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高中选文还是选理?湖南2021届新高考选科数据出炉!(附选科建议)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该不该让爷爷奶奶带孩子?隔代教育为何总是费力不讨好

2018-10-29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终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隔代教育费力不讨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祖父母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如果仅从祖父母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从疼爱到溺爱,从处处迁就到包办代替,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容易助长孩子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恪守老经验,缺乏新知识,育儿观念相对滞后,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言行,容易使孩子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甚至养成孤僻自卑不合群的性格。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

  2011年11月24日下午,南京鼓楼区一小学门口。

  “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怄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气得我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抹了半天眼泪。不过,气归气,我还得偷偷从门缝里看孩子怎么倒水的,万一烫着了怎么办?”

  和宋奶奶一样“怄气”的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也一个样,力没少出,却往往不落好。”说到隔代教育,几位等着接孙子、孙女放学的爷爷、奶奶一起围了过来。

  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经慢慢超过亲子教育,然而,隔代教育却往往费力不讨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得老人们既费力而又讨好呢?

  调查显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两头不落好”不容回避

  在南京的一些幼儿园、小学门口,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老年人。偶尔看到一两张年轻的面孔,一询问多半是家中的保姆。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隔代教育现象在我国之所以这么普遍,既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历史原因,也有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现实必然,还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城市和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在为尽可能赚更多的钱而奋力打拼。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再一方面,祖父母对儿女的关心和对孙辈的喜爱,也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另一个原因。

  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殷飞对本刊记者说,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时间充裕、生活规律、耐心十足,老人带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由于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的缘故,已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不像父母对孩子那样“急功近利”,有利于为孩子提供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

  但是,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越来越多,费力不讨好的事例俯拾即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不讨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孙辈的教育效果“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二是对儿女“不讨好”,祖父母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儿女的“有苦难言”,甚至“口不择言”。

  南京鼓楼区某幼儿园门口。冯奶奶:我们家孙女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看她年纪太小,早晨自己吃饭太慢,就喂给她吃,这样省时间,不然就要迟到了。现在倒好,这个冤家不喂不吃饭。为这个,她妈妈也怪我们,说“就是你们惯坏的!”唉,我们不也是为了孩子嘛!

  南京鼓楼区某小学门口。秦奶奶:“我孙子上二年级。儿子、媳妇忙,把带孙子的事全扔给了我们。我们也尽力了,但孙子的成绩一般,儿子、媳妇不高兴。有次考试语文考了92,没有考到一百分,孩子妈妈就教训他,当着我们的面拿教科书往小孩头上打哎!我们就跟她吵起来了。小孩的头能打吗?打伤了怎么办?”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原因何在呢?

  专家观点:传统“育儿经”未必管用,观念滞后事与愿违

  就隔代教育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认为,隔代教育费力不讨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祖父母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如果仅从祖父母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疼爱到溺爱,从处处迁就到包办代替,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容易助长孩子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隔代亲”是天理人伦,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也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给孩子做“专利菜”,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

  戴女士的儿子辰辰两岁时,婆婆退休搬来同住,本来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时出现些小摩擦。比如:午饭戴女士做了红焖大虾,说好一人两只,婆婆一句“我不爱吃”,硬是把自己的一份夹到孙儿碗里。以前辰辰喝水一点儿不费劲,一杯凉开水几口就喝了。婆婆可好,又放糖又放果汁,辰辰再看见白开水就摇头。还有,辰辰本来自己已会穿鞋袜,婆婆非要包办代替,搞得辰辰自理功能全退化了。戴女士对自己的婆婆真有点头疼了,这样下去儿子还不被她宠坏了?

