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历史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其实,通过历史学科内容的讲授,一是能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二是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能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复习大全,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九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冷战政策
(1)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2)原因:①二战后,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发生显著改变,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的称霸计划受阻②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③战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
(3)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共的“铁幕演说”
(4)表现:①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1947年提出,也叫“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③军事上1949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性质是军事组织同盟)。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
2二战以来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过程:①20世纪50—60年代:A特征美国占优势B典型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准备在古巴部署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后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撤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C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
②20世纪70年代:A特征达到高潮,苏攻美守B典型事件美国从越南撤军;苏联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对象,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中美关系正常化C原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国内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③20世纪80年代:A特征苏联全球缓和,美国有限缓和B典型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C原因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争霸结束
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影响:A对美苏: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B对世界: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极大伤害
启示:A国际地位最终是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C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科索沃战争
①背景: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②概况: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记者牺牲。
③影响(评价):A给南联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损害了中国主权B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C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3)威胁、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①有利因素:A经济:冷战后,大国的对抗转为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政治: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其他: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尤其是亚太地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②不利因素:A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如科索沃战争、巴以冲突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一直想称霸世界,“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C恐怖主义的威胁与核武器的扩散。如2001年的9·11事件D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不少国家经济由衰退现象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的原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能体现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
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1)概念
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与信息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2)背景
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②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③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3)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4)影响
①积极影响:A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B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C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不仅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也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引起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新问题)
②消极影响:①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表现在:A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展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B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加大(②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
(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①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②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③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A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会议B2001年加入WTO
(6)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全球化的起步);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抢战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紧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5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瓦解
(1)背景:①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B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形成: ①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正式形成,成为两级格局中的一极;②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条约组织成立。
北约、华约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战后世界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 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
(3)瓦解:(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
(4)影响: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违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5)启示①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热爱和平;③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
6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1)背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特点:世界总体走向缓和,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加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4)决定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影响:①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②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6)中国的应对措施:①根本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实力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任的大国③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④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提升综合国力,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8为构建和谐世界,当今国与国之间应这样相处: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国际公约,做负责任的国家;求同存异,加强互信,加强合作,良性互动;维护和平,发展友好关系;抵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战争等。
9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认识:国家稳定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国际和平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等。
10在20世纪,国际格局三次重大变动:①一战结束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③20世纪90 年代,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是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
面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中国应该这样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11为“充当世界宪兵”,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分别采取的措施:欧洲:“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等。亚洲: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12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认识: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曲折漫长,“和平与发展”仍是当机时代的主题②国际社会的互助合作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13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①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②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③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延伸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为什么历史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其实,通过历史学科内容的讲授,一是能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二是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能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复习大全,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九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冷战政策
(1)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2)原因:①二战后,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发生显著改变,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的称霸计划受阻②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③战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
(3)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共的“铁幕演说”
(4)表现:①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1947年提出,也叫“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③军事上1949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性质是军事组织同盟)。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
2二战以来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过程:①20世纪50—60年代:A特征美国占优势B典型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准备在古巴部署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后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撤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C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
②20世纪70年代:A特征达到高潮,苏攻美守B典型事件美国从越南撤军;苏联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对象,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中美关系正常化C原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国内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③20世纪80年代:A特征苏联全球缓和,美国有限缓和B典型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C原因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争霸结束
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影响:A对美苏: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B对世界: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极大伤害
启示:A国际地位最终是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C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科索沃战争
①背景: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②概况: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记者牺牲。
③影响(评价):A给南联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损害了中国主权B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C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3)威胁、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①有利因素:A经济:冷战后,大国的对抗转为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政治: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其他: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尤其是亚太地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②不利因素:A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如科索沃战争、巴以冲突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一直想称霸世界,“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C恐怖主义的威胁与核武器的扩散。如2001年的9·11事件D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不少国家经济由衰退现象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的原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能体现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
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1)概念
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与信息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2)背景
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②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③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3)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4)影响
①积极影响:A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B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C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不仅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也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引起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新问题)
