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毁掉一个孩子,就管他,使劲管他

2019-04-0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视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有这么个人,他博学,能讲授《左传》、《尚书》,他工作体面,是一线城市审计局职工。有学识、工作稳定、有社会地位,是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的成功标签。然而,拥有这些标签的人,是一个流浪汉,名叫沈巍。最近,他的视频被传到网络,因其博学与身份形成巨大反差,爆红。人们好奇,好学又博学且有正式工作,他为何流落街头?近日,他的一份自述,解开了谜团,原来父亲对他管束严苛...

  沈巍从小爱读文史类书籍,但父亲深恶痛绝,只能捡垃圾卖钱买书,躲在被窝看,也因此养成捡垃圾的习惯。

  他想读中文或国际政治专业,但在父亲的压力下,选了审计,进了审计局。

  在单位因捡垃圾被发现,被认为脑子有病,“被病假”在家,从此开始捡垃圾买书看书的流浪生活,一捡就是26年。

  爸爸临终前愧疚落泪:儿子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

  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我为了你好,管你,把你变成我希望的样子,结果却毁了你。

  01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

  没有自主性

  有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深深误解,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相信孩子的自主性,认为只有按规划的道路走,孩子才会好:

  孩子喜欢文史哲,偏要他学数理化;

  孩子喜欢创意工作,偏要他当公务员。

  甚至管孩子到了细节:

  不能留长头发,学习会分心;

  休息时间都要用在补习班,不能浪费;

  要定更高目标,不能懈怠……

  一期《少年说》,一个男孩哭诉这辈子都不想再吃苹果鸡蛋喝牛奶。因为从小学起,妈妈要他每天吃苹果,小学六年一共吃了2190个。

  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管着孩子跟着节奏走,等有天,没有了父母的他律,孩子也失去了自律。

  前段时间有则热搜,某高校高数老师苦于学生不听课,上课时用电脑搜索“大学生上课不听讲老师怎么办”,被与电脑连接的屏幕展现给学生。

  留言区有一条扎眼评论:大学生在假装上课,却好意思调侃老师。

  在大学假装上课的,不只是上热搜的一小撮学生。

  《某大学一次性清退22名学生: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正在假装学习》一文指出,我国的本专科生已有2695万人,而里面真正在努力学习的学生,乐观估计只有500万。

  前一秒还在为高考发狠攻坚,后一秒就坐在大学教室里发呆睡觉。

  一位老师说,很多大学生已习惯被权威、父母左右,也习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密不透风的管束,让孩子没有了内在动力,待无人管束时,孩子的自主性已然丧失。

  02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

  丧失幸福感

  北京大学的郑腾飞,毕业后获得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是别人眼里的学霸、教育成功的典范。

  然而,她说决不会要求孩子以学霸为目标,因为被管出来的学霸的苦她知道。

  在大学前,她一心修炼考试技能,从未思考过为什么要上大学、喜欢什么。

  进了北大,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无动力,无人管束,大量时间花在打游戏、看电影。毕业时,不知如何选择便随大流到美国读博。

  读博时才发现赖以生存的考试成绩已无意义,又不具备读博所需的科研素养,在精英环绕的环境里,自信备受打击,痛苦熬到毕业。

  她反思,“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才是克服艰难坚持下去的动力,同时也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而我已年近三十,竟答不出喜欢什么。这种茫然令我绝望。”

  像郑腾飞这样,早早被扼杀了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谈不上发展兴趣爱好和自己做选择,更不要提成就感和幸福感。

  有反思,还是好的。最可怜的是,被管到麻木。

  一位在投行做HR的朋友,面试过一位求职者,国内名校生兼海归,履历闪闪发光。

  然而,这位万里挑一的求职者,眼里却没有光芒。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应聘时,他说,是父母要的。

  完全感受不到他的自豪感和如果成功应聘的幸福感。

  张德芬说:“太多条件优越的孩子,茫然地活着,感受不到幸福。”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而活;

  没有内在价值感,需要被夸才能确认自己是好的;

  一旦工作或学习受挫,就陷入深深的迷茫……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从小靠外界的力量推着走,抹杀了内心真实的欲望和动力,长大后缺乏价值感和意义感,无法获得幸福感。

  03

  每个人的童年

  都曾有过让他成为大牛的经历

  很赞同一句话:精彩的人生,是摆脱他人的期待,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玩耍。

  一位同学移居德国,那里的孩子大多活得肆意而精彩。她精辟地总结:每个人的童年,都曾有过让他成为大牛的经历,关键看父母怎么做。

  她邻居的孩子,跟爸妈去了一次非洲后,对野生动物产生兴趣,自己琢磨研究。8岁时兴趣转到了海洋生物上,想当海洋生物学家,需要航海知识,就让爸妈报了儿童航海培训。

  学了航海后,发现真正热爱的不是生物学而是造船。在不断的摸索中,孩子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过程中,孩子还自学了中文,因为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中国。他大学专业是造船,现在已经是造船专家。

