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长沙寄宿生家长哭诉: 如果能重来, 打死也不让孩子住校

2019-06-17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终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昨天,家长群里有一位家长私聊我。“老师,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您说我要不要把他给送到寄宿学校?”这位家长问道。我看到消息后,想都没想就立马敲了两个字给她发了过去:“不要!”家长很是疑惑地问:“老师,人家不都说寄宿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什么的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告诉各位家长,哪些孩子是绝对不能读寄宿的。

  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就把她给送到了寄宿学校。

  朋友当时特开心地跟我说:“从小就得让她多锻炼锻炼,别以后上大学床单都不会铺,那多不好啊?”

  于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就把女儿送进了寄宿学校。

  然而,想的总是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

  还没过一年,朋友就发现女儿好像出了什么问题。

  以前总是笑嘻嘻地,就像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一样,天天在耳边叫“妈妈长,妈妈短”的。

  现在倒好了,回家一句话都不吭声,就知道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门。

  朋友有时候想进门探个究竟,却发现女儿根本就不理睬她。

  无论问什么,都是那句“嗯,没事,挺好的。”

  无论说什么,都是那句“嗯,知道了。”

  曾经的贴心小棉袄一下子就没有了!

  这可把朋友的心深深地“扎”到了。

  “我的女儿怎么变得冷冰冰的了?”朋友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跟我抱怨道。

  寄宿非但没有把女儿变成“全能优秀”,反而变成了“沉默寡言”。

  有的家长总觉得,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学校,孩子能够快速成长。

  但是真的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抚养责任吗?

  曾经在补习班门口无数次听到家长们这么说:

  “工作太忙了,根本没空去管孩子,想着就把她送到学校去算了。”

  “就是,想着学校也有老师管,自己都不用操一点心儿的!”

  “让姥姥姥爷管总是觉得不省心,”

  这类话不绝而缕地传入到了我的耳朵里。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进入寄宿式学校,表面上为的是孩子好,实际上却是推卸了做父母的责任,害了孩子。

  著名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女士就明确地反对寄宿制,她认为如果父母和孩子隔断开了就能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的话,那么孤儿院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然而实际上在孤儿院的长大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较重的心理问题,比如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这都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

  想想家里的孩子在寄宿式学校里面,成绩下降了只能自己哭,跟同学相处出现问题时,也不敢找老师,只能默默忍着。

  长此以往,不出心理问题才怪!

  我想起自己家的小侄已经上了三年的寄宿学校了,马上就面临中考。

  然而成绩却是吊车尾,天天打架惹事儿,愁的家里不要不要的。

  我不止一次地问嫂子:“孩子不是在寄宿学校吗?按理说学校应该管的很严啊。”

  嫂子一听我这么说,满脸愁云地跟我说:“唉,别说了,人家寄宿的那么多孩子,老师哪能一个一个的都照顾到啊?”

  “那你们当初的意思就是当’甩手掌柜’?一点都不管的?”我惊讶地问了一下。

  嫂子这时候没有吭声了。

  对于孩子来说,初中阶段的三年是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的身心都会发生许多的变化。

  敏感、焦虑、困惑、好奇都会交织在这个时期里,他们需要父母在身边给予一定的指导。

  然而一旦父母离席,没有提供相应的帮助,孩子多半都会走弯道上!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还记得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新闻。

  有个孩子给自己常年在外出差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名字叫做《我的生活里缺少母爱》。

  “自从母亲开了公司,我的母爱就像做索道一样飞快地降了下来,她每天都工作到七八点钟,有时候到九点多才回家,我就像鲁迅先生写的一样,只能看见高高的四角天空。我现在就想让母亲陪我一天,哪怕是一直坐着也好。”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只要工作好了,赚足够多的钱,让我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的好。

  孩子真正想要的却是家长的陪伴。

  上文中我们谈到的尹建莉老师的,她也曾经将自己的女儿送进过寄宿制学校,后来她发现,三年的寄宿生活,给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排毒”需要很多年。

  为此,每次聊到这三年生活的时候,她都觉得内疚万分。

  相反,我有个同学家的女儿,从小到大一直都没有在过寄宿制学校,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去上学。

