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美利坚,学校探访之旅”第十一站之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今天,由新东方长沙学校和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的“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探访团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一站——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老朋友——史雨欣。

  史雨欣,毕业于雅礼中学,长沙新东方托福学员。笔者上一次见到史雨欣还是6年前,这次相逢已是在芝加哥的普华永道中心。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就读于UIUC会计和经济,毕业后排除万难争取到了在芝加哥普华永道(PWC)实习的机会并于今年8月顺利拿到排名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第一名的普华永道(PWC)offer。

美国城市风景

  作为中国人在美国金融中心芝加哥和美国白人PK工作机会,这样的压力和挑战异于常人。雨欣用三个词描述自己美国6年一路求学求职的关键:persistent, resilient, thoughtful(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善于思考)。和6年前的她相比,笔者在她身上看到了留学带来的巨大改变。见过更大世面,见过更多不同文化,思维和背景的人群,思考过更多复杂角度的问题,这样的历练让雨欣具备更多独立自由,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和更加平和的心态。UIUC读书的时代常常在图书馆学到一两点,孤单走在校园里的凄凉与寂寞并没有人能够理解,然而这些痛苦都转化成了今时今日在芝加哥职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的原始积淀。

  本期采访刷新了笔者这次来美国采访时间最长记录,深刻反映中国学子美国职场上拼杀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期待后期完整视频版!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请你简单介绍你在美国这几年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过程。

  A: 我在2013年来到美国,本科就读于UIUC ,完成了会计和经济双学位之后。我继续在UIUC学习了一年数据分析。我和普华永道的渊源是从去年开始的,2017年的暑假我在这实习。在一年的实习结束后,我收到了全职offer。于今年8月正式入职。

  Q:你当初选择UIUC的原因是什么?

  A:主要依靠的是排名。UIUC的综合排名相对比较好,并且UIUC是一个国际生很多的学校,国际生话语权很足。学校从生源比例的角度十分重视国际学生,也会帮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并且在职业资源方面倾斜于他们。

  现在回头看看,觉得UIUC是很好的选择。商科类的专业很好找工作, 会计专业在全美也是数一数二。并有许多的机会进入会计事务所。校园环境也很漂亮。

  Q:你觉得在UIUC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觉得UIUC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国人非常多。我在学校进行的许多活动都没有因为国际生的身份受到任何限制。我在研究生阶段有 3个名额,去参加一个会计工作的1年项目,我以为肯定会是美国人包揽所有名额,但没想到我就是被推荐的人之一,我觉得学校的这一举动非常公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国际生非常友好的学校,我很感激。并且学校的实用性学科非常领先,让我受益匪浅。

  Q:你认为你被教授推荐的原因是什么?

  A:美国的大学申请跟中国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要先表达自己的兴趣,然后才有可能会被看好。我表达了对这个项目的充分兴趣,并且平时我跟教授交流的很频繁,教授们对我印象尤为深刻。这一点最为关键。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你本科毕业之后,第一想法是读研还是找工作?

  A:我早就计划好本科毕业之后立马找工作,因为不想再让父母负担接下来的学费。然后大二的时候听说了一个硕士项目,只要一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不会耽误很多时间。而且如果要回国找工作,也需要硕士学位。因此就决定了花一年来读这个项目,申请过程也并不复杂。

  Q:你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和本地人相媲美是有难度的,那你是怎么成功做到的呢?

  A:人脉很重要。多刷脸,但不能纯刷脸。因为其实很多优秀人才人的简历是差不多的,那么如何能让领导在这一堆雷同的简历里选择自己,就需要自己前期的各种主动争取了。如果领导在招聘之前就跟你有接触 ,这样会对你有极大优势。

  在申请工作的前期,公司会举办一些活动或酒会,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大胆地去找相关人士尬聊。

  我经常去参加意向公司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学校组织的能拓展人脉的活动也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识了现公司的一位很重要的人,对我后来的职业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求职之前预先准备,提前认识相关人士,以及让自己被记住。让他们对你产生较好的印象,哪怕是名字和照片。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还有就是要多看多学。

  Q:你是如何认识那位对你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上司的?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A: 是我在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时候认识的。在此之前,我大二的时候带队参加学校和普华永道相关的商业竞赛,拿到了第一名。但之后我发现,第一名这个头衔没能帮助我达到我事先设想的目的,也就是跟普华永道相关人员有接触。所以在酒会遇见这位上司的时候,我找到他,留了联系方式,并且在结束后给他发了短信,礼貌地陈述了当晚和他交谈的感受之类的内容。并且也向他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在我参加竞赛后没有得到任何公司方面的信息回馈,在我多次询问之后,他也逐渐意识到可能其中出现了什么差错,对我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为我后期进入普华永道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在求职过程中真的不要害怕沟通和交流。因为高层愿意出席社交活动,就证明他有意愿认识和接触新的年轻人。当然你尝试这样做了之后,可能多数人不会回复,毕竟头衔越高的人也越难取悦, 但只要收到一两个回应,或许未来就会为你提供极大的帮助和便利,同时也会是一种鼓舞。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那么你给这位上司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A:他认为我很执着,因为我当时的心态是想要一个答案。 无论是被拒绝还是被接受,我都希望得到一个反馈,想要知道自己要如何去改进。所以我经常去找他沟通交流。他欣赏我的执着,后来在求职面试中,我得到了这个机会。

  Q:你当时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求职的?

  A:我就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输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拒绝。那么他拒绝我也没关系。他不要我又怎样呢?说不定本来就不想要我。 既然如此,何必不去争取一把?

  Q:你从得到实习机会到现在转正,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A:我认为比起转正,找到实习的机会其实更难。在这边流传着一句话“只要你不把公司房子烧了,你就可以转正。” “If you don’t burn the house, you can get the job.”并且我在实习过程中,工作完成的比较好, 收到的评价很高。我们公司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到位,就是会把实习生当成正式员工布置任务。不是像国内只会把最基础简单的任务分配给实习生。

史雨欣采访

  Q:你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A: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风险控制。 主要业务分两派:传统外部审计之前有风险测评环节, 我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同时我外包了一些企业的内审工作。

  Q:你认为你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你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A:首先,公司把我招聘进来这件事,代表我能创造价值。然后,跟美国人相比,我有着国际化的背景。这让我更加具有优势。而且因为亚洲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需要亚洲面孔的加入。在公司完成一些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中文的文件。我能够很好的解读和分析,对公司运营能够起到帮助。

  Q:所以进普华永道有多难?进入公司后的感觉如何?

  A:单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说,进普华永道的人也挺多的,拿到offer的也有100多人,当然也包括各个部门和专业方向的一起。但和我同期、本科前一直在国内的中国人是2个。因为我们学校会计比较好,所以公司也会更多考虑我们学校的学生。

  进入公司后其实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因为有时候我们公司规范但客户不一定规范,你要从很多杂乱的信息里找对的东西,要跟更多不同的人沟通来找自己要的答案,这也让沟通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如果我再回到大学,我可能会选择放更多的时间在人际交流上,因为见过更多人,碰见更多事情才会使沟通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给自己制造优势。同时也会讲更多时间专注在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情上,更积极主动追求实践,见更多的人更努力学习。

史雨欣采访

  Q:你认为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的限制有哪些?

  A:身份和文化。因为中国人需要办工作签证,他们招聘我们意味着公司需要为我们多出费用。

  而且在人脉的扩张方面有难度。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在公司更加难说上话。再加上因为中国人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阶层,很多情况下都有一些隐性的困难。当然企业越大,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也会越强。

  Q:你认为国内和美国在职场上有哪些差别?

  A:美国这边更考虑员工的生活和时长,员工们的工作灵活性更高。而且美国人相对更加外放,经常开展酒会之类的活动。在文化上有较大区别。

  其次是沟通方式,美国这边很重视工作过程中的沟通环节。你遇到了困难要及时说,不能一个人闷头做。沟通环节不能停止。因此这要求我们学会如何沟通 、找适当的时间沟通,编排出合理的方案,并养成良好沟通的习惯。

  Q:你对其他想在毕业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分享吗?

  A:早做打算,不能临到门前才有意识。比如从大一开始留意学校活动,不一定要参加,但要有所留意,比如哪些学校组织更容易向你想要的学校输送人才。要了解什么组织更能跟你想要的工作有对口的机会。大二其实很难找实习,就还是像大一一样有所留意比较好。大三开始申请,大四一般就会有实习的机会。其次是多认识人,我自己回想起来社交时间不多,如果早社交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信息,比如说我会有机会提前了解到哪些岗位有空缺,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更有效的去申请,因为公司不可能为了你踢掉原有岗位上的人。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资源方面的扩展。

  Q: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

  A:我觉得自己是看起来外向其实挺内向的人吧,我其实很喜欢想事情。

  Q: 你会用三个怎样的英文单词形容自己?

