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长沙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思想/背景/手法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当代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于199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通过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坚定执著,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全文综合运用了对比等写作手法,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98年,发表于当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报》的副刊上。当时正值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的活动,《光明日报》并没有简单地编发一条纪念活动消息,而是刊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从一个柔软的角度,去揭示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与精神之美,使遥远的历史人物具有现实的意义,挖掘出了纪念活动的真正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笔生花下却成另一番景致:她蜕去了身上的光环,一改严肃的面孔。玛丽·居里这个沉静的波兰女子,优雅生动地站在了人们的面前。那么朴素,那么坚强,那么执著,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人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文中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写作手法
作者梁衡在《文章五诀》中把散文写作手法归结为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组合运用,此文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个写作原则和技巧。此文以“形”字开头,“理”字结尾,中间以“事”为主体,全文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就是在“形”的摹写中跃入人们眼帘的:先简要介绍“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继而细致描绘“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一个段落中两次写到人物的外貌已为少见,它还与后文的“淡泊名利”紧密相连,作者在这里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还有一层意思是让人们感受居里夫人面对名利的那份淡定与从容。更重要的是,一个讲人生价值的深刻主题,竟能选择这样一个柔软、富有人情的开头,通过人、情、境之间的反差和融合加以巧妙自然的表达,实属难得。正是这样如写小说一地注重形象塑造,才使这个写滥的题材顿时生发了新意境和新感悟;也正是这种倒叙手法的运用,才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眼前一亮,从而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通过典型事例进一步刻画人物的“美丽”,是文章的主体内容。镭的成功提炼历时三年又九个月,其艰辛自不待言,可歌可泣的事也一定不少,可文章花费的笔墨并不很多。尽管如此,却很感人:“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这是与前文描述形成鲜明反差的两句话。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美丽女子,本该拥有斑斓的生活、炫目的舞台、多彩的鲜花、欣赏的目光,可是,她竟能挡住纷繁世界的诱惑,心甘情愿地在“废弃的破棚子”里,在“一口大锅”边,“在烟熏火燎中”,进行着繁重而枯燥的工作。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啊,只有心怀梦想、永不放弃的人才能这样。“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不用说一个美的女子,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都是注重自己的外表的,更何况是对皮肤造成严重侵蚀的化学物质。可见,为了科学研究,她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冒着多大的危险。“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在两个叙述性的人物动作和外形的细节描写之后,来了个人物的语言描写,真是神来之笔:既避免了写法上的单一呆板,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和灵动感,又让人们看到了居里夫人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从中也透露出了居里夫妇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对提炼镭的信心,以及对人生的“淡泊”,人物的形象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
当然,此文的重头戏是哲理的探寻,是“理”字诀的高超运用。作者以形象思维捕捉其形,以抽象思维探寻其理。他从居里夫人身上挖掘出了女性的人生价值。“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人格之魂、精神之力,超乎外貌之美与才智之强。这些精到的、蕴含人生哲理和生命启迪的话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得文章一下子由居里夫人其人其事上升到对人格力量和人生价值的探讨,使读者在任凭历史风雨如何洗涤也并不减损的美丽与人们意念中的瞬间之美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中,就这样,似乎在不经意间,思考的境界由形式之美攀升到人格之美、精神之美,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文章也因此愈见其深,更见其美,文学美感和思想性达到了和谐统一。
另外,文章巧妙地运用比较手法,把居里夫人和众多的男科学家比较,突出她鹤立鸡群的地位;把居里夫人和伦琴、贝克勒尔比较,给她的科学发现以准确定位,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居里夫人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把居里夫人和众多漂亮的女人相比较,突出她不爱红装爱科学的独特个性;把居里夫人和斯托夫人以及本人“得”与“失”相比较,突出她科学发现的不同凡响,突出她为科学献青春的高尚情怀;把居里夫人同一些功成名就者及一些当代伟人比较,突出她淡泊名利、鞠躬尽瘁以及对人类的独特贡献。尤其是,作者在文中巧用数字对比来凸显人物品格。在全文中,不难发现,有这样三组数字,这三组数字大有名堂。先看第一组:1896年1月,1896年5月,1898年12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和天然放射性元素镭被发现的时间,从这一组时间来看,居里夫妇仅仅在两年又十月的时间里,就超越了前人,奉献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何等的了不起。第二组数字,是1吨和0.1克。人们把1吨化作单位克,那就是100000克,是0.1克的10000000倍。也就是说,这0.1克镭是从1000000克废渣中提取出来的,占这些废渣的千万分之一。这样的提炼,和大海捞针有何区别可见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过程中吃过怎样的苦头。第三组数字: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这四个数字十分直观地告诉了人们,她生前取得的成就有多么辉煌,她完全不必在实验室备受侵蚀。可是,她直到去世前,一如既往呆在实验室,乃至于她笔记本里的射线释放了40年。这就非常清楚地让人明白了,她是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
语言特点
全文笔调清朗,语言流畅,凝炼、深邃、柔和而又深沉,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细细读之,如清风扑面、朗月当头,又如良朋在座、灯火照人、情深理重、阔达深远。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和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梁衡散文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同时,文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平实描写和议论,既突出了居里夫人研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又深刻挖掘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高尚的人格精神,使文章内容具有了发人深思的哲理意味。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2019长沙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知识点/思想/背景/手法