  “你怎么不让你孩子去住校啊?”我问道。

  “我为什么要让我的孩子去住校啊?”她反过来问我。

  “住校可能……不用这么奔波啊……”我支支吾吾地说道。

  “我倒是宁愿让她在路上多奔波一段,因为孩子去了寄宿,她出现了任何问题,需要我的陪伴的时候,我都无法在她身边。

  所以她成长的过程是缺失了妈妈的角色的。

  想想我作为她的妈妈,不能跟她一起分享她的喜怒哀乐,那该是多悲哀的事情啊!”这位妈妈说道。

  对于十八线的小城市来说,一辈子能跟孩子共处最多的时间就集中在上大学之前了,而这段时间里,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的时间。

  如果这段时光错过了,以后就真的来不及弥补了。

  所以说,父母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家永远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围绕锅台转,孩子帮妈妈往锅底添把火,光明中,母子合做好一顿饭,是教育;

  全家人围坐一桌吃饭,父母主动给爷爷奶奶夹菜,孩子看在眼里,“桃李不言”,这是教育;

  孩子裤子破了褂子纽扣掉了,妈妈收拾完家务后给孩子补好订上,孩子在做作业中感激地等待,这是教育;

  冬天里,孩子睡妈妈焐好的热被窝,孩子帮妈妈倒去洗脚水……等,这些是教育。

  这一切,是一天给学生上十几节“文化”课(寄宿学校,一般都是上下午7节正课,早上中午晚上至少5节自习,音体美道德手工制作等“人生修养”课大部分只是在“课程表”上上)的学校能完成的吗?

  有这6种情况,不要去住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位家长都有义务和责任全面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根据学生个人性格和习惯,为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初中学校,而不是只看几个干巴巴的升学率数据。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初中是孩子青春叛逆期的开始。也就是说,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了,他自己已经不认为自己是个小屁孩儿了。

  还需要考虑到的是,如果说大部分75后80后家长还能辅导孩子的小学功课,那么面对初中九门课程,绝大多数家长已经无法辅导了。

  最后,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初中的作业更多了,毕竟要学习至少七门课。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不可偏听偏信。

  那么,在我心中,哪些情况下,最好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初中呢?

  1、高知家庭的孩子

  如果父亲或者母亲毕业于名牌大学,那辅导孩子初中功课还是绰绰绰绰有余的。

  这样的家庭,不说大富大贵,小康之上应该没多大问题,这样家庭的孩子,底子肯定也差不了。

  那么,如果让孩子走读,家长完全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甚至为孩子开小灶加加课。

  比如,家长要是英语好,完全不用跟着学校发的教材走,孩子要是跟得上,不如直接自己教孩子赖世雄的课程,超前学习,岂不美哉?

  家长要是爱好历史,直接和孩子一起看各种通史,岂不比刷题更好?家长要是文笔不错,还可以手把手教孩子写作,何必让孩子随大流上那枯燥死板的作文课呢?

  2、酷爱读书的孩子

  要说对高中母校的看法,衡中学子们可能意见不一,有褒有贬。

  但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我们都很遗憾,高中三年没有机会大量读书,这一点确实严重影响了大学学习。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寄宿制模式,基本上剥夺了孩子大量阅读的可能性。

  一本中等厚度的书认真看,最多两晚上四五个小时就读完了。寄宿制学校少则两周,多则一个月回家一次,你总不能每次带好几本书去学校吧?

  更何况,有几所寄宿制学校,允许孩子们在晚自习的时候看课外书呢?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巴不得孩子们不要看所谓的“闲书”,最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刷题中。

  这实际上是揠苗助长,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多少在高考作文考场上妙笔生花的学子,其文笔功底都来自于上初中时读的课外书;

  多少高中政史地三科优秀的孩子,是因为很多知识在初中读书时已经接触了,对其他人来说是知识,对这批人来说是常识;又有多少孩子高中学竞赛,是因为初中时自学了相关课程,或者读了某位科学家的传记?