②消极影响:①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表现在:A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展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B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加大(②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
(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①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②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③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A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会议B2001年加入WTO
(6)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全球化的起步);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抢战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紧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5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瓦解
(1)背景:①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B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形成: ①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正式形成,成为两级格局中的一极;②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条约组织成立。
北约、华约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战后世界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 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
(3)瓦解:(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
(4)影响: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违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5)启示①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热爱和平;③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
6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1)背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特点:世界总体走向缓和,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加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4)决定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影响:①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②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6)中国的应对措施:①根本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实力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任的大国③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④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提升综合国力,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8为构建和谐世界,当今国与国之间应这样相处: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国际公约,做负责任的国家;求同存异,加强互信,加强合作,良性互动;维护和平,发展友好关系;抵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战争等。
9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认识:国家稳定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国际和平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等。
10在20世纪,国际格局三次重大变动:①一战结束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③20世纪90 年代,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是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
面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中国应该这样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11为“充当世界宪兵”,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分别采取的措施:欧洲:“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等。亚洲: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12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认识: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曲折漫长,“和平与发展”仍是当机时代的主题②国际社会的互助合作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13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①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②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③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为什么历史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其实,通过历史学科内容的讲授,一是能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二是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能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复习大全,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九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冷战政策
(1)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2)原因:①二战后,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发生显著改变,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的称霸计划受阻②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③战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
(3)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共的“铁幕演说”
(4)表现:①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1947年提出,也叫“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③军事上1949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性质是军事组织同盟)。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
2二战以来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过程:①20世纪50—60年代:A特征美国占优势B典型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准备在古巴部署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后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撤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C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
②20世纪70年代:A特征达到高潮,苏攻美守B典型事件美国从越南撤军;苏联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对象,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中美关系正常化C原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国内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③20世纪80年代:A特征苏联全球缓和,美国有限缓和B典型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C原因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争霸结束
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影响:A对美苏: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B对世界: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极大伤害
启示:A国际地位最终是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增强综合国力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C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科索沃战争
①背景: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②概况: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记者牺牲。
③影响(评价):A给南联盟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损害了中国主权B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C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3)威胁、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①有利因素:A经济:冷战后,大国的对抗转为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政治: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趋势发展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其他: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尤其是亚太地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②不利因素:A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如科索沃战争、巴以冲突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二战后美国一直想称霸世界,“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C恐怖主义的威胁与核武器的扩散。如2001年的9·11事件D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不少国家经济由衰退现象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宗旨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的原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能体现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
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1)概念
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与信息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2)背景
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②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③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3)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4)影响
①积极影响:A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B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C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不仅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也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引起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政治新问题)
②消极影响:①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表现在:A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展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B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加大(②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
(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①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②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③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A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会议B2001年加入WTO
(6)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全球化的起步);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抢战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紧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第二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5两极格局的形成及瓦解
(1)背景:①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B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形成: ①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正式形成,成为两级格局中的一极;②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条约组织成立。
北约、华约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战后世界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 最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
(3)瓦解:(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
(4)影响: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违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5)启示①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热爱和平;③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倡导世界和平。
6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1)背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主要力量中心:“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特点:世界总体走向缓和,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加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4)决定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作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影响:①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②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6)中国的应对措施:①根本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实力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任的大国③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④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措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提升综合国力,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8为构建和谐世界,当今国与国之间应这样相处: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守国际公约,做负责任的国家;求同存异,加强互信,加强合作,良性互动;维护和平,发展友好关系;抵制军国主义、霸权主义、战争等。
9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认识:国家稳定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国际和平环境为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等。
10在20世纪,国际格局三次重大变动:①一战结束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③20世纪90 年代,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权力”的转移趋向是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
面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中国应该这样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11为“充当世界宪兵”,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分别采取的措施:欧洲:“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等。亚洲: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发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12对当今世界局势的认识: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曲折漫长,“和平与发展”仍是当机时代的主题②国际社会的互助合作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13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①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②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③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