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叶澜:我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

2018-10-19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终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教师教育亟须综合研究,要关注和提升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质量,这个提升就是要把研究放进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1 教师的使命不断变化,不变的是教师始终须对人一生负责任教师、医生和律师、建筑师、工程师是不一样的。一类是跟物质生产相关,一类跟人相关。

  而教师和医生,尽管都与人打交道,但医生的对象是人的身体,现在还增加了关注人的心理。医生在工作时,不会把为什么这么治病告诉你。作为教师,他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以及整个生命的发展。这几者之间的差异是清晰的,不难区别。

  今天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每一代的教师都会面对一个时代对教师使命的新要求,但教师使命也有一些不变的内容,那就是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生负责任的一个事业。你给学生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还是阻碍了他的发展,教师要经常自问。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所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

  一个教师有可能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的时刻会想到这位老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

  2 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比如,教师上语文课,他的任务被认为就是教识字、读书、写字……教师往往也不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故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马克思讲得很深刻,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会有尊严。

  今天我们特别强调认清教师的工作性质,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教育是丰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

  教师的创造还表现在“转化”上,他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教师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促使学生精神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样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就会与他的上一代不一样。这种代际传承与发展,本质上是把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精神,转化成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的内存。这些东西内化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之中,而后,又会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我觉得教育事业和教育的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要求自己像蜡烛一样,成天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以牺牲自己作为职业高尚的表达,而不是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心中的精神潜力,那么工作对于他来说只有付出没有魅力,也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

  当然,教师的创造跟工程师的创造不一样,跟建筑师的创造不一样,跟作家也不一样。它是一种直面人的生命发展的创造。这里面有“转化”的创造,教学工作自身还需要创造,从长远意义上,教学让每一个生命具有创造的力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我觉得在人类社会创造事业中,不能没有教师这个职业的创造性劳动。

  3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远远不够!近十多年来流行的一个看法:那就是把教师看作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最早是美国提出的。简单而言,有两个不同的目的:一是为了改变教师地位,因为只有作为专业人员才能提升社会地位。二是为了作为一种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现在许多人喜欢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觉得不够。我不单提“教师专业发展”,我提“教师发展”。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我们不怀疑。问题是,只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是能造就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教师自己作为一个全人的发展,也可能被忽视了。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学生对你有敬意或瞧不起,反抗或喜欢,都不是仅仅因为你的专业,而是因为你的全部人格。当然,没有专业是不行的,没有专业你连讲台都站不住。但是仅仅有专业,肯定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教师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有认识,其中包括他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教育责任的承担。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面对的是活蹦乱跳的成长中的生命,要有一种责任担当。学生的生命既是最柔软的,又是最脆弱的。有些东西一旦被打破了,很难再重新变得完美。所以青少年时期,教师留给他们的,会对其一生的发展有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他的幸福。

  在中国古代,教师受敬重,排位在天地君亲之后,也属“圣”之列。孔子就被称为“孔圣人”。孩子上私塾要向圣人、老师叩拜。对教师还有道德方面的高要求,那就是要“为人师表”。

  4 我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在古代,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它是有道理的。

  道理在哪里?古代的文言文,它是古代文人对世界及自我认识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有很深的道理,也不同于口语。教书先生要孩子去理解,但孩子又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经历。为了将来考科举,学生又必须懂这些,那怎么办?就是你跟我读呀,背啊,多读几遍,内在的联系就慢慢浮现出来。这种方法是在独特教育背景下的产物。古代对教育的理解,是以记诵为主的,是记诵之学。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到了近现代中小学教育还是如此强调记、背标准答案?近代科学知识大发展,大分化,出现学科化了。学科知识且成了人类共同的知识,而不单单是地域的。当科学成为一种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科学分成了很多学科以后,这些知识就成了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并被认为对他将来的生存有用,基础教育就成了儿童为未来人生作一种准备的事业。

  如何让学生达到对知识本身的记忆,熟练掌握其方法、技能,就成了学科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往往因被自己的学科所占有,而忽视了教育人的任务。近代的教育学,大量强调的是把教育看作人类知识的传递,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现在必须对教育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理解。

  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为人的影响。自己活得像个人,并不是说像一个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你在为这个信仰践行。教师也会有缺点,有时候也会有冲动,但只要你是真实的,你会冷静下来,孩子也会理解。所以我觉得跟人打交道,一定要做真人,不要去做一个假假的人。