  所以,听我一句劝,酷爱读书的孩子,不要去寄宿制学校刷题。中考和高考只是漫漫人生的一站地,而少时读过的书,书中接触的人和事,将会构成你青春乃至整个人生的基底。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些人看似砍柴多,实际上是因为砍柴时间长,而不是效率高,更不是刀好。

  有了锋利的宝刀,想什么时候砍就什么时候砍,想砍到几十岁就砍到几十岁,想砍多少柴就能砍到多少柴。

  当然了,如果孩子不爱读书,只爱玩王者荣耀,还是去寄宿制学校冷静一下吧。

  3、学习习惯好、自制力强、主动性强的孩子

  每次我一提自己初中五点起床,总会有人非常吃惊,其实这根本不算啥,比我当年更自律、更勤奋的人有的是。

  寄宿制学校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营造浓郁的竞争和学习氛围。可是,既然自家孩子学习主动性强,学习习惯又好,完全不用老师逼着赶着学,去寄宿制学校又有多大意义呢?

  更何况,在寄宿制学校,你可能不得不随大流执行计划——而在家,你完全可以自主安排。

  你想预习明天的功课也行,你想预习下个月的课程也可以。你想学课本知识可以,你想学奥赛知识也可以,你想看大学专业课课本都行。

  你将不必拘泥于学校课程,可以去上个奥数班,参加个英语竞赛。

  而在寄宿制学校,制定计划的自由性就大为削弱,对于这部分主动性强的学霸来说,确实颇有几分“陪太子读书”的意味。

  4、独立性不强的的孩子

  到了寄宿制初中,离开了父母,也许有一些同学会感到不适应。这确实不能怪孩子,因为别说是初中生,哪怕是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可能都需要长时间的适应。

  之前比较黏父母的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后只能十几天见父母一面,心里难受是正常的,想家也是正常的。

  你想啊,大禹这样的神话人物路过家门也会看两眼,更别说稚气未脱的初一新生了。之前,在学校里遇到了再大的委屈,都可以扑到爸爸妈妈怀里倾诉。

  如今,别说倾诉,打个电话还得掐好点争分夺秒说完话,确实有的孩子会不适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青春期内,孩子会遭遇到更多的情绪波动和成长烦恼。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特别是面对面交谈,就显得格外重要。

  很明显,在这方面,寄宿制学校远远不如走读制学校。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能否适应寄宿学校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个短期的夏令营,学习性质也好,旅游性质也罢,看看孩子能否自然适应远离父母的环境。

  有人要问了,你总说孩子可能不适应,我看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也挺适应的啊,不闹不哭啊。

  我的回答是,你看那些犯人进入监狱后,刚开始也茶饭不思睡不着觉,后来也适应坐牢生活,你接受这种过程的“适应”吗?

  5、身体不太好的孩子

  这方面好理解。可能出于各方面原因,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总有一些孩子体质稍微差了些,或者略微有些倒霉,和病魔对视了一眼。那么,我建议,以防万一,还是把孩子留在身边吧,安全第一,健康第一。

  6、想着重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孩子

  这一点也好说。想在正常课业之外,再学点艺术的,或者学学某项体育活动的,自然还是要走读,因为寄宿制学校不会为你一个人开设专业课程,除非是专门的寄宿制艺术学校或者体育学校。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去读寄宿制初中呢?

  排除上面六种情况,如果经济上没有压力,孩子本人愿意,父母也想培养孩子坚韧不拔性格,而且学校升学情况还不错,那么我非常推荐去尝试一下寄宿制初中。

  反之,符合上述六个条件任意一点,我个人都不建议去读寄宿制初中。

  洋洋洒洒三千字,算是谈尽了我对“寄宿制初中”的看法。

  其实,敏锐的人可以从字里行间里,读出我对初中学习的总体态度和看法。希望全天下的小学生,都能顺利就读真正适合自己的初中,享受风华正茂的青春。

  延伸阅读:

  长沙小升初家长反思:孩子没能成牛娃的3点原因

  2019小升初家长给2020家长的建议:回看小升初,感觉没想的那么难

  家长经验:进了名初才终于明白,它根本无法保障孩子

  长沙小学升初中衔接主要目的是什么?思维/自学/学习习惯

  外地生到长沙读初中有利有弊!附外地回长生考试须知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小学>学习资讯>择校回顾>正文
    长沙寄宿生家长哭诉: 如果能重来, 打死也不让孩子住校
    2019-06-17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终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昨天,家长群里有一位家长私聊我。“老师,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您说我要不要把他给送到寄宿学校?”这位家长问道。我看到消息后,想都没想就立马敲了两个字给她发了过去:“不要!”家长很是疑惑地问:“老师,人家不都说寄宿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什么的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告诉各位家长,哪些孩子是绝对不能读寄宿的。

      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就把她给送到了寄宿学校。

      朋友当时特开心地跟我说:“从小就得让她多锻炼锻炼,别以后上大学床单都不会铺,那多不好啊?”

      于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就把女儿送进了寄宿学校。

      然而,想的总是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

      还没过一年,朋友就发现女儿好像出了什么问题。

      以前总是笑嘻嘻地,就像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一样,天天在耳边叫“妈妈长,妈妈短”的。

      现在倒好了,回家一句话都不吭声,就知道躲在自己房间里不出门。

      朋友有时候想进门探个究竟,却发现女儿根本就不理睬她。

      无论问什么,都是那句“嗯,没事,挺好的。”

      无论说什么,都是那句“嗯,知道了。”

      曾经的贴心小棉袄一下子就没有了!

      这可把朋友的心深深地“扎”到了。

      “我的女儿怎么变得冷冰冰的了?”朋友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跟我抱怨道。

      寄宿非但没有把女儿变成“全能优秀”,反而变成了“沉默寡言”。

      有的家长总觉得,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学校,孩子能够快速成长。

      但是真的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抚养责任吗?

      曾经在补习班门口无数次听到家长们这么说:

      “工作太忙了,根本没空去管孩子,想着就把她送到学校去算了。”

      “就是,想着学校也有老师管,自己都不用操一点心儿的!”

      “让姥姥姥爷管总是觉得不省心,”

      这类话不绝而缕地传入到了我的耳朵里。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进入寄宿式学校,表面上为的是孩子好,实际上却是推卸了做父母的责任,害了孩子。

      著名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女士就明确地反对寄宿制,她认为如果父母和孩子隔断开了就能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的话,那么孤儿院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然而实际上在孤儿院的长大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较重的心理问题,比如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这都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

      想想家里的孩子在寄宿式学校里面,成绩下降了只能自己哭,跟同学相处出现问题时,也不敢找老师,只能默默忍着。

      长此以往,不出心理问题才怪!

      我想起自己家的小侄已经上了三年的寄宿学校了,马上就面临中考。

      然而成绩却是吊车尾,天天打架惹事儿,愁的家里不要不要的。

      我不止一次地问嫂子:“孩子不是在寄宿学校吗?按理说学校应该管的很严啊。”

      嫂子一听我这么说,满脸愁云地跟我说:“唉,别说了,人家寄宿的那么多孩子,老师哪能一个一个的都照顾到啊?”

      “那你们当初的意思就是当’甩手掌柜’?一点都不管的?”我惊讶地问了一下。

      嫂子这时候没有吭声了。

      对于孩子来说,初中阶段的三年是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孩子的身心都会发生许多的变化。

      敏感、焦虑、困惑、好奇都会交织在这个时期里,他们需要父母在身边给予一定的指导。

      然而一旦父母离席,没有提供相应的帮助,孩子多半都会走弯道上!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还记得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新闻。

      有个孩子给自己常年在外出差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名字叫做《我的生活里缺少母爱》。

      “自从母亲开了公司,我的母爱就像做索道一样飞快地降了下来,她每天都工作到七八点钟,有时候到九点多才回家,我就像鲁迅先生写的一样,只能看见高高的四角天空。我现在就想让母亲陪我一天,哪怕是一直坐着也好。”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只要工作好了,赚足够多的钱,让我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的好。

      孩子真正想要的却是家长的陪伴。

      上文中我们谈到的尹建莉老师的,她也曾经将自己的女儿送进过寄宿制学校,后来她发现,三年的寄宿生活,给自己的女儿留下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排毒”需要很多年。

      为此,每次聊到这三年生活的时候,她都觉得内疚万分。

      相反,我有个同学家的女儿,从小到大一直都没有在过寄宿制学校,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去上学。

