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

  导读: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古代,天子、诸侯或其他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死后,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如郑庄公、汉景帝、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称文正公、抗金名将岳飞称武穆王等。

  “谥”在《说文解字》中作“諡”,据严可均《说文校议》,当作“谥”。《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说文解字》:“谥,行之迹也。从言,益声。”对谥号产生的时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白虎通义·谥》说:“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看来缺乏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谓周公旦、太公望“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谥号的产生是周共王、周懿王以后的事(见《观堂集林》卷十八《遹敦跋》第895、896页,中华书局,1959年)。无论怎么说,谥号的产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并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周天子有谥号,诸侯并不全部赐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除了诸侯,一般的卿大夫乃至贵夫人也有了谥号,还出现了私谥。周天子及诸侯死后既要避讳其名,就需要另有美称;生前称本名、称尊号,死后称谥号。谥号是一种讳称,所以谥法又叫易名礼或更名典。谥号既为“行之迹”,就需要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确定褒贬,以“进劝成德”,“劝善戒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人的行为既有善、恶与一般的不同,谥号用字也就区分为美、恶、平三类。《逸周书》有《谥法解》一节,据笔者统计,其谥号用字共计102个。其中有褒扬的,如:

  民无能名曰神 经天纬地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 博闻多能曰宪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

  有批评的,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乐怠政曰荒

  好内远礼曰炀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好变动民曰躁

  逆天虐民曰抗 动祭乱常曰幽

  有表示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逢难曰愍

  年中早夭曰悼 短折不成曰殇

  从谥号用字可以看出:

  (1)谥号既是为了惩恶劝善,为身后所加,其用字命义,往往另有人为所赋予的特殊含义(有些解释似乎是随心所欲),不必紧扣字形字义,如所谓“迷(一作“述”)而不悌曰丁”“死于原野曰庄”之类。一个谥字常常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如对“文”的解释有六种:经天纬地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对“庄”的解释也有六种: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有时意义过于抽象含混,就不容易理解。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谥文,子贡不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解释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2)立谥虽然有褒有贬,但褒扬的字眼居多(如明、钦、定、德、献、昭、烈等),而批评的为数有限。其原因,正如《白虎通义·谥》所说:“人臣之义,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3)从用字多少看,上古谥号多用一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如:

  魏安釐王 赵孝成王 贞惠文子

  宣成侯(霍光) 忠武侯(诸葛亮) 文正公(司马光)

  古代临葬定谥,关系到对死者一生的评价。盖棺论定,褒贬悬殊,用什么字不用什么字,就成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左传·文公元年》记载,太子商臣冬十月以宫中甲士攻楚成王,丁未那天,王缢而死,未敛而谥之曰“灵”,成王竟死不瞑目;改谥之曰“成”,才合上双眼。谥号既然事关重大,对一个人的看法又很难完全一致,所以议谥时就难免有争议。春秋时楚共王病重,虑及死后立谥的事情,便告诉大夫们说,“不穀不德,少主社稷”,而“为大夫忧”,死后请谥为“灵”或“厉”(二字均为恶谥),让大家择取其一。共王死后,楚国的臣子一起议谥,子囊则认为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四海,以属诸夏”,而其君能“知其过”,应谥之曰“共”,卒成定议(事见《左传·襄公十三年》)。唐时,皇甫无逸在蜀地做官,其母病死于京城,无逸奔丧,于途中悸惧而死,太常谥曰“孝”。王珪则认为无逸在外地做官未能以母偕同前往,不得称孝,于是改谥曰“良”。

  谥法是中国古代礼制的一部分,带有强烈的封建等级色彩。《礼记·郊特牲》说:“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活着的时候如果没有爵位,死后不得有谥)《白虎通义·谥》更明确指出:“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历代王朝对赐谥对象的资格都有很高的要求,帝王后妃之外,其他赐谥者(主要是文武大臣)需功勋卓著,或品节昭彰,或其行为有重大影响。至唐代,更规定三品以上职事官方得请谥(此规定一直延用至清末)。加上谥号本身又有种种区别,这样,立谥便成了区别贵贱尊卑的标志之一。

