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论语》中的成语典故,以供学习与参考。
H
39、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1、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惠而不费
【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J
43、见义勇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5、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 美矣,未尽善也。’”
48、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K
50、侃侃訚訚(yín)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 也。”
51、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L
52、理屈词穷
【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53、乐山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M
57、苗而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8、敏而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0、鸣鼓而攻之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1、名正言顺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N
62、内省不疚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3、能近取譬
【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4、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 而有待,其势可畏。
P
65、匹夫不可夺志
【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6、披发左衽(rèn)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Q
67、轻裘肥马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R
6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9、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延伸阅读: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盘点(二)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论语》中的成语典故,以供学习与参考。
H
39、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1、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惠而不费
【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J
43、见义勇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5、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 美矣,未尽善也。’”
48、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K
50、侃侃訚訚(yín)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 也。”
51、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L
52、理屈词穷
【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53、乐山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M
57、苗而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8、敏而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0、鸣鼓而攻之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1、名正言顺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N
62、内省不疚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3、能近取譬
【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4、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 而有待,其势可畏。
P
65、匹夫不可夺志
【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6、披发左衽(rèn)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Q
67、轻裘肥马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R
6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9、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此,长沙新东方整理分享了《论语》中的成语典故,以供学习与参考。
H
39、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41、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惠而不费
【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J
43、见义勇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5、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 美矣,未尽善也。’”
48、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K
50、侃侃訚訚(yín)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 也。”
51、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L
52、理屈词穷
【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 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53、乐山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M
57、苗而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58、敏而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60、鸣鼓而攻之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61、名正言顺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N
62、内省不疚
【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3、能近取譬
【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自】:《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4、年富力强
【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 而有待,其势可畏。
P
65、匹夫不可夺志
【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6、披发左衽(rèn)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Q
67、轻裘肥马
【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R
6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9、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