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长沙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宋词诗句介绍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1.C
解析:B项山水田园和D项边塞战争是诗歌流派,题目中问的是词派,不符合题目要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句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是宋代的豪放词代表人物,因而C选项是正确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李煜、晏殊、柳永。
2.B
解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兄弟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志趣相投。苏轼早年曾与子由有过“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的约定。可惜的是事不随人愿,当时的苏轼因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相左,所以自求外调知密州,离开家人。这一夜正好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赏着明月,苏轼喝着酒,不由想起了远隔千里的弟弟。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该词的序言里面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就是弟弟苏辙,明确说出自己是在怀念弟弟的。
3.B
解析: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即是说月亮黄昏已经升起来了,那就应该是满月了,在这首欧阳修的诗中是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描写元宵夜情侣们相会的词句成为千古绝唱。原文如下: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4.A
解析:
出自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指暮春时节。也形容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写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1.C
解析:B项山水田园和D项边塞战争是诗歌流派,题目中问的是词派,不符合题目要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句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是宋代的豪放词代表人物,因而C选项是正确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李煜、晏殊、柳永。
2.B
解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兄弟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志趣相投。苏轼早年曾与子由有过“功成身退,夜雨对床”的约定。可惜的是事不随人愿,当时的苏轼因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政见相左,所以自求外调知密州,离开家人。这一夜正好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赏着明月,苏轼喝着酒,不由想起了远隔千里的弟弟。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该词的序言里面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就是弟弟苏辙,明确说出自己是在怀念弟弟的。
3.B
解析: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即是说月亮黄昏已经升起来了,那就应该是满月了,在这首欧阳修的诗中是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描写元宵夜情侣们相会的词句成为千古绝唱。原文如下: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4.A
解析:
出自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指暮春时节。也形容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写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红颜易老的感慨。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