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读学校?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对于普通人而言,要实现融入更高层的圈子,最有可能的就是名校深造这条路。名校,能帮你打造属于自己的黄金人脉圈,总而言之,一张文凭或许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多数情况下,能让你不至于跌落谷底。一个在名校里锻造了远见卓识、培养了学习能力、积聚了人脉资源的人,离成功更近一些。怕的不是你考不上名校,怕的是你看不起名校。
为什么你一定要进名校?
新学期开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一段演讲视频又在朋友圈火了。
奥巴马用“责任、勤奋、恒心”三个词,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这个复杂的哲学问题。
奥巴马说:“一个人的生活状况——长相、出身、经济条件、家庭氛围都不是他疏忽学业和态度恶劣的借口。”
其实,青春期的奥巴马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迷途叛逆少年”,逃课、酗酒、泡妞一样都没落下。
可是,最后一纸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改变了他的命运,直接打开了走向精英社会的大门。
从社会边缘的黑人小伙,到问鼎白宫的美国总统,哈佛大学起到的作用,超乎平常人的想象。
所以,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响一个人的高度的,是他在哪里接受教育。
就像黄金埋于沙土,多年过去,黯淡无光;但只要被置于光线十足的展示台上,就会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对于学生来说,名校就是那个珠光宝气的展示台。
我们不主张名校万能,名校里当然不是人人成功,但至少离得更近一点。
名校锻造人的眼界和格局
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讲了一个故事。
卖豆腐的老杨不愿让儿子上学,在他看来,人跟鸟一样,脑子越好使,翅膀就越硬,说飞就飞走了,怕豆腐坊拴不住他。
朋友老马来劝他:“过去的县令老胡知道吗?现在专打家具卖,别人卖五十,他卖七十,上次一张八仙桌,被人花一百二的高价买走了!”
其实一张八仙桌没啥,八仙桌加上县令,它就值钱了。这跟卖豆腐是一个道理,等儿子读了书,从县政府出来,再回头做豆腐,豆腐就成了老胡的八仙桌,值了大钱。
老杨一听,是这个理儿,赶紧把儿子送去读书,只不过让孩子读书并不是为了涨知识,还是为了卖豆腐。
对于老杨来说,卖豆腐就是天大的事儿,除此之外,他一概不懂,也不愿意懂。
这就决定了他这一生只能是坐井观天,眼光只围着豆腐摊转来转去,注定不会有大出息。
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的下限,但教育却决定着他所能达到的上限。
眼界有多宽,你的格局才会有多大。
《新东方精神》里写道:“你要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走到牛人当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间的距离。当你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时候,你才能成为真正的牛人。”
要成为牛人,你可以出身不好,但你努力的起点,一定要高于一般人才行。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起点”就是学校的选择。
毕业于名校的学子,一般来说,天花板来得更晚一些,这不是绝对的判断,却是个概率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本科在一个二类的政法院校读的英语专业,政法和英语的搭配,让人觉得很别扭。
朋友大学前两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混”过来的,除了应付考试,几乎没去过图书馆。
一切都在她大三时发生了转变。
有一次,朋友去了对外经贸大学,在那里,她被深深震撼了。
同样是英语专业,外经贸的老师所举的是上周《经济学人》的案例,外经贸的学长学姐动辄就是业余翻译界的大神。
原来换了院校,竟可以有如此天差地别的悬殊。
所以她一回来就备战考研,成了图书馆的“钉子户”,功夫不负苦心人,她考上了对外经贸,成了同学口中羡慕的对象。
眼界宽了,底气自然就足,底气足了,浑身就会发光。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锻造眼界和格局,那么名校教育,就是现实的不足与理想状态之间最短的距离。
名校学子,拼的是“终身学习力”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一些二三类大学里,图书馆常常空空如也,只有考试临近,才会出现一朝爆满的盛况,但在清华、北大、剑桥、哈佛这类世界级一流名校中,凌晨两三点,仍有人挑灯夜读,座无虚席。
这就是名校高于一般学校最明显的地方。
名校会让一个人充满危机感和上进心,在环境的影响下,主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为那些名校学子看到的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群人,当他们上升到一定的阶层和高度后,是决计不想掉下来的。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说:“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那些名校的学子,正因为见过最大最美的太阳,便无论如何也不愿沦为黑暗的奴隶,为了梦想奋斗,他们甘之如饴。
TED有一期演讲,主题是《不读书的人到底输在哪》,演讲者是剑桥毕业生。
演讲者一开始就说:“看一个人书橱里的书,你就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
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看的书几乎都是英国及周边的书籍,这让她意识到自己存在知识盲区。
于是,她独家定制了一个“高强度阅读世界”的计划,在剑桥图书馆里列出了足足196个国家的清单,尝试阅读每一个国家的书籍。
仅仅几年时间,她就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文学排外者”,变成了一个遍览世界群书的作家。
名校里最丰厚的资源,就是无数渴望探求世界的人和带你探求未知的书,有时候他们带着你走,有时候你跟着他们跑,慢慢你就发现,其中的益处和捷径多的不可思议。
闺蜜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合租的室友是清华大学的女博士,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房间虽然不大,但目之所及,全是各种类型的书籍,除了白天在大企业上班,晚上回来还给知名大号提供稿件,也算小有名气。
有句话说得好,若有诗书藏心底,岁月何曾败美人。
女博士并不是我们嘲笑的那般悲惨,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具有的气质与涵养,不是那些键盘侠所能理解。
更神奇的是那个女孩的老公,也是清华美院的博士,两人当初就是在图书馆相识,因为一张纸条成就了一段佳话。
刚刚两人贷款在北京买了一套房,房子虽不大,但装修得特别漂亮,整整一面墙都是她老公亲手画的,羡煞旁人。
当闺蜜对室友的幸福生活表示羡慕时,室友说道:“说到底,都要感谢缘分,感谢清华,如果我们不在清华,不爱泡图书馆,三观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不会是现在的结局。”