  照理说,立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赐谥范围日益扩大,一些所谓节妇烈女、孝子烈士乃至方术之士、皇帝的乳母、功臣的父祖纷纷被赐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帝,追尊其始祖力微以下共十四帝,尚嫌不够,又从始祖以上,追尊极远之祖,又共十四帝,共二十八帝。谥为行之迹,但历史上谥不符实者大有人在,隐恶扬善、请嘱失实之事屡有发生,难怪唐代李虞仲就说,如今近者二三年,远者数十年方请谥,人死既久,只好采诸传闻,难以考信,至于那些诔状之文,亦多浮词。这样,考实定谥,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言。加之定谥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里,个人的好恶对立谥常常有决定性影响,就更难做到名实相副了。南朝刘宋时,孝武帝宠姬宣贵妃殷氏卒,群臣议谥,尚书吏部郎江智深建议谥曰“怀”,孝武认为“怀”字“不尽嘉号”,由此对江很不满意,有一次骑马到了殷氏墓地,便用马鞭指着墓石柱对江智深说:“此柱不容有怀字。”江智深竟因此忧惧而死(见《宋书》《南史》本传)。

  延伸阅读: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庙号含义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醉翁亭记》中虚词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皇帝年号是怎么取的?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时不我待和时不待我的区别

  国学常识之民生礼俗篇:元宵佳节舞狮子起源于何时?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

2018-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习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古代,天子、诸侯或其他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死后,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如郑庄公、汉景帝、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称文正公、抗金名将岳飞称武穆王等。

  “谥”在《说文解字》中作“諡”,据严可均《说文校议》,当作“谥”。《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说文解字》:“谥,行之迹也。从言,益声。”对谥号产生的时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白虎通义·谥》说:“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看来缺乏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谓周公旦、太公望“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谥号的产生是周共王、周懿王以后的事(见《观堂集林》卷十八《遹敦跋》第895、896页,中华书局,1959年)。无论怎么说,谥号的产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并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周天子有谥号,诸侯并不全部赐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除了诸侯,一般的卿大夫乃至贵夫人也有了谥号,还出现了私谥。周天子及诸侯死后既要避讳其名,就需要另有美称;生前称本名、称尊号,死后称谥号。谥号是一种讳称,所以谥法又叫易名礼或更名典。谥号既为“行之迹”,就需要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确定褒贬,以“进劝成德”,“劝善戒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人的行为既有善、恶与一般的不同,谥号用字也就区分为美、恶、平三类。《逸周书》有《谥法解》一节,据笔者统计,其谥号用字共计102个。其中有褒扬的,如:

  民无能名曰神 经天纬地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 博闻多能曰宪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

  有批评的,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乐怠政曰荒

  好内远礼曰炀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好变动民曰躁

  逆天虐民曰抗 动祭乱常曰幽

  有表示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逢难曰愍

  年中早夭曰悼 短折不成曰殇

  从谥号用字可以看出:

  (1)谥号既是为了惩恶劝善,为身后所加,其用字命义,往往另有人为所赋予的特殊含义(有些解释似乎是随心所欲),不必紧扣字形字义,如所谓“迷(一作“述”)而不悌曰丁”“死于原野曰庄”之类。一个谥字常常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如对“文”的解释有六种:经天纬地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对“庄”的解释也有六种: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有时意义过于抽象含混,就不容易理解。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谥文,子贡不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解释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2)立谥虽然有褒有贬,但褒扬的字眼居多(如明、钦、定、德、献、昭、烈等),而批评的为数有限。其原因,正如《白虎通义·谥》所说:“人臣之义,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3)从用字多少看,上古谥号多用一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如:

  魏安釐王 赵孝成王 贞惠文子

  宣成侯(霍光) 忠武侯(诸葛亮) 文正公(司马光)

