,没心思学物理化学,拿着看就觉得回到了最熟悉的环境和最怀念的环境,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家,一种港湾式的庇护。
Q:图书馆是很好学习的地方,中国的学生怎么样更好的使用图书馆?
A:使用美国读书馆,不要把图书馆当作一个只做作业的地方,更多的意义是看书,不一定是专业书,看各种各样课外的书,图书馆中看最新发现、新闻、经典文学作品,对人的综合素养塑造很重要。
Q:伯克利有什么特色?
A:伯克利拥有极强的学习氛围,尤其是期末,不可能找到位置,比如,我有次去找座位,找了45分钟,找了8个图书馆没有一个位置可用,学术氛围真的很强。伯克利作为公立学校,资金上肯定不如私立,在对每个学生的照顾以及师生比上也肯定不如私立。在伯克利,除了上课之外,没有老师主动去帮助你,除非自己主动去接近,所以这未免是一种劣势,可能更能激励自己跳出来。
Q:未来的打算是什么?
A:短期打算两个专业顺利毕业,多读一年的话,3个专业毕业。毕业想去东部工作,纽约读研究生(纽约大学或者哥伦比亚大学),学专业金融知识。读完硕士之后,想去欧洲再读一到两年硕士,德国或者瑞士,学习专业的同时练德语,多一门语言更有竞争力。
Q:对长沙出国党的建议有哪些?
A:
首先看你什么年纪,如果是高一,就不要压力太大,尽快把8000单词背完,一天100个,80就可以搞完了,准备SAT的话,15000个单词,一天150个单词,3个月就可以搞完,要把长沙人霸得蛮的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如果目前高二的话能报AP报AP,可以抵学分,而且是学术上的考量,会更容易被伯克利录取。
Q: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话?
A:谢谢妈妈。我觉得我在伯克利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希望妈妈不要担心,计划打拼一段时间后再回长沙。
常兴瑶同学
加州伯克利大学
A:大家好,我是常兴瑶,我来自湖南湘潭。就读的专业是认知科学并且辅修环境经济学(eep),并且现在同时在拿两个certificate。
Q:你大学学了很多专业,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A:强行安排啊哈哈哈。我认为我现在上课比较紧首先是因为我转专业比较晚,包括我现在的辅修和两个certificate都是在大二下学期才做的决定,刚开始的三个学期我其实一直想读的都是经济和计算机。但是起初是因为伯克利的计算机比较厉害,而经济学是因为在伯克利基本上每个中国学生都会有所涉猎,所以我也想跟随这样的community。但是后来上了一些基础课程之后,计算机我觉得编程真的很难所以学不下去,经济又过于简单所以不想深究。后来了解到有个叫做认知科学的学科,是一个在美国也比较新兴的交叉专业,包括了cs、philosophy、linguistic、psychology以及neuroscience这五大领域,同时还会涉及一些math以及research
method。我之所以想学这个是因为我觉得首先美国本科很注重通识教育,我前期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我不如先找一个涉及领域比较广的。还有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其实我最想做的是design,认知科学从业面很广,不仅可以研究人工智能之类的还可以做designer,所以认知科学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专业。所以我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就决定major认知科学。但是辅修的专业是我这学期才做的决定,因为我之前上过经济,虽然没有继续学但是也并没有declare,所有的基础课都上完了,而经济的基础课和我现在的eep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想不要浪费掉这个专业,不如多延迟一个学期四年半毕业来多学一个专业。而且作为ucb的国际学生,毕业的时候不拿两三个学位学费都值不回来哈哈哈哈。
Q:那基本等于一学期一个专业,你可以做得到吗?
A:其实可以的,因为我相当于四年半毕业,而且我一学期可以上很多课,比如我上学期六门课这学期七门课,总的来说就是challenging but
durable。
Q:那你在这里其实会比一般的学生多学很多课?
A:是的。第一我觉得学费不能白交;第二我是一个很怕自己没有事做的人,而且这边确实有很多事情有意思值得学习,所以我觉得多上点课也不亏啦。
Q:你一开始并没有想学计算机,经济,只是目标和兴趣对吗?
A:其实也不算。一开始想学计算机是因为计算机厉害,只考虑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但是没有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学习计算机;而经济是因为我想找归属感因为太多中国人在学了。后来其实发现自己变得厉害了,就自然会有人主动和你交谈而不需要自己寻找什么社交圈。而且我自己想学一些比较硬的理科学科。认知科学是文理结合,是study
of mind,对思维的研究。现在21世纪不仅是人的mind,同时还充满着机器的mind,认知科学实际上是研究证明把这两方结合起来。
Q:那你认为学习这个学科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A:是编程。因为我可能真的不是一个好程序员,但是没有办法因为cs是认知科学五大领域中的一个,同时又是uc非常看重的领域,在ucb大家都说基本上条条大路通cs,所以是无法避免的需要接触。因为我对后端开发这一块真的不是兴趣所在,所以写码的时候我作业可以完成,但是过程并不是enjoy的。还有一个比较难的是和认知科学这个学科本身的性质有关,好处是认知科学涉猎广,那么随之而来的坏处就是学的不深,you
are an expert in everything but you are not an expert in anything.