  A:Thoughtful(善于思考的), Persistent(持之以恒的), Resilient(富有韧性的)。

  Q: 针对你提到的Resilient,可以跟我们举个例子分享一下?

  A:我大二的时候参加学校的案例比赛,是我主动找了3个美国人一起做,当时要求我们两个礼拜做案例。在过了一个礼拜之后的周四就要做成果展示,等到周一汇总的时候,发现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其实非常烂,如果拿去做展示肯定是过不了的。而当时正好期中考试很忙,手上很多事,但想了之后觉得总是要做完的。所以我开始跟每个组员约时间,跟每个人用有限的空闲时间拿来见面聊下一步的安排和方向,那之后我们的案例终于有了很大起色,也促使我们得到后来的冠军。

  Q: 你将来的打算如何?

  A:我不是个会有5、10年计划的人,毕竟在学校的时候就有太多无法预估的未来的事情,走入社会就更是如此。但单就我目前的感觉,2、3年后会是我的一个选择点,到时候我可能会考虑是留下还是去别的公司,是回国还是继续留在这里。但真正的选择是什么还在探索。

  Q: 你身边的朋友大多应该也是华人,你见过华人在美国能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

  A:陆奇就是华人能做到的很高境界了。像在硅谷也有很多高水平的华人,像芝加哥这边有个基金现在的CEO就是大陆背景,本科前在国内83年的中国人。当然也有人2、3年后还是选择回国,那也是他们的选择,我觉得在美国工作还是非常需要机遇和本人的努力。我本人的努力程度我认为就算平均吧,也见过很多人比我聪明又比我努力。

  Q: 你花了多长时间才觉得自己融入美国?

  A: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其实我觉得“融入(blend in)”这个定义是由移民来定的,就连“美国”本身的意义也还在被定义。比如现在西班牙裔越来越多,更多的美国人也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你无法说是他们融入了美国还是他们影响并改变了美国。“美国”和“融入”都在不断变化中,未来也会有变数,只能说每个人的融入都是选择的代价,这也意味着两个词的定义在每个人的身上会有所不同。

  Q: 那你会不会选择刻意迎合传统意义上的白人以便融入他们?

  A:我觉得我会选择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但还是会选择以自己想做的为主,尝试着都去了解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Q: 你会有觉得孤单寂寞挺不下去的时候嘛?

  A:不至于挺不下去吧,但也会有孤单寂寞的时候,我读书的时候每天在图书馆学到挺晚的,1、2点回家是常事,回家路上也没什么人,就会觉得有些凄凉,同时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再看见身边的人有的已经拿到offer,自己也就更焦虑。

  Q: 以你的经验在美国要工作,英语要多好?

  A:我觉得没法量化答案,我当时是托福100分左右来的美国。现在的话,工作上,其实很多专业词汇说多了就会了。生活上就更加看个人际遇,可能交个美国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英语一下就上去了。不过我现在英语除了俚语都能懂。再者说,听不懂去问就好了,其实美国人日常沟通中也会经常有没明白的地方,就像我们说话听不清没听懂就问,不需要畏惧。

  Q: 你家里对你出国有什么样的态度和帮助吗?

  A:我很感谢家里。

  1、父母让我经济上无忧,不说有多么富足,但从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2、很感谢父母给我足够的自由,因为我认为小孩自己去处理这边生活工作的事情比家长隔着太平洋去了解要好很多,反而有时候家长隔着几层来了解更容易让小孩有压力,很感谢他们相信我也支持我的决定 。

  Q: 你有什么想对父母说的吗?

  A:谢谢爸爸妈妈的支持,虽然我现在没有闷声发大财,但因为他们我才更加独立自由开心,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我很感谢父母对我像拉着风筝一样,尊重我,给我自由但也始终牵着我的线不会走丢。

  Q: 你觉得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A:

  1、在我看来,留学让我更独立自由。其实这一点是不是好的意义是需要情境来判断的,如果是开放的社会或许会是好的,而有些许限制的社会也会更难。

  2、留学也使我思想更开化,也让我形成了批判性思维。 因为很多时候下意识反应不代表你自己是这么想的,所以批判的思维能让我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量地找到相对完善且全面的答案。

  3、整个人的三观会更加健全。举例子来说,有些美国人的身材很过分,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无法理解。来到美国以后发现,他们其实看人的时候会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不会因为外表或者什么单独的方面去批判一个人。这让我了解到自己不需要过多纠结于一些没必要的东西,慢慢的自己也更加放松,现在也能把精力放在自己本身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史雨欣采访合影

  明日预告

  下一站,“长沙新东方学校联手长沙招商银行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将走进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更多精彩详情,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花絮,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cs.xdf.cn/zhuanti/lx_xyml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湘约美利坚,学校探访之旅”第十一站之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今天,由新东方长沙学校和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的“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探访团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一站——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老朋友——史雨欣。

  史雨欣,毕业于雅礼中学,长沙新东方托福学员。笔者上一次见到史雨欣还是6年前,这次相逢已是在芝加哥的普华永道中心。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就读于UIUC会计和经济,毕业后排除万难争取到了在芝加哥普华永道(PWC)实习的机会并于今年8月顺利拿到排名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第一名的普华永道(PWC)offer。

美国城市风景

  作为中国人在美国金融中心芝加哥和美国白人PK工作机会,这样的压力和挑战异于常人。雨欣用三个词描述自己美国6年一路求学求职的关键:persistent, resilient, thoughtful(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善于思考)。和6年前的她相比,笔者在她身上看到了留学带来的巨大改变。见过更大世面,见过更多不同文化,思维和背景的人群,思考过更多复杂角度的问题,这样的历练让雨欣具备更多独立自由,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和更加平和的心态。UIUC读书的时代常常在图书馆学到一两点,孤单走在校园里的凄凉与寂寞并没有人能够理解,然而这些痛苦都转化成了今时今日在芝加哥职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的原始积淀。

  本期采访刷新了笔者这次来美国采访时间最长记录,深刻反映中国学子美国职场上拼杀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期待后期完整视频版!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请你简单介绍你在美国这几年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过程。

  A: 我在2013年来到美国,本科就读于UIUC ,完成了会计和经济双学位之后。我继续在UIUC学习了一年数据分析。我和普华永道的渊源是从去年开始的,2017年的暑假我在这实习。在一年的实习结束后,我收到了全职offer。于今年8月正式入职。

  Q:你当初选择UIUC的原因是什么?

  A:主要依靠的是排名。UIUC的综合排名相对比较好,并且UIUC是一个国际生很多的学校,国际生话语权很足。学校从生源比例的角度十分重视国际学生,也会帮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并且在职业资源方面倾斜于他们。

  现在回头看看,觉得UIUC是很好的选择。商科类的专业很好找工作, 会计专业在全美也是数一数二。并有许多的机会进入会计事务所。校园环境也很漂亮。

  Q:你觉得在UIUC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觉得UIUC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国人非常多。我在学校进行的许多活动都没有因为国际生的身份受到任何限制。我在研究生阶段有 3个名额,去参加一个会计工作的1年项目,我以为肯定会是美国人包揽所有名额,但没想到我就是被推荐的人之一,我觉得学校的这一举动非常公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国际生非常友好的学校,我很感激。并且学校的实用性学科非常领先,让我受益匪浅。

  Q:你认为你被教授推荐的原因是什么?

  A:美国的大学申请跟中国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要先表达自己的兴趣,然后才有可能会被看好。我表达了对这个项目的充分兴趣,并且平时我跟教授交流的很频繁,教授们对我印象尤为深刻。这一点最为关键。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你本科毕业之后,第一想法是读研还是找工作?

  A:我早就计划好本科毕业之后立马找工作,因为不想再让父母负担接下来的学费。然后大二的时候听说了一个硕士项目,只要一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不会耽误很多时间。而且如果要回国找工作,也需要硕士学位。因此就决定了花一年来读这个项目,申请过程也并不复杂。

  Q:你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和本地人相媲美是有难度的,那你是怎么成功做到的呢?