  恪守老经验,缺乏新知识,育儿观念相对滞后,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多或少会有差别。他们总是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言行,容易使孩子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甚至养成孤僻自卑不合群的性格。贝贝一生下来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地上班,她是在爷爷奶奶的膝下长大的。布娃娃是她的小伙伴,半导体里的儿歌、音乐是她的老师,而跟着爷爷奶奶上街则是她认识社会的基本活动。爷爷奶奶已经很老了,走路蹒跚。所以贝贝学龄前更多的时间就是呆在家里自己玩,直到上学她才真正迈出了家门。现在贝贝即将大学毕业了,但身上还是留着很深的隔代养育的痕迹:文静、不善言谈、不喜欢运动、缺少独生子女的天真活泼,下了课就回家,校园里见不到她的身影。这种孤僻的性格不能不与她最初的生长环境有关。

  权威建议:加强沟通更新观念扬长避短科学育儿

  刘燕芳,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副校长,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她对隔代教育现象一直给予关注。她认为,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状况,需要年轻父母和祖辈们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克服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中的优势。刘燕芳给广大老人们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自己的心态。抚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时候孩子想要自己做些事情,但是老年人就会说“我不放心”。比如有一件事,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可能不太适应,就开始哭闹,老人一看就以“不放心”为理由赖在幼儿园里不走,抱着哄孩子。这样做幼儿园的老师也很不满意,因为在老人的庇护下老师的权威性就没有了,孩子变得不听老师的话,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孩子进入幼儿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老人的“不放心”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老人们要明白,不是我孤单需要孩子,而是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更新自己的育儿观念。现在与老人当年的时代不同,不是说付出的越多就越能带好孩子。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是错的,带的越多可能对孩子不利的影响越大。老人们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三、祖辈和父母要多进行协调沟通,统一认识。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子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时间充裕有耐心,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去料理孩子的饮食,但父母要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沟通教育要在孩子不在场时进行,如果当着孩子的面你争我论,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好。

  五、事情做多了也不要抱怨。有些老人经常把带孩子的辛苦一箩筐倒出来,向年轻父母吐苦水,这样反而会加深年轻父母与老人的矛盾,这也是出现“费力不讨好”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怀着感激的心,觉得孩子能够填补自己孤单的生活,这样才能与年轻父母更和谐地相处。一旦经常抱怨,不但把所有的付出都抹杀,还会导致与年轻父母之间的矛盾升级。多做事少抱怨才能化解家庭矛盾。

  六、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学习教育孩子的技巧。

  ①不要包办代替。要放手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老人说,我为孩子做这些,我已经很对得起他了。其实这不是“对得起”的问题,正确的方式是教会他面对困难处理事情的能力。

  ②不要有求必应。教育孩子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孩子稍微一哭,老人就忙不迭地答应他无理的要求,这样就容易给孩子造成只要哭闹就能如愿的印象,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老人们要铭记,不能答应的坚决不答应。为什么孩子不向长辈要月亮呢?因为我们会明确地告诉他那个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要设定一个标准,对于孩子的要求一旦触及这个原则,就要明确地告之不可以。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和延迟满足。因为这么来之不易,他们得到的时候会更加珍惜、更加快乐。

  ③不要一味地付出,给孩子提供关心你的机会。老人觉得,我付出多一些,孩子就少做一点。假如给孩子提供关心你的机会,比如捶捶背揉揉肩,他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老人和家长可以故意示弱,有些事情不去做而让孩子自己做。有的家长平时不让孩子锻炼,等到孩子出错的时候又指责他,这样是不利于孩子进步的。平时让他多锻炼,多夸奖他,让他体会付出后的成就感,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隔代家长”带孩子的10项提醒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6、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7、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8、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9、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0、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延伸阅读:

  孩子自卑怎么办?8个方法解决孩子自卑问题!

  影响孩子成长的10种不良行为

  写给焦虑的父母: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吗?好家长造就好孩子吗?

  想要亲子关系好?18条亲子秘诀请收好!

  如何从小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

  • 相关推荐
  • 免费申请学习规划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升学那些事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05067667号-32 | 京ICP证060601号| 京网文(2016)5762-75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790号

    Copyright ©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媒体平台资质审核电话:010-60908000-8941

    咨询 微博 课程 校区 建议
    新东方网>长沙新东方学校>小学>产品资讯>学习规划>正文
    该不该让爷爷奶奶带孩子?隔代教育为何总是费力不讨好
    2018-10-29 来源: 网络整理 作者: 长晓终

    找资料、找老师、找方法?

    即刻定制你的学习方法!