      “你怎么不让你孩子去住校啊?”我问道。

      “我为什么要让我的孩子去住校啊?”她反过来问我。

      “住校可能……不用这么奔波啊……”我支支吾吾地说道。

      “我倒是宁愿让她在路上多奔波一段,因为孩子去了寄宿,她出现了任何问题,需要我的陪伴的时候,我都无法在她身边。

      所以她成长的过程是缺失了妈妈的角色的。

      想想我作为她的妈妈,不能跟她一起分享她的喜怒哀乐,那该是多悲哀的事情啊!”这位妈妈说道。

      对于十八线的小城市来说,一辈子能跟孩子共处最多的时间就集中在上大学之前了,而这段时间里,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的时间。

      如果这段时光错过了,以后就真的来不及弥补了。

      所以说,父母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家永远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围绕锅台转,孩子帮妈妈往锅底添把火,光明中,母子合做好一顿饭,是教育;

      全家人围坐一桌吃饭,父母主动给爷爷奶奶夹菜,孩子看在眼里,“桃李不言”,这是教育;

      孩子裤子破了褂子纽扣掉了,妈妈收拾完家务后给孩子补好订上,孩子在做作业中感激地等待,这是教育;

      冬天里,孩子睡妈妈焐好的热被窝,孩子帮妈妈倒去洗脚水……等,这些是教育。

      这一切,是一天给学生上十几节“文化”课(寄宿学校,一般都是上下午7节正课,早上中午晚上至少5节自习,音体美道德手工制作等“人生修养”课大部分只是在“课程表”上上)的学校能完成的吗?

      有这6种情况,不要去住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位家长都有义务和责任全面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根据学生个人性格和习惯,为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初中学校,而不是只看几个干巴巴的升学率数据。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初中是孩子青春叛逆期的开始。也就是说,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了,他自己已经不认为自己是个小屁孩儿了。

      还需要考虑到的是,如果说大部分75后80后家长还能辅导孩子的小学功课,那么面对初中九门课程,绝大多数家长已经无法辅导了。

      最后,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初中的作业更多了,毕竟要学习至少七门课。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不可偏听偏信。

      那么,在我心中,哪些情况下,最好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初中呢?

      1、高知家庭的孩子

      如果父亲或者母亲毕业于名牌大学,那辅导孩子初中功课还是绰绰绰绰有余的。

      这样的家庭,不说大富大贵,小康之上应该没多大问题,这样家庭的孩子,底子肯定也差不了。

      那么,如果让孩子走读,家长完全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甚至为孩子开小灶加加课。

      比如,家长要是英语好,完全不用跟着学校发的教材走,孩子要是跟得上,不如直接自己教孩子赖世雄的课程,超前学习,岂不美哉?

      家长要是爱好历史,直接和孩子一起看各种通史,岂不比刷题更好?家长要是文笔不错,还可以手把手教孩子写作,何必让孩子随大流上那枯燥死板的作文课呢?

      2、酷爱读书的孩子

      要说对高中母校的看法,衡中学子们可能意见不一,有褒有贬。

      但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我们都很遗憾,高中三年没有机会大量读书,这一点确实严重影响了大学学习。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寄宿制模式,基本上剥夺了孩子大量阅读的可能性。

      一本中等厚度的书认真看,最多两晚上四五个小时就读完了。寄宿制学校少则两周,多则一个月回家一次,你总不能每次带好几本书去学校吧?

      更何况,有几所寄宿制学校,允许孩子们在晚自习的时候看课外书呢?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巴不得孩子们不要看所谓的“闲书”,最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刷题中。

      这实际上是揠苗助长,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多少在高考作文考场上妙笔生花的学子,其文笔功底都来自于上初中时读的课外书;

      多少高中政史地三科优秀的孩子,是因为很多知识在初中读书时已经接触了,对其他人来说是知识,对这批人来说是常识;又有多少孩子高中学竞赛,是因为初中时自学了相关课程,或者读了某位科学家的传记?

