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湖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湖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稿
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答案】C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作用
【解析】根据“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可知材料要 求以众治取代独治,因而A选项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可知材料不光强调家庭教育,B选项片面,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可知宗族内部管理即使宗法制起到了众治的作用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D选项非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4页讲述了宗法制度的特点、评价等。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 )
A.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
【答案】D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独尊
【解析】材料大意为“正月”的更名,与西周礼乐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涉及历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君权的来源,故C项错误;材料中因秦始皇出生年月将“政月该为正月”,后又因避讳将“正月”读作“征月”可知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特点,故D项正确。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6页讲述了秦朝君主专制中的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答案】D
【考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材料没有反应君主专制受到威胁,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参知政事的具体职能,故B项错误。《长编》中记载了北宋初年,宋太祖借鉴唐代官员的名称,设置副宰相参知政事的故事。此时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说明权利很小,故C项错误。参知政事权利小,说明宰相的权利依然较大,故D项正确。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10页讲述了宋代的两府三司制度。
4.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答案】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设置行省
【解析】材料大意为行省官员的设置,无关选官,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知行省官员多而不专,从而达到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的目的,故B项正确;元朝除中央由中书省管辖外,其余均设行省,因而元代设置行省并非仅边疆地区,且“众建其官”并不能钳制边疆地区,故C项错误;行省“众建其官”增加了财政开支,故D项错误。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11页讲述了元代的行省制度及行中书省。
5.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 )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
|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
|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
|
|
|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
|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
|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
|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解析】根据目录上下文内容可知目录按时间顺序编排,空格上一目录为秦朝,下一目录为隋唐,因而可推断空格内容为汉朝与魏晋时期。燔诗书而明法令属于秦朝,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是指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允许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并存,这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共通性非汉朝与魏晋时期所独有的,故B项错误;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正是汉朝与魏晋时期,故C项正确;元清两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开设仅供本民族子弟参加的科举,即部族政权之下的考试制度,故D项错误。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7页讲述了从汉到魏晋政治制度的演变,从门阀制度、科举考试等各方面展开。
6.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鸦片入池,经过石灰盐卤浸泡熏蒸,毒气升腾,导致在场多人中毒,一人死亡。这一事件反映了( )
A.鸦片商人的残忍性 B.中国科技的落后性
C.虎门销烟的坚定性 D.中国人民的革命性
【答案】B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虎门销烟
【解析】材料是关于销烟的方法,无关鸦片商人的残忍性,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虎门销烟时不科学的销烟方法造成多人中毒乃至死亡,说明当时中国科技落后,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虎门销烟的坚定性,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人民的革命性,故D项错误。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41页讲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之后讲述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及主要原因。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湖南师大附中第一次月考试卷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稿
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答案】C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作用
【解析】根据“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可知材料要 求以众治取代独治,因而A选项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可知材料不光强调家庭教育,B选项片面,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可知宗族内部管理即使宗法制起到了众治的作用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D选项非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4页讲述了宗法制度的特点、评价等。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 )
A.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
【答案】D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独尊
【解析】材料大意为“正月”的更名,与西周礼乐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涉及历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君权的来源,故C项错误;材料中因秦始皇出生年月将“政月该为正月”,后又因避讳将“正月”读作“征月”可知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特点,故D项正确。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6页讲述了秦朝君主专制中的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答案】D
【考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材料没有反应君主专制受到威胁,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参知政事的具体职能,故B项错误。《长编》中记载了北宋初年,宋太祖借鉴唐代官员的名称,设置副宰相参知政事的故事。此时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说明权利很小,故C项错误。参知政事权利小,说明宰相的权利依然较大,故D项正确。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10页讲述了宋代的两府三司制度。
4.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答案】B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设置行省
【解析】材料大意为行省官员的设置,无关选官,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知行省官员多而不专,从而达到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的目的,故B项正确;元朝除中央由中书省管辖外,其余均设行省,因而元代设置行省并非仅边疆地区,且“众建其官”并不能钳制边疆地区,故C项错误;行省“众建其官”增加了财政开支,故D项错误。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11页讲述了元代的行省制度及行中书省。
5.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 )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
|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
|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
|
|
|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
|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
|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
|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解析】根据目录上下文内容可知目录按时间顺序编排,空格上一目录为秦朝,下一目录为隋唐,因而可推断空格内容为汉朝与魏晋时期。燔诗书而明法令属于秦朝,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是指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允许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并存,这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共通性非汉朝与魏晋时期所独有的,故B项错误;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正是汉朝与魏晋时期,故C项正确;元清两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开设仅供本民族子弟参加的科举,即部族政权之下的考试制度,故D项错误。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7页讲述了从汉到魏晋政治制度的演变,从门阀制度、科举考试等各方面展开。
6.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鸦片入池,经过石灰盐卤浸泡熏蒸,毒气升腾,导致在场多人中毒,一人死亡。这一事件反映了( )
A.鸦片商人的残忍性 B.中国科技的落后性
C.虎门销烟的坚定性 D.中国人民的革命性
【答案】B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虎门销烟
【解析】材料是关于销烟的方法,无关鸦片商人的残忍性,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虎门销烟时不科学的销烟方法造成多人中毒乃至死亡,说明当时中国科技落后,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虎门销烟的坚定性,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人民的革命性,故D项错误。
【新东方课程链接】高考年级秋季教材中第41页讲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之后讲述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及主要原因。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