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初中历史如何得高分?如何备考中考历史?简单来说,想要做到以上两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同时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内外和本地的热点大事,研究它是否和历史有密切的结合点,善于捕捉其中的历史知识信息。除此之外,历史课本知识脉络必须烂熟于心。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四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目的:①蒋介石: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②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时间:1945年8月至10月10日。
(4)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5)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它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却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6)影响:重庆谈判粉碎了蒋介石建立独裁统治的美梦,打乱了国民党内战计划,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2挺进大别山
(1)背景:①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②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进攻。③大别山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兵力空虚,群众基础好
(2)概况: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进攻,直插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影响:①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②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3三大战役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
A时间:1948年9-1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罗荣桓C经过: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敌人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长春和平解放)。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D战果: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E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
A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C经过: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敌人,人民解放军解放徐州后,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D战果: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E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
A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林彪等C经过: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1949年初,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D战果: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E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百万雄师分三路过大江,渡江战役开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为以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条件。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②中共的正确领导和指挥③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④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⑤组成了组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⑥广大人民的支持⑦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得人心。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②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6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历程:①1924—1927年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两大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②1937—1945年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力抗日战争,取得抗战胜利。后来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导致第二次合作破裂。
(2)特点: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曲折发展过程。
(3)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应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来处理两党关系。
(4)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因素:①根本原因: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②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③外因: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延伸阅读
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初中历史如何得高分?如何备考中考历史?简单来说,想要做到以上两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同时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内外和本地的热点大事,研究它是否和历史有密切的结合点,善于捕捉其中的历史知识信息。除此之外,历史课本知识脉络必须烂熟于心。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四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目的:①蒋介石: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②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时间:1945年8月至10月10日。
(4)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5)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它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却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6)影响:重庆谈判粉碎了蒋介石建立独裁统治的美梦,打乱了国民党内战计划,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2挺进大别山
(1)背景:①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②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进攻。③大别山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兵力空虚,群众基础好
(2)概况: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进攻,直插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影响:①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②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3三大战役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
A时间:1948年9-1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罗荣桓C经过: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敌人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长春和平解放)。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D战果: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E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
A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C经过: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敌人,人民解放军解放徐州后,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D战果: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E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
A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林彪等C经过: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1949年初,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D战果: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E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百万雄师分三路过大江,渡江战役开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为以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条件。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②中共的正确领导和指挥③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④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⑤组成了组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⑥广大人民的支持⑦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得人心。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②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6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历程:①1924—1927年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两大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②1937—1945年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力抗日战争,取得抗战胜利。后来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导致第二次合作破裂。
(2)特点: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曲折发展过程。
(3)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应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来处理两党关系。
(4)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因素:①根本原因: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②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③外因: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初中历史如何得高分?如何备考中考历史?简单来说,想要做到以上两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同时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内外和本地的热点大事,研究它是否和历史有密切的结合点,善于捕捉其中的历史知识信息。除此之外,历史课本知识脉络必须烂熟于心。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了一些部编版初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以供参考和学习。
第十四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1)背景: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目的:①蒋介石: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②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时间:1945年8月至10月10日。
(4)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5)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它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却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6)影响:重庆谈判粉碎了蒋介石建立独裁统治的美梦,打乱了国民党内战计划,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2挺进大别山
(1)背景:①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②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进攻。③大别山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兵力空虚,群众基础好
(2)概况: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进攻,直插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影响:①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②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3三大战役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
A时间:1948年9-1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罗荣桓C经过: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截断敌人退路。被围困在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其余投降(长春和平解放)。接着,解放军攻克沈阳。D战果: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E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
A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C经过: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敌人,人民解放军解放徐州后,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D战果: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E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
A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B参战部队及指挥者: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林彪等C经过: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1949年初,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D战果: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E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百万雄师分三路过大江,渡江战役开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为以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条件。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②中共的正确领导和指挥③马列主义的理论指导④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⑤组成了组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⑥广大人民的支持⑦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得人心。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②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6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历程:①1924—1927年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两大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②1937—1945年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力抗日战争,取得抗战胜利。后来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导致第二次合作破裂。
(2)特点: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曲折发展过程。
(3)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应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来处理两党关系。
(4)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因素:①根本原因: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②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③外因: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