    我要定制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隔代教育费力不讨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祖父母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如果仅从祖父母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从疼爱到溺爱,从处处迁就到包办代替,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容易助长孩子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恪守老经验,缺乏新知识,育儿观念相对滞后,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言行,容易使孩子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甚至养成孤僻自卑不合群的性格。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

      2011年11月24日下午,南京鼓楼区一小学门口。

      “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怄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气得我把自己关到房间里抹了半天眼泪。不过,气归气,我还得偷偷从门缝里看孩子怎么倒水的,万一烫着了怎么办?”

      和宋奶奶一样“怄气”的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也一个样,力没少出,却往往不落好。”说到隔代教育,几位等着接孙子、孙女放学的爷爷、奶奶一起围了过来。

      看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现在,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经慢慢超过亲子教育,然而,隔代教育却往往费力不讨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得老人们既费力而又讨好呢?

      调查显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两头不落好”不容回避

      在南京的一些幼儿园、小学门口,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老年人。偶尔看到一两张年轻的面孔,一询问多半是家中的保姆。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隔代教育现象在我国之所以这么普遍,既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历史原因,也有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现实必然,还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城市和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在为尽可能赚更多的钱而奋力打拼。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再一方面,祖父母对儿女的关心和对孙辈的喜爱,也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另一个原因。

      隔代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殷飞对本刊记者说,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时间充裕、生活规律、耐心十足,老人带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由于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的缘故,已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不像父母对孩子那样“急功近利”,有利于为孩子提供愉快、宽松的成长环境。

      但是,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越来越多,费力不讨好的事例俯拾即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不讨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孙辈的教育效果“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二是对儿女“不讨好”,祖父母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儿女的“有苦难言”,甚至“口不择言”。

      南京鼓楼区某幼儿园门口。冯奶奶:我们家孙女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看她年纪太小,早晨自己吃饭太慢,就喂给她吃,这样省时间,不然就要迟到了。现在倒好,这个冤家不喂不吃饭。为这个,她妈妈也怪我们,说“就是你们惯坏的!”唉,我们不也是为了孩子嘛!

      南京鼓楼区某小学门口。秦奶奶:“我孙子上二年级。儿子、媳妇忙,把带孙子的事全扔给了我们。我们也尽力了,但孙子的成绩一般,儿子、媳妇不高兴。有次考试语文考了92,没有考到一百分,孩子妈妈就教训他,当着我们的面拿教科书往小孩头上打哎!我们就跟她吵起来了。小孩的头能打吗?打伤了怎么办?”

      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原因何在呢?

      专家观点:传统“育儿经”未必管用,观念滞后事与愿违

      就隔代教育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专家认为,隔代教育费力不讨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祖父母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如果仅从祖父母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疼爱到溺爱,从处处迁就到包办代替,这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容易助长孩子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隔代亲”是天理人伦,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万一有差错闪失,对不起儿女,也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给孩子做“专利菜”,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

      戴女士的儿子辰辰两岁时,婆婆退休搬来同住,本来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时出现些小摩擦。比如:午饭戴女士做了红焖大虾,说好一人两只,婆婆一句“我不爱吃”,硬是把自己的一份夹到孙儿碗里。以前辰辰喝水一点儿不费劲,一杯凉开水几口就喝了。婆婆可好,又放糖又放果汁,辰辰再看见白开水就摇头。还有,辰辰本来自己已会穿鞋袜,婆婆非要包办代替,搞得辰辰自理功能全退化了。戴女士对自己的婆婆真有点头疼了,这样下去儿子还不被她宠坏了?

      恪守老经验,缺乏新知识,育儿观念相对滞后,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多或少会有差别。他们总是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蚁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兰花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言行,容易使孩子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甚至养成孤僻自卑不合群的性格。贝贝一生下来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地上班,她是在爷爷奶奶的膝下长大的。布娃娃是她的小伙伴,半导体里的儿歌、音乐是她的老师,而跟着爷爷奶奶上街则是她认识社会的基本活动。爷爷奶奶已经很老了,走路蹒跚。所以贝贝学龄前更多的时间就是呆在家里自己玩,直到上学她才真正迈出了家门。现在贝贝即将大学毕业了,但身上还是留着很深的隔代养育的痕迹:文静、不善言谈、不喜欢运动、缺少独生子女的天真活泼,下了课就回家,校园里见不到她的身影。这种孤僻的性格不能不与她最初的生长环境有关。

