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中科院大数据:这6种家庭的孩子最容易成为学霸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曾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的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分别进行了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无形的隐性因素,比如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家庭文化娱乐行为等,会间接作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自主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学业水平上表现更优异。
很多家长往往以为,学校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挤破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
不过,很多家长机关算尽,也没有想到,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与其大费周折让孩子择个好学校,不如从身边做起,给孩子办个好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那些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正能量多的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优秀。
各位家长,从你做起,从家庭做起,给孩子在家里就办个“好学校”。
1
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
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
数据显示:“会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占39.11%,而子女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19.90%。”
面对教育分歧:父母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76.10%,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选择比例仅为11.98%。
在民主、友好的家庭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信任感被学生内化为学习潜力和动力,运用于学习的自我管理中,继而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
2
父母情绪越正向
家人间的情绪理解与反馈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家庭成员间对情绪的理解和反馈越好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
数据显示:当父母情绪不好时,“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最高,为74.12%;
而冷漠、疏离的家庭中,如“不如不说,说了更闹心”和“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12.48%和5.41%。
父母的消极心境会投射并传染子女,尤其对较为敏感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的情绪不一致,则孩子的心理调适就比较困难。久而久之会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学习效果。
本次调查还发现:家庭结构对小学生学业水平有显著影响。
离异和再婚家庭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大大降低;而在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单亲和再婚家庭又占了相对较高比例。
3
父母经常读书看报
数据显示:“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
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27.43%)、“朋友聚会、打牌娱乐”(24.90%)等家庭。
调查还发现,学业水平较高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也相对更多。由此看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型”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学业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4
家人共进晚餐
小学生学业水平与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密切相关,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越高,小学生成绩优秀的比例也越高。
数据显示:选择“从不”、“偶尔”和“经常”组织家庭娱乐活动的家庭,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比例分别为17.74%、27.35%和39.19%。
进一步对每周家庭成员共进晚餐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和“每周2-3次”家人共进晚餐的比例均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
有意思的是,“爸爸经常和孩子做的事”对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
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爸爸能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智力游戏(如下棋,迷宫、数字猜谜等)”的占比最高,为58.23%,其他选项依次为:
“打闹玩耍”(56.54%)
“一起运动”(48.42%)
“一起聊天谈心”(41.14%)
“一起尝试新事物”(40.83%)
“一起修理东西”(22.65%)
“讨论军事、科技、政治、历史等话题”(18.86%)
“共同保守一个秘密”(13.9%)
5
会管理零花钱的孩子
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
数据显示:当问及小学生“兴趣班是怎么选的”,能表达自己喜好愿望、独立做出选择的小学生(“我自己选的”)和能与父母商讨听取父母意见的小学生(“父母和我商量的”),成绩优秀的比例相对“同学上,我也上”、“父母决定的”的比例高两倍;
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随自主管理零花钱能力的提高,其学业优秀的比例也直线上升。
53.30%学业水平较优秀的学生会将零花钱“攒起来,有计划地花”,比成绩较差的小学生高17.97%;
相反,随心所欲,给多少花多少的学生中,成绩较差的为13.91%,学业水平较优秀的仅为3.12%。
6
孩子是否做家务
自理能力强的小学生学习能力也强。当问及“孩子分内的事情总让您帮忙,您会怎么办”时,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最高为43.11%,“有求必应”的比例最低为2.12%。
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数据显示: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曾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的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分别进行了家庭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无形的隐性因素,比如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家庭文化娱乐行为等,会间接作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自主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学业水平上表现更优异。
很多家长往往以为,学校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挤破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个好学校。
不过,很多家长机关算尽,也没有想到,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与其大费周折让孩子择个好学校,不如从身边做起,给孩子办个好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四省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那些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正能量多的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优秀。
各位家长,从你做起,从家庭做起,给孩子在家里就办个“好学校”。
1
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
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
数据显示:“会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占39.11%,而子女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19.90%。”
面对教育分歧:父母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76.10%,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选择比例仅为11.98%。
在民主、友好的家庭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信任感被学生内化为学习潜力和动力,运用于学习的自我管理中,继而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
2
父母情绪越正向
家人间的情绪理解与反馈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家庭成员间对情绪的理解和反馈越好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
数据显示:当父母情绪不好时,“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最高,为74.12%;
而冷漠、疏离的家庭中,如“不如不说,说了更闹心”和“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12.48%和5.41%。
父母的消极心境会投射并传染子女,尤其对较为敏感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的情绪不一致,则孩子的心理调适就比较困难。久而久之会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学习效果。
本次调查还发现:家庭结构对小学生学业水平有显著影响。
离异和再婚家庭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大大降低;而在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单亲和再婚家庭又占了相对较高比例。
3
父母经常读书看报
数据显示:“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
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27.43%)、“朋友聚会、打牌娱乐”(24.90%)等家庭。
调查还发现,学业水平较高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也相对更多。由此看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型”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学业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4
家人共进晚餐
小学生学业水平与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密切相关,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越高,小学生成绩优秀的比例也越高。
数据显示:选择“从不”、“偶尔”和“经常”组织家庭娱乐活动的家庭,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比例分别为17.74%、27.35%和39.19%。
进一步对每周家庭成员共进晚餐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和“每周2-3次”家人共进晚餐的比例均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
有意思的是,“爸爸经常和孩子做的事”对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
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爸爸能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智力游戏(如下棋,迷宫、数字猜谜等)”的占比最高,为58.23%,其他选项依次为:
“打闹玩耍”(56.54%)
“一起运动”(48.42%)
“一起聊天谈心”(41.14%)
“一起尝试新事物”(40.83%)
“一起修理东西”(22.65%)
“讨论军事、科技、政治、历史等话题”(18.86%)
“共同保守一个秘密”(13.9%)
5
会管理零花钱的孩子
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
数据显示:当问及小学生“兴趣班是怎么选的”,能表达自己喜好愿望、独立做出选择的小学生(“我自己选的”)和能与父母商讨听取父母意见的小学生(“父母和我商量的”),成绩优秀的比例相对“同学上,我也上”、“父母决定的”的比例高两倍;
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随自主管理零花钱能力的提高,其学业优秀的比例也直线上升。
53.30%学业水平较优秀的学生会将零花钱“攒起来,有计划地花”,比成绩较差的小学生高17.97%;
相反,随心所欲,给多少花多少的学生中,成绩较差的为13.91%,学业水平较优秀的仅为3.12%。
6
孩子是否做家务
自理能力强的小学生学习能力也强。当问及“孩子分内的事情总让您帮忙,您会怎么办”时,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最高为43.11%,“有求必应”的比例最低为2.12%。
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数据显示: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两者相差悬殊。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