  “只育分不育人”是个太简单的事情。我觉得把“分”和“人”对立,是一种绝对两分的思维方式。抬高了“分”,把它与“人”等而视之,这是大误。其实教师真正的能耐是在育人的过程中,不难达到所谓的“分”的要求。如果有学校或教师宣称我只“育人”不“育分”,这不仅荒谬,家长也肯定不放心。因为现实世界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你教的学生考试是考不好的,然而你是个好教师。我一开始就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这是两极化思维方式的产物。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改革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教育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和当前的需求来完成改革。改革是一种超越,而非简单的否定。面对“育分”的畸形现实,我的回答是“育人”肯定能使他的“分”也上去,但“分”绝对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更不是终极目标。

  5 生命是不能割裂的,教育也一样幸福,就我个人而言,是你看重什么,你最在乎什么,什么就是你能感受到的幸福。

  作为个体的幸福观和作为教师的幸福观,其实是有相关性的。我更看重的是作为个体(我个人)的追求。我觉得这个最重要。其实教师只是一个职业,如果一定要问这个职业跟你的人生的关系是什么?那么就是你的人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这个职业中度过的。你的个性、你的独特性是在这样一个职业里面得到全面的呈现。尽管都叫教师,但是教师和教师之间是非常不一样的。

  很难说教师幸福观一定有一个统一的东西,我是这么看的。可能我这个人更看重做人,你自己的人生过得怎么样。当然这个人生,因为你是老师,你的人生就跟学生联系在一起了。倘若你不懂得人生,你对学生的人生也会有许多不懂。

  你若问我现在感到什么是幸福,那就是能够给我很多的时间,让我看书,让我想问题,有空写书。人生的滋味是熬出来的。这个“熬”啊,不是指“煎熬”,而是慢慢的炖,积累、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你就会悟出:噢,这就是人生!所以不是那么简单的用一个幸福观可规范我们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不能被规范的。

  另外,我们的教育不善于在整体综合的教育活动中培育整体的人,用丰富的教育活动去培育多方面发展的人。生命是不能割裂的。人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未必就是只有手和脚在动,而脑子不动,也没有感情,没有喜欢不喜欢。这不成了机器人了?教育的难就难在这儿,它的任何活动都是综合的,你忘记了这一点,就一定搞不好教育。

  这是我最初提出生命观的指向,强调了教育的综合性渗透,强调了活动的综合性渗透。现在也许是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看东西有了更深的感受,最近悟出的是:教育对生命的思考不能只局限于人,还应包括整个自然界。凡是有生命的,我们都可以和它对话。

  世界在我的心中更扩大了。人是可以从各种生命变化中获得很多感悟的。

  6 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

  当然,这里又要有学术,又要有人格。人格,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就是一个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不是说哪一种人格才有魅力,我是这样看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逐渐培养学生关注自身的发展、成为有发展自觉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他对这个世界永远有一种好奇,保持着发现的眼光,每逢遇到一个新的领域,他不是畏缩后退,而是积极地进入,去了解更多。他周围的世界也要经常去发现。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很有魅力,因为他经常会跟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与发现。

  教育的魅力恐怕不仅仅限于教师已形成的人格与学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应是不断追求自己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人,在帮助别人完善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样的教师在我看来可能是比较有魅力的。我自己追求做这样的教师,这是一个与生命同在的无止境的过程。对人而言,我更关注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首先关注职业。其实职业的规范总是比较死板的,真正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你应该是真诚的人,不断发现和创造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有魅力。

  7 真正的重建是对教学的基础性问题有一个把握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在《课程·教材·教法》杂志2013年第5期登载,很长,大约2-3万字。我觉得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到了重建的阶段。现在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非常的丰富,多元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大家都在努力,都想有一些新的创造。当然也不乏只是为了提一些新口号而在那里摆弄的人。

  我认为真正好的重建就要对教学的基础性的问题有一个把握。目前是有点杂乱的“丰富”,什么都在一个平面上呈现,恐怕还要梳理。要回到“教学是什么”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上去。我特别不赞成用“学习”来代替“教学”,也不赞成用“课程”来代替“教学”。

  8 教师教育亟须综合研究教师队伍建设,至少包括职前和职后。从职前来讲,应该有对教师职业的重新理解,即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从合格到优秀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开始都以优秀教师的标准去要求。首先是有一个底线,高是无限的,越往高越个性化。

