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家庭教育: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你有多大福报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周国平曾说过:“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最好的教养,不仅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最爱的人。因为你最亲近的人,只有你才懂得如何去爱。在此,长沙新东方网小编整理了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和学习。以下是“最伤父母的三种话: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你有多大福报。”
当我们牙牙学语或蹒跚学步时,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和鼓励,都能给我们带来莫大欢喜。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有委屈从不向儿女吐露,哪怕生病了也只是默默地吃几片药,还在孩子面前假装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背后,其实是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与依赖。
面对这种爱与依赖,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我们从乖顺听话的孩子,变成了独立、叛逆的成人,有时甚至让语言变成一把利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在父母的内心狠狠地刺了一下,看似平常,伤人却深。
01批评父母无能
“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
“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这样的话,其实是对父母极度的不信任。他们做的好与不好有什么区别呢?
父母喜欢为孩子做点事以体现其价值,拒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儿女不需要他们了,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
其实这背后暗含的是子女的情绪化和傲慢、不谦卑。
父母年岁大了,面对许多新鲜事物,不会像子女那样紧随潮流,即便在子女眼中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他们也要学上好多遍。
很多子女都认为自己比父母强,却忽视了父母的经验与学历无关,这是必须亲身经历过才能拥有的体验。
这些话不仅会让他们伤心,还会让他们因年老产生的自卑感加重,觉得自己没用,恐惧落后于时代。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没有父母哪有我们?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吃饭走路,从来没有嫌弃我们笨,父母老了,我们应该做父母的老师,做到百问不烦,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
所以做子女的千万不要批评父母的无能,这样他们会很伤心!最大的孝,便是不对父母色难。
02抱怨父母啰嗦
“有事吗,没事我挂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啰嗦”
“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
也许一个简单的事,父母也会嘱咐很多遍,例如叮嘱我们穿厚点,嘱咐我们别着凉,嘱咐我们少喝酒,嘱咐我们早回家......
这时,一定不要对父母说:“别啰嗦了,烦不烦!”
因为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啰嗦你,其实你的父母并不是一个啰嗦的人,你见过他们什么时候向别人啰嗦过?
“记忆中和父母拌过无数的嘴,但从来没想到,小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妈妈竟然整整记了20年。”一位网友说: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是冬天,早上快迟到了,我妈非说今天要变天,让我把棉裤穿上,我说我不冷,来不及了,她还是唠唠叨叨没完,说“你穿上怎么了,能花多少时间啊,长这么大怎么这么让人操心啊。”
我一急就脱口而出,“嫌我让你操心,那生我干嘛呀?” 我妈立刻不说话了,我推起自行车就往外走,她追出来,默默地往我车筐里塞了个面包。
说着说着,眼圈红了起来。
不经意的这样一件事,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却时不时总提,“那你生我干嘛呀”这句话,就像刻在了她脑子里一样,20年了还念念不忘。
去年这位网友生了孩子,10个月里拖着沉甸甸的肚子累得要死,她说,“要是我的孩子以后这样说,估计我给他一个耳光的心都有。”
03对父母的教育不耐烦
“烦不烦啊”
“瞎操心什么啊”
“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
“孝顺”两个字千百年来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它们的含义。
“孝”体现了下对上的爱和尊重,“顺”要求孩子在顺服父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如果在子女的内心里没有这个“顺”字,那么很容易在沟通中丧失谦卑和尊重。
每当父母因为某件事教育我们时,好多孩子会说:“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等不耐烦的话,其实父母只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
直到我们为人父母后才明白,原来我们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对父母多一些体谅,等他们哪天不管我们了,不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会更加难过!
“谢谢你”
“请”
小的时候,父母给你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你高兴的会说:“妈妈,谢谢你。”父母可能会为此欣慰高兴;
但当你长大后,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给你做饭铺床,你也把“谢谢你”、“请”这种职场用语挂在嘴边,难免会让父母心酸,也许你是无意中把这些话带到了家里,也许你是真的想感谢父母。
但是当着他们的面说这样的话,会让他们伤心。
因为在父母眼中,你始终都只是孩子,都是那个调皮捣蛋、横冲直撞,老惹自己生气的小鬼。
所以他们给予你的爱,是一辈子的,是不求回报的。
林俊杰有一首《陌生老朋友》的歌,这样写到:
问候太客套,不要太像社交,
不如胡说八道;
小人就小人,友情不用搞得太深奥;
不怕有磨擦,吵吵闹闹,只怕太有礼貌。
在某些场合,对待某些人,我们需要礼貌,谨慎一点;
但在某些场合,对待亲密的朋友,我们可以随意一点,甚至可以邋遢一点。
哪怕你真的想感恩父母,也不要把“谢谢你”、“请”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千万别等到父母老了,你才突然发现,他们才是你最应该倾心的人。
时间可以不对他们仁慈,但你一定要对他们温柔。
因为父母是我们的根。
老话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周国平曾说过:“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最好的教养,不仅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最爱的人。因为你最亲近的人,只有你才懂得如何去爱。在此,长沙新东方网小编整理了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和学习。以下是“最伤父母的三种话: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你有多大福报。”
当我们牙牙学语或蹒跚学步时,父母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和鼓励,都能给我们带来莫大欢喜。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父母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有委屈从不向儿女吐露,哪怕生病了也只是默默地吃几片药,还在孩子面前假装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背后,其实是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与依赖。
面对这种爱与依赖,我们又做了什么呢?
