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策略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2017年的高考考纲修订内容明确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必然成为一项重要考察内容,而对新高考的快速阅读的策略研究,也自然成为必要。
温儒敏教授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新闻发布会上围绕语文考纲做了如下发言:“语文加大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为何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讲、讲读和反复训练。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对训练和考试更加熟悉,却未必培养起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
一、影响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考场中的阅读速度,不仅要准确地读懂所给阅读文本的信息与内容,还要领会题干的要求与回答的内容。那么,在探究快速阅读策略之前,应该去探究一下影响考生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
(一)试卷字数
这是最直接的增加阅读量的方法。2016年全国卷Ⅰ论述文阅读文本共计1106字,文言文阅读文本共计600字,文学类阅读文本共计1645字,实用类阅读文本共计1684字,其中文学类和实用类是选做,阅读量适中。如果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的话,那么学生的现代文文本阅读量将达到3300字,这是非常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如果加上文言文的600字,还有其他零碎的文本和所有板块的题干内容,阅读量真的非常大。
(二)文本广度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文本内容逐渐涉及到各个方面。2016年全国卷论述文章涉及到殷墟甲骨文、小说写作理论和文学历史关系等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涉及到农业、第二次世界战争和社会人际关系等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涉及到文学、数学和历史人物顾炎武等内容。在一张试卷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是语文,还有数学、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即便不是主要考查的对象,但对学生阅读仍然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部分文科生会对数学内容比较陌生,而部分理科生会对政治历史等内容感到陌生。
(三)文本深度
通过对比广东卷与全国卷可以发现,全国卷更注重要求考生从内容上读懂文本,而并非简单地把握字面内容,这一点在论述文体现得更为明显。全国卷论述文阅读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学生需要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实用类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四)思维转换
全国卷增加阅读量的重要方法大概就是在同一类型题目中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除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几年来均采用“相关链接”的方式增加非连续性文本之外,在2016年高考中,语文全国卷Ⅰ、Ⅱ和Ⅲ古诗阅读均有4个注释,相比2015年、2014年和2013年古诗阅读增加了注释的个数。因此,不难想象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要求学生转换思维的频率增加的可能性极大。除了阅读板块内思维转换频率增加,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转换频率也会增加,尤其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古诗文—语言文字应用—作文”这样频繁的转换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五)问题干扰
除了阅读文本,考生还要阅读题干。只有既读懂了文本,又把握了题干,才能有可能做对题并获得理想的分数。通过近几年全国卷语文试题对比发现,命题者尽量避开答题套路,命制出许多新颖的题目。例如2016年全国卷Ⅰ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题: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道题目要求为“理解句子”,许多学生认为要全篇去筛选信息,不敢确定答案其实就在“相关链接”的一条中。命题者往往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题目,让粗心大意的考生因阅读不仔细而落入“圈套”。
(六)心理距离
目前考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左右,学生如果对接触到的文本感到陌生(即超出了自己的生活范围与年龄心理认知范围)的话,也会增加阅读量。2017年高考考纲明确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这一要求无疑加大了阅读难度,泱泱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积淀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对积累较少的同学而言难度较大。在文本中增加间接体验会给学生营造一个陌生的心理文化环境,学生接受这样的心里文化环境尚需要一定的时间,再来做题时间就更加紧迫了。2016年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察李锐的《锄》,“锄”这种农具对于生长在城里的考生而言就可能感到有些陌生——幸好是选做题,但一旦改成必做题,恐怕许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就不够了。
二、快速阅读策略
以上是影响学生阅读速度的几项基本因素,综合起来,根本上还是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个层次目标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因此,高三语文教师和学生在高考备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阅读速度。
(一) 打好阅读的“金字塔底座”
阅读速度,最终还是取决于阅读的量的积累。学生不仅要阅读文学类书籍,还要阅读社会、科学、经济、文化、美学、历史等诸多方面的书籍,还有浅层的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理论性的知识,做好必备知识的储备工作,才能做好阅读预期工作。
