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高考如何应对语文现代文阅读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语文试题共分七大板块,每一板块内容都很重要,其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在整张试卷中占据很大比例。要想获取语文科的理想成绩,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去应对现代文阅读题目呢?下面就如何应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做一些有益的探究。
一、注意心理调节
高中生理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暗示的能力。在高考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生僻或艰涩的问题,这个时候,不能烦躁,更不能放弃不理。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冷静自己,调节情绪,努力回想所学知识,进入到试题所要求的语言环境中去,认真思考,仔细答题。我们经常见到有的考生一走出考场就后悔不迭。有些自己本来会做的试题,正是因为临场的慌乱导致无谓的丢分。
一定的心理暗示,同样适用于考试过程中。碰到现代文阅读方面的障碍,内心要鼓励自己,诸如:“一定要挺住。”“努力些,我可以的。”“再想想,自己是可以做出来的。”等等。只要是能够舒缓自己情绪的办法, 都是好办法。
二、踏实阅读,读懂文章中的每一句话
无论多好的方法和措施,无论多高深的谋略和哲理,都要经过实践这一关。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一般说来,高考语文湖北卷中所出现的现代文阅读文章多为散文(如季羡林的《雾》、都德的《从阿尔卑斯山归来》)和小说(如杨闻宇的《日月行色》)。怎么读?如何进入文本?进入之后又要干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可以问很多,但最基本的是要读得进去。2008年湖北卷中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就题目而言,正是我们所要求的能读得进去,读得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
1.注意文本标题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作用。
从题目的指向上,一般可以窥测到作者的部分写作意图。如2005年语文卷中韩少功的《土地》,我们可以联系生活,进而理解土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呼唤人们重视土地,尊重土地,这样就容易回答第18题了;2006年的卷中都德的《从阿尔卑斯山归来》,我们可以想象那幅开阔壮丽的场景,而标题就预示了本文是一篇介绍沿途风光和物产,介绍一路艰辛和跋涉的散文,第16、17题就考查到了有关的内容。
2.精读语句,把握语句的深层含义。
语言是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顺利地通读语句是能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基本要求。对语句的考查,同样出现在历次考试的试卷中。2005年高考语文卷第19题问“深刻内涵”,2008年的卷中第18题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都是通过语句来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语言领悟水平。我们在作答类似问题的时候,不能“就句论句”,而应具有全盘的观点和一体化的考量。如2005年语文卷的第19题考核“深刻内涵”,要想到这里的土地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土地,还应展开联想和想象,复原“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而得出“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的结论。
3.有意识地概括文段和语段的大意。
考试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时间,我们在进行初次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语段内容的总结和概括,用极少的几个字或一句话(有时就是文段上的某句中心语)来记录语段内容。这样读下来,一方面可以窥见文章的写作线索和脉络,另一方面还可以通盘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在进行散文篇章阅读时,我们借用“形散神聚”的特点,可以提炼出文眼;在进行小说篇目阅读时,我们借用“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不同要素所代表的具体内涵。
4.针对不同文体样式,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答题方法。
正如上文所说,对散文和小说篇目的阅读有不同的方法。散文阅读如2005年卷的第20题,考查叙述人称和修辞方法,这是散文鉴赏中常出现的问题。小说类如2007年卷的第18、19题,要求举例分析“人物语言”和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这是小说学习中常出现的对三要素的考核。考生在平日的学习中,要注意老师的分析和讲授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就不难了。
5.注重对语文术语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语文答题术语有很多,最常见的为以下几种:描写方法,尤其是人物描写中常见的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达方式涵盖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大类;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渲染、衬托、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常见的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如2006年的第19题考查“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
这一点,常常是我们考生答题中的难点和困惑点,不易得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分析、辨别和识记不同术语的表达,切实做到真切理解涵义,准确掌握用途,稳定拿到分数的目的。
6.注重分析,有条理地作答。
高考语文试题强调考生能主观能动发挥,如2007年语文卷的第17题“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2008年语文卷的第19题“请具体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展现自己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过程。注重分析,然后有条理地进行作答和阐释,围绕答题要点进行扼要的说明。只有这样作答,才能够涵盖尽可能广泛的内容,才有可能接近于答案所指。
