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素材:端午节介绍/来源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为什么这个节日叫做端午节?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了解下端午节三个字的意思。端,“端”字左边是个“立”字,表示站直,起立的意思,右面的字,则是一个象形字,表示拐杖。两个字结合到一起,端字的造字本义就是老人拄着拐杖重新站了起来,引申为重生、再次的意思,和“初”相通。古时候,午和五通用。所以说,端午也就是初五的意思。
现在,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年屈原的,但是学术界上有争议的。最开始提到端午这两个字的人是晋朝大文豪周处,他在记载地方风物志的《风土记》,第一次提出了端午的概念。在书中,周处说,“仲夏端五,烹鹜角黍”。证明当时的南方人,已普遍食用用菰叶裹黍米粟枣的粽子(也叫角黍)。
唐朝的时候,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此后,端午节才频频见诸于各种文学作品。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还对此进行了解读:“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
由此可见,我们过的端午节直到晋朝开始的时候,才叫端午节。
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造节。比如说,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 ,五月初五也一样。但是,五月初五叫做端午节是在晋朝才固定下来的。晋朝管五月初五叫做端午节,那么晋朝之前的五月五叫做什么节呢?
根据资料记载,五月初五过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时代,中国人就过这个节日。 但是,那时候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所以,晋朝以前,五月初五这个节日,名目非常多,甚至达到20多个叫法。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午节这个名字之所以被后世固定,应该说晋朝周处和唐玄宗功不可没。接下来,就要谈一个问题,端午节究竟是为了纪念谁。在很多人的认识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学术界认为,端午节除屈原外,还是为了纪念精忠报国的伍子胥,还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或者是纪念汉代出使西域的介子推。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
那么,为啥现代人牢牢记住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呢?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研究认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概念。他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可见,在屈原含恨跳下汨罗江之前,中国人就过端午节。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在中国史料中,屈原出现在公众视线始于司马迁的《史记》,而之前的诸子百家著作中,没人提到屈原。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但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统治阶级也认为屈原的忠君思想值得褒扬,有利于统治,于是大肆宣传。所以,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小学作文素材:端午节介绍/来源
2019-01-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长晓终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小学英语单词手册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中所说:“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端午祭龙习俗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为什么这个节日叫做端午节?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了解下端午节三个字的意思。端,“端”字左边是个“立”字,表示站直,起立的意思,右面的字,则是一个象形字,表示拐杖。两个字结合到一起,端字的造字本义就是老人拄着拐杖重新站了起来,引申为重生、再次的意思,和“初”相通。古时候,午和五通用。所以说,端午也就是初五的意思。
现在,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年屈原的,但是学术界上有争议的。最开始提到端午这两个字的人是晋朝大文豪周处,他在记载地方风物志的《风土记》,第一次提出了端午的概念。在书中,周处说,“仲夏端五,烹鹜角黍”。证明当时的南方人,已普遍食用用菰叶裹黍米粟枣的粽子(也叫角黍)。
唐朝的时候,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此后,端午节才频频见诸于各种文学作品。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还对此进行了解读:“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
由此可见,我们过的端午节直到晋朝开始的时候,才叫端午节。
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造节。比如说,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 ,五月初五也一样。但是,五月初五叫做端午节是在晋朝才固定下来的。晋朝管五月初五叫做端午节,那么晋朝之前的五月五叫做什么节呢?
根据资料记载,五月初五过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时代,中国人就过这个节日。 但是,那时候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所以,晋朝以前,五月初五这个节日,名目非常多,甚至达到20多个叫法。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午节这个名字之所以被后世固定,应该说晋朝周处和唐玄宗功不可没。接下来,就要谈一个问题,端午节究竟是为了纪念谁。在很多人的认识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学术界认为,端午节除屈原外,还是为了纪念精忠报国的伍子胥,还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或者是纪念汉代出使西域的介子推。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
那么,为啥现代人牢牢记住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呢?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研究认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概念。他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可见,在屈原含恨跳下汨罗江之前,中国人就过端午节。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在中国史料中,屈原出现在公众视线始于司马迁的《史记》,而之前的诸子百家著作中,没人提到屈原。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但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统治阶级也认为屈原的忠君思想值得褒扬,有利于统治,于是大肆宣传。所以,纪念屈原的说法,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延伸阅读:
校区分布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