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九年级历史学习中,一般来说学校的教学课程还没有结束,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好教学时间将在第二学期初完成新课的学习,留够充足的复习时间。学生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教学计划。有了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就有目标,就有方向。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注意查看。
第七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郑和下西洋
(1)条件(成功原因):①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②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我国人民丰富的航海经验③社会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④主观条件: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得到明成祖的支持⑤尊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公平交易。
(2)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3)经过: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①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拓了海外贸易②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③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中西文明的交流④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没有给中国带来发展的机遇,不计经济效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负担,加速了明朝衰亡,加深了中国人的自我虚骄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
(5)特点:①规模大②历时久③航程远④和平交往(性质)⑤次数多
(6)启示:①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②友好往来,互相学习③
2明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期)历史教学园地
(1)明朝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改应天为南京,作为都城,建立明朝。
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①明太祖时A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管刑狱,都指挥使司(都司)管军政(把众多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B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形成内阁制度)②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同时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司法监察上设立特务机构:①明太祖授权侍卫亲军,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②明成祖时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③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
①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加强思想控制②内容: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③影响A消极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他们一旦做官就成为皇帝的奴仆B积极影响:使科举考试规范化,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的具体表现是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读书人只能读“四书” )
(2)清朝:1616年,女真族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政治上,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权
②背景: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③设立: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也实际上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④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
思想文化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②概况: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③影响:清朝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文字狱自古就有)
明、清朝前期专制统治加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3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出现新形势,一方面开始受到外国侵略并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封闭。
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反抗侵略
①戚继光抗倭(东南)
A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指日本武士、商人、海盗)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B概况: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组建了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的倭寇。接着,他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C评价:这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捍卫了我国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安全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其报效祖国,不追逐名利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D胜利原因:戚继光军事韬略,具有指挥才能与高尚品德;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军民配合,同仇敌忾;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支持。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东南)
A背景: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B概况:郑成功决心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经过艰苦的战斗,打败侵略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C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维护了祖国统一,对亚洲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③雅克萨之战(东北)
A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B概况:康熙帝派军两次围攻雅克萨,打败俄军,使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1689年,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性质),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C意义: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赶走了沙俄侵略者,保卫了边疆安定。D胜利原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
(2)巩固边疆
①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南)
A建立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乾隆时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
B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②清朝设台湾府(东南)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氏政权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③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西北)
A乾隆帝时,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B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④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西北)
乾隆帝时渥巴锡率土尔扈特人冲破沙俄军队的重重堵截,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清朝统一的意义: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清朝巩固边疆的特点:①设机构管辖②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
(5)清朝巩固边疆的启示
①台湾、新疆、西藏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③今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来之不易,我们应加倍珍惜。
延伸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在九年级历史学习中,一般来说学校的教学课程还没有结束,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好教学时间将在第二学期初完成新课的学习,留够充足的复习时间。学生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教学计划。有了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就有目标,就有方向。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注意查看。
第七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郑和下西洋
(1)条件(成功原因):①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②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我国人民丰富的航海经验③社会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④主观条件: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得到明成祖的支持⑤尊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公平交易。
(2)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3)经过: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①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拓了海外贸易②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③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中西文明的交流④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没有给中国带来发展的机遇,不计经济效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负担,加速了明朝衰亡,加深了中国人的自我虚骄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
(5)特点:①规模大②历时久③航程远④和平交往(性质)⑤次数多
(6)启示:①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②友好往来,互相学习③
2明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期)历史教学园地
(1)明朝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改应天为南京,作为都城,建立明朝。
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①明太祖时A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管刑狱,都指挥使司(都司)管军政(把众多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B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形成内阁制度)②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同时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司法监察上设立特务机构:①明太祖授权侍卫亲军,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②明成祖时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③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
①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加强思想控制②内容: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③影响A消极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他们一旦做官就成为皇帝的奴仆B积极影响:使科举考试规范化,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的具体表现是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读书人只能读“四书” )
(2)清朝:1616年,女真族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政治上,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权
②背景: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③设立: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也实际上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④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
思想文化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②概况: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③影响:清朝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文字狱自古就有)
