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长沙中考:历史必背重点知识点汇总(一)

2019-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距离2019年中考只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了,历史想要有好成绩,知识点必须要记得滚瓜烂熟。但是在中考时,三年的知识点是很多的,这种时候就要着重去记忆重点的知识内容。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长沙中考:历史必背重点知识点汇总(一),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必背知识点第二部分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④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10.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11.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1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必背知识点第三部分

  1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1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6.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

  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4)四大表现: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

  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

  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

  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

  (5)结论: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7.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1)一个主题:

  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2)两个特点: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3)三个层面:

  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

  18、对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认识

  (1)两种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两个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两部宪法:

  《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四大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织形式。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④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直接民选,落实“依法治国”方针。

  延伸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初三>知识点>历史知识点>正文
    2019长沙中考:历史必背重点知识点汇总(一)
    2019-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距离2019年中考只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了,历史想要有好成绩,知识点必须要记得滚瓜烂熟。但是在中考时,三年的知识点是很多的,这种时候就要着重去记忆重点的知识内容。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长沙中考:历史必背重点知识点汇总(一),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必背知识点第二部分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8.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①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②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统治者的修养生息政策正是这种治国思想的体现。

      (2)演变: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①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③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

      ④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

      9.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2)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的工程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意识。

      (3)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影响深远。

      10.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2)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11.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1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必背知识点第三部分

      1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1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6.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

      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4)四大表现: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

      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

      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

      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

      (5)结论: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7.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1)一个主题:

      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2)两个特点: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3)三个层面:

      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

      18、对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认识

      (1)两种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两个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两部宪法:

      《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四大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织形式。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④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直接民选,落实“依法治国”方针。

      延伸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