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这篇散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清新活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名著导读

  赏析:

  一、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贯穿情感线索,抓住叙事的脉络

  每次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仿佛在听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向伙伴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听着那一声声的夸赞炫耀,看见了那眉飞色舞的神态,感受时而兴奋时而低落的情绪和由好奇到失望转而高兴起来又陷入深沉回忆的心理变化,我也会随之喜怒哀乐,似乎徜徉在季节变换、色彩艳丽的百草园,流连于书声朗朗的三味书屋。

  开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缓缓的开始了深沉的回忆,接着用新鲜好奇的语气描述百草园的美丽景致,以神秘的口吻叙述百草园的神奇传说,突然语气变得沉重了,似乎神态黯淡下来,总结美女蛇的传说给自己的经验教训。叙述者似乎不愿沉浸在对世事艰辛可怕的回忆中,短暂的沉默之后,像小孩子忽然忘掉了不愉快,“雪一下, 可就两样了”于是开始了眉飞色舞的讲述捕鸟的经历体验。讲完了百草园的乐,叙述人语气一转,变得沮丧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了。埋怨、疑惑、自责、懊悔都没有用,只好满腔遗憾的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

  至此,叙述的语气趋于平淡,但平淡的叙述中也还有一些小波澜,一是兴奋的请教“怪哉”是怎么一回事,遭到拒绝后,默默的但不服气的读书习字对课,小小的挫折之后言语又活泼起来,描述三味书屋的后园之乐。叙述人声鼎沸的读书之趣。一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幽幽的吐出,仿佛有无限的怅惘,曲终幕落,还令人回味无穷。

  二、构完整、环环相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就明确了本文的空间顺序和结构,课文用“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引出下文的叙述。叙述内容全面,有自然的景象,有神秘的传说,有捕鸟的行动。叙述井然有序,随季节变化重点突出春冬的特色。

  前后两部分之间,一段议论、抒情承上启下,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紧密衔接起来。

  “三味书屋”这一部分,主要叙述怪哉和读书两件事,由行礼过渡到对先生的介绍,由先生的渊博才有请教怪哉的尴尬,由先生的读书过渡到课内的游戏——描绣像,并由绘画的去向收拢回忆。

  清晰的线索,完整的结构,表现了大师叙事的功力,放的开又收的拢,内容繁多,而不芜杂,叙事清晰而有条理。

  三、观察描写、精巧细致

  在对春天的百草园的描写中,作者不露痕迹的使用了许多技巧,显得浑然天成。

  罗列了许多事物,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两个“不必”是简略列举,表现百草园的景象繁复多变,美不胜收。“单是”之后,重点表现儿童的探奇欲望,与下文的美女蛇的传说一脉相承,写百草园的神秘。

  观察角度不断变化,动物静物描写得错落有致。作者手中的笔引导我们的目光从地面上的菜畦向上望到空中的桑葚,描写了景物;目光由树上的鸣蝉落到菜花上的黄蜂,又随云雀直射向云霄,着表现了动物。而泥墙根一带先介绍动物再说明植物。

  描写层面各异,用词简洁形象。文章从颜色、形状、声响、体态、动作、味道等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黄修饰菜畦、桑葚、黄蜂;用鸣、长吟、轻捷、伏描写动物的声响和动作;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肥胖、臃肿表现体态 ;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们的安详自由;“又酸又甜”的滋味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四、多识出智慧、多识出能力

  文章出现了许多动植物的名称,多达二三十种。动物: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斑蟊、蜈蚣,甚至传说中的怪哉这虫;静物: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竹筛、秕谷、腊梅、蝉蜕等等。这些事物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

