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长沙资深教师分享:如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家长朋友很关心各种学校的选择,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平时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很着急,毕竟如何选择学校只是“结果”,但如何提高孩子“会学习”的能力,才是我们纠结的本质原因。今天我们聊聊如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主要有着四点:一、构建逻辑;二、回忆一本书;三、方法论;四、帮助孩子的练习方式。
家长朋友很关心各种学校的选择,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平时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很着急,毕竟如何选择学校只是“结果”,但如何提高孩子“会学习”的能力,才是我们纠结的本质原因。那么,今天我们聊聊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
为什么我们要先来说这两样呢?因为这两样很重要,我们在生活中大概率会遇到两种人,其中一种是成年人,你跟TA说,我们要去做A事情,TA表示明白了,然后拿回了一个跟你预期完全不一样的B结果(此场景多见于同事 )。另外一种呢是学生,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读完题后,并不明白出题人想要考什么,胡答一气;或者某篇文章某个电影,读完了之后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读完了就是读完了。
这些情况,本质都是这个人理解能力比较差。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这个能力呢?
首先明确一个事实,锻炼理解能力的前提是阅读,如果信息输入出现问题,怎么也谈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其次,要跟孩子明确一个概念,阅读是有逻辑的,要按逻辑去搞这件事(语文学科的逻辑性其实很强),所谓的“理解能力”就是从阅读等信息输入过程中提取信息逻辑的这么一个过程。说白了,就是你想搞懂别人说了啥,你得知道别人是怎么思考这个事的。
阅读到在这的朋友可以干这么一个事,请回想一下,最近你读的一本书或者看的一部电影,它讲了什么内容,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请回想20秒再向下阅读。
好了,回想一下,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脑子里想的是:这本书/电影,先说了XX,然后讲了XX,最后说了XX,总体来说,这本书告诉我们的XXX。
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一个概括——提取逻辑——总结中心的过程,同理,我们在培养孩子时,也应该这么做。
只有整理好逻辑,才能帮助我们去理解,概括、梳理逻辑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毕竟,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肯定不是信马由缰,写哪算哪,对吧。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概括并提取逻辑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
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连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具体方法:
1)找出这篇文章主要人物。
2)分析出主要人物最主要的行为(行为一般为动词)。
3)分析主要人物主要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4)概括的故事情节看是否体现了中心思想。
比如说:“守株待兔”的故事,农夫最主要的行为是他不耕地了,就在树旁等待撞死的兔子,
他的这一行为原因“他曾经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的结果是“他的地荒芜了,他还被别人耻笑”,
这些串联在一起就是“我个农夫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不耕地了,就在树旁等待撞死的兔子,他
的地荒芜了,他还被别人耻笑。”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
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
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
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
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
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
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那么,如何简单点帮助孩子?怎么具体操作?
如果各位家长朋友已经看懂了上面的方法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办法日渐训练,帮助孩子去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
比如,可以跟孩子一块做三件事:
①一起看一部电影,引导孩子按步骤口述剧情,电影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最后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口述,说得出来的东西才经过思考!
②一起阅读文章读物,在读的时候,读完一句一段,刻意让孩子停一下,来说一说这个部分讲的是什么,最后,把概括出来的段意让孩子在脑子里连成一个小短文,复述一遍,只有能复述出来,才证明读懂了。
③可以刻意每天引导孩子说一说身边发生的事,在孩子表达时,可以刻意规定逻辑,按逻辑顺序发表看法。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家长朋友很关心各种学校的选择,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平时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很着急,毕竟如何选择学校只是“结果”,但如何提高孩子“会学习”的能力,才是我们纠结的本质原因。今天我们聊聊如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主要有着四点:一、构建逻辑;二、回忆一本书;三、方法论;四、帮助孩子的练习方式。
家长朋友很关心各种学校的选择,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平时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很着急,毕竟如何选择学校只是“结果”,但如何提高孩子“会学习”的能力,才是我们纠结的本质原因。那么,今天我们聊聊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
为什么我们要先来说这两样呢?因为这两样很重要,我们在生活中大概率会遇到两种人,其中一种是成年人,你跟TA说,我们要去做A事情,TA表示明白了,然后拿回了一个跟你预期完全不一样的B结果(此场景多见于同事 )。另外一种呢是学生,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读完题后,并不明白出题人想要考什么,胡答一气;或者某篇文章某个电影,读完了之后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读完了就是读完了。
这些情况,本质都是这个人理解能力比较差。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这个能力呢?
首先明确一个事实,锻炼理解能力的前提是阅读,如果信息输入出现问题,怎么也谈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其次,要跟孩子明确一个概念,阅读是有逻辑的,要按逻辑去搞这件事(语文学科的逻辑性其实很强),所谓的“理解能力”就是从阅读等信息输入过程中提取信息逻辑的这么一个过程。说白了,就是你想搞懂别人说了啥,你得知道别人是怎么思考这个事的。
阅读到在这的朋友可以干这么一个事,请回想一下,最近你读的一本书或者看的一部电影,它讲了什么内容,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请回想20秒再向下阅读。
好了,回想一下,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脑子里想的是:这本书/电影,先说了XX,然后讲了XX,最后说了XX,总体来说,这本书告诉我们的XXX。
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一个概括——提取逻辑——总结中心的过程,同理,我们在培养孩子时,也应该这么做。
只有整理好逻辑,才能帮助我们去理解,概括、梳理逻辑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毕竟,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肯定不是信马由缰,写哪算哪,对吧。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概括并提取逻辑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
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连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具体方法:
1)找出这篇文章主要人物。
2)分析出主要人物最主要的行为(行为一般为动词)。
3)分析主要人物主要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4)概括的故事情节看是否体现了中心思想。
比如说:“守株待兔”的故事,农夫最主要的行为是他不耕地了,就在树旁等待撞死的兔子,
他的这一行为原因“他曾经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的结果是“他的地荒芜了,他还被别人耻笑”,
这些串联在一起就是“我个农夫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不耕地了,就在树旁等待撞死的兔子,他
的地荒芜了,他还被别人耻笑。”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
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
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
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
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
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
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那么,如何简单点帮助孩子?怎么具体操作?
如果各位家长朋友已经看懂了上面的方法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办法日渐训练,帮助孩子去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逻辑。
比如,可以跟孩子一块做三件事:
①一起看一部电影,引导孩子按步骤口述剧情,电影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最后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口述,说得出来的东西才经过思考!
②一起阅读文章读物,在读的时候,读完一句一段,刻意让孩子停一下,来说一说这个部分讲的是什么,最后,把概括出来的段意让孩子在脑子里连成一个小短文,复述一遍,只有能复述出来,才证明读懂了。
③可以刻意每天引导孩子说一说身边发生的事,在孩子表达时,可以刻意规定逻辑,按逻辑顺序发表看法。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