四、作答语言要流利并有逻辑性
作答问题,不仅要意思到位,还要涵盖尽可能广泛的内容。许多考生答题时,常常因为语句涵义不到位而被扣分,这看似一个理解和综合的问题,实则是一个逻辑思维缺陷的问题。同一类型的话语反复地去表达,不经意中忽略了另一个角度上的问题。如2008年的第16题,对雾的主要特点的概述。很多考生注意到了雾本身具有的模糊性特点,但却遗忘了原文第二段中对“遮蔽性”的描述。大量的文字重复表达雾的模糊性,却没涉及遮蔽性的相关介绍。
五、注重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高考中不少试题,尤其是阅读文段,题目所要求作答的内容,往往在文本中可以寻找到相应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注意“上下文”。如2006年的第17题“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2007年的第18题“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的问题,都是要求考生回归文本,从所给的文本中寻找试题的答案。2008年第18题 “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题干就好比一个指南针,指出了答题的方向,剩下的就看考生如何归纳和概述了。
六、挖掘文本精神,从深层次来理解文本涵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所选文本是作者在经历了一定的顿悟后的创造产物。一篇有价值的文本,除了文字本身的力量外,还具有一定的情感冲击和精神建树。如2005年的第18题对“生命根基――精神家园”一浅一深要点的考核,2006年的第18题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诸如此类的设问和作答,在历年来的试题中还有很多。这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挖掘文本的精神,实际就是在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七、注意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可能导致错误的地方
语文试卷在标准化的环境中,除了考查能力的高低之外,还有对细节的考查。细心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读清文本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文本,而读清试题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作答。在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在规定的范围内作答,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并尽可能地多答。如2005年的第19题要求答案“不超过40个字”,2008年的第17题要求“不超过20字”。很多考生临场或慌乱或马虎,看得不仔细也不认真,白白丢掉了分数。还有诸如版面设计,字迹书写等细节,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也要注意。
总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涵盖面广,难度较大,思想较深,要想取得好成绩,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苹果的味道要自己尝一尝才知道,现代文阅读同样需要考生去踏实实践、琢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高考语文试题共分七大板块,每一板块内容都很重要,其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在整张试卷中占据很大比例。要想获取语文科的理想成绩,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去应对现代文阅读题目呢?下面就如何应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做一些有益的探究。
一、注意心理调节
高中生理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暗示的能力。在高考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生僻或艰涩的问题,这个时候,不能烦躁,更不能放弃不理。合理的方式应该是冷静自己,调节情绪,努力回想所学知识,进入到试题所要求的语言环境中去,认真思考,仔细答题。我们经常见到有的考生一走出考场就后悔不迭。有些自己本来会做的试题,正是因为临场的慌乱导致无谓的丢分。
一定的心理暗示,同样适用于考试过程中。碰到现代文阅读方面的障碍,内心要鼓励自己,诸如:“一定要挺住。”“努力些,我可以的。”“再想想,自己是可以做出来的。”等等。只要是能够舒缓自己情绪的办法, 都是好办法。
二、踏实阅读,读懂文章中的每一句话
无论多好的方法和措施,无论多高深的谋略和哲理,都要经过实践这一关。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一般说来,高考语文湖北卷中所出现的现代文阅读文章多为散文(如季羡林的《雾》、都德的《从阿尔卑斯山归来》)和小说(如杨闻宇的《日月行色》)。怎么读?如何进入文本?进入之后又要干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可以问很多,但最基本的是要读得进去。2008年湖北卷中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就题目而言,正是我们所要求的能读得进去,读得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
1.注意文本标题的高度概括和浓缩作用。
从题目的指向上,一般可以窥测到作者的部分写作意图。如2005年语文卷中韩少功的《土地》,我们可以联系生活,进而理解土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呼唤人们重视土地,尊重土地,这样就容易回答第18题了;2006年的卷中都德的《从阿尔卑斯山归来》,我们可以想象那幅开阔壮丽的场景,而标题就预示了本文是一篇介绍沿途风光和物产,介绍一路艰辛和跋涉的散文,第16、17题就考查到了有关的内容。
2.精读语句,把握语句的深层含义。
语言是构成文本的基本要素,顺利地通读语句是能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基本要求。对语句的考查,同样出现在历次考试的试卷中。2005年高考语文卷第19题问“深刻内涵”,2008年的卷中第18题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都是通过语句来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和语言领悟水平。我们在作答类似问题的时候,不能“就句论句”,而应具有全盘的观点和一体化的考量。如2005年语文卷的第19题考核“深刻内涵”,要想到这里的土地不仅仅是现实中的土地,还应展开联想和想象,复原“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而得出“与自然的生命交流越来越少;劳动创造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少”的结论。