  相信孩子的主动性,不过分管束,孩子可以自我成长到成才,也活得幸福。

  一次,偶遇一位美国老太太。老太太说女儿是幼儿园老师,梦想也是做老师,美国老师薪水并不高。

  老太太的话让我永远难忘:女儿很爱她的工作,虽然很穷,但幸福极了。

  说话时老太太一脸满足,让我十分震惊。于我,无法将孩子穷和幸福联系起来。

  跟大部分中国父母一样,我大概无法做到孩子很穷,自己却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潇洒玩耍,极有可能想方设法让她换一份不穷的工作,不管她喜欢与否,幸福与否。

  老太太让我想到《无声告白》: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和自由,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最热爱的道路。

  知道自己要什么,活成想要的样子,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们不曾有这样的机会,但应该放开管束的手。因为,孩子值得这样的机会。

  04

  爱他

  是如他所愿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生长,源自于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

  不过分管束孩子,不是放任不管孩子,而是:

  尊重孩子发展的潜能,看见孩子的独特需求,允许孩子去探索和尝试,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和自信的人;

  养育、保护孩子与逐渐放手并行,一边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明确界限,一边克服向孩子授权的恐慌和焦虑,让孩子习得责任感和能力感;

  以示范代替说教,以鼓励代替惩罚,允许孩子在摸索的过程中犯错,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流浪大师”沈巍身上,有着一个孩子生命潜力的倔强。即便捡破烂,也要买心爱的文史书,唯一的心愿是,有固定地方放书,不会因为带不走丢掉。

  豁达坚强如他,不记恨父亲,但是遗憾:如果可以重来,会选择一份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做到,而是本可以。

  当我们控制不住管束孩子的手时,不妨想想沈巍。

  愿每一个父母都学会给孩子真正的爱。

  爱他,如他所愿;而非,如你所愿。

  延伸阅读

  2019长沙中考政策详解:中考等级制度下的录取规律

  2019长沙中考体育注意事项及考试技巧

  2019长沙中考越来越近孩子却学不进去,怎么办?

  2019中考:费力进入长沙名校理实班,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2019长沙中考的单科千分之一政策是怎样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幸的孩子往往来自这5种家庭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学习资讯>小道消息>正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毁掉一个孩子,就管他,使劲管他
    2019-04-08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视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有这么个人,他博学,能讲授《左传》、《尚书》,他工作体面,是一线城市审计局职工。有学识、工作稳定、有社会地位,是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的成功标签。然而,拥有这些标签的人,是一个流浪汉,名叫沈巍。最近,他的视频被传到网络,因其博学与身份形成巨大反差,爆红。人们好奇,好学又博学且有正式工作,他为何流落街头?近日,他的一份自述,解开了谜团,原来父亲对他管束严苛...

      沈巍从小爱读文史类书籍,但父亲深恶痛绝,只能捡垃圾卖钱买书,躲在被窝看,也因此养成捡垃圾的习惯。

      他想读中文或国际政治专业,但在父亲的压力下,选了审计,进了审计局。

      在单位因捡垃圾被发现,被认为脑子有病,“被病假”在家,从此开始捡垃圾买书看书的流浪生活,一捡就是26年。

      爸爸临终前愧疚落泪:儿子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

      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我为了你好,管你,把你变成我希望的样子,结果却毁了你。

      01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

      没有自主性

      有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深深误解,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相信孩子的自主性,认为只有按规划的道路走,孩子才会好:

      孩子喜欢文史哲,偏要他学数理化;

      孩子喜欢创意工作,偏要他当公务员。

      甚至管孩子到了细节:

      不能留长头发,学习会分心;

      休息时间都要用在补习班,不能浪费;

      要定更高目标,不能懈怠……

      一期《少年说》,一个男孩哭诉这辈子都不想再吃苹果鸡蛋喝牛奶。因为从小学起,妈妈要他每天吃苹果,小学六年一共吃了2190个。

      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管着孩子跟着节奏走,等有天,没有了父母的他律,孩子也失去了自律。

      前段时间有则热搜,某高校高数老师苦于学生不听课,上课时用电脑搜索“大学生上课不听讲老师怎么办”,被与电脑连接的屏幕展现给学生。

      留言区有一条扎眼评论:大学生在假装上课,却好意思调侃老师。

      在大学假装上课的,不只是上热搜的一小撮学生。

      《某大学一次性清退22名学生: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正在假装学习》一文指出,我国的本专科生已有2695万人,而里面真正在努力学习的学生,乐观估计只有500万。