  为什么少年鲁迅知道那么多事物呢?这在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一个散文集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可知端倪。少年鲁迅特别喜欢绘图书籍:《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花镜》、《山海经》、《尔雅音图》、《毛诗百物图考》。这些书籍以及他以后为父亲东奔西走问医抓药,再以后独立生活求学的经历见闻,为他后来的文学储藏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可见,多识出智慧,多识出能力。多识有这样几种途径:一是亲眼所见,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旅游观光中要用心观察、勤于识记、勇于请教;二是阅读书报。“文学的学习不应该离开他们所代表的事物”(夸美纽斯);应该“把自己运用的词汇和词组同周围世界的各种鲜明的概念、事物、现象联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建立自己的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语言系统。三是其他媒体,如电影、广播、电视、网络、广告、展览、各种节庆活动,这些媒体正在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民的思想、交流方式。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向大师学习,观察、识记、理解、运用,才能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熟练我们的语言技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生动,写人也出色,最感人的是塾师形象。对先生这个人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封建老顽固,作者对他是暴露和抨击的。其实不然,如作品所暗示的,鲁迅对先生是“很恭敬”的,作品一开始便以简洁的线条描绘出他古朴的形象,接着,以肯定语句,介绍了他的品性。在鲁迅的笔下,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严厉”,学生行礼,他在一旁“和蔼”地回拜,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嚷道:“读书”。管制似乎也并不太严,学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园里顽皮,课间也能偷偷地嬉耍么?但他刻板、迂倔,显然在他看来学生是只许攻读经书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经的,不许涉猎。课读那一场景却又映现了他性情的另一方面:朴真。只见学生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就他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极了。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多的是温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字素朴隽美,几乎全是白描,然而神态逼真,形象飞扬。白描之所以生动,首先在准确,菜畦绿油油、水汪汪的,所以“碧绿”;石井栏多年轻人攀爬,自然“光滑”;皂荚树干粗枝繁,用“高大”修饰再好不过;桑椹已经熟透,因此“紫红”;油蛉鸣声细弱恰似“低唱”,蟋蟀声调铿锵,故如“弹琴”;覆盆子果实小巧玲珑,因而“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这些都是以一词绘写了物象的形态,作者把状物与写意联系在一起,以简约而富有生命力的笔调,传达了百草园的风韵,做到如古人所说的“淡墨足以传神”。叙事写人更是简洁素净,扫雪、搬食、支筛、拉线、捕鸟层次繁多的过程,仅用百来字就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遇艳、识妖、惊恐、脱获,曲折紧张的美女蛇故事,也仅用两百来字便说得清清楚楚。有时,作者应用排比句式,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如在描写课读时,运用“有念”四个排句,那内容均是古书的摘句,照理比较枯燥,但一经排列组合,却化腐朽为神奇,幻成一幅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书房中摇头晃脑,人声鼎沸的读书情景。拙而巧,朴而灵,诸凡上述种种,均表明作者的语言技巧已臻极高的艺术境地。

  二、文本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写自己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后半写学塾中的上学生活和老师。在对自然和学塾场景描写以外,还写了三个不同身份的故乡人物。

  “我家的后园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未次的相见也已经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文章首先破题,从百草园讲起。这百草园虽然早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是以成年人的语气讲出百草园在作者记忆中的亲切感觉。

  接着的一大段描述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他笔下的植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植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不必说”三个字正说明这些物什是平常之物,有儿童式的夸张语气,也是引出下文精彩描述的伏笔。“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以其叫、伏、直窜的代表性动作来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地自由。这里虽然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设。鲁迅这廖廖几十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

  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来写。不写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这一部分是描写儿童在自然中的乐趣,重在表述自然给孩子的启示和快乐。

  这段中一句不大经意的话,为下一步进入人的教育作了一个铺垫: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这里,成人所说的话,引出了“我”的兴趣。我拔何首乌的经历,却让我对成人的教训产生了怀疑。成人的教诲和儿童自己的生活体验总是有着反向的结果。这是鲁迅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我们也知道,成人的教诲和我自己(儿童)的理解力之间总是有着差距,但是,这篇文章的许多地方讲的都是一个相同的经历模式:儿童从成年人那里接受教诲,按照教训到生活中去体验,结果却多是错误的。这是用反讽的方法说明成人在儿童教育上失败,是一种典型的反向叙述。这种叙述类似于一个证明的程序,其中包含着一些隐蔽的结论,即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成人也多是不可为师。

  所以,在下面的段落里,鲁迅就谈到了成人教育儿童的方法在儿童中的反应,并引出长妈妈和闰土父亲等故乡人物,美女蛇故事和捕鸟的叙述则分别写出了乡下人迷信的思维和高超的捕食能力。重点虽然在写作者和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情感,照应的却是题目,“百草园”——乡间和自然。写的是自然中各种可爱的生物(包括愚昧的乡民),自然和儿童间温馨的亲和力。

  在对百草园的回忆作了非常节制的叙述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在这种对自然的叙述渐入佳境时,在情绪达到高潮时,引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讲述他的学生生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作者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家里大人为什么送他入学。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外加“……都无从知道”,来加强儿童对成年人意图的怀疑和不信任感。“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但是用了成人式的戏仿。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而对书塾和老师的描写,也是运用儿童无知的视点。除了对上学和学生戏耍场面的描写,我们都会认为这里对先生的两处描写很精彩。下面我们来看鲁迅对他的老师的描写。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的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知道,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里鲁迅先用几个代表性的特点(高而瘦、须发花白、和蔼)对老师作了简要的交待,然后,用了很经济的三个场景,很传神地描绘出了老师最精彩的几个侧影。

