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考不会脱离教科书中的“测试大纲”和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在课本上。“复习材料作为补充”不是要看复习材料花费的时间少,而是要充分利用复习材料帮助我们掌握考试分数和教科书。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重点梳理:做守法的公民,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谈谈对法律的认识?①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因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⑤法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的方式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什么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类有哪些?
(1)根据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危害性轻重来分,违法行为可分为:①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②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4.三种违法行为的含义、表现、应承担的责任各是什么?(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不让子女上学;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道歉等)。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如,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6. 《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7.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它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它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刑罚当罚性。它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8. 什么是刑罚?其种类有哪些?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分两种类型:
(1)主刑。它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特点: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它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特点:附加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主刑使用。
9.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哪些区别、相同点、启示?(1)区别: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相同点: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启示:①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即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会发展成犯罪行为。②青少年要:A.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B.谨慎交友;C.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E.知错就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0.我们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1.从不同角度提出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的措施?(1)社会:加强社会保护,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其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导;(3)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4)未成年人自身: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
12. 在生活中,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可以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
13. 什么是诉讼手段?分为哪些类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简称打官司)。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分类:
①民事诉讼(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
②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解决行政争议案件);
③刑事诉讼(审理刑事案件)。
14.如何做到有勇有谋,积极应对违法犯罪?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未成年人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依靠法律解决矛盾和冲突。遇到不法分子时,不能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15.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有哪些?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设法稳住违法犯罪分子;④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⑤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⑥保护好作案现场等。
延伸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重点梳理:做守法的公民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考不会脱离教科书中的“测试大纲”和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在课本上。“复习材料作为补充”不是要看复习材料花费的时间少,而是要充分利用复习材料帮助我们掌握考试分数和教科书。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重点梳理:做守法的公民,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谈谈对法律的认识?①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因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⑤法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的方式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什么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类有哪些?
(1)根据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危害性轻重来分,违法行为可分为:①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②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4.三种违法行为的含义、表现、应承担的责任各是什么?(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不让子女上学;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道歉等)。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如,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6. 《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7.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它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它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刑罚当罚性。它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8. 什么是刑罚?其种类有哪些?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分两种类型:
(1)主刑。它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特点: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它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特点:附加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主刑使用。
9.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哪些区别、相同点、启示?(1)区别: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相同点: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启示:①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即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会发展成犯罪行为。②青少年要:A.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B.谨慎交友;C.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E.知错就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0.我们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1.从不同角度提出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的措施?(1)社会:加强社会保护,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其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导;(3)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4)未成年人自身: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
12. 在生活中,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可以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
13. 什么是诉讼手段?分为哪些类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简称打官司)。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分类:
①民事诉讼(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
②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解决行政争议案件);
③刑事诉讼(审理刑事案件)。
14.如何做到有勇有谋,积极应对违法犯罪?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未成年人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依靠法律解决矛盾和冲突。遇到不法分子时,不能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15.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有哪些?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设法稳住违法犯罪分子;④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⑤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⑥保护好作案现场等。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考不会脱离教科书中的“测试大纲”和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在课本上。“复习材料作为补充”不是要看复习材料花费的时间少,而是要充分利用复习材料帮助我们掌握考试分数和教科书。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重点梳理:做守法的公民,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1.谈谈对法律的认识?①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因为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定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⑤法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的方式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什么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类有哪些?
(1)根据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2)根据对社会危害性轻重来分,违法行为可分为:①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②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4.三种违法行为的含义、表现、应承担的责任各是什么?(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如,欠债不还、捡到东西不归还失主、损害他人名誉、不让子女上学;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道歉等)。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网;殴打他人;闯红灯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如,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毒等。这种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6. 《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7.什么是犯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它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它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刑罚当罚性。它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8. 什么是刑罚?其种类有哪些?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分两种类型:
(1)主刑。它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特点: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它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驱逐出境。特点:附加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附加主刑使用。
9.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哪些区别、相同点、启示?(1)区别: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相同点: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启示:①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即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会发展成犯罪行为。②青少年要:A.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B.谨慎交友;C.自觉抵制不良诱惑;D.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E.知错就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0.我们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1.从不同角度提出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的措施?(1)社会:加强社会保护,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2)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其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引导;(3)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4)未成年人自身: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
12. 在生活中,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可以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
13. 什么是诉讼手段?分为哪些类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简称打官司)。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分类:
①民事诉讼(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
②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解决行政争议案件);
③刑事诉讼(审理刑事案件)。
14.如何做到有勇有谋,积极应对违法犯罪?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未成年人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我们要做到自觉守法、依靠法律解决矛盾和冲突。遇到不法分子时,不能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15.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有哪些?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设法稳住违法犯罪分子;④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⑤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⑥保护好作案现场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