阅读预期工作即在阅读文本时就已经大概了解整个文本要讨论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情感等等,即阅读中的“见微知著”。2016年全国卷Ⅰ论述文阅读考殷墟甲骨文的内容,假如学生之前阅读过相关文章,便不会惊慌失措;实用类考察陈忠实的传记,于2016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学生读过陈忠实的传记或作品,也会倍感亲切。
又比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目,学生如果在考试前有这方面的诗歌阅读积累,读过类似的诗歌比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登金陵凤凰台》、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又对“任公子垂钓”的典故了如指掌,有了这种阅读准备,通过题目“金陵望汉江”进行阅读预期:李白为什么要在金陵望汉江、李白在金陵望到了怎样的汉江等,采取这样“以意逆志”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就会大大提升。
(二) 用逻辑思维为阅读理解“提速”
能够入选高考题目的文本必然经过命题专家的反复思考与斟酌,这些文本必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成的,如果文本逻辑混乱是一定无法进入命题专家的“法眼”的。因此,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去分析文本,必然会事半功倍。比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论述文阅读“殷商甲骨文”按照“总分”逻辑关系进行的:第一段总写“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接下来从三个方面分述甲骨文发现的三个意义。而文言文阅读一般是并列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分述传主几件主要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来表达传主的不同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也一定会按照逻辑顺序进行。
学生要学会分析不同文本的逻辑关系,进而更好地把握文本思路和内容。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总分关系、整体部分关系、概括具体关系、正反对比关系、具体抽象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等。而小说又有叙事顺序,散文有贯穿全文的“神”,人物传记又有顺序(比如时间顺序),而新闻却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等等。学生整体阅读文本时,通过分析逻辑对文本提纲挈领,阅读速度自然加快。
(三) 总结文本特点规律,搭上理解与解题的“快车”
每一种文本的阅读理解方法都有共性和个性特点。比如在论述文、古诗文、文学类和实用类中都会有结构安排、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共性的特点,学生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比如通过逻辑分析把握文章中心要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古诗文、文学类、实用类都可能会涉及到人物形象),通过借助表达方式(抒情、议论等)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文本细节、手法技巧的运用又起到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文本,都会有这些共性的特点。
各种题目也可能有其共性特点。比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文章标题进行考察,其实在诗歌鉴赏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也可以对文章标题进行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对考察标题类的题目有足够的答题角度和思路准备,比如标题的本身意思、是否有修辞、与文章内容主旨关联等等。
而每一种文本又有它的个性。论述文用语比较书面并且注重表达的严密性,文章逻辑的严密性和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等等,比较客观。而文学类文本带有比较强烈的原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语言灵活多变,注重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将文章主旨内化在标题、人物形象、环境和情节之中。实用类文本比如传记基本上是基于真人真事,尽量客观地展示传主的最突出的特点等等。
这需要学生平常要广泛阅读并把握论述类、文言文、古诗词、小说、散文、戏曲、传记、新闻、科普文等不同文体的不同文体特点,并对常常考察的内容和题目进行梳理归纳,做到心中有数。现以小说为例, 2016年全国卷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小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品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语言艺术,作品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四个方面也是历年来小说阅读的常考内容。
尽管如此,在高考改革面前,没有捷径可走,任何高考改革都离不开主要思想的指导和高考人才选拔的重要任务。按照温儒敏教授的理解,课改就是在“考察语文能力”和“不把学生考死”中寻求一条合理的道路,因此高考备考又有规律可循。只要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上去了,语文有了足够的积累,关键能力提高了,又有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语文的高考备考才会不总是那么面目可憎。
总之,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对于考生而言,刷题并不能代替阅读,还是要有泛读与精读的结合;对于语文老师而言,讲题也不能代替阅读,还是要有阅读的引领与深入。那样,才能做到像温儒敏教授所说的“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这样的高考复习备考,才不会距离语文太远,语文学习才不会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阅读,应该是语文复习的应有之义。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2017年的高考考纲修订内容明确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新高考语文快速阅读必然成为一项重要考察内容,而对新高考的快速阅读的策略研究,也自然成为必要。