      前一秒还在为高考发狠攻坚,后一秒就坐在大学教室里发呆睡觉。

      一位老师说,很多大学生已习惯被权威、父母左右,也习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密不透风的管束,让孩子没有了内在动力,待无人管束时,孩子的自主性已然丧失。

      02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

      丧失幸福感

      北京大学的郑腾飞,毕业后获得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是别人眼里的学霸、教育成功的典范。

      然而,她说决不会要求孩子以学霸为目标,因为被管出来的学霸的苦她知道。

      在大学前,她一心修炼考试技能,从未思考过为什么要上大学、喜欢什么。

      进了北大,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无动力,无人管束,大量时间花在打游戏、看电影。毕业时,不知如何选择便随大流到美国读博。

      读博时才发现赖以生存的考试成绩已无意义,又不具备读博所需的科研素养,在精英环绕的环境里,自信备受打击,痛苦熬到毕业。

      她反思,“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才是克服艰难坚持下去的动力,同时也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而我已年近三十,竟答不出喜欢什么。这种茫然令我绝望。”

      像郑腾飞这样,早早被扼杀了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谈不上发展兴趣爱好和自己做选择,更不要提成就感和幸福感。

      有反思,还是好的。最可怜的是,被管到麻木。

      一位在投行做HR的朋友,面试过一位求职者,国内名校生兼海归,履历闪闪发光。

      然而,这位万里挑一的求职者,眼里却没有光芒。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应聘时,他说,是父母要的。

      完全感受不到他的自豪感和如果成功应聘的幸福感。

      张德芬说:“太多条件优越的孩子,茫然地活着,感受不到幸福。”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而活;

      没有内在价值感,需要被夸才能确认自己是好的;

      一旦工作或学习受挫,就陷入深深的迷茫……

      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从小靠外界的力量推着走,抹杀了内心真实的欲望和动力,长大后缺乏价值感和意义感,无法获得幸福感。

      03

      每个人的童年

      都曾有过让他成为大牛的经历

      很赞同一句话:精彩的人生,是摆脱他人的期待,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玩耍。

      一位同学移居德国,那里的孩子大多活得肆意而精彩。她精辟地总结:每个人的童年,都曾有过让他成为大牛的经历,关键看父母怎么做。

      她邻居的孩子,跟爸妈去了一次非洲后,对野生动物产生兴趣,自己琢磨研究。8岁时兴趣转到了海洋生物上,想当海洋生物学家,需要航海知识,就让爸妈报了儿童航海培训。

      学了航海后,发现真正热爱的不是生物学而是造船。在不断的摸索中,孩子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过程中,孩子还自学了中文,因为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是中国。他大学专业是造船,现在已经是造船专家。

      相信孩子的主动性,不过分管束,孩子可以自我成长到成才,也活得幸福。

      一次,偶遇一位美国老太太。老太太说女儿是幼儿园老师,梦想也是做老师,美国老师薪水并不高。

      老太太的话让我永远难忘:女儿很爱她的工作,虽然很穷,但幸福极了。

      说话时老太太一脸满足,让我十分震惊。于我,无法将孩子穷和幸福联系起来。

      跟大部分中国父母一样,我大概无法做到孩子很穷,自己却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潇洒玩耍,极有可能想方设法让她换一份不穷的工作,不管她喜欢与否,幸福与否。

      老太太让我想到《无声告白》: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和自由,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最热爱的道路。

      知道自己要什么,活成想要的样子,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们不曾有这样的机会,但应该放开管束的手。因为,孩子值得这样的机会。

      04

      爱他

      是如他所愿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生长,源自于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

      不过分管束孩子,不是放任不管孩子,而是:

      尊重孩子发展的潜能,看见孩子的独特需求,允许孩子去探索和尝试,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和自信的人;

      养育、保护孩子与逐渐放手并行,一边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明确界限,一边克服向孩子授权的恐慌和焦虑,让孩子习得责任感和能力感;

      以示范代替说教,以鼓励代替惩罚,允许孩子在摸索的过程中犯错,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流浪大师”沈巍身上,有着一个孩子生命潜力的倔强。即便捡破烂,也要买心爱的文史书,唯一的心愿是,有固定地方放书,不会因为带不走丢掉。

      豁达坚强如他,不记恨父亲,但是遗憾:如果可以重来,会选择一份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做到,而是本可以。

      当我们控制不住管束孩子的手时,不妨想想沈巍。

      愿每一个父母都学会给孩子真正的爱。

      爱他,如他所愿;而非,如你所愿。

      延伸阅读

      2019长沙中考政策详解:中考等级制度下的录取规律

      2019长沙中考体育注意事项及考试技巧

      2019长沙中考越来越近孩子却学不进去,怎么办?

      2019中考:费力进入长沙名校理实班,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2019长沙中考的单科千分之一政策是怎样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幸的孩子往往来自这5种家庭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