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年长沙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7.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用仪器X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X的名称是__胶头滴管__。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试液由__CBA__顺序先后变成__红__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在不断的运动__,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__浓氨水__具有挥发性。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是__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__。
(4)张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浓氨水滴在滤纸条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上__。
28.如下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 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A烧杯中液体变红__,该实验说明__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第二种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填空)
实验内容、方法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 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不变色 水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下同)使酚酞变色
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 酚酞不变色 氨气__不能__使酚酞变色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变成
__红__色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7.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用仪器X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X的名称是__胶头滴管__。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试液由__CBA__顺序先后变成__红__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在不断的运动__,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__浓氨水__具有挥发性。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是__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__。
(4)张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浓氨水滴在滤纸条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上__。
28.如下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 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A烧杯中液体变红__,该实验说明__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第二种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填空)
实验内容、方法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 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不变色 水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下同)使酚酞变色
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 酚酞不变色 氨气__不能__使酚酞变色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变成
__红__色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