  先说他的博学。“我”正好有典故去请教,却不料老师说“不知道”“脸上还有怒色了”。这里暗中有着与和蔼和博学的交待的照应。

  “我这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

  这里又是一种反向的叙述。虽然儿童是在自我解剖,可是,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博学”这种名号的揶揄。当然,这里并不是判断老师是否博学。鲁迅设计了一个悖论式钮结在里面。虽然是写往事,却是在戏谑当世成人的各种成见。事实上,无论是“我”还是读者,是不能依“我”的叙述来判断老师学问的深浅的。博学是成人的观念,并无必备的标准。不知“怪哉”为何物不能说明老师有没有学问。无论何等博洽的人,也不能成为通事解人。但在儿童看来,全城里大人以为是的,定然不错,因为都是大人们教导孩子事理。从儿童的角度,暗中点出成年人也有许多和儿童一样的信仰。方之今世,成人们何尝不也是迷信大人物、相信博学的大人物能解决一切难题吗。这也是从儿童的幼稚来推知世人对名人尊崇现象的反讽。

  而最精彩却是对老师读书的描述:

  “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幅人物描写,抓住了老师的几个动作,便活动了一个质朴而有情性的先生。他的老师—一个乡下的私塾先生,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了逝去的风景了。椐鲁迅弟弟周建人回忆,鲁迅老师名叫寿镜吾,确是绍兴城内有名的秀才,正是个方正的塾师。想来鲁迅的正直,也会有这位先生的影响吧。而鲁迅,虽然有过在大学教书的经历,却总是不能和许多名流教授相容。他内心深处,一定有着这个老师的影子吧。

  鲁迅曾在《破恶声论》中提到“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在今天的学者看来,就是反智主义了。鲁迅也大约总爱和文明人有些不平吧。在这篇回忆少年生活的文章中,他对于曾对他的少年心灵产生影响的乡下风景和人物,都给了以温馨笔致加以描写。而文章之外,却似乎是处处对于居于文明地位的当代学者名流,进行着各种方式的讽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才是鲁迅式的回忆文章的重要特点吧。

  延伸阅读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死魂灵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战争与和平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红岩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西厢记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18-07-31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视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这篇散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清新活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名著导读

  赏析:

  一、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贯穿情感线索,抓住叙事的脉络

  每次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仿佛在听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向伙伴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听着那一声声的夸赞炫耀,看见了那眉飞色舞的神态,感受时而兴奋时而低落的情绪和由好奇到失望转而高兴起来又陷入深沉回忆的心理变化,我也会随之喜怒哀乐,似乎徜徉在季节变换、色彩艳丽的百草园,流连于书声朗朗的三味书屋。

  开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缓缓的开始了深沉的回忆,接着用新鲜好奇的语气描述百草园的美丽景致,以神秘的口吻叙述百草园的神奇传说,突然语气变得沉重了,似乎神态黯淡下来,总结美女蛇的传说给自己的经验教训。叙述者似乎不愿沉浸在对世事艰辛可怕的回忆中,短暂的沉默之后,像小孩子忽然忘掉了不愉快,“雪一下, 可就两样了”于是开始了眉飞色舞的讲述捕鸟的经历体验。讲完了百草园的乐,叙述人语气一转,变得沮丧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了。埋怨、疑惑、自责、懊悔都没有用,只好满腔遗憾的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

  至此,叙述的语气趋于平淡,但平淡的叙述中也还有一些小波澜,一是兴奋的请教“怪哉”是怎么一回事,遭到拒绝后,默默的但不服气的读书习字对课,小小的挫折之后言语又活泼起来,描述三味书屋的后园之乐。叙述人声鼎沸的读书之趣。一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幽幽的吐出,仿佛有无限的怅惘,曲终幕落,还令人回味无穷。

  二、构完整、环环相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就明确了本文的空间顺序和结构,课文用“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引出下文的叙述。叙述内容全面,有自然的景象,有神秘的传说,有捕鸟的行动。叙述井然有序,随季节变化重点突出春冬的特色。

  前后两部分之间,一段议论、抒情承上启下,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紧密衔接起来。

  “三味书屋”这一部分,主要叙述怪哉和读书两件事,由行礼过渡到对先生的介绍,由先生的渊博才有请教怪哉的尴尬,由先生的读书过渡到课内的游戏——描绣像,并由绘画的去向收拢回忆。

  清晰的线索,完整的结构,表现了大师叙事的功力,放的开又收的拢,内容繁多,而不芜杂,叙事清晰而有条理。

  三、观察描写、精巧细致

  在对春天的百草园的描写中,作者不露痕迹的使用了许多技巧,显得浑然天成。

  罗列了许多事物,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两个“不必”是简略列举,表现百草园的景象繁复多变,美不胜收。“单是”之后,重点表现儿童的探奇欲望,与下文的美女蛇的传说一脉相承,写百草园的神秘。

  观察角度不断变化,动物静物描写得错落有致。作者手中的笔引导我们的目光从地面上的菜畦向上望到空中的桑葚,描写了景物;目光由树上的鸣蝉落到菜花上的黄蜂,又随云雀直射向云霄,着表现了动物。而泥墙根一带先介绍动物再说明植物。