  A:人脉很重要。多刷脸,但不能纯刷脸。因为其实很多优秀人才人的简历是差不多的,那么如何能让领导在这一堆雷同的简历里选择自己,就需要自己前期的各种主动争取了。如果领导在招聘之前就跟你有接触 ,这样会对你有极大优势。

  在申请工作的前期,公司会举办一些活动或酒会,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大胆地去找相关人士尬聊。

  我经常去参加意向公司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学校组织的能拓展人脉的活动也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识了现公司的一位很重要的人,对我后来的职业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求职之前预先准备,提前认识相关人士,以及让自己被记住。让他们对你产生较好的印象,哪怕是名字和照片。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还有就是要多看多学。

  Q:你是如何认识那位对你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上司的?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A: 是我在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时候认识的。在此之前,我大二的时候带队参加学校和普华永道相关的商业竞赛,拿到了第一名。但之后我发现,第一名这个头衔没能帮助我达到我事先设想的目的,也就是跟普华永道相关人员有接触。所以在酒会遇见这位上司的时候,我找到他,留了联系方式,并且在结束后给他发了短信,礼貌地陈述了当晚和他交谈的感受之类的内容。并且也向他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在我参加竞赛后没有得到任何公司方面的信息回馈,在我多次询问之后,他也逐渐意识到可能其中出现了什么差错,对我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为我后期进入普华永道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在求职过程中真的不要害怕沟通和交流。因为高层愿意出席社交活动,就证明他有意愿认识和接触新的年轻人。当然你尝试这样做了之后,可能多数人不会回复,毕竟头衔越高的人也越难取悦, 但只要收到一两个回应,或许未来就会为你提供极大的帮助和便利,同时也会是一种鼓舞。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那么你给这位上司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A:他认为我很执着,因为我当时的心态是想要一个答案。 无论是被拒绝还是被接受,我都希望得到一个反馈,想要知道自己要如何去改进。所以我经常去找他沟通交流。他欣赏我的执着,后来在求职面试中,我得到了这个机会。

  Q:你当时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求职的?

  A:我就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输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拒绝。那么他拒绝我也没关系。他不要我又怎样呢?说不定本来就不想要我。 既然如此,何必不去争取一把?

  Q:你从得到实习机会到现在转正,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A:我认为比起转正,找到实习的机会其实更难。在这边流传着一句话“只要你不把公司房子烧了,你就可以转正。” “If you don’t burn the house, you can get the job.”并且我在实习过程中,工作完成的比较好, 收到的评价很高。我们公司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到位,就是会把实习生当成正式员工布置任务。不是像国内只会把最基础简单的任务分配给实习生。

史雨欣采访

  Q:你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A: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风险控制。 主要业务分两派:传统外部审计之前有风险测评环节, 我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同时我外包了一些企业的内审工作。

  Q:你认为你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你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A:首先,公司把我招聘进来这件事,代表我能创造价值。然后,跟美国人相比,我有着国际化的背景。这让我更加具有优势。而且因为亚洲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需要亚洲面孔的加入。在公司完成一些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中文的文件。我能够很好的解读和分析,对公司运营能够起到帮助。

  Q:所以进普华永道有多难?进入公司后的感觉如何?

  A:单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说,进普华永道的人也挺多的,拿到offer的也有100多人,当然也包括各个部门和专业方向的一起。但和我同期、本科前一直在国内的中国人是2个。因为我们学校会计比较好,所以公司也会更多考虑我们学校的学生。

  进入公司后其实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因为有时候我们公司规范但客户不一定规范,你要从很多杂乱的信息里找对的东西,要跟更多不同的人沟通来找自己要的答案,这也让沟通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如果我再回到大学,我可能会选择放更多的时间在人际交流上,因为见过更多人,碰见更多事情才会使沟通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给自己制造优势。同时也会讲更多时间专注在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情上,更积极主动追求实践,见更多的人更努力学习。

史雨欣采访

  Q:你认为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的限制有哪些?

  A:身份和文化。因为中国人需要办工作签证,他们招聘我们意味着公司需要为我们多出费用。

  而且在人脉的扩张方面有难度。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在公司更加难说上话。再加上因为中国人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阶层,很多情况下都有一些隐性的困难。当然企业越大,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也会越强。

  Q:你认为国内和美国在职场上有哪些差别?

  A:美国这边更考虑员工的生活和时长,员工们的工作灵活性更高。而且美国人相对更加外放,经常开展酒会之类的活动。在文化上有较大区别。

  其次是沟通方式,美国这边很重视工作过程中的沟通环节。你遇到了困难要及时说,不能一个人闷头做。沟通环节不能停止。因此这要求我们学会如何沟通 、找适当的时间沟通,编排出合理的方案,并养成良好沟通的习惯。

  Q:你对其他想在毕业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分享吗?

  A:早做打算,不能临到门前才有意识。比如从大一开始留意学校活动,不一定要参加,但要有所留意,比如哪些学校组织更容易向你想要的学校输送人才。要了解什么组织更能跟你想要的工作有对口的机会。大二其实很难找实习,就还是像大一一样有所留意比较好。大三开始申请,大四一般就会有实习的机会。其次是多认识人,我自己回想起来社交时间不多,如果早社交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信息,比如说我会有机会提前了解到哪些岗位有空缺,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更有效的去申请,因为公司不可能为了你踢掉原有岗位上的人。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资源方面的扩展。

  Q: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

  A:我觉得自己是看起来外向其实挺内向的人吧,我其实很喜欢想事情。

  Q: 你会用三个怎样的英文单词形容自己?

  A:Thoughtful(善于思考的), Persistent(持之以恒的), Resilient(富有韧性的)。

  Q: 针对你提到的Resilient,可以跟我们举个例子分享一下?

  A:我大二的时候参加学校的案例比赛,是我主动找了3个美国人一起做,当时要求我们两个礼拜做案例。在过了一个礼拜之后的周四就要做成果展示,等到周一汇总的时候,发现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其实非常烂,如果拿去做展示肯定是过不了的。而当时正好期中考试很忙,手上很多事,但想了之后觉得总是要做完的。所以我开始跟每个组员约时间,跟每个人用有限的空闲时间拿来见面聊下一步的安排和方向,那之后我们的案例终于有了很大起色,也促使我们得到后来的冠军。

  Q: 你将来的打算如何?

  A:我不是个会有5、10年计划的人,毕竟在学校的时候就有太多无法预估的未来的事情,走入社会就更是如此。但单就我目前的感觉,2、3年后会是我的一个选择点,到时候我可能会考虑是留下还是去别的公司,是回国还是继续留在这里。但真正的选择是什么还在探索。

  Q: 你身边的朋友大多应该也是华人,你见过华人在美国能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

  A:陆奇就是华人能做到的很高境界了。像在硅谷也有很多高水平的华人,像芝加哥这边有个基金现在的CEO就是大陆背景,本科前在国内83年的中国人。当然也有人2、3年后还是选择回国,那也是他们的选择,我觉得在美国工作还是非常需要机遇和本人的努力。我本人的努力程度我认为就算平均吧,也见过很多人比我聪明又比我努力。

  Q: 你花了多长时间才觉得自己融入美国?

  A: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其实我觉得“融入(blend in)”这个定义是由移民来定的,就连“美国”本身的意义也还在被定义。比如现在西班牙裔越来越多,更多的美国人也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你无法说是他们融入了美国还是他们影响并改变了美国。“美国”和“融入”都在不断变化中,未来也会有变数,只能说每个人的融入都是选择的代价,这也意味着两个词的定义在每个人的身上会有所不同。

  Q: 那你会不会选择刻意迎合传统意义上的白人以便融入他们?

  A:我觉得我会选择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但还是会选择以自己想做的为主,尝试着都去了解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Q: 你会有觉得孤单寂寞挺不下去的时候嘛?

  A:不至于挺不下去吧,但也会有孤单寂寞的时候,我读书的时候每天在图书馆学到挺晚的,1、2点回家是常事,回家路上也没什么人,就会觉得有些凄凉,同时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再看见身边的人有的已经拿到offer,自己也就更焦虑。

  Q: 以你的经验在美国要工作,英语要多好?

  A:我觉得没法量化答案,我当时是托福100分左右来的美国。现在的话,工作上,其实很多专业词汇说多了就会了。生活上就更加看个人际遇,可能交个美国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英语一下就上去了。不过我现在英语除了俚语都能懂。再者说,听不懂去问就好了,其实美国人日常沟通中也会经常有没明白的地方,就像我们说话听不清没听懂就问,不需要畏惧。

  Q: 你家里对你出国有什么样的态度和帮助吗?

  A:我很感谢家里。

  1、父母让我经济上无忧,不说有多么富足,但从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2、很感谢父母给我足够的自由,因为我认为小孩自己去处理这边生活工作的事情比家长隔着太平洋去了解要好很多,反而有时候家长隔着几层来了解更容易让小孩有压力,很感谢他们相信我也支持我的决定 。

  Q: 你有什么想对父母说的吗?

