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发育成长。爱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也是孩子成长的原因。如果你对孩子的爱只表现在他们给你带来欢乐的时候,那么这是有条件的爱。为了培养孩子健全、幸福和协调发展的个性,对于父母而言,学会无条件、无私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很重要。那么,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各位家长到底做对了吗?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对于无条件的爱和接受给出了如下定义: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是指坚定地爱和接受某个人,而不取决于当时的条件。这样的爱与有条件的爱相对立,有条件的爱只有在它的客体符合某种条件的情况下才存在。
为了培养孩子健全、幸福和协调发展的个性,对于父母而言,学会无条件、无私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很重要。这样的爱有助于维护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也能避免冲突。
如果你对孩子的爱只表现在他们给你带来欢乐的时候,那么这是有条件的爱。这种情况下,孩子并不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这种有条件的爱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自卑感,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这是一种对自己孩子的亲近感,是发自内心的,无关其他条件。这样的父母不会只关注孩子的某些优点或缺点,也不会按照某种模式去培养孩子,更不会限制孩子的行为。(就像父母对待刚出生的宝宝的那种爱的感觉,即使孩子尿到脸上都不会生气。)
很多父母会想:“怎么可以这样?孩子什么都可以做,难道就没有限制吗?” 需要立即澄清的是,无条件的爱并不是默许和放纵孩子的任何无理行为。绝不能盲目地去爱孩子。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对孩子全盘否定,否则将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明确是对事的,而并不是孩子本身都是坏的,都是不值得被爱的。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因为事情,而不是父母讨厌或者不爱自己。
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如何正确地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孩子。 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总因未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如果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孩子永远不会质疑这份爱;但是如果大人总是强调自己的爱带有某些附加条件,那么孩子就感受不到爱。而且,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无意识回应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他。
观察大人的行为,不难发现,他们总爱给孩子这样的承诺:“只要你完成这个和那个,妈妈就会爱你。”孩子的理解是:我要符合这些要求,妈妈才会爱我。这样,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爱就变成了有条件的爱。
为了培养听话和独立自主的孩子,父母每天都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而且这样的话语多多益善。每当孩子听到“我爱你”时,会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信任周围的世界。但是光口头说说是不够的,要让孩子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父母的爱。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可以通过3种方式:目光交流、身体接触和不与别人分享的注意。
拥有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会有下面的表现
能正常成长,自信,相信自身的力量;
没有不良或不恰当的习惯;
有较高的自我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容易做决定,并付诸行动;
能够公开地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有较高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会关心他人;
能够充分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
很容易消除恐惧、自责和自卑感。
父母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和自身的独特性。与缺乏这种爱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更自信,能更轻松地面对困难,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会犯错,也会遭遇失败,但是他们能坦然接受,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呢? 什么阻碍了他们表达这种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社会热衷于评价他人。父母认为主要的培养方法是奖惩,也称为“鞭子和蜜糖法”。也就是说孩子先表现出守纪律、有责任心等,父母才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经常批评孩子,老是要求他们做什么,会导致孩子的不满,家里的紧张度会上升,冲突也会随之爆发。
父母应该记住以下几点:在家庭关系中纪律性不应该排在首位。开始大人应该先跟孩子建立联系和试着相互理解,再谈纪律性问题。
“我爱你!”“你真是我的好孩子!”“你太聪明了!”等话语会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这不一定要用说的,也可以把自己的爱转换成爱的目光、温柔的抚摸等。
缺乏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会长成什么样
成年后这类小孩会非常担心自己的不权威;
他们经常会比其他人更觉自己无助;
他们只是需要在个人力量上找自信;
他们认为,不管怎么做,都没法达到想要的结果,自己将会成为无用的人;
不愿意相信自己;
太过于关注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我评价低;
不够果断,也因此常感到压力很大;
成年后不擅长做决定和不遵守承诺。
不与别人分享的注意—是指当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聚集在孩子身上,时间完全属于孩子的时候,孩子能感觉到自己被爱,明白自己对于父母的意义,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赞许和尊重。
当孩子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父母就应该尝试着将自己的爱向无条件靠拢。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成长和正确定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愉快,也是父母有平静的晚年的保证。想要一个人在成年后能给予别人关爱,那么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应该给他足够多的无条件、无阻碍的爱。
给父母提个建议:每天都应该挖掘自己对孩子的爱,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不是说他们的某些表现。而且一定要将这种爱表达出来,在对孩子进行引导或者教育的时候要将事情与孩子本身区分开表达,会让孩子更清楚改正自己,也可以让孩子接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让孩子明白和感受到:“爸爸妈妈爱我!”这样才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益处。
