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黄绢幼妇 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 huáng juàn yòu fù ,指的是 “绝妙”二字的隐语。黄绢幼妇 和绝妙好辞,这两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学典故:黄绢幼妇是什么意思?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魏武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魏武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魏武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30里路,魏武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魏武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东汉邯郸淳作《曹娥碑》,蔡邕读之,大加赞赏,因在碑侧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语之意。因问记室杨修是否理解。杨修答道:“解。”曹操命杨修且不解释,容他自作揣测。约行三十里后始解悟,乃命杨修记于别纸,修解说:“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曹操所记亦同。叹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因“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后人以省文,单取“黄绢幼妇”喻指文辞优美。唐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见《世说新语捷悟》)
延伸阅读:
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学典故:黄绢幼妇是什么意思?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黄绢幼妇 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 huáng juàn yòu fù ,指的是 “绝妙”二字的隐语。黄绢幼妇 和绝妙好辞,这两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学典故:黄绢幼妇是什么意思?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魏武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魏武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魏武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30里路,魏武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魏武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东汉邯郸淳作《曹娥碑》,蔡邕读之,大加赞赏,因在碑侧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语之意。因问记室杨修是否理解。杨修答道:“解。”曹操命杨修且不解释,容他自作揣测。约行三十里后始解悟,乃命杨修记于别纸,修解说:“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曹操所记亦同。叹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因“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后人以省文,单取“黄绢幼妇”喻指文辞优美。唐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见《世说新语捷悟》)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黄绢幼妇 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 huáng juàn yòu fù ,指的是 “绝妙”二字的隐语。黄绢幼妇 和绝妙好辞,这两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2019中考语文必背文学典故:黄绢幼妇是什么意思?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魏武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魏武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魏武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30里路,魏武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魏武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东汉邯郸淳作《曹娥碑》,蔡邕读之,大加赞赏,因在碑侧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不解此语之意。因问记室杨修是否理解。杨修答道:“解。”曹操命杨修且不解释,容他自作揣测。约行三十里后始解悟,乃命杨修记于别纸,修解说:“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妙’。外孙,女子也,于字‘好’。齑臼,受辛也,于字‘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曹操所记亦同。叹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因“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后人以省文,单取“黄绢幼妇”喻指文辞优美。唐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用典本此。(典见《世说新语捷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