  A:谢谢爸爸妈妈的支持,虽然我现在没有闷声发大财,但因为他们我才更加独立自由开心,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我很感谢父母对我像拉着风筝一样,尊重我,给我自由但也始终牵着我的线不会走丢。

  Q: 你觉得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A:

  1、在我看来,留学让我更独立自由。其实这一点是不是好的意义是需要情境来判断的,如果是开放的社会或许会是好的,而有些许限制的社会也会更难。

  2、留学也使我思想更开化,也让我形成了批判性思维。 因为很多时候下意识反应不代表你自己是这么想的,所以批判的思维能让我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量地找到相对完善且全面的答案。

  3、整个人的三观会更加健全。举例子来说,有些美国人的身材很过分,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无法理解。来到美国以后发现,他们其实看人的时候会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不会因为外表或者什么单独的方面去批判一个人。这让我了解到自己不需要过多纠结于一些没必要的东西,慢慢的自己也更加放松,现在也能把精力放在自己本身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史雨欣采访合影

  明日预告

  下一站,“长沙新东方学校联手长沙招商银行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将走进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更多精彩详情,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花絮,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cs.xdf.cn/zhuanti/lx_xyml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湘约美利坚,学校探访之旅”第十一站之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今天,由新东方长沙学校和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的“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探访团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一站——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老朋友——史雨欣。

  史雨欣,毕业于雅礼中学,长沙新东方托福学员。笔者上一次见到史雨欣还是6年前,这次相逢已是在芝加哥的普华永道中心。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就读于UIUC会计和经济,毕业后排除万难争取到了在芝加哥普华永道(PWC)实习的机会并于今年8月顺利拿到排名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第一名的普华永道(PWC)offer。

美国城市风景

  作为中国人在美国金融中心芝加哥和美国白人PK工作机会,这样的压力和挑战异于常人。雨欣用三个词描述自己美国6年一路求学求职的关键:persistent, resilient, thoughtful(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善于思考)。和6年前的她相比,笔者在她身上看到了留学带来的巨大改变。见过更大世面,见过更多不同文化,思维和背景的人群,思考过更多复杂角度的问题,这样的历练让雨欣具备更多独立自由,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和更加平和的心态。UIUC读书的时代常常在图书馆学到一两点,孤单走在校园里的凄凉与寂寞并没有人能够理解,然而这些痛苦都转化成了今时今日在芝加哥职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的原始积淀。

  本期采访刷新了笔者这次来美国采访时间最长记录,深刻反映中国学子美国职场上拼杀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期待后期完整视频版!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请你简单介绍你在美国这几年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过程。

  A: 我在2013年来到美国,本科就读于UIUC ,完成了会计和经济双学位之后。我继续在UIUC学习了一年数据分析。我和普华永道的渊源是从去年开始的,2017年的暑假我在这实习。在一年的实习结束后,我收到了全职offer。于今年8月正式入职。

  Q:你当初选择UIUC的原因是什么?

  A:主要依靠的是排名。UIUC的综合排名相对比较好,并且UIUC是一个国际生很多的学校,国际生话语权很足。学校从生源比例的角度十分重视国际学生,也会帮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并且在职业资源方面倾斜于他们。

  现在回头看看,觉得UIUC是很好的选择。商科类的专业很好找工作, 会计专业在全美也是数一数二。并有许多的机会进入会计事务所。校园环境也很漂亮。

  Q:你觉得在UIUC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觉得UIUC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国人非常多。我在学校进行的许多活动都没有因为国际生的身份受到任何限制。我在研究生阶段有 3个名额,去参加一个会计工作的1年项目,我以为肯定会是美国人包揽所有名额,但没想到我就是被推荐的人之一,我觉得学校的这一举动非常公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国际生非常友好的学校,我很感激。并且学校的实用性学科非常领先,让我受益匪浅。

  Q:你认为你被教授推荐的原因是什么?

  A:美国的大学申请跟中国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要先表达自己的兴趣,然后才有可能会被看好。我表达了对这个项目的充分兴趣,并且平时我跟教授交流的很频繁,教授们对我印象尤为深刻。这一点最为关键。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你本科毕业之后,第一想法是读研还是找工作?

  A:我早就计划好本科毕业之后立马找工作,因为不想再让父母负担接下来的学费。然后大二的时候听说了一个硕士项目,只要一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不会耽误很多时间。而且如果要回国找工作,也需要硕士学位。因此就决定了花一年来读这个项目,申请过程也并不复杂。

  Q:你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和本地人相媲美是有难度的,那你是怎么成功做到的呢?

  A:人脉很重要。多刷脸,但不能纯刷脸。因为其实很多优秀人才人的简历是差不多的,那么如何能让领导在这一堆雷同的简历里选择自己,就需要自己前期的各种主动争取了。如果领导在招聘之前就跟你有接触 ,这样会对你有极大优势。

  在申请工作的前期,公司会举办一些活动或酒会,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大胆地去找相关人士尬聊。

  我经常去参加意向公司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学校组织的能拓展人脉的活动也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识了现公司的一位很重要的人,对我后来的职业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求职之前预先准备,提前认识相关人士,以及让自己被记住。让他们对你产生较好的印象,哪怕是名字和照片。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还有就是要多看多学。

  Q:你是如何认识那位对你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上司的?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A: 是我在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时候认识的。在此之前,我大二的时候带队参加学校和普华永道相关的商业竞赛,拿到了第一名。但之后我发现,第一名这个头衔没能帮助我达到我事先设想的目的,也就是跟普华永道相关人员有接触。所以在酒会遇见这位上司的时候,我找到他,留了联系方式,并且在结束后给他发了短信,礼貌地陈述了当晚和他交谈的感受之类的内容。并且也向他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在我参加竞赛后没有得到任何公司方面的信息回馈,在我多次询问之后,他也逐渐意识到可能其中出现了什么差错,对我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为我后期进入普华永道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在求职过程中真的不要害怕沟通和交流。因为高层愿意出席社交活动,就证明他有意愿认识和接触新的年轻人。当然你尝试这样做了之后,可能多数人不会回复,毕竟头衔越高的人也越难取悦, 但只要收到一两个回应,或许未来就会为你提供极大的帮助和便利,同时也会是一种鼓舞。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那么你给这位上司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A:他认为我很执着,因为我当时的心态是想要一个答案。 无论是被拒绝还是被接受,我都希望得到一个反馈,想要知道自己要如何去改进。所以我经常去找他沟通交流。他欣赏我的执着,后来在求职面试中,我得到了这个机会。

  Q:你当时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求职的?

  A:我就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输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拒绝。那么他拒绝我也没关系。他不要我又怎样呢?说不定本来就不想要我。 既然如此,何必不去争取一把?

  Q:你从得到实习机会到现在转正,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A:我认为比起转正,找到实习的机会其实更难。在这边流传着一句话“只要你不把公司房子烧了,你就可以转正。” “If you don’t burn the house, you can get the job.”并且我在实习过程中,工作完成的比较好, 收到的评价很高。我们公司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到位,就是会把实习生当成正式员工布置任务。不是像国内只会把最基础简单的任务分配给实习生。

史雨欣采访

  Q:你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A: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风险控制。 主要业务分两派:传统外部审计之前有风险测评环节, 我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同时我外包了一些企业的内审工作。

  Q:你认为你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你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A:首先,公司把我招聘进来这件事,代表我能创造价值。然后,跟美国人相比,我有着国际化的背景。这让我更加具有优势。而且因为亚洲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需要亚洲面孔的加入。在公司完成一些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中文的文件。我能够很好的解读和分析,对公司运营能够起到帮助。

  Q:所以进普华永道有多难?进入公司后的感觉如何?

  A:单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说,进普华永道的人也挺多的,拿到offer的也有100多人,当然也包括各个部门和专业方向的一起。但和我同期、本科前一直在国内的中国人是2个。因为我们学校会计比较好,所以公司也会更多考虑我们学校的学生。

  进入公司后其实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因为有时候我们公司规范但客户不一定规范,你要从很多杂乱的信息里找对的东西,要跟更多不同的人沟通来找自己要的答案,这也让沟通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如果我再回到大学,我可能会选择放更多的时间在人际交流上,因为见过更多人,碰见更多事情才会使沟通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给自己制造优势。同时也会讲更多时间专注在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情上,更积极主动追求实践,见更多的人更努力学习。

史雨欣采访

  Q:你认为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的限制有哪些?

