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长沙初一语文中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2018-09-04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视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步入初中后,修辞手法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当中,都被频繁地使用,然而很多学生却不理解比喻和通感之间的区别。利用有相似之处的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的事物,即喻体)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北比喻的事物,即本体)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叫做通感。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初一语文复习资料——比喻和通感的区别,以供参考和学习。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通感可分为两种:①比喻的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形容的通感。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通感与比喻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通感”与“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点在于: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是利用感觉相互沟通,使无以名状、难以言传的感受变得具体可感。是由感觉引发,并超越了这种感觉的局限,从而领会到另一种感觉的一种心理现象。如例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再如例②:“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丝钢线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绕穿插……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刘鹗《老残游记》)把视觉与听觉相沟通,极力表现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艺。运用通感时要注意:要抓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既使感觉器官得到“沟通”,又能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来。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其修辞效果是: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如: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鲁迅《社戏》明喻,“航船”与“大白鱼”外形相似且生动形象。)②“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暗喻,“画”与“自然”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

  从上述实例可看出:比喻的特点主要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其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而通感主要是在感觉器官的转移上,凭借已有的审美经验,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有意地将接纳感官错综地挪移转换,从而创造出具有多感性的新奇意象。请看下列实例,注意比较:

  例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比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例②:“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通感: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例③:“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比喻:“池塘”像“明镜”。

  例④:“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臧克家《春鸟》)通感:“星星”是视觉,“歌声”是听觉,“听”出“灿烂”来,二者相互沟通。

  例⑤:“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

  “叶子”像“裙”。

  例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的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通感:“梦幻一般”,属于内心感受,是心理感受,“淡淡的芳香”(嗅觉)与“梦幻”的迷蒙轻灵相似,互为沟通。

  例⑦:“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绉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朱自清《绿》)比喻:“平铺着、厚积着的绿”“松松地绉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例⑧:“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钵儿、铙儿,一齐作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通感:巧用听觉器官的感觉沟通了皮肉剧痛的触觉。

  例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比喻:“细叶”是“剪刀”所“裁”,神奇的想象!“春风”就像一把大“剪刀”,把柳叶剪裁得如此可爱!

  例⑩:“……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刘鹗(《明湖居听书》)通感:听觉移到非听觉——味觉器官。

  例⑾:“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山关!”(注:①梅花,这里指《梅花落》的曲子。)(高适《塞上听吹笛》)通感:诗人把听觉美的特征表现为与之相通的视觉美的特征,将听觉形象的笛声转化为视觉形象的梅花。由梅花飘洒似的笛声的听觉之美引出梅花的视觉之美。读者眼前似乎展现出笛声吹开朵朵梅花的边塞月夜的奇丽景色,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创造的意象美。

  例⑿:“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比喻:本体是“我的思想感情”,喻体是“潮水”。

  例⒀:“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李瑛《谒托马斯·曼墓》)通感:“钟声”被“打湿”,从听觉对象上产生了触觉感受,听觉与触觉相沟通。

  例⒁:“歌声象一片音乐的湖”(晓雪《歌声》)通感:听觉(“歌声”)与视觉(“湖”)相沟通。

  例⒂:“蓝水兵,你的嗓音纯得发蓝,你的呐喊,带有好多小锯齿,你要把什么锯下来带走?你深深地呼吸,吸进那么多透明的空气,莫非要去冲淡蓝蓝的咸咸的海风?”(李钢在《蓝水兵》)通感: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加以沟通,使无形的海风化作了蓝色而带有咸味的多感性形象。

  延伸阅读

  2018长沙初一语文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

  2018长沙初一语文常见标点符号误用

  2018长沙初一语文复习之对比手法

  2018长沙初一语文复习之比拟句

  2018长沙初一语文写作中如何运用排比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初一>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正文
    2018长沙初一语文中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2018-09-04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视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步入初中后,修辞手法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当中,都被频繁地使用,然而很多学生却不理解比喻和通感之间的区别。利用有相似之处的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的事物,即喻体)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北比喻的事物,即本体)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叫做通感。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初一语文复习资料——比喻和通感的区别,以供参考和学习。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通感可分为两种:①比喻的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形容的通感。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通感与比喻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通感”与“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的不同点在于: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是利用感觉相互沟通,使无以名状、难以言传的感受变得具体可感。是由感觉引发,并超越了这种感觉的局限,从而领会到另一种感觉的一种心理现象。如例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再如例②:“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丝钢线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绕穿插……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刘鹗《老残游记》)把视觉与听觉相沟通,极力表现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艺。运用通感时要注意:要抓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既使感觉器官得到“沟通”,又能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来。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其修辞效果是: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如:①“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鲁迅《社戏》明喻,“航船”与“大白鱼”外形相似且生动形象。)②“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暗喻,“画”与“自然”本质不同但有相似点。)

      从上述实例可看出:比喻的特点主要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其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而通感主要是在感觉器官的转移上,凭借已有的审美经验,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有意地将接纳感官错综地挪移转换,从而创造出具有多感性的新奇意象。请看下列实例,注意比较:

      例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比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例②:“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通感: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例③:“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比喻:“池塘”像“明镜”。

      例④:“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臧克家《春鸟》)通感:“星星”是视觉,“歌声”是听觉,“听”出“灿烂”来,二者相互沟通。

      例⑤:“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

      “叶子”像“裙”。

      例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的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通感:“梦幻一般”,属于内心感受,是心理感受,“淡淡的芳香”(嗅觉)与“梦幻”的迷蒙轻灵相似,互为沟通。

      例⑦:“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绉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朱自清《绿》)比喻:“平铺着、厚积着的绿”“松松地绉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例⑧:“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钵儿、铙儿,一齐作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通感:巧用听觉器官的感觉沟通了皮肉剧痛的触觉。

      例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比喻:“细叶”是“剪刀”所“裁”,神奇的想象!“春风”就像一把大“剪刀”,把柳叶剪裁得如此可爱!

      例⑩:“……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刘鹗(《明湖居听书》)通感:听觉移到非听觉——味觉器官。

      例⑾:“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山关!”(注:①梅花,这里指《梅花落》的曲子。)(高适《塞上听吹笛》)通感:诗人把听觉美的特征表现为与之相通的视觉美的特征,将听觉形象的笛声转化为视觉形象的梅花。由梅花飘洒似的笛声的听觉之美引出梅花的视觉之美。读者眼前似乎展现出笛声吹开朵朵梅花的边塞月夜的奇丽景色,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创造的意象美。

      例⑿:“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比喻:本体是“我的思想感情”,喻体是“潮水”。

      例⒀:“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李瑛《谒托马斯·曼墓》)通感:“钟声”被“打湿”,从听觉对象上产生了触觉感受,听觉与触觉相沟通。

      例⒁:“歌声象一片音乐的湖”(晓雪《歌声》)通感:听觉(“歌声”)与视觉(“湖”)相沟通。

      例⒂:“蓝水兵,你的嗓音纯得发蓝,你的呐喊,带有好多小锯齿,你要把什么锯下来带走?你深深地呼吸,吸进那么多透明的空气,莫非要去冲淡蓝蓝的咸咸的海风?”(李钢在《蓝水兵》)通感: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加以沟通,使无形的海风化作了蓝色而带有咸味的多感性形象。

      延伸阅读

      2018长沙初一语文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

      2018长沙初一语文常见标点符号误用

      2018长沙初一语文复习之对比手法

      2018长沙初一语文复习之比拟句

      2018长沙初一语文写作中如何运用排比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