延伸阅读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你做对了吗?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发育成长。爱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也是孩子成长的原因。如果你对孩子的爱只表现在他们给你带来欢乐的时候,那么这是有条件的爱。为了培养孩子健全、幸福和协调发展的个性,对于父母而言,学会无条件、无私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很重要。那么,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各位家长到底做对了吗?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对于无条件的爱和接受给出了如下定义: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是指坚定地爱和接受某个人,而不取决于当时的条件。这样的爱与有条件的爱相对立,有条件的爱只有在它的客体符合某种条件的情况下才存在。
为了培养孩子健全、幸福和协调发展的个性,对于父母而言,学会无条件、无私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很重要。这样的爱有助于维护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也能避免冲突。
如果你对孩子的爱只表现在他们给你带来欢乐的时候,那么这是有条件的爱。这种情况下,孩子并不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这种有条件的爱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自卑感,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这是一种对自己孩子的亲近感,是发自内心的,无关其他条件。这样的父母不会只关注孩子的某些优点或缺点,也不会按照某种模式去培养孩子,更不会限制孩子的行为。(就像父母对待刚出生的宝宝的那种爱的感觉,即使孩子尿到脸上都不会生气。)
很多父母会想:“怎么可以这样?孩子什么都可以做,难道就没有限制吗?” 需要立即澄清的是,无条件的爱并不是默许和放纵孩子的任何无理行为。绝不能盲目地去爱孩子。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对孩子全盘否定,否则将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明确是对事的,而并不是孩子本身都是坏的,都是不值得被爱的。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因为事情,而不是父母讨厌或者不爱自己。
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如何正确地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孩子。 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总因未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如果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孩子永远不会质疑这份爱;但是如果大人总是强调自己的爱带有某些附加条件,那么孩子就感受不到爱。而且,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无意识回应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他。
观察大人的行为,不难发现,他们总爱给孩子这样的承诺:“只要你完成这个和那个,妈妈就会爱你。”孩子的理解是:我要符合这些要求,妈妈才会爱我。这样,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爱就变成了有条件的爱。
为了培养听话和独立自主的孩子,父母每天都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而且这样的话语多多益善。每当孩子听到“我爱你”时,会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信任周围的世界。但是光口头说说是不够的,要让孩子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父母的爱。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可以通过3种方式:目光交流、身体接触和不与别人分享的注意。
拥有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会有下面的表现
能正常成长,自信,相信自身的力量;
没有不良或不恰当的习惯;
有较高的自我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容易做决定,并付诸行动;
能够公开地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有较高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会关心他人;
能够充分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
很容易消除恐惧、自责和自卑感。
父母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和自身的独特性。与缺乏这种爱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更自信,能更轻松地面对困难,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会犯错,也会遭遇失败,但是他们能坦然接受,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呢? 什么阻碍了他们表达这种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社会热衷于评价他人。父母认为主要的培养方法是奖惩,也称为“鞭子和蜜糖法”。也就是说孩子先表现出守纪律、有责任心等,父母才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经常批评孩子,老是要求他们做什么,会导致孩子的不满,家里的紧张度会上升,冲突也会随之爆发。
父母应该记住以下几点:在家庭关系中纪律性不应该排在首位。开始大人应该先跟孩子建立联系和试着相互理解,再谈纪律性问题。
“我爱你!”“你真是我的好孩子!”“你太聪明了!”等话语会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这不一定要用说的,也可以把自己的爱转换成爱的目光、温柔的抚摸等。
缺乏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会长成什么样
成年后这类小孩会非常担心自己的不权威;
他们经常会比其他人更觉自己无助;
他们只是需要在个人力量上找自信;
他们认为,不管怎么做,都没法达到想要的结果,自己将会成为无用的人;
不愿意相信自己;
太过于关注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我评价低;
不够果断,也因此常感到压力很大;
成年后不擅长做决定和不遵守承诺。
不与别人分享的注意—是指当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聚集在孩子身上,时间完全属于孩子的时候,孩子能感觉到自己被爱,明白自己对于父母的意义,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赞许和尊重。
当孩子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父母就应该尝试着将自己的爱向无条件靠拢。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成长和正确定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愉快,也是父母有平静的晚年的保证。想要一个人在成年后能给予别人关爱,那么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应该给他足够多的无条件、无阻碍的爱。