  A:身份和文化。因为中国人需要办工作签证,他们招聘我们意味着公司需要为我们多出费用。

  而且在人脉的扩张方面有难度。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在公司更加难说上话。再加上因为中国人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阶层,很多情况下都有一些隐性的困难。当然企业越大,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也会越强。

  Q:你认为国内和美国在职场上有哪些差别?

  A:美国这边更考虑员工的生活和时长,员工们的工作灵活性更高。而且美国人相对更加外放,经常开展酒会之类的活动。在文化上有较大区别。

  其次是沟通方式,美国这边很重视工作过程中的沟通环节。你遇到了困难要及时说,不能一个人闷头做。沟通环节不能停止。因此这要求我们学会如何沟通 、找适当的时间沟通,编排出合理的方案,并养成良好沟通的习惯。

  Q:你对其他想在毕业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分享吗?

  A:早做打算,不能临到门前才有意识。比如从大一开始留意学校活动,不一定要参加,但要有所留意,比如哪些学校组织更容易向你想要的学校输送人才。要了解什么组织更能跟你想要的工作有对口的机会。大二其实很难找实习,就还是像大一一样有所留意比较好。大三开始申请,大四一般就会有实习的机会。其次是多认识人,我自己回想起来社交时间不多,如果早社交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信息,比如说我会有机会提前了解到哪些岗位有空缺,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更有效的去申请,因为公司不可能为了你踢掉原有岗位上的人。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资源方面的扩展。

  Q: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

  A:我觉得自己是看起来外向其实挺内向的人吧,我其实很喜欢想事情。

  Q: 你会用三个怎样的英文单词形容自己?

  A:Thoughtful(善于思考的), Persistent(持之以恒的), Resilient(富有韧性的)。

  Q: 针对你提到的Resilient,可以跟我们举个例子分享一下?

  A:我大二的时候参加学校的案例比赛,是我主动找了3个美国人一起做,当时要求我们两个礼拜做案例。在过了一个礼拜之后的周四就要做成果展示,等到周一汇总的时候,发现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其实非常烂,如果拿去做展示肯定是过不了的。而当时正好期中考试很忙,手上很多事,但想了之后觉得总是要做完的。所以我开始跟每个组员约时间,跟每个人用有限的空闲时间拿来见面聊下一步的安排和方向,那之后我们的案例终于有了很大起色,也促使我们得到后来的冠军。

  Q: 你将来的打算如何?

  A:我不是个会有5、10年计划的人,毕竟在学校的时候就有太多无法预估的未来的事情,走入社会就更是如此。但单就我目前的感觉,2、3年后会是我的一个选择点,到时候我可能会考虑是留下还是去别的公司,是回国还是继续留在这里。但真正的选择是什么还在探索。

  Q: 你身边的朋友大多应该也是华人,你见过华人在美国能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

  A:陆奇就是华人能做到的很高境界了。像在硅谷也有很多高水平的华人,像芝加哥这边有个基金现在的CEO就是大陆背景,本科前在国内83年的中国人。当然也有人2、3年后还是选择回国,那也是他们的选择,我觉得在美国工作还是非常需要机遇和本人的努力。我本人的努力程度我认为就算平均吧,也见过很多人比我聪明又比我努力。

  Q: 你花了多长时间才觉得自己融入美国?

  A: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其实我觉得“融入(blend in)”这个定义是由移民来定的,就连“美国”本身的意义也还在被定义。比如现在西班牙裔越来越多,更多的美国人也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你无法说是他们融入了美国还是他们影响并改变了美国。“美国”和“融入”都在不断变化中,未来也会有变数,只能说每个人的融入都是选择的代价,这也意味着两个词的定义在每个人的身上会有所不同。

  Q: 那你会不会选择刻意迎合传统意义上的白人以便融入他们?

  A:我觉得我会选择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但还是会选择以自己想做的为主,尝试着都去了解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Q: 你会有觉得孤单寂寞挺不下去的时候嘛?

  A:不至于挺不下去吧,但也会有孤单寂寞的时候,我读书的时候每天在图书馆学到挺晚的,1、2点回家是常事,回家路上也没什么人,就会觉得有些凄凉,同时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再看见身边的人有的已经拿到offer,自己也就更焦虑。

  Q: 以你的经验在美国要工作,英语要多好?

  A:我觉得没法量化答案,我当时是托福100分左右来的美国。现在的话,工作上,其实很多专业词汇说多了就会了。生活上就更加看个人际遇,可能交个美国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英语一下就上去了。不过我现在英语除了俚语都能懂。再者说,听不懂去问就好了,其实美国人日常沟通中也会经常有没明白的地方,就像我们说话听不清没听懂就问,不需要畏惧。

  Q: 你家里对你出国有什么样的态度和帮助吗?

  A:我很感谢家里。

  1、父母让我经济上无忧,不说有多么富足,但从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2、很感谢父母给我足够的自由,因为我认为小孩自己去处理这边生活工作的事情比家长隔着太平洋去了解要好很多,反而有时候家长隔着几层来了解更容易让小孩有压力,很感谢他们相信我也支持我的决定 。

  Q: 你有什么想对父母说的吗?

  A:谢谢爸爸妈妈的支持,虽然我现在没有闷声发大财,但因为他们我才更加独立自由开心,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我很感谢父母对我像拉着风筝一样,尊重我,给我自由但也始终牵着我的线不会走丢。

  Q: 你觉得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A:

  1、在我看来,留学让我更独立自由。其实这一点是不是好的意义是需要情境来判断的,如果是开放的社会或许会是好的,而有些许限制的社会也会更难。

  2、留学也使我思想更开化,也让我形成了批判性思维。 因为很多时候下意识反应不代表你自己是这么想的,所以批判的思维能让我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量地找到相对完善且全面的答案。

  3、整个人的三观会更加健全。举例子来说,有些美国人的身材很过分,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无法理解。来到美国以后发现,他们其实看人的时候会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不会因为外表或者什么单独的方面去批判一个人。这让我了解到自己不需要过多纠结于一些没必要的东西,慢慢的自己也更加放松,现在也能把精力放在自己本身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史雨欣采访合影

  明日预告

  下一站,“长沙新东方学校联手长沙招商银行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将走进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更多精彩详情,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花絮,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cs.xdf.cn/zhuanti/lx_xyml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新东方网 > 长沙新东方学校 > 活动 > 留学 > 产品活动 > 正文

0731-84885588

“湘约美利坚,学校探访之旅”第十一站之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长沙

2018-10-02

来源:长沙新东方

作者:长晓格

  今天,由新东方长沙学校和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的“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探访团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一站——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老朋友——史雨欣。

  史雨欣,毕业于雅礼中学,长沙新东方托福学员。笔者上一次见到史雨欣还是6年前,这次相逢已是在芝加哥的普华永道中心。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就读于UIUC会计和经济,毕业后排除万难争取到了在芝加哥普华永道(PWC)实习的机会并于今年8月顺利拿到排名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第一名的普华永道(PWC)offer。

美国城市风景

  作为中国人在美国金融中心芝加哥和美国白人PK工作机会,这样的压力和挑战异于常人。雨欣用三个词描述自己美国6年一路求学求职的关键:persistent, resilient, thoughtful(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善于思考)。和6年前的她相比,笔者在她身上看到了留学带来的巨大改变。见过更大世面,见过更多不同文化,思维和背景的人群,思考过更多复杂角度的问题,这样的历练让雨欣具备更多独立自由,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和更加平和的心态。UIUC读书的时代常常在图书馆学到一两点,孤单走在校园里的凄凉与寂寞并没有人能够理解,然而这些痛苦都转化成了今时今日在芝加哥职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的原始积淀。

  本期采访刷新了笔者这次来美国采访时间最长记录,深刻反映中国学子美国职场上拼杀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期待后期完整视频版!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请你简单介绍你在美国这几年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过程。

  A: 我在2013年来到美国,本科就读于UIUC ,完成了会计和经济双学位之后。我继续在UIUC学习了一年数据分析。我和普华永道的渊源是从去年开始的,2017年的暑假我在这实习。在一年的实习结束后,我收到了全职offer。于今年8月正式入职。

  Q:你当初选择UIUC的原因是什么?