  古代临葬定谥,关系到对死者一生的评价。盖棺论定,褒贬悬殊,用什么字不用什么字,就成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左传·文公元年》记载,太子商臣冬十月以宫中甲士攻楚成王,丁未那天,王缢而死,未敛而谥之曰“灵”,成王竟死不瞑目;改谥之曰“成”,才合上双眼。谥号既然事关重大,对一个人的看法又很难完全一致,所以议谥时就难免有争议。春秋时楚共王病重,虑及死后立谥的事情,便告诉大夫们说,“不穀不德,少主社稷”,而“为大夫忧”,死后请谥为“灵”或“厉”(二字均为恶谥),让大家择取其一。共王死后,楚国的臣子一起议谥,子囊则认为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四海,以属诸夏”,而其君能“知其过”,应谥之曰“共”,卒成定议(事见《左传·襄公十三年》)。唐时,皇甫无逸在蜀地做官,其母病死于京城,无逸奔丧,于途中悸惧而死,太常谥曰“孝”。王珪则认为无逸在外地做官未能以母偕同前往,不得称孝,于是改谥曰“良”。

  谥法是中国古代礼制的一部分,带有强烈的封建等级色彩。《礼记·郊特牲》说:“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活着的时候如果没有爵位,死后不得有谥)《白虎通义·谥》更明确指出:“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历代王朝对赐谥对象的资格都有很高的要求,帝王后妃之外,其他赐谥者(主要是文武大臣)需功勋卓著,或品节昭彰,或其行为有重大影响。至唐代,更规定三品以上职事官方得请谥(此规定一直延用至清末)。加上谥号本身又有种种区别,这样,立谥便成了区别贵贱尊卑的标志之一。

  照理说,立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赐谥范围日益扩大,一些所谓节妇烈女、孝子烈士乃至方术之士、皇帝的乳母、功臣的父祖纷纷被赐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帝,追尊其始祖力微以下共十四帝,尚嫌不够,又从始祖以上,追尊极远之祖,又共十四帝,共二十八帝。谥为行之迹,但历史上谥不符实者大有人在,隐恶扬善、请嘱失实之事屡有发生,难怪唐代李虞仲就说,如今近者二三年,远者数十年方请谥,人死既久,只好采诸传闻,难以考信,至于那些诔状之文,亦多浮词。这样,考实定谥,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言。加之定谥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里,个人的好恶对立谥常常有决定性影响,就更难做到名实相副了。南朝刘宋时,孝武帝宠姬宣贵妃殷氏卒,群臣议谥,尚书吏部郎江智深建议谥曰“怀”,孝武认为“怀”字“不尽嘉号”,由此对江很不满意,有一次骑马到了殷氏墓地,便用马鞭指着墓石柱对江智深说:“此柱不容有怀字。”江智深竟因此忧惧而死(见《宋书》《南史》本传)。

  延伸阅读: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庙号含义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醉翁亭记》中虚词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皇帝年号是怎么取的?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时不我待和时不待我的区别

  国学常识之民生礼俗篇:元宵佳节舞狮子起源于何时?

精品课程

初一

初二

初三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适合学员 课程详细
初一英语 初一培优型课程,选择经典的新概念一册作为初一年级培优型课程教材,期间结合大量的听力口语能力练习,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 1、英语成绩优秀的初一学员
2、想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初一数学 该课程主要为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前半部分的同步训练加难度提升,适合基础比较好的初一学生。在课程的设计上,分层次地讲述基础知识点及其综合应用,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加强难度的训练。 1、数学成绩优秀的初一学员
2、想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初一语文 以初一上学期的语文重点、难点知识为载体,利用优能独特的教学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员在初中开始阶段继续保持并提升优秀的学习成绩。 1、想学习初一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2、需要查缺补漏、复习初一知识的初二学生。
查看
初二英语 初二尖子培优型课程,对于新概念二册1-12课进行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巩固和加深,拓展高级写作句型给出真实语言情景,帮助学生全方位拓展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1、英语成绩优秀的的新初二学员
2、想学习初二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查看
初二数学 在教材知识的学习之上,对于重难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加入名校考题以及竞赛试题,让学员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强化数学解题的思维与方法。 1、数学成绩优秀的的新初二学员
2、想学习初二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查看
初二语文 总结复习初一语文在中考考纲中的知识点,预热初二语文所占中考的考点,以及对文言文阅读基本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同时着力于加深学生对社科、人文的兴趣与了解。 1、语文成绩优秀的的新初二学员
2、想学习初二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查看
初二物理 本课程针对刚刚初一升初二的学生,讲授初二物理预科内容;课程主要分为运动,声,光,物态变化等版块。通过学习本册的知识模块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 1、想学习初二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2、需要查缺补漏、复习初二知识的初三学生
查看
中考英语 中考培优型课程,配给语法、完型、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各个板块的综合练习,各个击破学员的考试障碍;配合以中考中高难度习题,通过解析四大名校月考,期中,期末试卷以及中考真题阶梯式的学习题型帮助学员提升成绩。 1、英语成绩优秀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中考数学 一部分为压轴题目的训练,帮助学员解决压轴题,拿高分;另一部分为初三的重难点知识的预科学习,让学员在中考中拿下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数学成绩优秀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中考语文 总结复习初中语文在中考考纲中的知识点,并结合课内外例题巩固复习;侧重阅读题型识别与概括,并结合课内外名著,引导作文高效写法。 1、语文成绩优秀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中考物理 课程内容主要是力学和热学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巩固中考中的重要模块—力学。力学题目的设置贴近中考难度;后半部分课程会预习初三的热学知识,提前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热学概 1、物理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巩固中学课程知识,有计划开始中考一轮复习的学员
查看
中考化学 巩固并扎实掌握九年级上册重难点:化学反应原理、计算及化学实验等部分内容,达到高级理解与运用的等级。帮助学员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掌握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 1、学成绩优秀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顶部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初三>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正文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
2018-10-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长晓习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谥号含义及用法,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中国古代,天子、诸侯或其他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死后,要另外给他一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如郑庄公、汉景帝、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称文正公、抗金名将岳飞称武穆王等。

