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网络上一则中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2000多名学生集体身穿校服、排列整齐与父母相对,在主持人“深深感谢你给予我生命”、“父母者,人之本也”等台词下,向父母三叩首。有网友质疑这种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绑架”。11月22日,该校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叩拜只是一种感恩的形式。对此,有人表示跪拜叩首的感恩教育更像是一种“作秀式”的表演,“与其提倡感恩教育,不如强调爱的教育,平等教育。”
网友质疑“跪拜”不妥
学校公号回怼:你是不是有毛病?
该视频最早发布在名为“沁阳市第一中学”的微信公众号内。
据该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五十华里远足 两千学子叩首——沁阳一中距高考200天系列活动报道》(以下简称:《两千学子叩首》),11月19日,在距2019年高考200天之时,河南沁阳一中及覃怀校区的高三年级共同举行了以“成就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励志演讲、50华里远足、感恩教育”三个部分,学校领导、2800名高三师生、近3000名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学生跪拜父母属于感恩教育活动部分。
22日,该校教务处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该公众号为学校官方账号。
对于叩首跪拜式的感恩教育,该工作人员表示,解释需要咨询学校办公室。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校办公室,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当天稍早时,据南方都市报短视频官方微博报道,该校相关工作人员曾回应称,行叩拜之礼是作为父母朗读家书的回应,只是一种感恩的形式,目前学校领导在外培训,具体事宜暂不作回应。
在该公众号《两千学子叩首》文章下的留言区,有网友表示了对叩首感恩形式的赞赏,“头叩得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羊羔尚知跪乳,何况人呢?”也有人建议,或许把叩首换成90度鞠躬会更好。
但也有网友表示质疑,“教学生感恩的方法有很多,是不是非要用这种有争议的行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暗示“磕头就孝顺,不磕头就不孝顺”。对于此类非议,公众号则以 “你是不是有毛病”、“学校只是通过这种形式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而已” 回复。
专家:跪拜感恩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
“在活动前听到叩首的时候我们总觉得特别过分。排练的时候抱着厌恶、不得不跪的心情。可当刘主任为我们示范怎么跪怎么叩首,手怎么放……我们也是被震撼到了。”上述公号文章下,有自称为现场学生之一的留言称,在远足、看完家长写的一封信后,发现“当时跪拜是对的”,跪拜感恩“是祖宗留下的文明”。
但在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看来,跪拜叩首的感恩教育更像是一种“作秀式”的表演。
“通过一个活动,外部极端化刺激学生,可能学生只是当时觉得感动,而不是真正的感恩。”22日,冯建军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感恩来源于日常的点滴,“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父母关爱我们并不是要回报,我们应该做的是传递爱,既爱帮助我们的,同时也爱那些没有帮助我们的”。
同时,他注意到,这种跪拜的感恩形式也是一种不平等的表达方式,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
“我们今天跪父母,明天跪老师,有一天一个帮助过我们的领导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跪领导?”冯建军说,“跪式感恩”从父母延伸开来或会让人“一跪不起”。虽然古有跪拜之礼,但是“恢复传统文化不代表要把传统文化中的做法带进来,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化”。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海云也表示,刻意制造一个隆重盛大的场景开展感恩教育,或会让孩子被迫产生亏欠感,在这种愧疚和压力之下产生的感恩表达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
她更强调的是,感恩之情需要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
感恩教育变味:被指从美德变为“营销式”洗脑
近年来,一些饱受争议的“感恩教育”活动不断出现。例如,只有中专学历的彭成以“感恩教父”、“感恩教育推广第一人”之名出道,他到学校做的感恩演讲让不少学生家长抱头痛哭,赢得了一众粉丝,但同时也让许多人质疑“感恩教育”沦为一场情绪消费,是在给孩子所“营销式”洗脑。
对于此种“痛哭流涕”以及“跪拜”等煽动式的感恩教育,冯建军持反对态度。
“这些‘教育专家’一般都如婚礼主持人一样,激情四射,运用语言煽情的方式,达到所谓的教育效果。”冯建军表示,其效果是通过语言的煽情而实现的,不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实现的,因此,这种感受都是即时的,转瞬即逝。
他认为,当前有不少开展感恩教育的培训机构扯着感恩的大旗,把感恩“功利化”。
冯建军说,感恩一词隐藏了两层含义——一方为施予恩惠的人,另一方为受惠者,而当感恩开始追求回报后,就让双方产生了利益交换关系。
“与其提倡感恩教育,不如强调爱的教育,平等教育。”冯建军补充道。
延伸阅读
2000多名学生集体跪拜父母引争议,是感恩教育还是“洗脑”教育?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近日,网络上一则中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2000多名学生集体身穿校服、排列整齐与父母相对,在主持人“深深感谢你给予我生命”、“父母者,人之本也”等台词下,向父母三叩首。有网友质疑这种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绑架”。11月22日,该校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叩拜只是一种感恩的形式。对此,有人表示跪拜叩首的感恩教育更像是一种“作秀式”的表演,“与其提倡感恩教育,不如强调爱的教育,平等教育。”
网友质疑“跪拜”不妥
学校公号回怼:你是不是有毛病?