      权威建议:加强沟通更新观念扬长避短科学育儿

      刘燕芳,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副校长,省级语文骨干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她对隔代教育现象一直给予关注。她认为,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的状况,需要年轻父母和祖辈们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扬长避短,克服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中的优势。刘燕芳给广大老人们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自己的心态。抚养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时候孩子想要自己做些事情,但是老年人就会说“我不放心”。比如有一件事,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可能不太适应,就开始哭闹,老人一看就以“不放心”为理由赖在幼儿园里不走,抱着哄孩子。这样做幼儿园的老师也很不满意,因为在老人的庇护下老师的权威性就没有了,孩子变得不听老师的话,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孩子进入幼儿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老人的“不放心”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老人们要明白,不是我孤单需要孩子,而是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更新自己的育儿观念。现在与老人当年的时代不同,不是说付出的越多就越能带好孩子。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是错的,带的越多可能对孩子不利的影响越大。老人们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三、祖辈和父母要多进行协调沟通,统一认识。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子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时间充裕有耐心,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去料理孩子的饮食,但父母要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沟通教育要在孩子不在场时进行,如果当着孩子的面你争我论,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好。

      五、事情做多了也不要抱怨。有些老人经常把带孩子的辛苦一箩筐倒出来,向年轻父母吐苦水,这样反而会加深年轻父母与老人的矛盾,这也是出现“费力不讨好”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怀着感激的心,觉得孩子能够填补自己孤单的生活,这样才能与年轻父母更和谐地相处。一旦经常抱怨,不但把所有的付出都抹杀,还会导致与年轻父母之间的矛盾升级。多做事少抱怨才能化解家庭矛盾。

      六、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学习教育孩子的技巧。

      ①不要包办代替。要放手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老人说,我为孩子做这些,我已经很对得起他了。其实这不是“对得起”的问题,正确的方式是教会他面对困难处理事情的能力。

      ②不要有求必应。教育孩子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孩子稍微一哭,老人就忙不迭地答应他无理的要求,这样就容易给孩子造成只要哭闹就能如愿的印象,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老人们要铭记,不能答应的坚决不答应。为什么孩子不向长辈要月亮呢?因为我们会明确地告诉他那个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要设定一个标准,对于孩子的要求一旦触及这个原则,就要明确地告之不可以。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和延迟满足。因为这么来之不易,他们得到的时候会更加珍惜、更加快乐。

      ③不要一味地付出,给孩子提供关心你的机会。老人觉得,我付出多一些,孩子就少做一点。假如给孩子提供关心你的机会,比如捶捶背揉揉肩,他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老人和家长可以故意示弱,有些事情不去做而让孩子自己做。有的家长平时不让孩子锻炼,等到孩子出错的时候又指责他,这样是不利于孩子进步的。平时让他多锻炼,多夸奖他,让他体会付出后的成就感,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隔代家长”带孩子的10项提醒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6、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7、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8、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9、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0、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延伸阅读:

      孩子自卑怎么办?8个方法解决孩子自卑问题!

      影响孩子成长的10种不良行为

      写给焦虑的父母: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吗?好家长造就好孩子吗?

      想要亲子关系好?18条亲子秘诀请收好!

      如何从小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

    展开本页剩余
    免费定制专属学习方案
    姓名
    电话
    年级
    我要定制

    高中工具箱

    学习资讯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语文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语文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高考语文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数学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二数学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英语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高二英语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高考英语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物理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高二物理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高考物理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班级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高二化学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高考化学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附近校区展示
    浏城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99号东成大厦
    0731-84885588
    东塘北教学区
    长沙市韶山北路438号杂技团4楼
    0731-84887360
    沁园春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南路金荣科技园M1组团B座五楼
    0731-84887325
    湘江世纪城教学区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福城路98号顺天黄金海岸酒店3楼
    0731-84887333
    雨花家园教学区
    长沙市万家丽仁和雨花家园38栋101房2楼
    0731-84887313
    长沙新东方官微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关注扫描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