  描写层面各异,用词简洁形象。文章从颜色、形状、声响、体态、动作、味道等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黄修饰菜畦、桑葚、黄蜂;用鸣、长吟、轻捷、伏描写动物的声响和动作;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肥胖、臃肿表现体态 ;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们的安详自由;“又酸又甜”的滋味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四、多识出智慧、多识出能力

  文章出现了许多动植物的名称,多达二三十种。动物: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斑蟊、蜈蚣,甚至传说中的怪哉这虫;静物: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竹筛、秕谷、腊梅、蝉蜕等等。这些事物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

  为什么少年鲁迅知道那么多事物呢?这在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一个散文集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可知端倪。少年鲁迅特别喜欢绘图书籍:《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花镜》、《山海经》、《尔雅音图》、《毛诗百物图考》。这些书籍以及他以后为父亲东奔西走问医抓药,再以后独立生活求学的经历见闻,为他后来的文学储藏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可见,多识出智慧,多识出能力。多识有这样几种途径:一是亲眼所见,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旅游观光中要用心观察、勤于识记、勇于请教;二是阅读书报。“文学的学习不应该离开他们所代表的事物”(夸美纽斯);应该“把自己运用的词汇和词组同周围世界的各种鲜明的概念、事物、现象联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建立自己的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语言系统。三是其他媒体,如电影、广播、电视、网络、广告、展览、各种节庆活动,这些媒体正在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民的思想、交流方式。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向大师学习,观察、识记、理解、运用,才能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熟练我们的语言技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生动,写人也出色,最感人的是塾师形象。对先生这个人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封建老顽固,作者对他是暴露和抨击的。其实不然,如作品所暗示的,鲁迅对先生是“很恭敬”的,作品一开始便以简洁的线条描绘出他古朴的形象,接着,以肯定语句,介绍了他的品性。在鲁迅的笔下,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严厉”,学生行礼,他在一旁“和蔼”地回拜,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嚷道:“读书”。管制似乎也并不太严,学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园里顽皮,课间也能偷偷地嬉耍么?但他刻板、迂倔,显然在他看来学生是只许攻读经书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经的,不许涉猎。课读那一场景却又映现了他性情的另一方面:朴真。只见学生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就他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极了。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多的是温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字素朴隽美,几乎全是白描,然而神态逼真,形象飞扬。白描之所以生动,首先在准确,菜畦绿油油、水汪汪的,所以“碧绿”;石井栏多年轻人攀爬,自然“光滑”;皂荚树干粗枝繁,用“高大”修饰再好不过;桑椹已经熟透,因此“紫红”;油蛉鸣声细弱恰似“低唱”,蟋蟀声调铿锵,故如“弹琴”;覆盆子果实小巧玲珑,因而“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这些都是以一词绘写了物象的形态,作者把状物与写意联系在一起,以简约而富有生命力的笔调,传达了百草园的风韵,做到如古人所说的“淡墨足以传神”。叙事写人更是简洁素净,扫雪、搬食、支筛、拉线、捕鸟层次繁多的过程,仅用百来字就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遇艳、识妖、惊恐、脱获,曲折紧张的美女蛇故事,也仅用两百来字便说得清清楚楚。有时,作者应用排比句式,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如在描写课读时,运用“有念”四个排句,那内容均是古书的摘句,照理比较枯燥,但一经排列组合,却化腐朽为神奇,幻成一幅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书房中摇头晃脑,人声鼎沸的读书情景。拙而巧,朴而灵,诸凡上述种种,均表明作者的语言技巧已臻极高的艺术境地。

  二、文本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写自己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后半写学塾中的上学生活和老师。在对自然和学塾场景描写以外,还写了三个不同身份的故乡人物。

  “我家的后园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未次的相见也已经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文章首先破题,从百草园讲起。这百草园虽然早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是以成年人的语气讲出百草园在作者记忆中的亲切感觉。

  接着的一大段描述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他笔下的植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植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不必说”三个字正说明这些物什是平常之物,有儿童式的夸张语气,也是引出下文精彩描述的伏笔。“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以其叫、伏、直窜的代表性动作来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地自由。这里虽然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设。鲁迅这廖廖几十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

  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来写。不写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这一部分是描写儿童在自然中的乐趣,重在表述自然给孩子的启示和快乐。

  这段中一句不大经意的话,为下一步进入人的教育作了一个铺垫: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这里,成人所说的话,引出了“我”的兴趣。我拔何首乌的经历,却让我对成人的教训产生了怀疑。成人的教诲和儿童自己的生活体验总是有着反向的结果。这是鲁迅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我们也知道,成人的教诲和我自己(儿童)的理解力之间总是有着差距,但是,这篇文章的许多地方讲的都是一个相同的经历模式:儿童从成年人那里接受教诲,按照教训到生活中去体验,结果却多是错误的。这是用反讽的方法说明成人在儿童教育上失败,是一种典型的反向叙述。这种叙述类似于一个证明的程序,其中包含着一些隐蔽的结论,即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成人也多是不可为师。