该视频最早发布在名为“沁阳市第一中学”的微信公众号内。
据该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五十华里远足 两千学子叩首——沁阳一中距高考200天系列活动报道》(以下简称:《两千学子叩首》),11月19日,在距2019年高考200天之时,河南沁阳一中及覃怀校区的高三年级共同举行了以“成就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励志演讲、50华里远足、感恩教育”三个部分,学校领导、2800名高三师生、近3000名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学生跪拜父母属于感恩教育活动部分。
22日,该校教务处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该公众号为学校官方账号。
对于叩首跪拜式的感恩教育,该工作人员表示,解释需要咨询学校办公室。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校办公室,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当天稍早时,据南方都市报短视频官方微博报道,该校相关工作人员曾回应称,行叩拜之礼是作为父母朗读家书的回应,只是一种感恩的形式,目前学校领导在外培训,具体事宜暂不作回应。
在该公众号《两千学子叩首》文章下的留言区,有网友表示了对叩首感恩形式的赞赏,“头叩得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羊羔尚知跪乳,何况人呢?”也有人建议,或许把叩首换成90度鞠躬会更好。
但也有网友表示质疑,“教学生感恩的方法有很多,是不是非要用这种有争议的行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暗示“磕头就孝顺,不磕头就不孝顺”。对于此类非议,公众号则以 “你是不是有毛病”、“学校只是通过这种形式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而已” 回复。
专家:跪拜感恩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
“在活动前听到叩首的时候我们总觉得特别过分。排练的时候抱着厌恶、不得不跪的心情。可当刘主任为我们示范怎么跪怎么叩首,手怎么放……我们也是被震撼到了。”上述公号文章下,有自称为现场学生之一的留言称,在远足、看完家长写的一封信后,发现“当时跪拜是对的”,跪拜感恩“是祖宗留下的文明”。
但在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看来,跪拜叩首的感恩教育更像是一种“作秀式”的表演。
“通过一个活动,外部极端化刺激学生,可能学生只是当时觉得感动,而不是真正的感恩。”22日,冯建军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感恩来源于日常的点滴,“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父母关爱我们并不是要回报,我们应该做的是传递爱,既爱帮助我们的,同时也爱那些没有帮助我们的”。
同时,他注意到,这种跪拜的感恩形式也是一种不平等的表达方式,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
“我们今天跪父母,明天跪老师,有一天一个帮助过我们的领导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跪领导?”冯建军说,“跪式感恩”从父母延伸开来或会让人“一跪不起”。虽然古有跪拜之礼,但是“恢复传统文化不代表要把传统文化中的做法带进来,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化”。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海云也表示,刻意制造一个隆重盛大的场景开展感恩教育,或会让孩子被迫产生亏欠感,在这种愧疚和压力之下产生的感恩表达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
她更强调的是,感恩之情需要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
感恩教育变味:被指从美德变为“营销式”洗脑
近年来,一些饱受争议的“感恩教育”活动不断出现。例如,只有中专学历的彭成以“感恩教父”、“感恩教育推广第一人”之名出道,他到学校做的感恩演讲让不少学生家长抱头痛哭,赢得了一众粉丝,但同时也让许多人质疑“感恩教育”沦为一场情绪消费,是在给孩子所“营销式”洗脑。
对于此种“痛哭流涕”以及“跪拜”等煽动式的感恩教育,冯建军持反对态度。
“这些‘教育专家’一般都如婚礼主持人一样,激情四射,运用语言煽情的方式,达到所谓的教育效果。”冯建军表示,其效果是通过语言的煽情而实现的,不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实现的,因此,这种感受都是即时的,转瞬即逝。
他认为,当前有不少开展感恩教育的培训机构扯着感恩的大旗,把感恩“功利化”。
冯建军说,感恩一词隐藏了两层含义——一方为施予恩惠的人,另一方为受惠者,而当感恩开始追求回报后,就让双方产生了利益交换关系。
“与其提倡感恩教育,不如强调爱的教育,平等教育。”冯建军补充道。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近日,网络上一则中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2000多名学生集体身穿校服、排列整齐与父母相对,在主持人“深深感谢你给予我生命”、“父母者,人之本也”等台词下,向父母三叩首。有网友质疑这种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绑架”。11月22日,该校相关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叩拜只是一种感恩的形式。对此,有人表示跪拜叩首的感恩教育更像是一种“作秀式”的表演,“与其提倡感恩教育,不如强调爱的教育,平等教育。”
网友质疑“跪拜”不妥
学校公号回怼:你是不是有毛病?