  关键是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再来提教师怎么培养,队伍怎么建设。

  对师范生的培养,还有很多陈旧的观念,认为教师就是学点教学法,学点入门技巧,诸如普通话、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等,把这看成是教师的基本功。“三字一话”是要,但只是技能意义上的,对什么是教师职业更为根本的基本功,教师是谁,应该有怎样的品性,他的生存方式有什么独特性,作为一名当代合格教师所应该具有什么等根本问题,还缺少深入的研究。

  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建议?我认为:教师的工作量、教学的工作量要减轻,学校的编制要增加。不能只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规定师生比,要从教师有时间再学习、再发展的意义上,综合考虑师生比。工作量减轻了,他才有时间去思考,研究、讨论。现在的编制很满,班额又超员,特别是好一点的学校,常见五六十人一个班。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教师工作排得满满的,负担很重。

  教师也要减负。减负不是不要研究,减负是要减少工作量,加强研究,让大家有时间安排一点研修、讨论、学习。教师不是通过几次轮训就能成长起来的,关键是要使教师在工作中有思考,产生学习的需要,研究的需要。

  通过学习、研究有实现发展的感觉,然后越来越感受到工作本身的价值、吸引和魅力,这样他才会成长起来,而不是靠五年一次的轮训,然后大家都拿学分,以为拿了就完成培训任务了。

  我觉得教师教育亟须综合研究,要关注和提升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质量,这个提升就是要把研究放进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我们更需要研究,要讲究对事情内在规定性的把握。这些都把握不好,不知道教师到底怎么成长,什么对教师的成长才是有利的,怎么能建设好教师队伍呢?真的,我看学校中教师静下来的时间很少,这是一个问题。没有静下来他怎么反思,怎么发展?

  延伸阅读:

  乔布斯临终说对女儿太亏欠:父亲的宽厚与温暖,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财产

  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

  能靠抖音挣钱,为什么还要读书?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6种方法,从小就要重视!

  俞敏洪丨精神的丰富,让人有更持续的生命力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小学>产品资讯>学习规划>正文
    叶澜:我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
    2018-10-19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终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教师教育亟须综合研究,要关注和提升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质量,这个提升就是要把研究放进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1 教师的使命不断变化,不变的是教师始终须对人一生负责任教师、医生和律师、建筑师、工程师是不一样的。一类是跟物质生产相关,一类跟人相关。

      而教师和医生,尽管都与人打交道,但医生的对象是人的身体,现在还增加了关注人的心理。医生在工作时,不会把为什么这么治病告诉你。作为教师,他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以及整个生命的发展。这几者之间的差异是清晰的,不难区别。

      今天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这个社会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每一代的教师都会面对一个时代对教师使命的新要求,但教师使命也有一些不变的内容,那就是教师的事业始终是对人的一生负责任的一个事业。你给学生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还是阻碍了他的发展,教师要经常自问。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所左右,但教师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力量,可引导人前进和向上。

      一个教师有可能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的时刻会想到这位老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

      2 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长久以来人们对教师认识上的一个偏差,就出在不把教师看作创造者,仅仅把他当作知识传递者。比如,教师上语文课,他的任务被认为就是教识字、读书、写字……教师往往也不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故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马克思讲得很深刻,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会有尊严。

      今天我们特别强调认清教师的工作性质,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教育是丰富人生的很重要的工作。

      教师的创造还表现在“转化”上,他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教师的创造性还表现在促使学生精神世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样培养出来的新生代,就会与他的上一代不一样。这种代际传承与发展,本质上是把人类的知识与技能、精神,转化成个人的能力和精神的内存。这些东西内化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之中,而后,又会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创造力。

      我觉得教育事业和教育的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要求自己像蜡烛一样,成天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以牺牲自己作为职业高尚的表达,而不是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激发学生心中的精神潜力,那么工作对于他来说只有付出没有魅力,也难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

      当然,教师的创造跟工程师的创造不一样,跟建筑师的创造不一样,跟作家也不一样。它是一种直面人的生命发展的创造。这里面有“转化”的创造,教学工作自身还需要创造,从长远意义上,教学让每一个生命具有创造的力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我觉得在人类社会创造事业中,不能没有教师这个职业的创造性劳动。

