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初中历史的学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2、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知识点二 中共一大的召开
1、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参加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陈潭秋等13人。
(4)主要内容:
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③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出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中共一大历史意义
①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第13课 北伐战争
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
①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②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知识点二 北伐的胜利进军
1、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主要战场:湖南和湖北。
4、重大胜利: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知识点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①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
②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第1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知识点一 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 。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
③经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④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后来,8月1日被定为人民军队诞生纪念日。
知识点二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号。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苏维埃政府在冈宁茅坪成立。
4、毛泽东根据斗争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中国革命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最初表述。
第15课 万里长征
知识点一 长征开始与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
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意义: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点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经过: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通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大雪山→过草地(是长征途中一段最艰苦的路程)。
2、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3、长征的胜利: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①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它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红军长征精神:
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③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始
知识点一 九一八事变
1、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
2、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发动进攻。占领沈阳城。
3、结果: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二 西安事变
※1、一二九运动①时间:1935年12月9日。②经过:北平各学校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游行。③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西安事变:
(1)背景: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产生不满,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随即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
(4)结果:蒋介石被迫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延伸阅读
2018长沙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四)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初中历史的学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2、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知识点二 中共一大的召开
1、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参加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陈潭秋等13人。
(4)主要内容:
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③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出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中共一大历史意义
①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第13课 北伐战争
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
①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②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知识点二 北伐的胜利进军
1、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主要战场:湖南和湖北。
4、重大胜利: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知识点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①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
②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第1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知识点一 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 。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
③经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④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后来,8月1日被定为人民军队诞生纪念日。
知识点二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号。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苏维埃政府在冈宁茅坪成立。
4、毛泽东根据斗争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中国革命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最初表述。
第15课 万里长征
知识点一 长征开始与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
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意义: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点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经过: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通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大雪山→过草地(是长征途中一段最艰苦的路程)。
2、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3、长征的胜利: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①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它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红军长征精神:
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③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始
知识点一 九一八事变
1、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
2、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发动进攻。占领沈阳城。
3、结果: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二 西安事变
※1、一二九运动①时间:1935年12月9日。②经过:北平各学校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游行。③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西安事变:
(1)背景: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产生不满,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随即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
(4)结果:蒋介石被迫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延伸阅读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二元一次方程强化练习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初中历史的学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2、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知识点二 中共一大的召开
1、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参加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陈潭秋等13人。
(4)主要内容:
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③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出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2、中共一大历史意义
①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第13课 北伐战争
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
①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
②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知识点二 北伐的胜利进军
1、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主要战场:湖南和湖北。
4、重大胜利: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知识点三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①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
②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第1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知识点一 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南昌 。
②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
③经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④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后来,8月1日被定为人民军队诞生纪念日。
知识点二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号。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苏维埃政府在冈宁茅坪成立。
4、毛泽东根据斗争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中国革命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最初表述。
第15课 万里长征
知识点一 长征开始与遵义会议
1、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
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意义: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知识点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
1、长征经过: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通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大雪山→过草地(是长征途中一段最艰苦的路程)。
2、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3、长征的胜利: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①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它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红军长征精神:
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③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始
知识点一 九一八事变
1、时间:地点: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
2、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发动进攻。占领沈阳城。
3、结果: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二 西安事变
※1、一二九运动①时间:1935年12月9日。②经过:北平各学校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游行。③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西安事变:
(1)背景: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产生不满,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随即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
(4)结果:蒋介石被迫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