我们从乖顺听话的孩子,变成了独立、叛逆的成人,有时甚至让语言变成一把利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在父母的内心狠狠地刺了一下,看似平常,伤人却深。
01批评父母无能
“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
“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
“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
这样的话,其实是对父母极度的不信任。他们做的好与不好有什么区别呢?
父母喜欢为孩子做点事以体现其价值,拒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儿女不需要他们了,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
其实这背后暗含的是子女的情绪化和傲慢、不谦卑。
父母年岁大了,面对许多新鲜事物,不会像子女那样紧随潮流,即便在子女眼中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他们也要学上好多遍。
很多子女都认为自己比父母强,却忽视了父母的经验与学历无关,这是必须亲身经历过才能拥有的体验。
这些话不仅会让他们伤心,还会让他们因年老产生的自卑感加重,觉得自己没用,恐惧落后于时代。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没有父母哪有我们?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吃饭走路,从来没有嫌弃我们笨,父母老了,我们应该做父母的老师,做到百问不烦,这其实也是一种孝道!
所以做子女的千万不要批评父母的无能,这样他们会很伤心!最大的孝,便是不对父母色难。
02抱怨父母啰嗦
“有事吗,没事我挂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啰嗦”
“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
也许一个简单的事,父母也会嘱咐很多遍,例如叮嘱我们穿厚点,嘱咐我们别着凉,嘱咐我们少喝酒,嘱咐我们早回家......
这时,一定不要对父母说:“别啰嗦了,烦不烦!”
因为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啰嗦你,其实你的父母并不是一个啰嗦的人,你见过他们什么时候向别人啰嗦过?
“记忆中和父母拌过无数的嘴,但从来没想到,小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妈妈竟然整整记了20年。”一位网友说: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是冬天,早上快迟到了,我妈非说今天要变天,让我把棉裤穿上,我说我不冷,来不及了,她还是唠唠叨叨没完,说“你穿上怎么了,能花多少时间啊,长这么大怎么这么让人操心啊。”
我一急就脱口而出,“嫌我让你操心,那生我干嘛呀?” 我妈立刻不说话了,我推起自行车就往外走,她追出来,默默地往我车筐里塞了个面包。
说着说着,眼圈红了起来。
不经意的这样一件事,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却时不时总提,“那你生我干嘛呀”这句话,就像刻在了她脑子里一样,20年了还念念不忘。
去年这位网友生了孩子,10个月里拖着沉甸甸的肚子累得要死,她说,“要是我的孩子以后这样说,估计我给他一个耳光的心都有。”
03对父母的教育不耐烦
“烦不烦啊”
“瞎操心什么啊”
“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
“孝顺”两个字千百年来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它们的含义。
“孝”体现了下对上的爱和尊重,“顺”要求孩子在顺服父母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如果在子女的内心里没有这个“顺”字,那么很容易在沟通中丧失谦卑和尊重。
每当父母因为某件事教育我们时,好多孩子会说:“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等不耐烦的话,其实父母只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
直到我们为人父母后才明白,原来我们也是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对父母多一些体谅,等他们哪天不管我们了,不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会更加难过!
“谢谢你”
“请”
小的时候,父母给你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你高兴的会说:“妈妈,谢谢你。”父母可能会为此欣慰高兴;
但当你长大后,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给你做饭铺床,你也把“谢谢你”、“请”这种职场用语挂在嘴边,难免会让父母心酸,也许你是无意中把这些话带到了家里,也许你是真的想感谢父母。
但是当着他们的面说这样的话,会让他们伤心。
因为在父母眼中,你始终都只是孩子,都是那个调皮捣蛋、横冲直撞,老惹自己生气的小鬼。
所以他们给予你的爱,是一辈子的,是不求回报的。
林俊杰有一首《陌生老朋友》的歌,这样写到:
问候太客套,不要太像社交,
不如胡说八道;
小人就小人,友情不用搞得太深奥;
不怕有磨擦,吵吵闹闹,只怕太有礼貌。
在某些场合,对待某些人,我们需要礼貌,谨慎一点;
但在某些场合,对待亲密的朋友,我们可以随意一点,甚至可以邋遢一点。
哪怕你真的想感恩父母,也不要把“谢谢你”、“请”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千万别等到父母老了,你才突然发现,他们才是你最应该倾心的人。
时间可以不对他们仁慈,但你一定要对他们温柔。
因为父母是我们的根。
老话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
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