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长沙考研教育学干货:教育的概念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专业复习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复习的关键在于注意寻找考试重点、把握命题规律、定准复习方向。在此,长沙新东方对2019考研教育学干货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备考生好好把握仅剩不多的时间,只为在成绩出来的那天,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2019考研教育学干货知识点: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其他概念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
2、“教育”概念是构建教育学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理解各种教育学说的一把钥匙。
3、培养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的特征。
4、“教育”一词英、法、德语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5、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6、《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7、给“教育”下定义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开始。
8、我国和前苏联教育学者根据教育定义外延的大小,划分出“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
9、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特征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
10、描述性定义是指适当描述一定情境中被定义对象某些关键特征或指出使用被定义概念的方法,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或“教育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最好途径”。
11、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并在自己的教育论述中始终遵守,如“在本文中,我将教育定义为直接支持和维护有目的的教与学的一整套社会制度。”
12、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出被定义对象“是”什么,又明确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什么,如“教育是社会籍以发展年轻一代认识生活中的善和价值的能力的手段”。
13、这三种定义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定义往往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定性的,同时又是纲领性的。这种区分有利于分析教育定义所涉及到的事实的、价值的和语言的三个方面,提供了研究教育定义的一个初步框架。
14、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15、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的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16、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决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结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17、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校验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18、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19、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0、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配价值的那一部分的过程。”
21、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22、《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3、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2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25、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26、在教育学界,“教育”的定义与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中原因不仅有个人观点的差别,还有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
27、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8、教育本质问题所要追问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实践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是定义教育的核心问题。
29、教育本质问题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学者曾于同一时期介绍过此问题及他们讨论的结果。
30、我国教育学界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从7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新时期的重要教育学得几乎都参与了这场讨论。
31、这是我国教育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理论论争,对于我国20世纪最后20年的教育思想解放、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2、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规定说”等。
33、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34、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35、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36、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37、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
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38、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39、“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0、根据生产力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划分为古代社会(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又可分为原始社会、古代文明社会)、古代教育(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社会(以使用大机器为标志,又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教育。
41、根据生产关系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以旬分为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42、以生产力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根本的,以生产关系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补充的。
43、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可视为古代教育的亚阶段,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可视为现代教育的亚阶段。
44、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45、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46、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代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现代社会学等。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专业复习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复习的关键在于注意寻找考试重点、把握命题规律、定准复习方向。在此,长沙新东方对2019考研教育学干货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和学习。希望广大备考生好好把握仅剩不多的时间,只为在成绩出来的那天,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2019考研教育学干货知识点: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其他概念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
2、“教育”概念是构建教育学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理解各种教育学说的一把钥匙。
3、培养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的特征。
4、“教育”一词英、法、德语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5、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6、《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7、给“教育”下定义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开始。
8、我国和前苏联教育学者根据教育定义外延的大小,划分出“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
9、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特征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
10、描述性定义是指适当描述一定情境中被定义对象某些关键特征或指出使用被定义概念的方法,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或“教育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最好途径”。
11、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并在自己的教育论述中始终遵守,如“在本文中,我将教育定义为直接支持和维护有目的的教与学的一整套社会制度。”
12、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出被定义对象“是”什么,又明确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什么,如“教育是社会籍以发展年轻一代认识生活中的善和价值的能力的手段”。
13、这三种定义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定义往往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定性的,同时又是纲领性的。这种区分有利于分析教育定义所涉及到的事实的、价值的和语言的三个方面,提供了研究教育定义的一个初步框架。
14、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15、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的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16、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决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结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17、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校验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18、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19、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0、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配价值的那一部分的过程。”
21、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22、《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3、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2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25、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26、在教育学界,“教育”的定义与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中原因不仅有个人观点的差别,还有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
27、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8、教育本质问题所要追问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实践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是定义教育的核心问题。
29、教育本质问题问题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学者曾于同一时期介绍过此问题及他们讨论的结果。
30、我国教育学界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从7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新时期的重要教育学得几乎都参与了这场讨论。
31、这是我国教育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理论论争,对于我国20世纪最后20年的教育思想解放、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2、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规定说”等。
33、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34、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35、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36、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37、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
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38、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39、“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0、根据生产力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划分为古代社会(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又可分为原始社会、古代文明社会)、古代教育(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社会(以使用大机器为标志,又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教育。
41、根据生产关系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以旬分为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42、以生产力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根本的,以生产关系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补充的。
43、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可视为古代教育的亚阶段,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可视为现代教育的亚阶段。
44、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45、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46、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代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现代社会学等。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