该视频最早发布在名为“沁阳市第一中学”的微信公众号内。
据该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五十华里远足 两千学子叩首——沁阳一中距高考200天系列活动报道》(以下简称:《两千学子叩首》),11月19日,在距2019年高考200天之时,河南沁阳一中及覃怀校区的高三年级共同举行了以“成就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励志演讲、50华里远足、感恩教育”三个部分,学校领导、2800名高三师生、近3000名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学生跪拜父母属于感恩教育活动部分。
22日,该校教务处一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该公众号为学校官方账号。
对于叩首跪拜式的感恩教育,该工作人员表示,解释需要咨询学校办公室。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校办公室,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当天稍早时,据南方都市报短视频官方微博报道,该校相关工作人员曾回应称,行叩拜之礼是作为父母朗读家书的回应,只是一种感恩的形式,目前学校领导在外培训,具体事宜暂不作回应。
在该公众号《两千学子叩首》文章下的留言区,有网友表示了对叩首感恩形式的赞赏,“头叩得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羊羔尚知跪乳,何况人呢?”也有人建议,或许把叩首换成90度鞠躬会更好。
但也有网友表示质疑,“教学生感恩的方法有很多,是不是非要用这种有争议的行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暗示“磕头就孝顺,不磕头就不孝顺”。对于此类非议,公众号则以 “你是不是有毛病”、“学校只是通过这种形式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而已” 回复。
专家:跪拜感恩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
“在活动前听到叩首的时候我们总觉得特别过分。排练的时候抱着厌恶、不得不跪的心情。可当刘主任为我们示范怎么跪怎么叩首,手怎么放……我们也是被震撼到了。”上述公号文章下,有自称为现场学生之一的留言称,在远足、看完家长写的一封信后,发现“当时跪拜是对的”,跪拜感恩“是祖宗留下的文明”。
但在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看来,跪拜叩首的感恩教育更像是一种“作秀式”的表演。
“通过一个活动,外部极端化刺激学生,可能学生只是当时觉得感动,而不是真正的感恩。”22日,冯建军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感恩来源于日常的点滴,“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父母关爱我们并不是要回报,我们应该做的是传递爱,既爱帮助我们的,同时也爱那些没有帮助我们的”。
同时,他注意到,这种跪拜的感恩形式也是一种不平等的表达方式,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
“我们今天跪父母,明天跪老师,有一天一个帮助过我们的领导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跪领导?”冯建军说,“跪式感恩”从父母延伸开来或会让人“一跪不起”。虽然古有跪拜之礼,但是“恢复传统文化不代表要把传统文化中的做法带进来,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化”。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海云也表示,刻意制造一个隆重盛大的场景开展感恩教育,或会让孩子被迫产生亏欠感,在这种愧疚和压力之下产生的感恩表达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
她更强调的是,感恩之情需要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
感恩教育变味:被指从美德变为“营销式”洗脑
近年来,一些饱受争议的“感恩教育”活动不断出现。例如,只有中专学历的彭成以“感恩教父”、“感恩教育推广第一人”之名出道,他到学校做的感恩演讲让不少学生家长抱头痛哭,赢得了一众粉丝,但同时也让许多人质疑“感恩教育”沦为一场情绪消费,是在给孩子所“营销式”洗脑。
对于此种“痛哭流涕”以及“跪拜”等煽动式的感恩教育,冯建军持反对态度。
“这些‘教育专家’一般都如婚礼主持人一样,激情四射,运用语言煽情的方式,达到所谓的教育效果。”冯建军表示,其效果是通过语言的煽情而实现的,不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实现的,因此,这种感受都是即时的,转瞬即逝。
他认为,当前有不少开展感恩教育的培训机构扯着感恩的大旗,把感恩“功利化”。
冯建军说,感恩一词隐藏了两层含义——一方为施予恩惠的人,另一方为受惠者,而当感恩开始追求回报后,就让双方产生了利益交换关系。
“与其提倡感恩教育,不如强调爱的教育,平等教育。”冯建军补充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