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意义,离不开对自身知识量的增加。历史包括了世界上五千年来,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多了解一个,也就让我们的知识量增加一分,以前人们尊敬老人,是因为他们经历的事情多,而我们每学好一个历史事件,也就多了一份经历,节约了时间,也得到了别人的尊敬。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汇总,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四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
巴黎和会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
(2)背景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取得一战的胜利。
(3)操纵者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4)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5)实质
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6)结果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的规定:(关于德国殖民地处置问题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
(7)凡尔赛体系
1919年—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合约,它们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8)对中国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2华盛顿会议
(1)时间、地点
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2)操纵国
美英日(美国主导)
(3)背景
①美国巴黎和会外交失利,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②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美日矛盾激烈。
(4)性质
巴黎和会分赃的继续
(5)结果
订立《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日本是受限制者,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6)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它们构成了华盛体系。影响: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影响
(1)背景
①一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②帝国主义战胜国尤其是英、法、美要求按自己的意图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2)基本构成
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实质
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4)影响
①积极性:它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的和平秩序,(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繁荣局面创造了条件。)②局限性:(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基础上)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时间
1929—1933年
(2)开始国家
美国
(3)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4)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
①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大量工人失业,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③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5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目的
直接目的是缓解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自由放任——国家干预,是新政“新”之处)。
(5)实质(性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措施
①整顿金融:整顿银行(新政开始的第一个措施),恢复银行信用(恢复了银行信用,稳定了人心)
②调整农业:缩减农民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促进了农业恢复)
③调整工业(新政的中心措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④民生问题: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
(6)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①经济上: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②政治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③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经验)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罗斯福新政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整的典范,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7)启示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学习③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可以相互结合④坚持改革,勇于创新⑤要关注民生,努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8)辨析:有人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纠缠,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并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中国更是代表着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两人虽然代表着不同性质的国家,但都对本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6在20世纪世界三大成功的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比较
(1)相同点①背景:改革前都面临着较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困难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③实质:都是在维护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④手段:都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2)不同点①背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中国改革开放背景是“文革”刚结束,国家处在经济崩溃边缘,工作重心需要转移②内容:列宁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国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以及整个经济领域③性质:列宁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④成就:列宁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美国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改革开放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启示:①顺应时代潮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发展②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③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④新时期应继续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延伸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意义,离不开对自身知识量的增加。历史包括了世界上五千年来,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多了解一个,也就让我们的知识量增加一分,以前人们尊敬老人,是因为他们经历的事情多,而我们每学好一个历史事件,也就多了一份经历,节约了时间,也得到了别人的尊敬。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汇总,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四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
巴黎和会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
(2)背景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取得一战的胜利。
(3)操纵者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4)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5)实质
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6)结果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的规定:(关于德国殖民地处置问题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
(7)凡尔赛体系
1919年—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合约,它们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8)对中国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2华盛顿会议
(1)时间、地点
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2)操纵国
美英日(美国主导)
(3)背景
①美国巴黎和会外交失利,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②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美日矛盾激烈。
(4)性质
巴黎和会分赃的继续
(5)结果
订立《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日本是受限制者,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6)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它们构成了华盛体系。影响: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影响
(1)背景
①一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②帝国主义战胜国尤其是英、法、美要求按自己的意图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2)基本构成
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实质
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4)影响
①积极性:它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的和平秩序,(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繁荣局面创造了条件。)②局限性:(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基础上)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时间
1929—1933年
(2)开始国家
美国
(3)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4)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
①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大量工人失业,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③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5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目的
直接目的是缓解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自由放任——国家干预,是新政“新”之处)。
(5)实质(性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措施
①整顿金融:整顿银行(新政开始的第一个措施),恢复银行信用(恢复了银行信用,稳定了人心)
②调整农业:缩减农民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促进了农业恢复)
③调整工业(新政的中心措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④民生问题: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
(6)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①经济上: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②政治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③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经验)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罗斯福新政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整的典范,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7)启示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学习③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可以相互结合④坚持改革,勇于创新⑤要关注民生,努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8)辨析:有人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纠缠,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并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中国更是代表着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两人虽然代表着不同性质的国家,但都对本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6在20世纪世界三大成功的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比较
(1)相同点①背景:改革前都面临着较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困难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③实质:都是在维护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④手段:都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2)不同点①背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中国改革开放背景是“文革”刚结束,国家处在经济崩溃边缘,工作重心需要转移②内容:列宁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国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以及整个经济领域③性质:列宁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④成就:列宁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美国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改革开放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启示:①顺应时代潮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发展②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③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④新时期应继续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意义,离不开对自身知识量的增加。历史包括了世界上五千年来,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多了解一个,也就让我们的知识量增加一分,以前人们尊敬老人,是因为他们经历的事情多,而我们每学好一个历史事件,也就多了一份经历,节约了时间,也得到了别人的尊敬。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汇总,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四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
巴黎和会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
(2)背景
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取得一战的胜利。
(3)操纵者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4)目的
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5)实质
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6)结果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的规定:(关于德国殖民地处置问题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
(7)凡尔赛体系
1919年—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合约,它们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8)对中国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2华盛顿会议
(1)时间、地点
1921—1922年,美国华盛顿
(2)操纵国
美英日(美国主导)
(3)背景
①美国巴黎和会外交失利,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②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美日矛盾激烈。
(4)性质
巴黎和会分赃的继续
(5)结果
订立《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日本是受限制者,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6)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它们构成了华盛体系。影响: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影响
(1)背景
①一战改变了国际格局(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②帝国主义战胜国尤其是英、法、美要求按自己的意图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2)基本构成
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实质
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4)影响
①积极性:它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的和平秩序,(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繁荣局面创造了条件。)②局限性:(它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基础上)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时间
1929—1933年
(2)开始国家
美国
(3)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直接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4)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
①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大量工人失业,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③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5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目的
直接目的是缓解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自由放任——国家干预,是新政“新”之处)。
(5)实质(性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措施
①整顿金融:整顿银行(新政开始的第一个措施),恢复银行信用(恢复了银行信用,稳定了人心)
②调整农业:缩减农民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促进了农业恢复)
③调整工业(新政的中心措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④民生问题: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
(6)作用
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①经济上: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②政治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③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经验)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罗斯福新政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整的典范,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7)启示
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学习③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可以相互结合④坚持改革,勇于创新⑤要关注民生,努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8)辨析:有人说: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纠缠,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并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中国更是代表着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两人虽然代表着不同性质的国家,但都对本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6在20世纪世界三大成功的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比较
(1)相同点①背景:改革前都面临着较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困难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③实质:都是在维护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④手段:都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2)不同点①背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中国改革开放背景是“文革”刚结束,国家处在经济崩溃边缘,工作重心需要转移②内容:列宁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国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以及整个经济领域③性质:列宁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④成就:列宁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美国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改革开放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启示:①顺应时代潮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发展②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③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④新时期应继续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