  A:主要依靠的是排名。UIUC的综合排名相对比较好,并且UIUC是一个国际生很多的学校,国际生话语权很足。学校从生源比例的角度十分重视国际学生,也会帮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并且在职业资源方面倾斜于他们。

  现在回头看看,觉得UIUC是很好的选择。商科类的专业很好找工作, 会计专业在全美也是数一数二。并有许多的机会进入会计事务所。校园环境也很漂亮。

  Q:你觉得在UIUC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觉得UIUC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国人非常多。我在学校进行的许多活动都没有因为国际生的身份受到任何限制。我在研究生阶段有 3个名额,去参加一个会计工作的1年项目,我以为肯定会是美国人包揽所有名额,但没想到我就是被推荐的人之一,我觉得学校的这一举动非常公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国际生非常友好的学校,我很感激。并且学校的实用性学科非常领先,让我受益匪浅。

  Q:你认为你被教授推荐的原因是什么?

  A:美国的大学申请跟中国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要先表达自己的兴趣,然后才有可能会被看好。我表达了对这个项目的充分兴趣,并且平时我跟教授交流的很频繁,教授们对我印象尤为深刻。这一点最为关键。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你本科毕业之后,第一想法是读研还是找工作?

  A:我早就计划好本科毕业之后立马找工作,因为不想再让父母负担接下来的学费。然后大二的时候听说了一个硕士项目,只要一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不会耽误很多时间。而且如果要回国找工作,也需要硕士学位。因此就决定了花一年来读这个项目,申请过程也并不复杂。

  Q:你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和本地人相媲美是有难度的,那你是怎么成功做到的呢?

  A:人脉很重要。多刷脸,但不能纯刷脸。因为其实很多优秀人才人的简历是差不多的,那么如何能让领导在这一堆雷同的简历里选择自己,就需要自己前期的各种主动争取了。如果领导在招聘之前就跟你有接触 ,这样会对你有极大优势。

  在申请工作的前期,公司会举办一些活动或酒会,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大胆地去找相关人士尬聊。

  我经常去参加意向公司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学校组织的能拓展人脉的活动也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识了现公司的一位很重要的人,对我后来的职业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求职之前预先准备,提前认识相关人士,以及让自己被记住。让他们对你产生较好的印象,哪怕是名字和照片。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还有就是要多看多学。

  Q:你是如何认识那位对你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上司的?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A: 是我在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时候认识的。在此之前,我大二的时候带队参加学校和普华永道相关的商业竞赛,拿到了第一名。但之后我发现,第一名这个头衔没能帮助我达到我事先设想的目的,也就是跟普华永道相关人员有接触。所以在酒会遇见这位上司的时候,我找到他,留了联系方式,并且在结束后给他发了短信,礼貌地陈述了当晚和他交谈的感受之类的内容。并且也向他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在我参加竞赛后没有得到任何公司方面的信息回馈,在我多次询问之后,他也逐渐意识到可能其中出现了什么差错,对我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为我后期进入普华永道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在求职过程中真的不要害怕沟通和交流。因为高层愿意出席社交活动,就证明他有意愿认识和接触新的年轻人。当然你尝试这样做了之后,可能多数人不会回复,毕竟头衔越高的人也越难取悦, 但只要收到一两个回应,或许未来就会为你提供极大的帮助和便利,同时也会是一种鼓舞。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那么你给这位上司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A:他认为我很执着,因为我当时的心态是想要一个答案。 无论是被拒绝还是被接受,我都希望得到一个反馈,想要知道自己要如何去改进。所以我经常去找他沟通交流。他欣赏我的执着,后来在求职面试中,我得到了这个机会。

  Q:你当时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求职的?

  A:我就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输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拒绝。那么他拒绝我也没关系。他不要我又怎样呢?说不定本来就不想要我。 既然如此,何必不去争取一把?

  Q:你从得到实习机会到现在转正,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A:我认为比起转正,找到实习的机会其实更难。在这边流传着一句话“只要你不把公司房子烧了,你就可以转正。” “If you don’t burn the house, you can get the job.”并且我在实习过程中,工作完成的比较好, 收到的评价很高。我们公司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到位,就是会把实习生当成正式员工布置任务。不是像国内只会把最基础简单的任务分配给实习生。

史雨欣采访

  Q:你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A: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风险控制。 主要业务分两派:传统外部审计之前有风险测评环节, 我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同时我外包了一些企业的内审工作。

  Q:你认为你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你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A:首先,公司把我招聘进来这件事,代表我能创造价值。然后,跟美国人相比,我有着国际化的背景。这让我更加具有优势。而且因为亚洲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需要亚洲面孔的加入。在公司完成一些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中文的文件。我能够很好的解读和分析,对公司运营能够起到帮助。

  Q:所以进普华永道有多难?进入公司后的感觉如何?

  A:单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说,进普华永道的人也挺多的,拿到offer的也有100多人,当然也包括各个部门和专业方向的一起。但和我同期、本科前一直在国内的中国人是2个。因为我们学校会计比较好,所以公司也会更多考虑我们学校的学生。

  进入公司后其实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因为有时候我们公司规范但客户不一定规范,你要从很多杂乱的信息里找对的东西,要跟更多不同的人沟通来找自己要的答案,这也让沟通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如果我再回到大学,我可能会选择放更多的时间在人际交流上,因为见过更多人,碰见更多事情才会使沟通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给自己制造优势。同时也会讲更多时间专注在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情上,更积极主动追求实践,见更多的人更努力学习。

史雨欣采访

  Q:你认为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的限制有哪些?

  A:身份和文化。因为中国人需要办工作签证,他们招聘我们意味着公司需要为我们多出费用。

  而且在人脉的扩张方面有难度。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在公司更加难说上话。再加上因为中国人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阶层,很多情况下都有一些隐性的困难。当然企业越大,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也会越强。

  Q:你认为国内和美国在职场上有哪些差别?

  A:美国这边更考虑员工的生活和时长,员工们的工作灵活性更高。而且美国人相对更加外放,经常开展酒会之类的活动。在文化上有较大区别。

  其次是沟通方式,美国这边很重视工作过程中的沟通环节。你遇到了困难要及时说,不能一个人闷头做。沟通环节不能停止。因此这要求我们学会如何沟通 、找适当的时间沟通,编排出合理的方案,并养成良好沟通的习惯。

  Q:你对其他想在毕业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分享吗?

  A:早做打算,不能临到门前才有意识。比如从大一开始留意学校活动,不一定要参加,但要有所留意,比如哪些学校组织更容易向你想要的学校输送人才。要了解什么组织更能跟你想要的工作有对口的机会。大二其实很难找实习,就还是像大一一样有所留意比较好。大三开始申请,大四一般就会有实习的机会。其次是多认识人,我自己回想起来社交时间不多,如果早社交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信息,比如说我会有机会提前了解到哪些岗位有空缺,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更有效的去申请,因为公司不可能为了你踢掉原有岗位上的人。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资源方面的扩展。

  Q: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

  A:我觉得自己是看起来外向其实挺内向的人吧,我其实很喜欢想事情。

  Q: 你会用三个怎样的英文单词形容自己?

  A:Thoughtful(善于思考的), Persistent(持之以恒的), Resilient(富有韧性的)。

  Q: 针对你提到的Resilient,可以跟我们举个例子分享一下?

  A:我大二的时候参加学校的案例比赛,是我主动找了3个美国人一起做,当时要求我们两个礼拜做案例。在过了一个礼拜之后的周四就要做成果展示,等到周一汇总的时候,发现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其实非常烂,如果拿去做展示肯定是过不了的。而当时正好期中考试很忙,手上很多事,但想了之后觉得总是要做完的。所以我开始跟每个组员约时间,跟每个人用有限的空闲时间拿来见面聊下一步的安排和方向,那之后我们的案例终于有了很大起色,也促使我们得到后来的冠军。

  Q: 你将来的打算如何?

  A:我不是个会有5、10年计划的人,毕竟在学校的时候就有太多无法预估的未来的事情,走入社会就更是如此。但单就我目前的感觉,2、3年后会是我的一个选择点,到时候我可能会考虑是留下还是去别的公司,是回国还是继续留在这里。但真正的选择是什么还在探索。

  Q: 你身边的朋友大多应该也是华人,你见过华人在美国能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

  A:陆奇就是华人能做到的很高境界了。像在硅谷也有很多高水平的华人,像芝加哥这边有个基金现在的CEO就是大陆背景,本科前在国内83年的中国人。当然也有人2、3年后还是选择回国,那也是他们的选择,我觉得在美国工作还是非常需要机遇和本人的努力。我本人的努力程度我认为就算平均吧,也见过很多人比我聪明又比我努力。

  Q: 你花了多长时间才觉得自己融入美国?