  “谥”在《说文解字》中作“諡”,据严可均《说文校议》,当作“谥”。《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说文解字》:“谥,行之迹也。从言,益声。”对谥号产生的时间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白虎通义·谥》说:“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看来缺乏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谓周公旦、太公望“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谥号的产生是周共王、周懿王以后的事(见《观堂集林》卷十八《遹敦跋》第895、896页,中华书局,1959年)。无论怎么说,谥号的产生是比较早的事情,并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周天子有谥号,诸侯并不全部赐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除了诸侯,一般的卿大夫乃至贵夫人也有了谥号,还出现了私谥。周天子及诸侯死后既要避讳其名,就需要另有美称;生前称本名、称尊号,死后称谥号。谥号是一种讳称,所以谥法又叫易名礼或更名典。谥号既为“行之迹”,就需要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确定褒贬,以“进劝成德”,“劝善戒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人的行为既有善、恶与一般的不同,谥号用字也就区分为美、恶、平三类。《逸周书》有《谥法解》一节,据笔者统计,其谥号用字共计102个。其中有褒扬的,如:

  民无能名曰神 经天纬地曰文

  克定祸乱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

  照临四方曰明 博闻多能曰宪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

  有批评的,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乐怠政曰荒

  好内远礼曰炀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好变动民曰躁

  逆天虐民曰抗 动祭乱常曰幽

  有表示同情的,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逢难曰愍

  年中早夭曰悼 短折不成曰殇

  从谥号用字可以看出:

  (1)谥号既是为了惩恶劝善,为身后所加,其用字命义,往往另有人为所赋予的特殊含义(有些解释似乎是随心所欲),不必紧扣字形字义,如所谓“迷(一作“述”)而不悌曰丁”“死于原野曰庄”之类。一个谥字常常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如对“文”的解释有六种:经天纬地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锡民爵位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对“庄”的解释也有六种: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有时意义过于抽象含混,就不容易理解。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谥文,子贡不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解释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2)立谥虽然有褒有贬,但褒扬的字眼居多(如明、钦、定、德、献、昭、烈等),而批评的为数有限。其原因,正如《白虎通义·谥》所说:“人臣之义,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3)从用字多少看,上古谥号多用一字,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如:

  魏安釐王 赵孝成王 贞惠文子

  宣成侯(霍光) 忠武侯(诸葛亮) 文正公(司马光)