所以认知科学至少需要读到硕士,或者专门研究五大领域中的一个,才能够真正找到有价值的工作。
Q:那你读研计划读什么专业呢?
A:design impACT,在斯坦福的工院,是属于me中的chemical
engineering,但是更偏向于design。在旧金山有个公司叫做IDO,专门做design
solution,基本上定义了整个湾区以及21世纪所有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微软所有design方面的方法论以及思维模式。所以我很想去IDO公司,斯坦福的design
impACT其中有一个教授就是IDO 的创始人,所以最想去斯坦福。但是后来我做research的时候发现卡耐基梅隆的design
master也很好,所以现在是第二志愿。
Q:所以你是一个目标感特别明确的人,据我所了解你从高中一直到现在所学的专业所做的计划都很清晰。
A:是的,因为我属于如果不明白自己之后要做什么会很慌张的类型,所以我会不停的figure
out。而且我很喜欢每天醒来知道自己眼前的苟且都是为了什么的感觉,所以我喜欢给自己定目标。不管完不完的成我都会尽力,如果真的不行,比如之前想学cs,真的不行我就换一个目标就好了,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我也不是一个会拿自己弱项和别人强项硬拼的人,经历过后如果自己不行,那么大丈夫能屈能伸,及时止损就好。
Q:大学四年你有没有经历过特别难熬并且难以挺过去的过程?
A:肯定是有的。其实我整个大三一年都很艰难,第一是学术上的压力,因为决定辅修以及换专业,所以课非常多;第二伯克利是一个peer
pressure非常大的学校,所以在心理问题上很大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自我怀疑等等。当你遇到困难产生无助感的时候,身在国外语言又不是表达强项的时候,会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伯克利这种公立大学如果需要预约心理医生,需要排很久的队甚至一两个月,等真正到你的时候那一波难熬的情绪很大可能上已经消失了。所以那时候我就只能靠自己和朋友来顶着,我大三一年有几个非常崩溃的时刻,几个通宵连续哭甚至凌晨四点给心理中心打电话说I
NEED
HELP。但是挺过来以后,不仅自己知道再遇到这种情绪要怎么处理,而且当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状况的时候也可以给予帮助。最后是在伯克利读书的中国朋友给了我很大帮助,面对面交流把焦虑都表达出来。有了这些发泄和朋友的支持以后一切就会慢慢回归正轨。
Q:那你刚才说很多中国学生都会有这样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那你的焦虑可能来源于peer
pressure以及自己选的课很多各种因素,而有些留学生是纯粹因为不适应这种压力而心理出现问题,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A:非常多,天天都可以碰到。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moment出现情绪不稳定,真正出现心理问题的也不少只是大家不会公开讨论这些。留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慢慢得到很多的关注,所以对于还没有来留学的同学们一些建议就是学术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健康。并且一定要重视心理问题,出现不安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特例和别人不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积极寻求帮助,包括从学校和朋友身上。
Q:可以介绍一下你作为ucb比较著名的中国社团主席的经历吗?
A:我是在伯克利中美峰会的主席。我大一的时候在中美峰会做过志愿者,中美峰会其实是由伯克利的校友和研究生院发起的,大一做志愿者的时候峰会结构还并不规范,所以大一的时候投入了很多精力。大三当上了co-president,10.7号我们就要换届了,之后我就退休了嘿嘿。
Q:那么主席的选拔过程是什么呢?
A:由我们社团的董事会来选举的,董事会都由亚洲人组成,其中都是校友,包括九几年就来美国读书的留学生或者在这边出生的美籍华人,以及研究生会的主席。
Q:那你认为你被选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可能是因为我对社团比较积极吧。因为我之前自己面试其他部员的时候我也发现我认为其实积极性是大于能力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态度是由自身决定好的,我宁愿选择态度好比较用心的人来慢慢培养能力,也不会选择一开始就比较趾高气昂但是能力比较好的人。
Q:所以其实你自己也是一个态度比较好的人?
A:是这样的。因为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在skill上真的强的过一些phd什么的,但是我会一直慢慢的向他们不断学习,态度上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
Q:那中美峰会的主席主要职责是什么呢?
A:其实工作比较杂。主席相当于什么事情都要管,最主要的是做好衔接董事会以及下层执行层之间的关系的工作,第一是怎么高效的传达董事会的要求并且把它转化成能够明确分配给下层执行层来进行的任务,第二是怎么把下面的执行层所做的工作总结起来反馈到上层的董事会,这两点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Q:可以举一个你具体的工作例子吗?
