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8长沙四年级语文知识点:古人如何起名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与现代人姓+名的简单命名相比,在古籍中出现的人物,有纯以姓称的,有姓名并用的,有舍名用字的,有单论别号的,种种用法可谓繁复。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古诗文,但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分不清古人的字、号以及相关的称呼,本篇整理了一篇有关古人如何起名的相关内容,分享给学生进行学习和提高,加深对于古人名字的理解和记忆。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所区别。母系氏族公社的初期开始,每个族群就都采用一种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族群徽号(即图腾),借以区分不同的族群,而姓也就相伴产生。例如,杨姓的来源之一,就与羊图腾有关。“姓”字从女从生,同一姓者有共同的女性祖先,通过姓可以辨明血缘,同姓不可通婚。我国最初从女而成的原姓有姬、姜、姚、姒等等。
由于人口不断的增殖,一个族群到了一定的时候总会发生分解,这些新立的族群,也采用一种图腾或居住地作为自己的名称。就成为姓衍生的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姓与氏成为父系氏族部落的标记。而进入阶级社会后,姓别血缘,氏别贵贱,只有贵族男子才有资格称氏。
氏的命名,有依据诸侯受封国名的,例如虞氏、夏氏等;有依据职官的,例如司马氏、司空氏等;有依据居住地的,例如东郭氏、柳下氏等。姓与生俱来,一个人的姓基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氏的作用却在表明个人地位身份,所以氏常常发生变化,甚至变化还非常频繁。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之中旧贵族逐渐没落,贵族专有的“氏”之存在也变的没有必要,姓氏逐渐混同。两汉时期,姓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与现在通用的姓相仿了。但由于历史上有帝王赐姓、避讳、归附等事,改姓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名与姓连,用以区分不同的个体。上古时期的命名法则较为朴素,多用干支入名,如盘庚、太甲、少甲等。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命名法也越发复杂,有因事起名,有因愿起名等,不一而足。
字是男女成年之后才取的,与名互相表里,因此又称表字。字常常与名相关,例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字义相近;陆羽字鸿渐,取于《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晁补之,字无咎。意为补过而无咎;朱熹字元晦,“熹”与“晦”为反义。有的古人还有“小字”也就是乳名,例如曹操小字阿瞒等。
从古人的名字中也能看出家族行辈,例如伯夷叔齐,伯为兄,叔为弟。例如苏轼、苏辙,名中共用“车”字偏旁,字子瞻、子由,以“子”字。
号是人的别称,士大夫尤其是文人常常有自己的别号,例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宋代以后,取号的风气更为盛行。与父母长辈所起的名、字不同,号多为使用者本人所起,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别号,也能够反映出其思想的变化。
在用法上,名一般用于自己对外的谦称,或上称下名,长称幼名。尊称他人则取用字、号。对于国主和自己父母尊长的名字,不仅不能称,而且还要避讳。
此外,尊称他人,不仅可以称字号,也可以用籍贯、官爵来代称。例如孔融被称为孔北海,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等。
古人名字称呼,虽然礼节颇多,但只要理清来源,也并不难记忆。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与现代人姓+名的简单命名相比,在古籍中出现的人物,有纯以姓称的,有姓名并用的,有舍名用字的,有单论别号的,种种用法可谓繁复。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古诗文,但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分不清古人的字、号以及相关的称呼,本篇整理了一篇有关古人如何起名的相关内容,分享给学生进行学习和提高,加深对于古人名字的理解和记忆。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所区别。母系氏族公社的初期开始,每个族群就都采用一种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族群徽号(即图腾),借以区分不同的族群,而姓也就相伴产生。例如,杨姓的来源之一,就与羊图腾有关。“姓”字从女从生,同一姓者有共同的女性祖先,通过姓可以辨明血缘,同姓不可通婚。我国最初从女而成的原姓有姬、姜、姚、姒等等。
由于人口不断的增殖,一个族群到了一定的时候总会发生分解,这些新立的族群,也采用一种图腾或居住地作为自己的名称。就成为姓衍生的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姓与氏成为父系氏族部落的标记。而进入阶级社会后,姓别血缘,氏别贵贱,只有贵族男子才有资格称氏。
氏的命名,有依据诸侯受封国名的,例如虞氏、夏氏等;有依据职官的,例如司马氏、司空氏等;有依据居住地的,例如东郭氏、柳下氏等。姓与生俱来,一个人的姓基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氏的作用却在表明个人地位身份,所以氏常常发生变化,甚至变化还非常频繁。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之中旧贵族逐渐没落,贵族专有的“氏”之存在也变的没有必要,姓氏逐渐混同。两汉时期,姓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与现在通用的姓相仿了。但由于历史上有帝王赐姓、避讳、归附等事,改姓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名与姓连,用以区分不同的个体。上古时期的命名法则较为朴素,多用干支入名,如盘庚、太甲、少甲等。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命名法也越发复杂,有因事起名,有因愿起名等,不一而足。
字是男女成年之后才取的,与名互相表里,因此又称表字。字常常与名相关,例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字义相近;陆羽字鸿渐,取于《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晁补之,字无咎。意为补过而无咎;朱熹字元晦,“熹”与“晦”为反义。有的古人还有“小字”也就是乳名,例如曹操小字阿瞒等。
从古人的名字中也能看出家族行辈,例如伯夷叔齐,伯为兄,叔为弟。例如苏轼、苏辙,名中共用“车”字偏旁,字子瞻、子由,以“子”字。
号是人的别称,士大夫尤其是文人常常有自己的别号,例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宋代以后,取号的风气更为盛行。与父母长辈所起的名、字不同,号多为使用者本人所起,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别号,也能够反映出其思想的变化。
在用法上,名一般用于自己对外的谦称,或上称下名,长称幼名。尊称他人则取用字、号。对于国主和自己父母尊长的名字,不仅不能称,而且还要避讳。
此外,尊称他人,不仅可以称字号,也可以用籍贯、官爵来代称。例如孔融被称为孔北海,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等。
古人名字称呼,虽然礼节颇多,但只要理清来源,也并不难记忆。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