  古代临葬定谥,关系到对死者一生的评价。盖棺论定,褒贬悬殊,用什么字不用什么字,就成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左传·文公元年》记载,太子商臣冬十月以宫中甲士攻楚成王,丁未那天,王缢而死,未敛而谥之曰“灵”,成王竟死不瞑目;改谥之曰“成”,才合上双眼。谥号既然事关重大,对一个人的看法又很难完全一致,所以议谥时就难免有争议。春秋时楚共王病重,虑及死后立谥的事情,便告诉大夫们说,“不穀不德,少主社稷”,而“为大夫忧”,死后请谥为“灵”或“厉”(二字均为恶谥),让大家择取其一。共王死后,楚国的臣子一起议谥,子囊则认为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四海,以属诸夏”,而其君能“知其过”,应谥之曰“共”,卒成定议(事见《左传·襄公十三年》)。唐时,皇甫无逸在蜀地做官,其母病死于京城,无逸奔丧,于途中悸惧而死,太常谥曰“孝”。王珪则认为无逸在外地做官未能以母偕同前往,不得称孝,于是改谥曰“良”。

  谥法是中国古代礼制的一部分,带有强烈的封建等级色彩。《礼记·郊特牲》说:“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活着的时候如果没有爵位,死后不得有谥)《白虎通义·谥》更明确指出:“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历代王朝对赐谥对象的资格都有很高的要求,帝王后妃之外,其他赐谥者(主要是文武大臣)需功勋卓著,或品节昭彰,或其行为有重大影响。至唐代,更规定三品以上职事官方得请谥(此规定一直延用至清末)。加上谥号本身又有种种区别,这样,立谥便成了区别贵贱尊卑的标志之一。

  照理说,立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赐谥范围日益扩大,一些所谓节妇烈女、孝子烈士乃至方术之士、皇帝的乳母、功臣的父祖纷纷被赐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帝,追尊其始祖力微以下共十四帝,尚嫌不够,又从始祖以上,追尊极远之祖,又共十四帝,共二十八帝。谥为行之迹,但历史上谥不符实者大有人在,隐恶扬善、请嘱失实之事屡有发生,难怪唐代李虞仲就说,如今近者二三年,远者数十年方请谥,人死既久,只好采诸传闻,难以考信,至于那些诔状之文,亦多浮词。这样,考实定谥,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言。加之定谥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里,个人的好恶对立谥常常有决定性影响,就更难做到名实相副了。南朝刘宋时,孝武帝宠姬宣贵妃殷氏卒,群臣议谥,尚书吏部郎江智深建议谥曰“怀”,孝武认为“怀”字“不尽嘉号”,由此对江很不满意,有一次骑马到了殷氏墓地,便用马鞭指着墓石柱对江智深说:“此柱不容有怀字。”江智深竟因此忧惧而死(见《宋书》《南史》本传)。

  延伸阅读: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庙号含义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醉翁亭记》中虚词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皇帝年号是怎么取的?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归纳:时不我待和时不待我的区别

  国学常识之民生礼俗篇:元宵佳节舞狮子起源于何时?

展开本页剩余
新东方课程优惠申请
姓名:
电话:
所属学段:
立即申请

中学工具箱

学校资讯
初一 初二 初三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初一语文 以初一语文重点、难点知识为载体,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员在初中开始阶段打好基础。
初一数学 分层次地讲述初一数学基础知识点及其综合应用,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加强训练难度。
初一英语 初一培优型课程,课程结合大量的听力口语能力练习,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初二语文 总结复习初一语文知识点,预热初二语文所占中考的考点,加深学生对社科、人文的了解。
初二数学 在教材知识的学习之上,对于重难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强化数学解题的思维与方法。
初二英语 在英语知识基础上进行巩固和加深,拓展高级写作句型,帮助学生全方位拓展英语综合能力。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初三语文 立足于长沙中考,学习掌握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
初三数学 对标长沙中考能力要求,强化计算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以及解题技巧。
初三英语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中考核心词汇量、阅读能力与听力水平。
附近校区展示
咸嘉新村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西路与谷丰路交汇处润泽园安置小区C区2楼
0731-84885588
井湾子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友谊路56号2楼
0731-84885588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新东方培训学校4楼
0731-84885588
梅溪湖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沐风路弘德西街2楼
0731-84885588
中信教学区
中意二路111号中信城市广场第1-4号栋203号房
0731-84885588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御溪国际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迎新路499号御溪国际1栋二楼(德思勤城市广场对面)
0731-8488733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