温儒敏教授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新闻发布会上围绕语文考纲做了如下发言:“语文加大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阅读速度和阅读量也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为何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拘泥于精讲、讲读和反复训练。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对训练和考试更加熟悉,却未必培养起了良好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读书太少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如果高考能适当增加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改进。”
一、影响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考场中的阅读速度,不仅要准确地读懂所给阅读文本的信息与内容,还要领会题干的要求与回答的内容。那么,在探究快速阅读策略之前,应该去探究一下影响考生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
(一)试卷字数
这是最直接的增加阅读量的方法。2016年全国卷Ⅰ论述文阅读文本共计1106字,文言文阅读文本共计600字,文学类阅读文本共计1645字,实用类阅读文本共计1684字,其中文学类和实用类是选做,阅读量适中。如果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的话,那么学生的现代文文本阅读量将达到3300字,这是非常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如果加上文言文的600字,还有其他零碎的文本和所有板块的题干内容,阅读量真的非常大。
(二)文本广度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文本内容逐渐涉及到各个方面。2016年全国卷论述文章涉及到殷墟甲骨文、小说写作理论和文学历史关系等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涉及到农业、第二次世界战争和社会人际关系等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涉及到文学、数学和历史人物顾炎武等内容。在一张试卷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是语文,还有数学、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即便不是主要考查的对象,但对学生阅读仍然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部分文科生会对数学内容比较陌生,而部分理科生会对政治历史等内容感到陌生。
(三)文本深度
通过对比广东卷与全国卷可以发现,全国卷更注重要求考生从内容上读懂文本,而并非简单地把握字面内容,这一点在论述文体现得更为明显。全国卷论述文阅读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学生需要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实用类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四)思维转换
全国卷增加阅读量的重要方法大概就是在同一类型题目中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除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几年来均采用“相关链接”的方式增加非连续性文本之外,在2016年高考中,语文全国卷Ⅰ、Ⅱ和Ⅲ古诗阅读均有4个注释,相比2015年、2014年和2013年古诗阅读增加了注释的个数。因此,不难想象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要求学生转换思维的频率增加的可能性极大。除了阅读板块内思维转换频率增加,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转换频率也会增加,尤其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古诗文—语言文字应用—作文”这样频繁的转换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
(五)问题干扰
除了阅读文本,考生还要阅读题干。只有既读懂了文本,又把握了题干,才能有可能做对题并获得理想的分数。通过近几年全国卷语文试题对比发现,命题者尽量避开答题套路,命制出许多新颖的题目。例如2016年全国卷Ⅰ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题: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道题目要求为“理解句子”,许多学生认为要全篇去筛选信息,不敢确定答案其实就在“相关链接”的一条中。命题者往往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题目,让粗心大意的考生因阅读不仔细而落入“圈套”。
(六)心理距离
目前考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左右,学生如果对接触到的文本感到陌生(即超出了自己的生活范围与年龄心理认知范围)的话,也会增加阅读量。2017年高考考纲明确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这一要求无疑加大了阅读难度,泱泱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积淀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文化常识,对积累较少的同学而言难度较大。在文本中增加间接体验会给学生营造一个陌生的心理文化环境,学生接受这样的心里文化环境尚需要一定的时间,再来做题时间就更加紧迫了。2016年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察李锐的《锄》,“锄”这种农具对于生长在城里的考生而言就可能感到有些陌生——幸好是选做题,但一旦改成必做题,恐怕许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就不够了。
二、快速阅读策略
以上是影响学生阅读速度的几项基本因素,综合起来,根本上还是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个层次目标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因此,高三语文教师和学生在高考备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阅读速度。
(一) 打好阅读的“金字塔底座”
