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校园欺凌案例分析:“校园欺凌” 多发生在初中阶段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近年来,“欺凌事件”有发生,甚至会升级演变成“校园暴力”事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公布的一份针对10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32.5%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而6.1%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这么大概率的数据说明,青少年对“校园欺凌”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甚至可以说,他们不清楚玩笑和欺凌的区别。而校园欺凌恰恰多发生在初中阶段...
6月1日起,《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弥补了江苏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立法空白,与《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共同形成江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重点提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等问题。针对此,秦淮警方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自制了一份问卷,并于近日在辖区多家学校开展调查。利用这次调查,警方结合实际数据,给孩子和家长在“六一”前上了一节预防犯罪的主题课。
校园欺凌现象被称为“不容忽视的隐痛”,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上看,六成以上的人群对此现象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其次,值得深思的是,问卷上反映出“校园欺凌”现象多发于初中阶段,并呈现低龄化发展势头。
警方表示,这是由于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认知,尤其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他们不知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所以有的最终选择了暴力的方式。颇为遗憾的是还有少部分家长认为这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值得大家的深思。
另外,警方结合梳理出的案例分析发现,在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中,有三个主体,分别是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对于事态发展的走向,除了欺凌和被欺凌者,旁观者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选择向警方报警的属于少数,而家长选择心理辅导的就更少,这可能是造成未成年犯罪高发的一个原因。
调查时间:2017年5月26日
调查人数:200人
调查人员:学生100人 家长100人
问题构成:前3题针对学生,后2题针对家长
是否遇到过校园欺凌或暴力?
72%的人表示从未接触到校园欺凌,23%的人表示听说或者见过校园欺凌,5%的人表示亲身经历或参与过校园欺凌。其中,警方发现调查人员中绝大部分涉及到校园欺凌的问题是男生,而家长几乎完全没有发现此问题。
校园欺凌发生的年龄段?
警方对于此次参加的人中遭遇过校园暴力的进行调查,发现选择“校园欺凌”现象多发生的学习阶段为小学阶段者占比19%;选择为初中阶段者占比72%;选择为高中阶段者占比9%。这一数据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校园欺凌在13到16岁高达72%,而此时的孩子身体虽成长但心智尚未成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遇到校园欺凌或暴力会选择怎么做?
54%的人选择了向家长或者老师反映,25%选择忍气吞声,14%选择向他人或警方求助,还有7%的人竟选择了伺机报复。
调查结果让警方意识到,不少未成年犯罪的隐患可能就源于此处,调查中有7%的人选择了报复,而实际上涉及报复的案例警方也遇到过不少,由此引发群体性斗殴事件或者校外人员对学生进行殴打的事情屡见不鲜。警方介绍,今年4月大校场派出所就处理过一起学生间斗殴案件,其中2名学生受伤严重。
你的孩子遇到校园欺凌或者暴力会选择怎么做?
71%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和校方沟通解决;8%的家长选择找对方家长理论;20%的家长表示会报警;1%的人“以暴制暴”“以牙还牙”解决;被调查家长中,没有人选择“息事宁人,劝导孩子忍受或避开对方”这一项。由此可见,家长在遇到校园欺凌时更为理性,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以暴制暴,大部分都习惯通过学校解决问题。
警方介绍,朝天宫派出所曾处理过一起家长参与殴打学生的案件。最终,学生家长被警方处罚,而他的孩子也被学校劝退。结果显而易见,“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校园欺凌,作为家长你觉得正常吗?
此项调查结果出乎警方意料,32%的参与者认为小孩子之间打架很正常;8%认为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能理解但不赞同;认为深恶痛绝者占52%;认为与我无关者占8%。
警方发现,对于校园欺凌几乎有一半的家长没有选择重视,而是觉得正常或不关自己的事,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几乎很少有家长在子女遇到校园欺凌时做好孩子心理辅导,这就有可能导致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近年来,“欺凌事件”有发生,甚至会升级演变成“校园暴力”事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公布的一份针对10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32.5%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而6.1%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这么大概率的数据说明,青少年对“校园欺凌”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甚至可以说,他们不清楚玩笑和欺凌的区别。而校园欺凌恰恰多发生在初中阶段...
