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

2018-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古代,天子、诸侯或其他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死后,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如郑庄公、汉景帝、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称文正公、抗金名将岳飞称武穆王等。

  “谥”在《说文解字》中作“諡”,据严可均《说文校议》,当作“谥”。《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说文解字》:“谥,行之迹也。从言,益声。”对谥号产生的时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白虎通义·谥》说:“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看来缺乏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谓周公旦、太公望“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谥号的产生是周共王、周懿王以后的事(见《观堂集林》卷十八《遹敦跋》第895、896页,中华书局,1959年)。无论怎么说,谥号的产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并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周天子有谥号,诸侯并不全部赐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除了诸侯,一般的卿大夫乃至贵夫人也有了谥号,还出现了私谥。周天子及诸侯死后既要避讳其名,就需要另有美称;生前称本名、称尊号,死后称谥号。谥号是一种讳称,所以谥法又叫易名礼或更名典。谥号既为“行之迹”,就需要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确定褒贬,以“进劝成德”,“劝善戒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人的行为既有善、恶与一般的不同,谥号用字也就区分为美、恶、平三类。《逸周书》有《谥法解》一节,据笔者统计,其谥号用字共计102个。其中有褒扬的,如:

  民无能名曰神 经天纬地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 博闻多能曰宪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

  有批评的,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乐怠政曰荒

  好内远礼曰炀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好变动民曰躁

  逆天虐民曰抗 动祭乱常曰幽

  有表示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逢难曰愍

  年中早夭曰悼 短折不成曰殇

  从谥号用字可以看出:

  (1)谥号既是为了惩恶劝善,为身后所加,其用字命义,往往另有人为所赋予的特殊含义(有些解释似乎是随心所欲),不必紧扣字形字义,如所谓“迷(一作“述”)而不悌曰丁”“死于原野曰庄”之类。一个谥字常常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如对“文”的解释有六种:经天纬地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对“庄”的解释也有六种: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有时意义过于抽象含混,就不容易理解。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谥文,子贡不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解释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2)立谥虽然有褒有贬,但褒扬的字眼居多(如明、钦、定、德、献、昭、烈等),而批评的为数有限。其原因,正如《白虎通义·谥》所说:“人臣之义,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3)从用字多少看,上古谥号多用一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如:

  魏安釐王 赵孝成王 贞惠文子

  宣成侯(霍光) 忠武侯(诸葛亮) 文正公(司马光)

  古代临葬定谥,关系到对死者一生的评价。盖棺论定,褒贬悬殊,用什么字不用什么字,就成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左传·文公元年》记载,太子商臣冬十月以宫中甲士攻楚成王,丁未那天,王缢而死,未敛而谥之曰“灵”,成王竟死不瞑目;改谥之曰“成”,才合上双眼。谥号既然事关重大,对一个人的看法又很难完全一致,所以议谥时就难免有争议。春秋时楚共王病重,虑及死后立谥的事情,便告诉大夫们说,“不穀不德,少主社稷”,而“为大夫忧”,死后请谥为“灵”或“厉”(二字均为恶谥),让大家择取其一。共王死后,楚国的臣子一起议谥,子囊则认为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四海,以属诸夏”,而其君能“知其过”,应谥之曰“共”,卒成定议(事见《左传·襄公十三年》)。唐时,皇甫无逸在蜀地做官,其母病死于京城,无逸奔丧,于途中悸惧而死,太常谥曰“孝”。王珪则认为无逸在外地做官未能以母偕同前往,不得称孝,于是改谥曰“良”。

  谥法是中国古代礼制的一部分,带有强烈的封建等级色彩。《礼记·郊特牲》说:“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活着的时候如果没有爵位,死后不得有谥)《白虎通义·谥》更明确指出:“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历代王朝对赐谥对象的资格都有很高的要求,帝王后妃之外,其他赐谥者(主要是文武大臣)需功勋卓著,或品节昭彰,或其行为有重大影响。至唐代,更规定三品以上职事官方得请谥(此规定一直延用至清末)。加上谥号本身又有种种区别,这样,立谥便成了区别贵贱尊卑的标志之一。

  照理说,立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赐谥范围日益扩大,一些所谓节妇烈女、孝子烈士乃至方术之士、皇帝的乳母、功臣的父祖纷纷被赐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帝,追尊其始祖力微以下共十四帝,尚嫌不够,又从始祖以上,追尊极远之祖,又共十四帝,共二十八帝。谥为行之迹,但历史上谥不符实者大有人在,隐恶扬善、请嘱失实之事屡有发生,难怪唐代李虞仲就说,如今近者二三年,远者数十年方请谥,人死既久,只好采诸传闻,难以考信,至于那些诔状之文,亦多浮词。这样,考实定谥,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言。加之定谥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里,个人的好恶对立谥常常有决定性影响,就更难做到名实相副了。南朝刘宋时,孝武帝宠姬宣贵妃殷氏卒,群臣议谥,尚书吏部郎江智深建议谥曰“怀”,孝武认为“怀”字“不尽嘉号”,由此对江很不满意,有一次骑马到了殷氏墓地,便用马鞭指着墓石柱对江智深说:“此柱不容有怀字。”江智深竟因此忧惧而死(见《宋书》《南史》本传)。

  延伸阅读: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庙号含义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醉翁亭记》中虚词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皇帝年号是怎么取的?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时不我待和时不待我的区别