阅读速度,最终还是取决于阅读的量的积累。学生不仅要阅读文学类书籍,还要阅读社会、科学、经济、文化、美学、历史等诸多方面的书籍,还有浅层的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理论性的知识,做好必备知识的储备工作,才能做好阅读预期工作。
阅读预期工作即在阅读文本时就已经大概了解整个文本要讨论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情感等等,即阅读中的“见微知著”。2016年全国卷Ⅰ论述文阅读考殷墟甲骨文的内容,假如学生之前阅读过相关文章,便不会惊慌失措;实用类考察陈忠实的传记,于2016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学生读过陈忠实的传记或作品,也会倍感亲切。
又比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目,学生如果在考试前有这方面的诗歌阅读积累,读过类似的诗歌比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登金陵凤凰台》、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又对“任公子垂钓”的典故了如指掌,有了这种阅读准备,通过题目“金陵望汉江”进行阅读预期:李白为什么要在金陵望汉江、李白在金陵望到了怎样的汉江等,采取这样“以意逆志”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就会大大提升。
(二) 用逻辑思维为阅读理解“提速”
能够入选高考题目的文本必然经过命题专家的反复思考与斟酌,这些文本必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成的,如果文本逻辑混乱是一定无法进入命题专家的“法眼”的。因此,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去分析文本,必然会事半功倍。比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论述文阅读“殷商甲骨文”按照“总分”逻辑关系进行的:第一段总写“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接下来从三个方面分述甲骨文发现的三个意义。而文言文阅读一般是并列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分述传主几件主要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来表达传主的不同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也一定会按照逻辑顺序进行。
学生要学会分析不同文本的逻辑关系,进而更好地把握文本思路和内容。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总分关系、整体部分关系、概括具体关系、正反对比关系、具体抽象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等。而小说又有叙事顺序,散文有贯穿全文的“神”,人物传记又有顺序(比如时间顺序),而新闻却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等等。学生整体阅读文本时,通过分析逻辑对文本提纲挈领,阅读速度自然加快。
(三) 总结文本特点规律,搭上理解与解题的“快车”
每一种文本的阅读理解方法都有共性和个性特点。比如在论述文、古诗文、文学类和实用类中都会有结构安排、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共性的特点,学生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比如通过逻辑分析把握文章中心要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古诗文、文学类、实用类都可能会涉及到人物形象),通过借助表达方式(抒情、议论等)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文本细节、手法技巧的运用又起到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哪一种文本,都会有这些共性的特点。
各种题目也可能有其共性特点。比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文章标题进行考察,其实在诗歌鉴赏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也可以对文章标题进行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对考察标题类的题目有足够的答题角度和思路准备,比如标题的本身意思、是否有修辞、与文章内容主旨关联等等。
而每一种文本又有它的个性。论述文用语比较书面并且注重表达的严密性,文章逻辑的严密性和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等等,比较客观。而文学类文本带有比较强烈的原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语言灵活多变,注重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将文章主旨内化在标题、人物形象、环境和情节之中。实用类文本比如传记基本上是基于真人真事,尽量客观地展示传主的最突出的特点等等。
这需要学生平常要广泛阅读并把握论述类、文言文、古诗词、小说、散文、戏曲、传记、新闻、科普文等不同文体的不同文体特点,并对常常考察的内容和题目进行梳理归纳,做到心中有数。现以小说为例, 2016年全国卷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小说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品形象、内涵和艺术魅力,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语言艺术,作品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四个方面也是历年来小说阅读的常考内容。
尽管如此,在高考改革面前,没有捷径可走,任何高考改革都离不开主要思想的指导和高考人才选拔的重要任务。按照温儒敏教授的理解,课改就是在“考察语文能力”和“不把学生考死”中寻求一条合理的道路,因此高考备考又有规律可循。只要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上去了,语文有了足够的积累,关键能力提高了,又有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语文的高考备考才会不总是那么面目可憎。
总之,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对于考生而言,刷题并不能代替阅读,还是要有泛读与精读的结合;对于语文老师而言,讲题也不能代替阅读,还是要有阅读的引领与深入。那样,才能做到像温儒敏教授所说的“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和比较好的阅读能力”,这样的高考复习备考,才不会距离语文太远,语文学习才不会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阅读,应该是语文复习的应有之义。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