A:在我们筹划整个中美峰会的过程中,有一个expo来展示start-ups。董事会一开始会觉得我们的expo需要从伯克利的孵化器来产出,但是我会觉得第一我们的机会应该扩展到湾区的start-ups,提升数量然后从中选择质量更高的;第二既然是中美峰会,我们就应该open到给湾区的华人。那么我首先需要准备自己的方案来说服董事会,得到他们的认同之后能够得到他们相应的资源,比如他们在湾区有哪些孵化器,哪些人可以去联系。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拿到这些资源以后,分配出来哪些属于pr,哪些属于internal或者external,各个部门怎么去交接。再具体来说就是我得到这些孵化器资源以后,我会首先自己做pr的工作,联系好了以后告诉对方后一步的联系人是谁,将峰会各部门的director和联系人交接好,之后director再细分自己的每一个部员需要做些什么怎么进一步联系,做出timeline之后大家再讨论并且refine这些方案。进一步执行之后大约到80%的时候,我会向董事会提交并且要求一个feedback,看看会不会有改动需要加入。
Q:其实你刚说的这些工作已经和大公司的中高管理层所做的职务相当了?
A:是差不多的。Administration说白了确实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沟通、交流、执行、讨论的流程,只是会根据每个公司结构,专供内容的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都是差不多的。
Q:那除了中美峰会,你还有其他的社团活动吗?
A:还有两个作为一般核心部员的社团,分别是中国学生会和伯克利创业协会。因为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很能multi-tasking的人,所以我的重心主要放在中美峰会,其他的社团有一定的积极度但是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够了。
Q:那你的学业压力其实已经多于大多数人了,参加的活动也并不算少,这样也不算multi-tasking,那你的时间是怎么分出来的呢?
A:强行分啦。我反而觉得自己安排事情越多会越有效率,这样你的进度条会强迫你必须在某个时间做完某个事情。我不能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但是可以在一天安排许多时间段来处理不同的事情。
Q:参加这么多社团活动,你觉得能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A:换位思考。因为有时候作为比较基本的成员,没法直接接触到更高层的领导层,所以没有办法理解他们作出决定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都有哪些,局限于自己眼前的信息而无法获取和上层决策者一样的信息,所以总会怀疑他们的决定,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但是当你接触到真的完整的信息网络的时候,你会开始理解这些决定的来源。所以我在各种组织中包括一些实习中,我会更加理解上层领导所做的决定,即使我当时会觉得他们的决定在现阶段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自己背后的原因。所以当你接受的信息不平等的时候,不要妄自评论。
Q:所以其实你说的换位思考不仅是peer的换位思考,已经延伸到了更高的层面?
A:对是的。而且看什么问题一定要从多面的角度,比如现阶段的新闻媒体总是把大家的关注引到不必要但是却吸引眼球的观点上,是一种浅层的理解。
Q:确实如你所说,现阶段很多媒体观点非常狭隘,还会有许多键盘侠一类的人,观点并不宽广,所以留学的最大好处就是变得更加多元,用更加包容的角度来理解世界。
A:是的,会用更加宽广的角度来看世界,就会有时候看到狭隘的评论觉得其实你那个mindset我也经历过,只是我已经改变了理解的方式。
Q:那你觉得整个出国过程中家庭产生了什么影响?
A:家庭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支持主要体现在我的父母不怎么约束我,他们不会给我规划以后需要做什么,他们会认可我的决定,只是说有一天如果我飞不动了,家永远是你的港湾。所以我家里给我最大的支持就是给我自由。
Q:来美国之后会非常想家吗?
A:想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不会有很强的homesick,因为我觉得在一个地方就好好地沉下心来体会这个地方的精彩,回家总有机会的,但是现阶段我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会把回家排在比较后的位置。
Q:没错,我觉得想家是很需要时间成本的,当你真的闲下来没事做的时候才会真的安安静静的想家,像你的学业这么紧张确实没有太多空闲来想家。
A:是的,就像排优先级一样,要把最紧急需要做的事情排在前面。我一般会最多排三件,然后我一件一件完成。
Q:所以你管理时间以及任务导向的能力其实都很强,那么等你可能从伯克利毕业之后回国会真的有时间开始想念伯克利,现阶段确实没有太多时间来多愁善感。
A:我觉得所有的伤感都是自我感动,但是多愁善感也是不可避免的,我的想法是你伤感慢慢体会就可以,不需要把所有的行为或者心理状态都定义好坏,自己好好体会过程就够了。
Q:那你觉得留学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
A:能够找到一个更加独立和完整的自我,能够跳出边框以及social
rule,包括同龄人、政治因素、文化差异等因素带给你的所有偏见从而看问题更加全面,言辞行为以及决策都会更加成熟。
Q:给备考以及准备出国的学生的建议?
A:First off, in terms of speaking English, you can not speak it until you
ACTually need to speak it. So do not be afraid of your accent, just talk
whatever you can and once you get to USA, you will be surrounded by native
speakers. That will be your big opportunities. Do not worry about it. In terms
of preparing for tests, managing your time wisely and focusing on one thing at
one time. Do not worry about the task may be too much, because I did not get a
perfect TOFEL or SAT scores, but I still got into UCB. So it is your experience
ACTually defines who you are. S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who you are and your
tests. Last but not least, stay healthy both mentally and physiologically and
spend time with your family as much as possible.
明日预告
下一站,“长沙新东方学校联手长沙招商银行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将走进USC和UCLA,更多精彩详情,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花絮,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cs.xdf.cn/zhuanti/lx_xyml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