明、清朝前期专制统治加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3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出现新形势,一方面开始受到外国侵略并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封闭。
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反抗侵略
①戚继光抗倭(东南)
A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指日本武士、商人、海盗)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B概况: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组建了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的倭寇。接着,他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C评价:这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捍卫了我国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安全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其报效祖国,不追逐名利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D胜利原因:戚继光军事韬略,具有指挥才能与高尚品德;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军民配合,同仇敌忾;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支持。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东南)
A背景: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B概况:郑成功决心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经过艰苦的战斗,打败侵略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C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维护了祖国统一,对亚洲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③雅克萨之战(东北)
A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B概况:康熙帝派军两次围攻雅克萨,打败俄军,使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1689年,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性质),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C意义: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赶走了沙俄侵略者,保卫了边疆安定。D胜利原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
(2)巩固边疆
①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南)
A建立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乾隆时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
B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②清朝设台湾府(东南)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氏政权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③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西北)
A乾隆帝时,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B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④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西北)
乾隆帝时渥巴锡率土尔扈特人冲破沙俄军队的重重堵截,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清朝统一的意义: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清朝巩固边疆的特点:①设机构管辖②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
(5)清朝巩固边疆的启示
①台湾、新疆、西藏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③今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来之不易,我们应加倍珍惜。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在九年级历史学习中,一般来说学校的教学课程还没有结束,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好教学时间将在第二学期初完成新课的学习,留够充足的复习时间。学生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教学计划。有了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复习就有目标,就有方向。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学生注意查看。
第七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郑和下西洋
(1)条件(成功原因):①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②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我国人民丰富的航海经验③社会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④主观条件: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得到明成祖的支持⑤尊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公平交易。
(2)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3)经过: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①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拓了海外贸易②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③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中西文明的交流④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没有给中国带来发展的机遇,不计经济效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负担,加速了明朝衰亡,加深了中国人的自我虚骄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
(5)特点:①规模大②历时久③航程远④和平交往(性质)⑤次数多
(6)启示:①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②友好往来,互相学习③
2明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最显著的社会特征是: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期)历史教学园地
(1)明朝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改应天为南京,作为都城,建立明朝。
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①明太祖时A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管刑狱,都指挥使司(都司)管军政(把众多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B在中央,废除丞相,撤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形成内阁制度)②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同时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司法监察上设立特务机构:①明太祖授权侍卫亲军,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②明成祖时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③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
①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加强思想控制②内容: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③影响A消极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他们一旦做官就成为皇帝的奴仆B积极影响:使科举考试规范化,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的具体表现是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读书人只能读“四书” )
(2)清朝:1616年,女真族的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政治上,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皇权
②背景: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③设立: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也实际上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④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
思想文化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②概况: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案。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③影响:清朝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文字狱自古就有)
明、清朝前期专制统治加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3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抗击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明清时期,我国对外出现新形势,一方面开始受到外国侵略并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我国的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封闭。
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反抗侵略
①戚继光抗倭(东南)
A背景: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指日本武士、商人、海盗)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B概况: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组建了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的倭寇。接着,他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C评价:这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捍卫了我国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安全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其报效祖国,不追逐名利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D胜利原因:戚继光军事韬略,具有指挥才能与高尚品德;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军民配合,同仇敌忾;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支持。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东南)
A背景: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B概况:郑成功决心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攻台湾,经过艰苦的战斗,打败侵略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C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维护了祖国统一,对亚洲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③雅克萨之战(东北)
A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B概况:康熙帝派军两次围攻雅克萨,打败俄军,使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1689年,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性质),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C意义: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赶走了沙俄侵略者,保卫了边疆安定。D胜利原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
(2)巩固边疆
①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南)
A建立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乾隆时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藏传佛教活佛达赖和班禅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
B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②清朝设台湾府(东南)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氏政权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③加强对新疆的管理(西北)
A乾隆帝时,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B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④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的一支)(西北)
乾隆帝时渥巴锡率土尔扈特人冲破沙俄军队的重重堵截,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清朝统一的意义: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清朝巩固边疆的特点:①设机构管辖②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
(5)清朝巩固边疆的启示
①台湾、新疆、西藏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③今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来之不易,我们应加倍珍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