给父母提个建议:每天都应该挖掘自己对孩子的爱,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不是说他们的某些表现。而且一定要将这种爱表达出来,在对孩子进行引导或者教育的时候要将事情与孩子本身区分开表达,会让孩子更清楚改正自己,也可以让孩子接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让孩子明白和感受到:“爸爸妈妈爱我!”这样才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益处。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发育成长。爱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也是孩子成长的原因。如果你对孩子的爱只表现在他们给你带来欢乐的时候,那么这是有条件的爱。为了培养孩子健全、幸福和协调发展的个性,对于父母而言,学会无条件、无私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很重要。那么,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各位家长到底做对了吗?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对于无条件的爱和接受给出了如下定义: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是指坚定地爱和接受某个人,而不取决于当时的条件。这样的爱与有条件的爱相对立,有条件的爱只有在它的客体符合某种条件的情况下才存在。
为了培养孩子健全、幸福和协调发展的个性,对于父母而言,学会无条件、无私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很重要。这样的爱有助于维护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也能避免冲突。
如果你对孩子的爱只表现在他们给你带来欢乐的时候,那么这是有条件的爱。这种情况下,孩子并不会觉得自己是被爱的。这种有条件的爱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自卑感,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这是一种对自己孩子的亲近感,是发自内心的,无关其他条件。这样的父母不会只关注孩子的某些优点或缺点,也不会按照某种模式去培养孩子,更不会限制孩子的行为。(就像父母对待刚出生的宝宝的那种爱的感觉,即使孩子尿到脸上都不会生气。)
很多父母会想:“怎么可以这样?孩子什么都可以做,难道就没有限制吗?” 需要立即澄清的是,无条件的爱并不是默许和放纵孩子的任何无理行为。绝不能盲目地去爱孩子。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就事论事,而不是对孩子全盘否定,否则将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明确是对事的,而并不是孩子本身都是坏的,都是不值得被爱的。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因为事情,而不是父母讨厌或者不爱自己。
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如何正确地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孩子。 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总因未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如果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孩子永远不会质疑这份爱;但是如果大人总是强调自己的爱带有某些附加条件,那么孩子就感受不到爱。而且,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无意识回应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他。
观察大人的行为,不难发现,他们总爱给孩子这样的承诺:“只要你完成这个和那个,妈妈就会爱你。”孩子的理解是:我要符合这些要求,妈妈才会爱我。这样,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爱就变成了有条件的爱。
为了培养听话和独立自主的孩子,父母每天都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而且这样的话语多多益善。每当孩子听到“我爱你”时,会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信任周围的世界。但是光口头说说是不够的,要让孩子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父母的爱。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可以通过3种方式:目光交流、身体接触和不与别人分享的注意。
拥有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会有下面的表现
能正常成长,自信,相信自身的力量;
没有不良或不恰当的习惯;
有较高的自我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容易做决定,并付诸行动;
能够公开地谈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有较高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会关心他人;
能够充分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
很容易消除恐惧、自责和自卑感。
父母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和自身的独特性。与缺乏这种爱的同龄人相比,他们更自信,能更轻松地面对困难,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会犯错,也会遭遇失败,但是他们能坦然接受,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无私地爱自己的孩子呢? 什么阻碍了他们表达这种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社会热衷于评价他人。父母认为主要的培养方法是奖惩,也称为“鞭子和蜜糖法”。也就是说孩子先表现出守纪律、有责任心等,父母才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经常批评孩子,老是要求他们做什么,会导致孩子的不满,家里的紧张度会上升,冲突也会随之爆发。
父母应该记住以下几点:在家庭关系中纪律性不应该排在首位。开始大人应该先跟孩子建立联系和试着相互理解,再谈纪律性问题。
“我爱你!”“你真是我的好孩子!”“你太聪明了!”等话语会满足孩子对爱的渴望。这不一定要用说的,也可以把自己的爱转换成爱的目光、温柔的抚摸等。
缺乏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会长成什么样
成年后这类小孩会非常担心自己的不权威;
他们经常会比其他人更觉自己无助;
他们只是需要在个人力量上找自信;
他们认为,不管怎么做,都没法达到想要的结果,自己将会成为无用的人;
不愿意相信自己;
太过于关注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我评价低;
不够果断,也因此常感到压力很大;
成年后不擅长做决定和不遵守承诺。
不与别人分享的注意—是指当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聚集在孩子身上,时间完全属于孩子的时候,孩子能感觉到自己被爱,明白自己对于父母的意义,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赞许和尊重。
当孩子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父母就应该尝试着将自己的爱向无条件靠拢。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成长和正确定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愉快,也是父母有平静的晚年的保证。想要一个人在成年后能给予别人关爱,那么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应该给他足够多的无条件、无阻碍的爱。
给父母提个建议:每天都应该挖掘自己对孩子的爱,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不是说他们的某些表现。而且一定要将这种爱表达出来,在对孩子进行引导或者教育的时候要将事情与孩子本身区分开表达,会让孩子更清楚改正自己,也可以让孩子接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让孩子明白和感受到:“爸爸妈妈爱我!”这样才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无穷的益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