  国学常识之民生礼俗篇:元宵佳节舞狮子起源于何时?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初三>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正文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
    2018-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古代,天子、诸侯或其他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死后,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如郑庄公、汉景帝、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称文正公、抗金名将岳飞称武穆王等。

      “谥”在《说文解字》中作“諡”,据严可均《说文校议》,当作“谥”。《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说文解字》:“谥,行之迹也。从言,益声。”对谥号产生的时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白虎通义·谥》说:“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看来缺乏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谓周公旦、太公望“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谥号的产生是周共王、周懿王以后的事(见《观堂集林》卷十八《遹敦跋》第895、896页,中华书局,1959年)。无论怎么说,谥号的产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并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周天子有谥号,诸侯并不全部赐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除了诸侯,一般的卿大夫乃至贵夫人也有了谥号,还出现了私谥。周天子及诸侯死后既要避讳其名,就需要另有美称;生前称本名、称尊号,死后称谥号。谥号是一种讳称,所以谥法又叫易名礼或更名典。谥号既为“行之迹”,就需要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确定褒贬,以“进劝成德”,“劝善戒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人的行为既有善、恶与一般的不同,谥号用字也就区分为美、恶、平三类。《逸周书》有《谥法解》一节,据笔者统计,其谥号用字共计102个。其中有褒扬的,如:

      民无能名曰神 经天纬地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 博闻多能曰宪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

      有批评的,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乐怠政曰荒

      好内远礼曰炀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好变动民曰躁

      逆天虐民曰抗 动祭乱常曰幽

      有表示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逢难曰愍

      年中早夭曰悼 短折不成曰殇

      从谥号用字可以看出:

      (1)谥号既是为了惩恶劝善,为身后所加,其用字命义,往往另有人为所赋予的特殊含义(有些解释似乎是随心所欲),不必紧扣字形字义,如所谓“迷(一作“述”)而不悌曰丁”“死于原野曰庄”之类。一个谥字常常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如对“文”的解释有六种:经天纬地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对“庄”的解释也有六种: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有时意义过于抽象含混,就不容易理解。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谥文,子贡不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解释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2)立谥虽然有褒有贬,但褒扬的字眼居多(如明、钦、定、德、献、昭、烈等),而批评的为数有限。其原因,正如《白虎通义·谥》所说:“人臣之义,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3)从用字多少看,上古谥号多用一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如:

      魏安釐王 赵孝成王 贞惠文子

      宣成侯(霍光) 忠武侯(诸葛亮) 文正公(司马光)

      古代临葬定谥,关系到对死者一生的评价。盖棺论定,褒贬悬殊,用什么字不用什么字,就成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左传·文公元年》记载,太子商臣冬十月以宫中甲士攻楚成王,丁未那天,王缢而死,未敛而谥之曰“灵”,成王竟死不瞑目;改谥之曰“成”,才合上双眼。谥号既然事关重大,对一个人的看法又很难完全一致,所以议谥时就难免有争议。春秋时楚共王病重,虑及死后立谥的事情,便告诉大夫们说,“不穀不德,少主社稷”,而“为大夫忧”,死后请谥为“灵”或“厉”(二字均为恶谥),让大家择取其一。共王死后,楚国的臣子一起议谥,子囊则认为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四海,以属诸夏”,而其君能“知其过”,应谥之曰“共”,卒成定议(事见《左传·襄公十三年》)。唐时,皇甫无逸在蜀地做官,其母病死于京城,无逸奔丧,于途中悸惧而死,太常谥曰“孝”。王珪则认为无逸在外地做官未能以母偕同前往,不得称孝,于是改谥曰“良”。

      谥法是中国古代礼制的一部分,带有强烈的封建等级色彩。《礼记·郊特牲》说:“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活着的时候如果没有爵位,死后不得有谥)《白虎通义·谥》更明确指出:“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历代王朝对赐谥对象的资格都有很高的要求,帝王后妃之外,其他赐谥者(主要是文武大臣)需功勋卓著,或品节昭彰,或其行为有重大影响。至唐代,更规定三品以上职事官方得请谥(此规定一直延用至清末)。加上谥号本身又有种种区别,这样,立谥便成了区别贵贱尊卑的标志之一。

      照理说,立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赐谥范围日益扩大,一些所谓节妇烈女、孝子烈士乃至方术之士、皇帝的乳母、功臣的父祖纷纷被赐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帝,追尊其始祖力微以下共十四帝,尚嫌不够,又从始祖以上,追尊极远之祖,又共十四帝,共二十八帝。谥为行之迹,但历史上谥不符实者大有人在,隐恶扬善、请嘱失实之事屡有发生,难怪唐代李虞仲就说,如今近者二三年,远者数十年方请谥,人死既久,只好采诸传闻,难以考信,至于那些诔状之文,亦多浮词。这样,考实定谥,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言。加之定谥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里,个人的好恶对立谥常常有决定性影响,就更难做到名实相副了。南朝刘宋时,孝武帝宠姬宣贵妃殷氏卒,群臣议谥,尚书吏部郎江智深建议谥曰“怀”,孝武认为“怀”字“不尽嘉号”,由此对江很不满意,有一次骑马到了殷氏墓地,便用马鞭指着墓石柱对江智深说:“此柱不容有怀字。”江智深竟因此忧惧而死(见《宋书》《南史》本传)。

      延伸阅读: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庙号含义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醉翁亭记》中虚词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皇帝年号是怎么取的?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时不我待和时不待我的区别

      国学常识之民生礼俗篇:元宵佳节舞狮子起源于何时?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