  A: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其实我觉得“融入(blend in)”这个定义是由移民来定的,就连“美国”本身的意义也还在被定义。比如现在西班牙裔越来越多,更多的美国人也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你无法说是他们融入了美国还是他们影响并改变了美国。“美国”和“融入”都在不断变化中,未来也会有变数,只能说每个人的融入都是选择的代价,这也意味着两个词的定义在每个人的身上会有所不同。

  Q: 那你会不会选择刻意迎合传统意义上的白人以便融入他们?

  A:我觉得我会选择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但还是会选择以自己想做的为主,尝试着都去了解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Q: 你会有觉得孤单寂寞挺不下去的时候嘛?

  A:不至于挺不下去吧,但也会有孤单寂寞的时候,我读书的时候每天在图书馆学到挺晚的,1、2点回家是常事,回家路上也没什么人,就会觉得有些凄凉,同时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再看见身边的人有的已经拿到offer,自己也就更焦虑。

  Q: 以你的经验在美国要工作,英语要多好?

  A:我觉得没法量化答案,我当时是托福100分左右来的美国。现在的话,工作上,其实很多专业词汇说多了就会了。生活上就更加看个人际遇,可能交个美国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英语一下就上去了。不过我现在英语除了俚语都能懂。再者说,听不懂去问就好了,其实美国人日常沟通中也会经常有没明白的地方,就像我们说话听不清没听懂就问,不需要畏惧。

  Q: 你家里对你出国有什么样的态度和帮助吗?

  A:我很感谢家里。

  1、父母让我经济上无忧,不说有多么富足,但从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2、很感谢父母给我足够的自由,因为我认为小孩自己去处理这边生活工作的事情比家长隔着太平洋去了解要好很多,反而有时候家长隔着几层来了解更容易让小孩有压力,很感谢他们相信我也支持我的决定 。

  Q: 你有什么想对父母说的吗?

  A:谢谢爸爸妈妈的支持,虽然我现在没有闷声发大财,但因为他们我才更加独立自由开心,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我很感谢父母对我像拉着风筝一样,尊重我,给我自由但也始终牵着我的线不会走丢。

  Q: 你觉得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A:

  1、在我看来,留学让我更独立自由。其实这一点是不是好的意义是需要情境来判断的,如果是开放的社会或许会是好的,而有些许限制的社会也会更难。

  2、留学也使我思想更开化,也让我形成了批判性思维。 因为很多时候下意识反应不代表你自己是这么想的,所以批判的思维能让我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量地找到相对完善且全面的答案。

  3、整个人的三观会更加健全。举例子来说,有些美国人的身材很过分,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无法理解。来到美国以后发现,他们其实看人的时候会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不会因为外表或者什么单独的方面去批判一个人。这让我了解到自己不需要过多纠结于一些没必要的东西,慢慢的自己也更加放松,现在也能把精力放在自己本身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史雨欣采访合影

  明日预告

  下一站,“长沙新东方学校联手长沙招商银行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将走进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更多精彩详情,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花絮,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cs.xdf.cn/zhuanti/lx_xyml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社群小助手与百万家长、专家、老师畅聊教育赶紧扫码加入吧!

升学那些事一手教育资源、学习资料、升学信息赶紧扫码关注吧!

“湘约美利坚,学校探访之旅”第十一站之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今天,由新东方长沙学校和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举办的“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探访团来到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一站——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老朋友——史雨欣。

  史雨欣,毕业于雅礼中学,长沙新东方托福学员。笔者上一次见到史雨欣还是6年前,这次相逢已是在芝加哥的普华永道中心。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就读于UIUC会计和经济,毕业后排除万难争取到了在芝加哥普华永道(PWC)实习的机会并于今年8月顺利拿到排名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第一名的普华永道(PWC)offer。

美国城市风景

  作为中国人在美国金融中心芝加哥和美国白人PK工作机会,这样的压力和挑战异于常人。雨欣用三个词描述自己美国6年一路求学求职的关键:persistent, resilient, thoughtful(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善于思考)。和6年前的她相比,笔者在她身上看到了留学带来的巨大改变。见过更大世面,见过更多不同文化,思维和背景的人群,思考过更多复杂角度的问题,这样的历练让雨欣具备更多独立自由,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和更加平和的心态。UIUC读书的时代常常在图书馆学到一两点,孤单走在校园里的凄凉与寂寞并没有人能够理解,然而这些痛苦都转化成了今时今日在芝加哥职场上杀出一条血路的原始积淀。

  本期采访刷新了笔者这次来美国采访时间最长记录,深刻反映中国学子美国职场上拼杀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期待后期完整视频版!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请你简单介绍你在美国这几年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过程。

  A: 我在2013年来到美国,本科就读于UIUC ,完成了会计和经济双学位之后。我继续在UIUC学习了一年数据分析。我和普华永道的渊源是从去年开始的,2017年的暑假我在这实习。在一年的实习结束后,我收到了全职offer。于今年8月正式入职。

  Q:你当初选择UIUC的原因是什么?

  A:主要依靠的是排名。UIUC的综合排名相对比较好,并且UIUC是一个国际生很多的学校,国际生话语权很足。学校从生源比例的角度十分重视国际学生,也会帮助国际学生融入校园,并且在职业资源方面倾斜于他们。

  现在回头看看,觉得UIUC是很好的选择。商科类的专业很好找工作, 会计专业在全美也是数一数二。并有许多的机会进入会计事务所。校园环境也很漂亮。

  Q:你觉得在UIUC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我觉得UIUC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国人非常多。我在学校进行的许多活动都没有因为国际生的身份受到任何限制。我在研究生阶段有 3个名额,去参加一个会计工作的1年项目,我以为肯定会是美国人包揽所有名额,但没想到我就是被推荐的人之一,我觉得学校的这一举动非常公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国际生非常友好的学校,我很感激。并且学校的实用性学科非常领先,让我受益匪浅。

  Q:你认为你被教授推荐的原因是什么?

  A:美国的大学申请跟中国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要先表达自己的兴趣,然后才有可能会被看好。我表达了对这个项目的充分兴趣,并且平时我跟教授交流的很频繁,教授们对我印象尤为深刻。这一点最为关键。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你本科毕业之后,第一想法是读研还是找工作?

  A:我早就计划好本科毕业之后立马找工作,因为不想再让父母负担接下来的学费。然后大二的时候听说了一个硕士项目,只要一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不会耽误很多时间。而且如果要回国找工作,也需要硕士学位。因此就决定了花一年来读这个项目,申请过程也并不复杂。

  Q:你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和本地人相媲美是有难度的,那你是怎么成功做到的呢?

  A:人脉很重要。多刷脸,但不能纯刷脸。因为其实很多优秀人才人的简历是差不多的,那么如何能让领导在这一堆雷同的简历里选择自己,就需要自己前期的各种主动争取了。如果领导在招聘之前就跟你有接触 ,这样会对你有极大优势。

  在申请工作的前期,公司会举办一些活动或酒会,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大胆地去找相关人士尬聊。

  我经常去参加意向公司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学校组织的能拓展人脉的活动也积极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识了现公司的一位很重要的人,对我后来的职业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求职之前预先准备,提前认识相关人士,以及让自己被记住。让他们对你产生较好的印象,哪怕是名字和照片。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还有就是要多看多学。

  Q:你是如何认识那位对你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上司的?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A: 是我在参加学生组织活动的时候认识的。在此之前,我大二的时候带队参加学校和普华永道相关的商业竞赛,拿到了第一名。但之后我发现,第一名这个头衔没能帮助我达到我事先设想的目的,也就是跟普华永道相关人员有接触。所以在酒会遇见这位上司的时候,我找到他,留了联系方式,并且在结束后给他发了短信,礼貌地陈述了当晚和他交谈的感受之类的内容。并且也向他提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在我参加竞赛后没有得到任何公司方面的信息回馈,在我多次询问之后,他也逐渐意识到可能其中出现了什么差错,对我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为我后期进入普华永道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在求职过程中真的不要害怕沟通和交流。因为高层愿意出席社交活动,就证明他有意愿认识和接触新的年轻人。当然你尝试这样做了之后,可能多数人不会回复,毕竟头衔越高的人也越难取悦, 但只要收到一两个回应,或许未来就会为你提供极大的帮助和便利,同时也会是一种鼓舞。

芝加哥 普华永道中心

  Q:那么你给这位上司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A:他认为我很执着,因为我当时的心态是想要一个答案。 无论是被拒绝还是被接受,我都希望得到一个反馈,想要知道自己要如何去改进。所以我经常去找他沟通交流。他欣赏我的执着,后来在求职面试中,我得到了这个机会。

  Q:你当时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求职的?