  所以,在下面的段落里,鲁迅就谈到了成人教育儿童的方法在儿童中的反应,并引出长妈妈和闰土父亲等故乡人物,美女蛇故事和捕鸟的叙述则分别写出了乡下人迷信的思维和高超的捕食能力。重点虽然在写作者和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情感,照应的却是题目,“百草园”——乡间和自然。写的是自然中各种可爱的生物(包括愚昧的乡民),自然和儿童间温馨的亲和力。

  在对百草园的回忆作了非常节制的叙述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在这种对自然的叙述渐入佳境时,在情绪达到高潮时,引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讲述他的学生生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作者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家里大人为什么送他入学。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外加“……都无从知道”,来加强儿童对成年人意图的怀疑和不信任感。“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但是用了成人式的戏仿。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而对书塾和老师的描写,也是运用儿童无知的视点。除了对上学和学生戏耍场面的描写,我们都会认为这里对先生的两处描写很精彩。下面我们来看鲁迅对他的老师的描写。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的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知道,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里鲁迅先用几个代表性的特点(高而瘦、须发花白、和蔼)对老师作了简要的交待,然后,用了很经济的三个场景,很传神地描绘出了老师最精彩的几个侧影。

  先说他的博学。“我”正好有典故去请教,却不料老师说“不知道”“脸上还有怒色了”。这里暗中有着与和蔼和博学的交待的照应。

  “我这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

  这里又是一种反向的叙述。虽然儿童是在自我解剖,可是,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博学”这种名号的揶揄。当然,这里并不是判断老师是否博学。鲁迅设计了一个悖论式钮结在里面。虽然是写往事,却是在戏谑当世成人的各种成见。事实上,无论是“我”还是读者,是不能依“我”的叙述来判断老师学问的深浅的。博学是成人的观念,并无必备的标准。不知“怪哉”为何物不能说明老师有没有学问。无论何等博洽的人,也不能成为通事解人。但在儿童看来,全城里大人以为是的,定然不错,因为都是大人们教导孩子事理。从儿童的角度,暗中点出成年人也有许多和儿童一样的信仰。方之今世,成人们何尝不也是迷信大人物、相信博学的大人物能解决一切难题吗。这也是从儿童的幼稚来推知世人对名人尊崇现象的反讽。

  而最精彩却是对老师读书的描述:

  “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幅人物描写,抓住了老师的几个动作,便活动了一个质朴而有情性的先生。他的老师—一个乡下的私塾先生,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了逝去的风景了。椐鲁迅弟弟周建人回忆,鲁迅老师名叫寿镜吾,确是绍兴城内有名的秀才,正是个方正的塾师。想来鲁迅的正直,也会有这位先生的影响吧。而鲁迅,虽然有过在大学教书的经历,却总是不能和许多名流教授相容。他内心深处,一定有着这个老师的影子吧。

  鲁迅曾在《破恶声论》中提到“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在今天的学者看来,就是反智主义了。鲁迅也大约总爱和文明人有些不平吧。在这篇回忆少年生活的文章中,他对于曾对他的少年心灵产生影响的乡下风景和人物,都给了以温馨笔致加以描写。而文章之外,却似乎是处处对于居于文明地位的当代学者名流,进行着各种方式的讽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才是鲁迅式的回忆文章的重要特点吧。

  延伸阅读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死魂灵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战争与和平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红岩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西厢记