      3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远远不够!近十多年来流行的一个看法:那就是把教师看作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最早是美国提出的。简单而言,有两个不同的目的:一是为了改变教师地位,因为只有作为专业人员才能提升社会地位。二是为了作为一种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现在许多人喜欢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觉得不够。我不单提“教师专业发展”,我提“教师发展”。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我们不怀疑。问题是,只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是能造就一个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教师自己作为一个全人的发展,也可能被忽视了。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学生对你有敬意或瞧不起,反抗或喜欢,都不是仅仅因为你的专业,而是因为你的全部人格。当然,没有专业是不行的,没有专业你连讲台都站不住。但是仅仅有专业,肯定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教师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有认识,其中包括他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教育责任的承担。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面对的是活蹦乱跳的成长中的生命,要有一种责任担当。学生的生命既是最柔软的,又是最脆弱的。有些东西一旦被打破了,很难再重新变得完美。所以青少年时期,教师留给他们的,会对其一生的发展有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他的幸福。

      在中国古代,教师受敬重,排位在天地君亲之后,也属“圣”之列。孔子就被称为“孔圣人”。孩子上私塾要向圣人、老师叩拜。对教师还有道德方面的高要求,那就是要“为人师表”。

      4 我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在古代,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它是有道理的。

      道理在哪里?古代的文言文,它是古代文人对世界及自我认识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有很深的道理,也不同于口语。教书先生要孩子去理解,但孩子又缺少生活的体验和经历。为了将来考科举,学生又必须懂这些,那怎么办?就是你跟我读呀,背啊,多读几遍,内在的联系就慢慢浮现出来。这种方法是在独特教育背景下的产物。古代对教育的理解,是以记诵为主的,是记诵之学。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到了近现代中小学教育还是如此强调记、背标准答案?近代科学知识大发展,大分化,出现学科化了。学科知识且成了人类共同的知识,而不单单是地域的。当科学成为一种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科学分成了很多学科以后,这些知识就成了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并被认为对他将来的生存有用,基础教育就成了儿童为未来人生作一种准备的事业。

      如何让学生达到对知识本身的记忆,熟练掌握其方法、技能,就成了学科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往往因被自己的学科所占有,而忽视了教育人的任务。近代的教育学,大量强调的是把教育看作人类知识的传递,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现在必须对教育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理解。

      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自己像人一样地活着,他才能对别人产生影响,一种使其成为人的影响。自己活得像个人,并不是说像一个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你在为这个信仰践行。教师也会有缺点,有时候也会有冲动,但只要你是真实的,你会冷静下来,孩子也会理解。所以我觉得跟人打交道,一定要做真人,不要去做一个假假的人。

      “只育分不育人”是个太简单的事情。我觉得把“分”和“人”对立,是一种绝对两分的思维方式。抬高了“分”,把它与“人”等而视之,这是大误。其实教师真正的能耐是在育人的过程中,不难达到所谓的“分”的要求。如果有学校或教师宣称我只“育人”不“育分”,这不仅荒谬,家长也肯定不放心。因为现实世界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你教的学生考试是考不好的,然而你是个好教师。我一开始就不赞成把“应试”与“素质”对立的提法,这是两极化思维方式的产物。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改革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教育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和当前的需求来完成改革。改革是一种超越,而非简单的否定。面对“育分”的畸形现实,我的回答是“育人”肯定能使他的“分”也上去,但“分”绝对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更不是终极目标。

      5 生命是不能割裂的,教育也一样幸福,就我个人而言,是你看重什么,你最在乎什么,什么就是你能感受到的幸福。

      作为个体的幸福观和作为教师的幸福观,其实是有相关性的。我更看重的是作为个体(我个人)的追求。我觉得这个最重要。其实教师只是一个职业,如果一定要问这个职业跟你的人生的关系是什么?那么就是你的人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这个职业中度过的。你的个性、你的独特性是在这样一个职业里面得到全面的呈现。尽管都叫教师,但是教师和教师之间是非常不一样的。

      很难说教师幸福观一定有一个统一的东西,我是这么看的。可能我这个人更看重做人,你自己的人生过得怎么样。当然这个人生,因为你是老师,你的人生就跟学生联系在一起了。倘若你不懂得人生,你对学生的人生也会有许多不懂。

      你若问我现在感到什么是幸福,那就是能够给我很多的时间,让我看书,让我想问题,有空写书。人生的滋味是熬出来的。这个“熬”啊,不是指“煎熬”,而是慢慢的炖,积累、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你就会悟出:噢,这就是人生!所以不是那么简单的用一个幸福观可规范我们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不能被规范的。