  A:我就觉得自己没什么好输的,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拒绝。那么他拒绝我也没关系。他不要我又怎样呢?说不定本来就不想要我。 既然如此,何必不去争取一把?

  Q:你从得到实习机会到现在转正,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A:我认为比起转正,找到实习的机会其实更难。在这边流传着一句话“只要你不把公司房子烧了,你就可以转正。” “If you don’t burn the house, you can get the job.”并且我在实习过程中,工作完成的比较好, 收到的评价很高。我们公司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到位,就是会把实习生当成正式员工布置任务。不是像国内只会把最基础简单的任务分配给实习生。

史雨欣采访

  Q:你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A: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风险控制。 主要业务分两派:传统外部审计之前有风险测评环节, 我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同时我外包了一些企业的内审工作。

  Q:你认为你为公司创造了什么价值?你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A:首先,公司把我招聘进来这件事,代表我能创造价值。然后,跟美国人相比,我有着国际化的背景。这让我更加具有优势。而且因为亚洲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需要亚洲面孔的加入。在公司完成一些项目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中文的文件。我能够很好的解读和分析,对公司运营能够起到帮助。

  Q:所以进普华永道有多难?进入公司后的感觉如何?

  A:单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说,进普华永道的人也挺多的,拿到offer的也有100多人,当然也包括各个部门和专业方向的一起。但和我同期、本科前一直在国内的中国人是2个。因为我们学校会计比较好,所以公司也会更多考虑我们学校的学生。

  进入公司后其实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因为有时候我们公司规范但客户不一定规范,你要从很多杂乱的信息里找对的东西,要跟更多不同的人沟通来找自己要的答案,这也让沟通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如果我再回到大学,我可能会选择放更多的时间在人际交流上,因为见过更多人,碰见更多事情才会使沟通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给自己制造优势。同时也会讲更多时间专注在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情上,更积极主动追求实践,见更多的人更努力学习。

史雨欣采访

  Q:你认为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的限制有哪些?

  A:身份和文化。因为中国人需要办工作签证,他们招聘我们意味着公司需要为我们多出费用。

  而且在人脉的扩张方面有难度。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在公司更加难说上话。再加上因为中国人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阶层,很多情况下都有一些隐性的困难。当然企业越大,在这方面的包容性也会越强。

  Q:你认为国内和美国在职场上有哪些差别?

  A:美国这边更考虑员工的生活和时长,员工们的工作灵活性更高。而且美国人相对更加外放,经常开展酒会之类的活动。在文化上有较大区别。

  其次是沟通方式,美国这边很重视工作过程中的沟通环节。你遇到了困难要及时说,不能一个人闷头做。沟通环节不能停止。因此这要求我们学会如何沟通 、找适当的时间沟通,编排出合理的方案,并养成良好沟通的习惯。

  Q:你对其他想在毕业之后留在美国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和经验分享吗?

  A:早做打算,不能临到门前才有意识。比如从大一开始留意学校活动,不一定要参加,但要有所留意,比如哪些学校组织更容易向你想要的学校输送人才。要了解什么组织更能跟你想要的工作有对口的机会。大二其实很难找实习,就还是像大一一样有所留意比较好。大三开始申请,大四一般就会有实习的机会。其次是多认识人,我自己回想起来社交时间不多,如果早社交能拥有更多的资源信息,比如说我会有机会提前了解到哪些岗位有空缺,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更有效的去申请,因为公司不可能为了你踢掉原有岗位上的人。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资源方面的扩展。

  Q: 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

  A:我觉得自己是看起来外向其实挺内向的人吧,我其实很喜欢想事情。

  Q: 你会用三个怎样的英文单词形容自己?

  A:Thoughtful(善于思考的), Persistent(持之以恒的), Resilient(富有韧性的)。

  Q: 针对你提到的Resilient,可以跟我们举个例子分享一下?

  A:我大二的时候参加学校的案例比赛,是我主动找了3个美国人一起做,当时要求我们两个礼拜做案例。在过了一个礼拜之后的周四就要做成果展示,等到周一汇总的时候,发现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其实非常烂,如果拿去做展示肯定是过不了的。而当时正好期中考试很忙,手上很多事,但想了之后觉得总是要做完的。所以我开始跟每个组员约时间,跟每个人用有限的空闲时间拿来见面聊下一步的安排和方向,那之后我们的案例终于有了很大起色,也促使我们得到后来的冠军。

  Q: 你将来的打算如何?

  A:我不是个会有5、10年计划的人,毕竟在学校的时候就有太多无法预估的未来的事情,走入社会就更是如此。但单就我目前的感觉,2、3年后会是我的一个选择点,到时候我可能会考虑是留下还是去别的公司,是回国还是继续留在这里。但真正的选择是什么还在探索。

  Q: 你身边的朋友大多应该也是华人,你见过华人在美国能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

  A:陆奇就是华人能做到的很高境界了。像在硅谷也有很多高水平的华人,像芝加哥这边有个基金现在的CEO就是大陆背景,本科前在国内83年的中国人。当然也有人2、3年后还是选择回国,那也是他们的选择,我觉得在美国工作还是非常需要机遇和本人的努力。我本人的努力程度我认为就算平均吧,也见过很多人比我聪明又比我努力。

  Q: 你花了多长时间才觉得自己融入美国?

  A: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其实我觉得“融入(blend in)”这个定义是由移民来定的,就连“美国”本身的意义也还在被定义。比如现在西班牙裔越来越多,更多的美国人也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你无法说是他们融入了美国还是他们影响并改变了美国。“美国”和“融入”都在不断变化中,未来也会有变数,只能说每个人的融入都是选择的代价,这也意味着两个词的定义在每个人的身上会有所不同。

  Q: 那你会不会选择刻意迎合传统意义上的白人以便融入他们?

  A:我觉得我会选择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但还是会选择以自己想做的为主,尝试着都去了解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Q: 你会有觉得孤单寂寞挺不下去的时候嘛?

  A:不至于挺不下去吧,但也会有孤单寂寞的时候,我读书的时候每天在图书馆学到挺晚的,1、2点回家是常事,回家路上也没什么人,就会觉得有些凄凉,同时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再看见身边的人有的已经拿到offer,自己也就更焦虑。

  Q: 以你的经验在美国要工作,英语要多好?

  A:我觉得没法量化答案,我当时是托福100分左右来的美国。现在的话,工作上,其实很多专业词汇说多了就会了。生活上就更加看个人际遇,可能交个美国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英语一下就上去了。不过我现在英语除了俚语都能懂。再者说,听不懂去问就好了,其实美国人日常沟通中也会经常有没明白的地方,就像我们说话听不清没听懂就问,不需要畏惧。

  Q: 你家里对你出国有什么样的态度和帮助吗?

  A:我很感谢家里。

  1、父母让我经济上无忧,不说有多么富足,但从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2、很感谢父母给我足够的自由,因为我认为小孩自己去处理这边生活工作的事情比家长隔着太平洋去了解要好很多,反而有时候家长隔着几层来了解更容易让小孩有压力,很感谢他们相信我也支持我的决定 。

  Q: 你有什么想对父母说的吗?

  A:谢谢爸爸妈妈的支持,虽然我现在没有闷声发大财,但因为他们我才更加独立自由开心,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我很感谢父母对我像拉着风筝一样,尊重我,给我自由但也始终牵着我的线不会走丢。

  Q: 你觉得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A:

  1、在我看来,留学让我更独立自由。其实这一点是不是好的意义是需要情境来判断的,如果是开放的社会或许会是好的,而有些许限制的社会也会更难。

  2、留学也使我思想更开化,也让我形成了批判性思维。 因为很多时候下意识反应不代表你自己是这么想的,所以批判的思维能让我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尽量地找到相对完善且全面的答案。

  3、整个人的三观会更加健全。举例子来说,有些美国人的身材很过分,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无法理解。来到美国以后发现,他们其实看人的时候会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不会因为外表或者什么单独的方面去批判一个人。这让我了解到自己不需要过多纠结于一些没必要的东西,慢慢的自己也更加放松,现在也能把精力放在自己本身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史雨欣采访合影

  明日预告

  下一站,“长沙新东方学校联手长沙招商银行湘约美利坚,名校探访之旅”将走进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更多精彩详情,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花絮,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cs.xdf.cn/zhuanti/lx_xymlj/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关推荐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已为1023154位学员提供学习规划

校区分布

校区分布

活动信息

优秀学员

    2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网微信

    小初高全学科
    暑秋寒春学习规划
    扫描查看

栏目推荐
学习卡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顶部
×

学习规划

免费为您定制学习规划

姓名: 手机: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