精品课程

初一

初二

初三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适合学员 课程详细
初一英语 初一培优型课程,选择经典的新概念一册作为初一年级培优型课程教材,期间结合大量的听力口语能力练习,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 1、英语成绩优秀的初一学员
2、想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初一数学 该课程主要为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前半部分的同步训练加难度提升,适合基础比较好的初一学生。在课程的设计上,分层次地讲述基础知识点及其综合应用,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加强难度的训练。 1、数学成绩优秀的初一学员
2、想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初一语文 以初一上学期的语文重点、难点知识为载体,利用优能独特的教学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员在初中开始阶段继续保持并提升优秀的学习成绩。 1、想学习初一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2、需要查缺补漏、复习初一知识的初二学生。
查看
初二英语 初二尖子培优型课程,对于新概念二册1-12课进行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巩固和加深,拓展高级写作句型给出真实语言情景,帮助学生全方位拓展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1、英语成绩优秀的的新初二学员
2、想学习初二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查看
初二数学 在教材知识的学习之上,对于重难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加入名校考题以及竞赛试题,让学员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强化数学解题的思维与方法。 1、数学成绩优秀的的新初二学员
2、想学习初二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查看
初二语文 总结复习初一语文在中考考纲中的知识点,预热初二语文所占中考的考点,以及对文言文阅读基本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同时着力于加深学生对社科、人文的兴趣与了解。 1、语文成绩优秀的的新初二学员
2、想学习初二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查看
初二物理 本课程针对刚刚初一升初二的学生,讲授初二物理预科内容;课程主要分为运动,声,光,物态变化等版块。通过学习本册的知识模块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 1、想学习初二上学期重点难点的知识学生
2、需要查缺补漏、复习初二知识的初三学生
查看
中考英语 中考培优型课程,配给语法、完型、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各个板块的综合练习,各个击破学员的考试障碍;配合以中考中高难度习题,通过解析四大名校月考,期中,期末试卷以及中考真题阶梯式的学习题型帮助学员提升成绩。 1、英语成绩优秀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中考数学 一部分为压轴题目的训练,帮助学员解决压轴题,拿高分;另一部分为初三的重难点知识的预科学习,让学员在中考中拿下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数学成绩优秀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中考语文 总结复习初中语文在中考考纲中的知识点,并结合课内外例题巩固复习;侧重阅读题型识别与概括,并结合课内外名著,引导作文高效写法。 1、语文成绩优秀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中考物理 课程内容主要是力学和热学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巩固中考中的重要模块—力学。力学题目的设置贴近中考难度;后半部分课程会预习初三的热学知识,提前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热学概 1、物理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巩固中学课程知识,有计划开始中考一轮复习的学员
查看
中考化学 巩固并扎实掌握九年级上册重难点:化学反应原理、计算及化学实验等部分内容,达到高级理解与运用的等级。帮助学员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掌握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 1、学成绩优秀的初二升初三学员
2、想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训练的学员
查看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顶部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中考>初二>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正文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18-07-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长晓视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这篇散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清新活泼。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名著导读

  赏析:

  一、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贯穿情感线索,抓住叙事的脉络

  每次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仿佛在听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向伙伴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听着那一声声的夸赞炫耀,看见了那眉飞色舞的神态,感受时而兴奋时而低落的情绪和由好奇到失望转而高兴起来又陷入深沉回忆的心理变化,我也会随之喜怒哀乐,似乎徜徉在季节变换、色彩艳丽的百草园,流连于书声朗朗的三味书屋。

  开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缓缓的开始了深沉的回忆,接着用新鲜好奇的语气描述百草园的美丽景致,以神秘的口吻叙述百草园的神奇传说,突然语气变得沉重了,似乎神态黯淡下来,总结美女蛇的传说给自己的经验教训。叙述者似乎不愿沉浸在对世事艰辛可怕的回忆中,短暂的沉默之后,像小孩子忽然忘掉了不愉快,“雪一下, 可就两样了”于是开始了眉飞色舞的讲述捕鸟的经历体验。讲完了百草园的乐,叙述人语气一转,变得沮丧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了。埋怨、疑惑、自责、懊悔都没有用,只好满腔遗憾的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

  至此,叙述的语气趋于平淡,但平淡的叙述中也还有一些小波澜,一是兴奋的请教“怪哉”是怎么一回事,遭到拒绝后,默默的但不服气的读书习字对课,小小的挫折之后言语又活泼起来,描述三味书屋的后园之乐。叙述人声鼎沸的读书之趣。一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幽幽的吐出,仿佛有无限的怅惘,曲终幕落,还令人回味无穷。

  二、构完整、环环相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题目就明确了本文的空间顺序和结构,课文用“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引出下文的叙述。叙述内容全面,有自然的景象,有神秘的传说,有捕鸟的行动。叙述井然有序,随季节变化重点突出春冬的特色。

  前后两部分之间,一段议论、抒情承上启下,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紧密衔接起来。

  “三味书屋”这一部分,主要叙述怪哉和读书两件事,由行礼过渡到对先生的介绍,由先生的渊博才有请教怪哉的尴尬,由先生的读书过渡到课内的游戏——描绣像,并由绘画的去向收拢回忆。

  清晰的线索,完整的结构,表现了大师叙事的功力,放的开又收的拢,内容繁多,而不芜杂,叙事清晰而有条理。

  三、观察描写、精巧细致

  在对春天的百草园的描写中,作者不露痕迹的使用了许多技巧,显得浑然天成。

  罗列了许多事物,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两个“不必”是简略列举,表现百草园的景象繁复多变,美不胜收。“单是”之后,重点表现儿童的探奇欲望,与下文的美女蛇的传说一脉相承,写百草园的神秘。

  观察角度不断变化,动物静物描写得错落有致。作者手中的笔引导我们的目光从地面上的菜畦向上望到空中的桑葚,描写了景物;目光由树上的鸣蝉落到菜花上的黄蜂,又随云雀直射向云霄,着表现了动物。而泥墙根一带先介绍动物再说明植物。

  描写层面各异,用词简洁形象。文章从颜色、形状、声响、体态、动作、味道等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黄修饰菜畦、桑葚、黄蜂;用鸣、长吟、轻捷、伏描写动物的声响和动作;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肥胖、臃肿表现体态 ;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们的安详自由;“又酸又甜”的滋味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四、多识出智慧、多识出能力