2019-01-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长晓终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小学英语单词手册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当代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于199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通过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坚定执著,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全文综合运用了对比等写作手法,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98年,发表于当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报》的副刊上。当时正值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的活动,《光明日报》并没有简单地编发一条纪念活动消息,而是刊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从一个柔软的角度,去揭示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与精神之美,使遥远的历史人物具有现实的意义,挖掘出了纪念活动的真正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笔生花下却成另一番景致:她蜕去了身上的光环,一改严肃的面孔。玛丽·居里这个沉静的波兰女子,优雅生动地站在了人们的面前。那么朴素,那么坚强,那么执著,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人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文中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写作手法
作者梁衡在《文章五诀》中把散文写作手法归结为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组合运用,此文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个写作原则和技巧。此文以“形”字开头,“理”字结尾,中间以“事”为主体,全文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就是在“形”的摹写中跃入人们眼帘的:先简要介绍“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继而细致描绘“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一个段落中两次写到人物的外貌已为少见,它还与后文的“淡泊名利”紧密相连,作者在这里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还有一层意思是让人们感受居里夫人面对名利的那份淡定与从容。更重要的是,一个讲人生价值的深刻主题,竟能选择这样一个柔软、富有人情的开头,通过人、情、境之间的反差和融合加以巧妙自然的表达,实属难得。正是这样如写小说一地注重形象塑造,才使这个写滥的题材顿时生发了新意境和新感悟;也正是这种倒叙手法的运用,才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眼前一亮,从而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通过典型事例进一步刻画人物的“美丽”,是文章的主体内容。镭的成功提炼历时三年又九个月,其艰辛自不待言,可歌可泣的事也一定不少,可文章花费的笔墨并不很多。尽管如此,却很感人:“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这是与前文描述形成鲜明反差的两句话。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美丽女子,本该拥有斑斓的生活、炫目的舞台、多彩的鲜花、欣赏的目光,可是,她竟能挡住纷繁世界的诱惑,心甘情愿地在“废弃的破棚子”里,在“一口大锅”边,“在烟熏火燎中”,进行着繁重而枯燥的工作。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啊,只有心怀梦想、永不放弃的人才能这样。“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不用说一个美的女子,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都是注重自己的外表的,更何况是对皮肤造成严重侵蚀的化学物质。可见,为了科学研究,她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冒着多大的危险。“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在两个叙述性的人物动作和外形的细节描写之后,来了个人物的语言描写,真是神来之笔:既避免了写法上的单一呆板,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和灵动感,又让人们看到了居里夫人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从中也透露出了居里夫妇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对提炼镭的信心,以及对人生的“淡泊”,人物的形象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
当然,此文的重头戏是哲理的探寻,是“理”字诀的高超运用。作者以形象思维捕捉其形,以抽象思维探寻其理。他从居里夫人身上挖掘出了女性的人生价值。“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人格之魂、精神之力,超乎外貌之美与才智之强。这些精到的、蕴含人生哲理和生命启迪的话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得文章一下子由居里夫人其人其事上升到对人格力量和人生价值的探讨,使读者在任凭历史风雨如何洗涤也并不减损的美丽与人们意念中的瞬间之美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中,就这样,似乎在不经意间,思考的境界由形式之美攀升到人格之美、精神之美,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文章也因此愈见其深,更见其美,文学美感和思想性达到了和谐统一。
另外,文章巧妙地运用比较手法,把居里夫人和众多的男科学家比较,突出她鹤立鸡群的地位;把居里夫人和伦琴、贝克勒尔比较,给她的科学发现以准确定位,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居里夫人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把居里夫人和众多漂亮的女人相比较,突出她不爱红装爱科学的独特个性;把居里夫人和斯托夫人以及本人“得”与“失”相比较,突出她科学发现的不同凡响,突出她为科学献青春的高尚情怀;把居里夫人同一些功成名就者及一些当代伟人比较,突出她淡泊名利、鞠躬尽瘁以及对人类的独特贡献。尤其是,作者在文中巧用数字对比来凸显人物品格。在全文中,不难发现,有这样三组数字,这三组数字大有名堂。先看第一组:1896年1月,1896年5月,1898年12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和天然放射性元素镭被发现的时间,从这一组时间来看,居里夫妇仅仅在两年又十月的时间里,就超越了前人,奉献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何等的了不起。第二组数字,是1吨和0.1克。人们把1吨化作单位克,那就是100000克,是0.1克的10000000倍。也就是说,这0.1克镭是从1000000克废渣中提取出来的,占这些废渣的千万分之一。这样的提炼,和大海捞针有何区别可见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过程中吃过怎样的苦头。第三组数字: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这四个数字十分直观地告诉了人们,她生前取得的成就有多么辉煌,她完全不必在实验室备受侵蚀。可是,她直到去世前,一如既往呆在实验室,乃至于她笔记本里的射线释放了40年。这就非常清楚地让人明白了,她是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
语言特点
全文笔调清朗,语言流畅,凝炼、深邃、柔和而又深沉,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细细读之,如清风扑面、朗月当头,又如良朋在座、灯火照人、情深理重、阔达深远。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和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梁衡散文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同时,文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平实描写和议论,既突出了居里夫人研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又深刻挖掘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高尚的人格精神,使文章内容具有了发人深思的哲理意味。
延伸阅读:
校区分布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