      所以,听我一句劝,酷爱读书的孩子,不要去寄宿制学校刷题。中考和高考只是漫漫人生的一站地,而少时读过的书,书中接触的人和事,将会构成你青春乃至整个人生的基底。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些人看似砍柴多,实际上是因为砍柴时间长,而不是效率高,更不是刀好。

      有了锋利的宝刀,想什么时候砍就什么时候砍,想砍到几十岁就砍到几十岁,想砍多少柴就能砍到多少柴。

      当然了,如果孩子不爱读书,只爱玩王者荣耀,还是去寄宿制学校冷静一下吧。

      3、学习习惯好、自制力强、主动性强的孩子

      每次我一提自己初中五点起床,总会有人非常吃惊,其实这根本不算啥,比我当年更自律、更勤奋的人有的是。

      寄宿制学校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营造浓郁的竞争和学习氛围。可是,既然自家孩子学习主动性强,学习习惯又好,完全不用老师逼着赶着学,去寄宿制学校又有多大意义呢?

      更何况,在寄宿制学校,你可能不得不随大流执行计划——而在家,你完全可以自主安排。

      你想预习明天的功课也行,你想预习下个月的课程也可以。你想学课本知识可以,你想学奥赛知识也可以,你想看大学专业课课本都行。

      你将不必拘泥于学校课程,可以去上个奥数班,参加个英语竞赛。

      而在寄宿制学校,制定计划的自由性就大为削弱,对于这部分主动性强的学霸来说,确实颇有几分“陪太子读书”的意味。

      4、独立性不强的的孩子

      到了寄宿制初中,离开了父母,也许有一些同学会感到不适应。这确实不能怪孩子,因为别说是初中生,哪怕是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可能都需要长时间的适应。

      之前比较黏父母的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后只能十几天见父母一面,心里难受是正常的,想家也是正常的。

      你想啊,大禹这样的神话人物路过家门也会看两眼,更别说稚气未脱的初一新生了。之前,在学校里遇到了再大的委屈,都可以扑到爸爸妈妈怀里倾诉。

      如今,别说倾诉,打个电话还得掐好点争分夺秒说完话,确实有的孩子会不适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青春期内,孩子会遭遇到更多的情绪波动和成长烦恼。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特别是面对面交谈,就显得格外重要。

      很明显,在这方面,寄宿制学校远远不如走读制学校。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能否适应寄宿学校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个短期的夏令营,学习性质也好,旅游性质也罢,看看孩子能否自然适应远离父母的环境。

      有人要问了,你总说孩子可能不适应,我看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也挺适应的啊,不闹不哭啊。

      我的回答是,你看那些犯人进入监狱后,刚开始也茶饭不思睡不着觉,后来也适应坐牢生活,你接受这种过程的“适应”吗?

      5、身体不太好的孩子

      这方面好理解。可能出于各方面原因,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总有一些孩子体质稍微差了些,或者略微有些倒霉,和病魔对视了一眼。那么,我建议,以防万一,还是把孩子留在身边吧,安全第一,健康第一。

      6、想着重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孩子

      这一点也好说。想在正常课业之外,再学点艺术的,或者学学某项体育活动的,自然还是要走读,因为寄宿制学校不会为你一个人开设专业课程,除非是专门的寄宿制艺术学校或者体育学校。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去读寄宿制初中呢?

      排除上面六种情况,如果经济上没有压力,孩子本人愿意,父母也想培养孩子坚韧不拔性格,而且学校升学情况还不错,那么我非常推荐去尝试一下寄宿制初中。

      反之,符合上述六个条件任意一点,我个人都不建议去读寄宿制初中。

      洋洋洒洒三千字,算是谈尽了我对“寄宿制初中”的看法。

      其实,敏锐的人可以从字里行间里,读出我对初中学习的总体态度和看法。希望全天下的小学生,都能顺利就读真正适合自己的初中,享受风华正茂的青春。

      延伸阅读:

      长沙小升初家长反思:孩子没能成牛娃的3点原因

      2019小升初家长给2020家长的建议:回看小升初,感觉没想的那么难

      家长经验:进了名初才终于明白,它根本无法保障孩子

      长沙小学升初中衔接主要目的是什么?思维/自学/学习习惯

      外地生到长沙读初中有利有弊!附外地回长生考试须知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