  文章出现了许多动植物的名称,多达二三十种。动物:蝉、黄蜂、云雀、油蛉、蟋蟀、斑蟊、蜈蚣,甚至传说中的怪哉这虫;静物:皂荚树、桑葚、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竹筛、秕谷、腊梅、蝉蜕等等。这些事物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

  为什么少年鲁迅知道那么多事物呢?这在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一个散文集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可知端倪。少年鲁迅特别喜欢绘图书籍:《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花镜》、《山海经》、《尔雅音图》、《毛诗百物图考》。这些书籍以及他以后为父亲东奔西走问医抓药,再以后独立生活求学的经历见闻,为他后来的文学储藏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可见,多识出智慧,多识出能力。多识有这样几种途径:一是亲眼所见,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旅游观光中要用心观察、勤于识记、勇于请教;二是阅读书报。“文学的学习不应该离开他们所代表的事物”(夸美纽斯);应该“把自己运用的词汇和词组同周围世界的各种鲜明的概念、事物、现象联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建立自己的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语言系统。三是其他媒体,如电影、广播、电视、网络、广告、展览、各种节庆活动,这些媒体正在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民的思想、交流方式。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向大师学习,观察、识记、理解、运用,才能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熟练我们的语言技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生动,写人也出色,最感人的是塾师形象。对先生这个人物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封建老顽固,作者对他是暴露和抨击的。其实不然,如作品所暗示的,鲁迅对先生是“很恭敬”的,作品一开始便以简洁的线条描绘出他古朴的形象,接着,以肯定语句,介绍了他的品性。在鲁迅的笔下,这位老先生似乎也并不太“严厉”,学生行礼,他在一旁“和蔼”地回拜,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嚷道:“读书”。管制似乎也并不太严,学生不是都能溜到小花园里顽皮,课间也能偷偷地嬉耍么?但他刻板、迂倔,显然在他看来学生是只许攻读经书子集,其他都是不正经的,不许涉猎。课读那一场景却又映现了他性情的另一方面:朴真。只见学生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就他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极了。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多的是温和的微笑,眷念的深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文字素朴隽美,几乎全是白描,然而神态逼真,形象飞扬。白描之所以生动,首先在准确,菜畦绿油油、水汪汪的,所以“碧绿”;石井栏多年轻人攀爬,自然“光滑”;皂荚树干粗枝繁,用“高大”修饰再好不过;桑椹已经熟透,因此“紫红”;油蛉鸣声细弱恰似“低唱”,蟋蟀声调铿锵,故如“弹琴”;覆盆子果实小巧玲珑,因而“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这些都是以一词绘写了物象的形态,作者把状物与写意联系在一起,以简约而富有生命力的笔调,传达了百草园的风韵,做到如古人所说的“淡墨足以传神”。叙事写人更是简洁素净,扫雪、搬食、支筛、拉线、捕鸟层次繁多的过程,仅用百来字就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遇艳、识妖、惊恐、脱获,曲折紧张的美女蛇故事,也仅用两百来字便说得清清楚楚。有时,作者应用排比句式,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如在描写课读时,运用“有念”四个排句,那内容均是古书的摘句,照理比较枯燥,但一经排列组合,却化腐朽为神奇,幻成一幅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书房中摇头晃脑,人声鼎沸的读书情景。拙而巧,朴而灵,诸凡上述种种,均表明作者的语言技巧已臻极高的艺术境地。

  二、文本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半写自己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时光,后半写学塾中的上学生活和老师。在对自然和学塾场景描写以外,还写了三个不同身份的故乡人物。

  “我家的后园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未次的相见也已经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文章首先破题,从百草园讲起。这百草园虽然早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是以成年人的语气讲出百草园在作者记忆中的亲切感觉。

  接着的一大段描述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他笔下的植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植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不必说”三个字正说明这些物什是平常之物,有儿童式的夸张语气,也是引出下文精彩描述的伏笔。“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以其叫、伏、直窜的代表性动作来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地自由。这里虽然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设。鲁迅这廖廖几十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

  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来写。不写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这一部分是描写儿童在自然中的乐趣,重在表述自然给孩子的启示和快乐。

  这段中一句不大经意的话,为下一步进入人的教育作了一个铺垫: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这里,成人所说的话,引出了“我”的兴趣。我拔何首乌的经历,却让我对成人的教训产生了怀疑。成人的教诲和儿童自己的生活体验总是有着反向的结果。这是鲁迅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我们也知道,成人的教诲和我自己(儿童)的理解力之间总是有着差距,但是,这篇文章的许多地方讲的都是一个相同的经历模式:儿童从成年人那里接受教诲,按照教训到生活中去体验,结果却多是错误的。这是用反讽的方法说明成人在儿童教育上失败,是一种典型的反向叙述。这种叙述类似于一个证明的程序,其中包含着一些隐蔽的结论,即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成人也多是不可为师。