3.有意识地概括文段和语段的大意。
考试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时间,我们在进行初次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语段内容的总结和概括,用极少的几个字或一句话(有时就是文段上的某句中心语)来记录语段内容。这样读下来,一方面可以窥见文章的写作线索和脉络,另一方面还可以通盘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在进行散文篇章阅读时,我们借用“形散神聚”的特点,可以提炼出文眼;在进行小说篇目阅读时,我们借用“小说三要素”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不同要素所代表的具体内涵。
4.针对不同文体样式,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答题方法。
正如上文所说,对散文和小说篇目的阅读有不同的方法。散文阅读如2005年卷的第20题,考查叙述人称和修辞方法,这是散文鉴赏中常出现的问题。小说类如2007年卷的第18、19题,要求举例分析“人物语言”和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这是小说学习中常出现的对三要素的考核。考生在平日的学习中,要注意老师的分析和讲授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就不难了。
5.注重对语文术语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语文答题术语有很多,最常见的为以下几种:描写方法,尤其是人物描写中常见的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达方式涵盖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大类;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渲染、衬托、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常见的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如2006年的第19题考查“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
这一点,常常是我们考生答题中的难点和困惑点,不易得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分析、辨别和识记不同术语的表达,切实做到真切理解涵义,准确掌握用途,稳定拿到分数的目的。
6.注重分析,有条理地作答。
高考语文试题强调考生能主观能动发挥,如2007年语文卷的第17题“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2008年语文卷的第19题“请具体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展现自己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过程。注重分析,然后有条理地进行作答和阐释,围绕答题要点进行扼要的说明。只有这样作答,才能够涵盖尽可能广泛的内容,才有可能接近于答案所指。
四、作答语言要流利并有逻辑性
作答问题,不仅要意思到位,还要涵盖尽可能广泛的内容。许多考生答题时,常常因为语句涵义不到位而被扣分,这看似一个理解和综合的问题,实则是一个逻辑思维缺陷的问题。同一类型的话语反复地去表达,不经意中忽略了另一个角度上的问题。如2008年的第16题,对雾的主要特点的概述。很多考生注意到了雾本身具有的模糊性特点,但却遗忘了原文第二段中对“遮蔽性”的描述。大量的文字重复表达雾的模糊性,却没涉及遮蔽性的相关介绍。
五、注重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高考中不少试题,尤其是阅读文段,题目所要求作答的内容,往往在文本中可以寻找到相应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注意“上下文”。如2006年的第17题“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2007年的第18题“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的问题,都是要求考生回归文本,从所给的文本中寻找试题的答案。2008年第18题 “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题干就好比一个指南针,指出了答题的方向,剩下的就看考生如何归纳和概述了。
六、挖掘文本精神,从深层次来理解文本涵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所选文本是作者在经历了一定的顿悟后的创造产物。一篇有价值的文本,除了文字本身的力量外,还具有一定的情感冲击和精神建树。如2005年的第18题对“生命根基――精神家园”一浅一深要点的考核,2006年的第18题以狗作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诸如此类的设问和作答,在历年来的试题中还有很多。这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挖掘文本的精神,实际就是在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七、注意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可能导致错误的地方
语文试卷在标准化的环境中,除了考查能力的高低之外,还有对细节的考查。细心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读清文本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文本,而读清试题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作答。在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在规定的范围内作答,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并尽可能地多答。如2005年的第19题要求答案“不超过40个字”,2008年的第17题要求“不超过20字”。很多考生临场或慌乱或马虎,看得不仔细也不认真,白白丢掉了分数。还有诸如版面设计,字迹书写等细节,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也要注意。
总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涵盖面广,难度较大,思想较深,要想取得好成绩,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苹果的味道要自己尝一尝才知道,现代文阅读同样需要考生去踏实实践、琢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