6月1日起,《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将正式实施。《条例》弥补了江苏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立法空白,与《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共同形成江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重点提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等问题。针对此,秦淮警方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自制了一份问卷,并于近日在辖区多家学校开展调查。利用这次调查,警方结合实际数据,给孩子和家长在“六一”前上了一节预防犯罪的主题课。
校园欺凌现象被称为“不容忽视的隐痛”,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上看,六成以上的人群对此现象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其次,值得深思的是,问卷上反映出“校园欺凌”现象多发于初中阶段,并呈现低龄化发展势头。
警方表示,这是由于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认知,尤其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他们不知该如何对待自己情绪的宣泄,所以有的最终选择了暴力的方式。颇为遗憾的是还有少部分家长认为这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值得大家的深思。
另外,警方结合梳理出的案例分析发现,在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中,有三个主体,分别是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对于事态发展的走向,除了欺凌和被欺凌者,旁观者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选择向警方报警的属于少数,而家长选择心理辅导的就更少,这可能是造成未成年犯罪高发的一个原因。
调查时间:2017年5月26日
调查人数:200人
调查人员:学生100人 家长100人
问题构成:前3题针对学生,后2题针对家长
是否遇到过校园欺凌或暴力?
72%的人表示从未接触到校园欺凌,23%的人表示听说或者见过校园欺凌,5%的人表示亲身经历或参与过校园欺凌。其中,警方发现调查人员中绝大部分涉及到校园欺凌的问题是男生,而家长几乎完全没有发现此问题。
校园欺凌发生的年龄段?
警方对于此次参加的人中遭遇过校园暴力的进行调查,发现选择“校园欺凌”现象多发生的学习阶段为小学阶段者占比19%;选择为初中阶段者占比72%;选择为高中阶段者占比9%。这一数据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校园欺凌在13到16岁高达72%,而此时的孩子身体虽成长但心智尚未成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遇到校园欺凌或暴力会选择怎么做?
54%的人选择了向家长或者老师反映,25%选择忍气吞声,14%选择向他人或警方求助,还有7%的人竟选择了伺机报复。
调查结果让警方意识到,不少未成年犯罪的隐患可能就源于此处,调查中有7%的人选择了报复,而实际上涉及报复的案例警方也遇到过不少,由此引发群体性斗殴事件或者校外人员对学生进行殴打的事情屡见不鲜。警方介绍,今年4月大校场派出所就处理过一起学生间斗殴案件,其中2名学生受伤严重。
你的孩子遇到校园欺凌或者暴力会选择怎么做?
71%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和校方沟通解决;8%的家长选择找对方家长理论;20%的家长表示会报警;1%的人“以暴制暴”“以牙还牙”解决;被调查家长中,没有人选择“息事宁人,劝导孩子忍受或避开对方”这一项。由此可见,家长在遇到校园欺凌时更为理性,只有极少数的人会选择以暴制暴,大部分都习惯通过学校解决问题。
警方介绍,朝天宫派出所曾处理过一起家长参与殴打学生的案件。最终,学生家长被警方处罚,而他的孩子也被学校劝退。结果显而易见,“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校园欺凌,作为家长你觉得正常吗?
此项调查结果出乎警方意料,32%的参与者认为小孩子之间打架很正常;8%认为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能理解但不赞同;认为深恶痛绝者占52%;认为与我无关者占8%。
警方发现,对于校园欺凌几乎有一半的家长没有选择重视,而是觉得正常或不关自己的事,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不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几乎很少有家长在子女遇到校园欺凌时做好孩子心理辅导,这就有可能导致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