  所以,在下面的段落里,鲁迅就谈到了成人教育儿童的方法在儿童中的反应,并引出长妈妈和闰土父亲等故乡人物,美女蛇故事和捕鸟的叙述则分别写出了乡下人迷信的思维和高超的捕食能力。重点虽然在写作者和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情感,照应的却是题目,“百草园”——乡间和自然。写的是自然中各种可爱的生物(包括愚昧的乡民),自然和儿童间温馨的亲和力。

  在对百草园的回忆作了非常节制的叙述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在这种对自然的叙述渐入佳境时,在情绪达到高潮时,引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讲述他的学生生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作者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家里大人为什么送他入学。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外加“……都无从知道”,来加强儿童对成年人意图的怀疑和不信任感。“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但是用了成人式的戏仿。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而对书塾和老师的描写,也是运用儿童无知的视点。除了对上学和学生戏耍场面的描写,我们都会认为这里对先生的两处描写很精彩。下面我们来看鲁迅对他的老师的描写。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的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就知道,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里鲁迅先用几个代表性的特点(高而瘦、须发花白、和蔼)对老师作了简要的交待,然后,用了很经济的三个场景,很传神地描绘出了老师最精彩的几个侧影。

  先说他的博学。“我”正好有典故去请教,却不料老师说“不知道”“脸上还有怒色了”。这里暗中有着与和蔼和博学的交待的照应。

  “我这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

  这里又是一种反向的叙述。虽然儿童是在自我解剖,可是,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博学”这种名号的揶揄。当然,这里并不是判断老师是否博学。鲁迅设计了一个悖论式钮结在里面。虽然是写往事,却是在戏谑当世成人的各种成见。事实上,无论是“我”还是读者,是不能依“我”的叙述来判断老师学问的深浅的。博学是成人的观念,并无必备的标准。不知“怪哉”为何物不能说明老师有没有学问。无论何等博洽的人,也不能成为通事解人。但在儿童看来,全城里大人以为是的,定然不错,因为都是大人们教导孩子事理。从儿童的角度,暗中点出成年人也有许多和儿童一样的信仰。方之今世,成人们何尝不也是迷信大人物、相信博学的大人物能解决一切难题吗。这也是从儿童的幼稚来推知世人对名人尊崇现象的反讽。

  而最精彩却是对老师读书的描述:

  “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幅人物描写,抓住了老师的几个动作,便活动了一个质朴而有情性的先生。他的老师—一个乡下的私塾先生,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了逝去的风景了。椐鲁迅弟弟周建人回忆,鲁迅老师名叫寿镜吾,确是绍兴城内有名的秀才,正是个方正的塾师。想来鲁迅的正直,也会有这位先生的影响吧。而鲁迅,虽然有过在大学教书的经历,却总是不能和许多名流教授相容。他内心深处,一定有着这个老师的影子吧。

  鲁迅曾在《破恶声论》中提到“伪士当去,迷信可存”。在今天的学者看来,就是反智主义了。鲁迅也大约总爱和文明人有些不平吧。在这篇回忆少年生活的文章中,他对于曾对他的少年心灵产生影响的乡下风景和人物,都给了以温馨笔致加以描写。而文章之外,却似乎是处处对于居于文明地位的当代学者名流,进行着各种方式的讽刺。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才是鲁迅式的回忆文章的重要特点吧。

  延伸阅读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死魂灵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战争与和平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红岩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西厢记

展开本页剩余
新东方课程优惠申请
姓名:
电话:
所属学段:
立即申请

中学工具箱

学校资讯
初一 初二 初三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初一语文 以初一语文重点、难点知识为载体,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员在初中开始阶段打好基础。
初一数学 分层次地讲述初一数学基础知识点及其综合应用,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加强训练难度。
初一英语 初一培优型课程,课程结合大量的听力口语能力练习,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初二语文 总结复习初一语文知识点,预热初二语文所占中考的考点,加深学生对社科、人文的了解。
初二数学 在教材知识的学习之上,对于重难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强化数学解题的思维与方法。
初二英语 在英语知识基础上进行巩固和加深,拓展高级写作句型,帮助学生全方位拓展英语综合能力。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初三语文 立足于长沙中考,学习掌握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
初三数学 对标长沙中考能力要求,强化计算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以及解题技巧。
初三英语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中考核心词汇量、阅读能力与听力水平。
附近校区展示
咸嘉新村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西路与谷丰路交汇处润泽园安置小区C区2楼
0731-84885588
井湾子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友谊路56号2楼
0731-84885588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新东方培训学校4楼
0731-84885588
梅溪湖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沐风路弘德西街2楼
0731-84885588
中信教学区
中意二路111号中信城市广场第1-4号栋203号房
0731-84885588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御溪国际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迎新路499号御溪国际1栋二楼(德思勤城市广场对面)
0731-8488733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