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长沙初三语文虚词的用法:以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数量虽少,但重要性从总体上说不亚于实词,就个体说比实词还要重要。有人把实词比作人体的血肉、骨头、毛发,把虚词比作人体的经络。这比喻当然也不一定恰当,但这主要在说明虚词数量虽少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8长沙初三语文虚词的用法:以,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例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靠"、"根据"等。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例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例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例句: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根据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句:屠惧,投以骨《狼》--把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核舟记》)--用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隆中对》--把
例句:必以分人。《曹刿论战》--把
2、作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例句: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例句:例句: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一观。《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例句: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
例句: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例句: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例句: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例句: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4、特殊用法,通"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数量虽少,但重要性从总体上说不亚于实词,就个体说比实词还要重要。有人把实词比作人体的血肉、骨头、毛发,把虚词比作人体的经络。这比喻当然也不一定恰当,但这主要在说明虚词数量虽少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8长沙初三语文虚词的用法:以,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例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例句: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靠"、"根据"等。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例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例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例句:何以战?(《曹刿论战》)--凭借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根据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句:屠惧,投以骨《狼》--把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核舟记》)--用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隆中对》--把
例句:必以分人。《曹刿论战》--把
2、作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例句: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例句:例句: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一观。《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例句: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
例句: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例句: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3、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
例句: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例句: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
4、特殊用法,通"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