      另外,我们的教育不善于在整体综合的教育活动中培育整体的人,用丰富的教育活动去培育多方面发展的人。生命是不能割裂的。人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未必就是只有手和脚在动,而脑子不动,也没有感情,没有喜欢不喜欢。这不成了机器人了?教育的难就难在这儿,它的任何活动都是综合的,你忘记了这一点,就一定搞不好教育。

      这是我最初提出生命观的指向,强调了教育的综合性渗透,强调了活动的综合性渗透。现在也许是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看东西有了更深的感受,最近悟出的是:教育对生命的思考不能只局限于人,还应包括整个自然界。凡是有生命的,我们都可以和它对话。

      世界在我的心中更扩大了。人是可以从各种生命变化中获得很多感悟的。

      6 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

      当然,这里又要有学术,又要有人格。人格,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就是一个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不是说哪一种人格才有魅力,我是这样看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逐渐培养学生关注自身的发展、成为有发展自觉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持续发展的人。他对这个世界永远有一种好奇,保持着发现的眼光,每逢遇到一个新的领域,他不是畏缩后退,而是积极地进入,去了解更多。他周围的世界也要经常去发现。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很有魅力,因为他经常会跟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与发现。

      教育的魅力恐怕不仅仅限于教师已形成的人格与学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应是不断追求自己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人,在帮助别人完善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样的教师在我看来可能是比较有魅力的。我自己追求做这样的教师,这是一个与生命同在的无止境的过程。对人而言,我更关注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首先关注职业。其实职业的规范总是比较死板的,真正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你应该是真诚的人,不断发现和创造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会有魅力。

      7 真正的重建是对教学的基础性问题有一个把握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在《课程·教材·教法》杂志2013年第5期登载,很长,大约2-3万字。我觉得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到了重建的阶段。现在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非常的丰富,多元是一件好事情,至少大家都在努力,都想有一些新的创造。当然也不乏只是为了提一些新口号而在那里摆弄的人。

      我认为真正好的重建就要对教学的基础性的问题有一个把握。目前是有点杂乱的“丰富”,什么都在一个平面上呈现,恐怕还要梳理。要回到“教学是什么”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上去。我特别不赞成用“学习”来代替“教学”,也不赞成用“课程”来代替“教学”。

      8 教师教育亟须综合研究教师队伍建设,至少包括职前和职后。从职前来讲,应该有对教师职业的重新理解,即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从合格到优秀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开始都以优秀教师的标准去要求。首先是有一个底线,高是无限的,越往高越个性化。

      关键是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再来提教师怎么培养,队伍怎么建设。

      对师范生的培养,还有很多陈旧的观念,认为教师就是学点教学法,学点入门技巧,诸如普通话、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等,把这看成是教师的基本功。“三字一话”是要,但只是技能意义上的,对什么是教师职业更为根本的基本功,教师是谁,应该有怎样的品性,他的生存方式有什么独特性,作为一名当代合格教师所应该具有什么等根本问题,还缺少深入的研究。

      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什么建议?我认为:教师的工作量、教学的工作量要减轻,学校的编制要增加。不能只是从效率的角度来规定师生比,要从教师有时间再学习、再发展的意义上,综合考虑师生比。工作量减轻了,他才有时间去思考,研究、讨论。现在的编制很满,班额又超员,特别是好一点的学校,常见五六十人一个班。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教师工作排得满满的,负担很重。

      教师也要减负。减负不是不要研究,减负是要减少工作量,加强研究,让大家有时间安排一点研修、讨论、学习。教师不是通过几次轮训就能成长起来的,关键是要使教师在工作中有思考,产生学习的需要,研究的需要。

      通过学习、研究有实现发展的感觉,然后越来越感受到工作本身的价值、吸引和魅力,这样他才会成长起来,而不是靠五年一次的轮训,然后大家都拿学分,以为拿了就完成培训任务了。

      我觉得教师教育亟须综合研究,要关注和提升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质量,这个提升就是要把研究放进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我们更需要研究,要讲究对事情内在规定性的把握。这些都把握不好,不知道教师到底怎么成长,什么对教师的成长才是有利的,怎么能建设好教师队伍呢?真的,我看学校中教师静下来的时间很少,这是一个问题。没有静下来他怎么反思,怎么发展?

      延伸阅读:

      乔布斯临终说对女儿太亏欠:父亲的宽厚与温暖,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财产

      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

      能靠抖音挣钱,为什么还要读书?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6种方法,从小就要重视!

      俞敏洪丨精神的丰富,让人有更持续的生命力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