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年龄称谓,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3)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5)(知天命)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6)(耳顺)花甲之年: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7)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老人头发由白转黄。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80~90岁——耄耋之年。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9)90岁鲐背之年,“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0)期颐:指百岁。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延伸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年龄称谓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年龄称谓,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3)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5)(知天命)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6)(耳顺)花甲之年: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7)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老人头发由白转黄。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80~90岁——耄耋之年。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9)90岁鲐背之年,“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0)期颐:指百岁。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年龄称谓,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2)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3)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5)(知天命)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6)(耳顺)花甲之年: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7)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老人头发由白转黄。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80~90岁——耄耋之年。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9)90岁鲐背之年,“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0)期颐:指百岁。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