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句话在中学里流传颇广,意思是说,初二是初中学习的分水岭,抓住初二才能取得初三的好成绩。很多家长、孩子都不知道,初二是整个初中的超关键时期,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掉以轻心。那么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现在初二的学生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呢?
为什么初二容易出现成绩下滑?
1.学习的逻辑思维还没有转化过来
小学是人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
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等。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2.初二是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在小学和初一时,上学很听话,老师留的作业按时完成,家长嘱咐的话也听得进去,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却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并且对于家长叮嘱的一些话,也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呢?
其实,开始厌学,表明他已经开始思索学习的意义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坚持下去,就会厌学了。
升入初二以后,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并且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再想先问爸妈怎么办,而是他自己会在心里想:
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
我该怎么办?
放在学习上就变成了:
我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不好又能怎么样?
3.没有养成中考要求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
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
这时,不努力是学不好的。
学生由于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弃。
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
初二学习应注意什么?
1.分清主次
数学、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效率高一些。
初二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应该抄下来以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会轻松很多。
晚间复习时切忌打疲劳战,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剧烈的室内运动,放松自己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3.听课准备
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
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
4.善于交流学习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
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同时,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5.“习”的作用
学习,“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效。每次听完课,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
延伸阅读:
为什么初二是成绩好坏的分水岭?如何应对初二学习难关?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句话在中学里流传颇广,意思是说,初二是初中学习的分水岭,抓住初二才能取得初三的好成绩。很多家长、孩子都不知道,初二是整个初中的超关键时期,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掉以轻心。那么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现在初二的学生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呢?
为什么初二容易出现成绩下滑?
1.学习的逻辑思维还没有转化过来
小学是人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
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等。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2.初二是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在小学和初一时,上学很听话,老师留的作业按时完成,家长嘱咐的话也听得进去,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却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并且对于家长叮嘱的一些话,也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呢?
其实,开始厌学,表明他已经开始思索学习的意义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坚持下去,就会厌学了。
升入初二以后,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并且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再想先问爸妈怎么办,而是他自己会在心里想:
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
我该怎么办?
放在学习上就变成了:
我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不好又能怎么样?
3.没有养成中考要求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
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
这时,不努力是学不好的。
学生由于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弃。
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
初二学习应注意什么?
1.分清主次
数学、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效率高一些。
初二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应该抄下来以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会轻松很多。
晚间复习时切忌打疲劳战,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剧烈的室内运动,放松自己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3.听课准备
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
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
4.善于交流学习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
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同时,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5.“习”的作用
学习,“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效。每次听完课,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句话在中学里流传颇广,意思是说,初二是初中学习的分水岭,抓住初二才能取得初三的好成绩。很多家长、孩子都不知道,初二是整个初中的超关键时期,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掉以轻心。那么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现在初二的学生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呢?
为什么初二容易出现成绩下滑?
1.学习的逻辑思维还没有转化过来
小学是人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
然而,就在这“美好”的背后,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
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等。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
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2.初二是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在小学和初一时,上学很听话,老师留的作业按时完成,家长嘱咐的话也听得进去,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却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并且对于家长叮嘱的一些话,也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呢?
其实,开始厌学,表明他已经开始思索学习的意义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坚持下去,就会厌学了。
升入初二以后,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并且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再想先问爸妈怎么办,而是他自己会在心里想:
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
我该怎么办?
放在学习上就变成了:
我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不好又能怎么样?
3.没有养成中考要求的学习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
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简单,不认真不努力也可学好。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两倍。
这时,不努力是学不好的。
学生由于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弃。
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
初二学习应注意什么?
1.分清主次
数学、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7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白天的自习课,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效率高一些。
初二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应该抄下来以积累素材,在写作文时会轻松很多。
晚间复习时切忌打疲劳战,可以听听音乐,做一些不太剧烈的室内运动,放松自己的心情,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3.听课准备
有准备地进入每一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
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
4.善于交流学习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们交流,在讨论中发现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态。
这种近距离的交流会使你和大家融为一体,学习心理压力会减轻。同时,学习心态放轻松,听课效果会很快提高。
5.“习”的作用
学习,“习”的作用决定了学习结果是否有好的成效。每次听完课,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