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长沙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李白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长沙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李白,以供参考。
【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友人不幸命运的无奈、同情、关切、思念。
2、任选一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2、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夜晚,不知谁家悠扬的玉笛声悄然的传了出来,随着春风,溢满整个洛阳城。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满”的表达效果。(同类型题目:“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诗在诵读时,哪几个字要重读?请说说理由)
“暗”,悄无声息的意思,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不期然地打动了听者,引起人们无限忧思;“满”,充满、溢满的意思,有夸张意味,突出了笛声悠扬的特点,反衬了夜的宁静,表现了是人孤寂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并简析“随”“入”好在哪里?
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江水奔流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随”以动写静,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现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绕”两字的妙处。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
3、如何理解颈联中“浮云”“落日”?
“浮云”:漂浮的白云,“落日”:将落的太阳。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
4、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似乎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我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的坚持理想的品格写照。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其中“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中充满难以排解的烦恼及无所适从之感。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是何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吕尚的典故和伊尹的传说,这两句写诗人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渴望一展鸿才,为国家效力。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题为“饯别”,但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2.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比喻说明好比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反而更能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苦闷,似水难断。
3.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多磨难总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明天就散开头发泛舟江湖,避世隐居。既表现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准备退居山林的消极的一面,又表现了诗人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清高放纵的性格。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情怀,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以及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2、“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善解人意,可喜可亲,是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3、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作陪,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个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诗人把月亮当做自己的朋友,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长沙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李白,以供参考。
【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友人不幸命运的无奈、同情、关切、思念。
2、任选一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
2、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夜晚,不知谁家悠扬的玉笛声悄然的传了出来,随着春风,溢满整个洛阳城。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满”的表达效果。(同类型题目:“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诗在诵读时,哪几个字要重读?请说说理由)
“暗”,悄无声息的意思,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不期然地打动了听者,引起人们无限忧思;“满”,充满、溢满的意思,有夸张意味,突出了笛声悠扬的特点,反衬了夜的宁静,表现了是人孤寂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并简析“随”“入”好在哪里?
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江水奔流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随”以动写静,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现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绕”两字的妙处。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十分准确传神。
3、如何理解颈联中“浮云”“落日”?
“浮云”:漂浮的白云,“落日”:将落的太阳。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
4、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似乎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我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的坚持理想的品格写照。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其中“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中充满难以排解的烦恼及无所适从之感。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是何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吕尚的典故和伊尹的传说,这两句写诗人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渴望一展鸿才,为国家效力。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题为“饯别”,但诗中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2.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比喻说明好比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反而更能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苦闷,似水难断。
3.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多磨难总不能称心如意,不如明天就散开头发泛舟江湖,避世隐居。既表现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准备退居山林的消极的一面,又表现了诗人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清高放纵的性格。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情怀,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以及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2、“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善解人意,可喜可亲,是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3、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作陪,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个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诗人把月亮当做自己的朋友,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