人总会不由自主地被环境影响,在名校到处都散发着一种好学乐学的气场,你自然也会近朱者赤,结交到与你志趣相投的人。
名校资源池,帮你打造黄金人脉圈
人们总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扎心的是有人就很幸运地出生在罗马,更扎心的是那些含着金汤匙生于罗马的人,比那些出身平凡的人要更努力。
很多人都以为,富二代的生活就是奢侈挥霍,名牌加身,跑车代步,时不时在豪华游轮上办个派对,他们不需要努力,光是父母的家产就能养他们一辈子。
但其实并不尽然,富二代虽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但同样具有来自精神上的压力,更感觉“输不起”。
纪录片《逐梦彼岸》里的小可是个富家千金,就读于全美顶尖私立学校,每年光学费就超过55000美金。
学校里每个同学都特别努力,为了不被落下,小可经常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有一次因为腰上坐不了椅子,一直跪在地上学习。
对于微博上给富二代贴的“挥霍、奢侈”的标签,小可很不赞同。
她说:“我见过太多条件好的人了,没有一个人是这样的,大家都是特别善良、特别好,更多都是在不停地,就是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高晓松出身“清华大院”,外公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两院院士,外婆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外舅公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舅舅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还是梁思成的学生。
高晓松说:“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而这些所谓的谁谁谁,都是中国某些领域的头把交椅。
可以说,高晓松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因而比同龄人更具自信和优越感,父母出身名校,旗鼓相当,交朋友更是强强联合,如此一来,后代的生长环境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见,好的大学能带给你接触更广泛圈子的机会。
这个社会拼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凭,更是实力和人脉,人脉广了,人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朋友的姐姐是常青藤毕业的海归,回国后却搞起了餐饮行业,家人却大失所望,觉得花了那么多钱供你读书,最后却当了个厨子,名校毕业有什么用,读书多年又有什么用。
但没多久,朋友的姐姐就利用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打工的经验,开起了自己的西餐厅,一家又一家。
先是请来法国米其林餐厅主厨掌勺,又接到上市公司高层聚会大单,后来连明星都来捧场。
为什么?因为都是校友。
这就是“圈子”的力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掌握人脉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快速打开缺口。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交往讲究相互赋能,今天你帮我增砖加瓦,明天我帮你强本固基。
可对于普通人而言,要实现融入更高层的圈子,最有可能的就是名校深造这条路。
名校,能帮你打造属于自己的黄金人脉圈,当你得到圈子的认可,旁人办事,需要绕十万八千里的圈子,而你要办事,可能只需要短短一句话。
总而言之,一张文凭或许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多数情况下,能让你不至于跌落谷底。
当然,名校出身并不是万能保险,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也大有人在,可是这不是我们看低名校的理由。
一个人的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所以即便你不是名校出身,也能完成逆袭。
可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在名校里锻造了远见卓识、培养了学习能力、积聚了人脉资源的人,离成功更近一些。
怕的不是你考不上名校,怕的是你看不起名校。
而那些口口声声说名校文凭没用的人,那些宣称“读书无用论”的人,要么一直站在金字塔顶端没下来过,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么就是一直站在谷底,够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我估计你不是前者,我希望你别当后者。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为什么一定要读学校?
2018-09-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长晓终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小学英语单词手册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对于普通人而言,要实现融入更高层的圈子,最有可能的就是名校深造这条路。名校,能帮你打造属于自己的黄金人脉圈,总而言之,一张文凭或许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多数情况下,能让你不至于跌落谷底。一个在名校里锻造了远见卓识、培养了学习能力、积聚了人脉资源的人,离成功更近一些。怕的不是你考不上名校,怕的是你看不起名校。
为什么你一定要进名校?
新学期开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一段演讲视频又在朋友圈火了。
奥巴马用“责任、勤奋、恒心”三个词,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这个复杂的哲学问题。
奥巴马说:“一个人的生活状况——长相、出身、经济条件、家庭氛围都不是他疏忽学业和态度恶劣的借口。”
其实,青春期的奥巴马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迷途叛逆少年”,逃课、酗酒、泡妞一样都没落下。
可是,最后一纸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改变了他的命运,直接打开了走向精英社会的大门。
从社会边缘的黑人小伙,到问鼎白宫的美国总统,哈佛大学起到的作用,超乎平常人的想象。
所以,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响一个人的高度的,是他在哪里接受教育。
就像黄金埋于沙土,多年过去,黯淡无光;但只要被置于光线十足的展示台上,就会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对于学生来说,名校就是那个珠光宝气的展示台。
我们不主张名校万能,名校里当然不是人人成功,但至少离得更近一点。
名校锻造人的眼界和格局
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讲了一个故事。
卖豆腐的老杨不愿让儿子上学,在他看来,人跟鸟一样,脑子越好使,翅膀就越硬,说飞就飞走了,怕豆腐坊拴不住他。
朋友老马来劝他:“过去的县令老胡知道吗?现在专打家具卖,别人卖五十,他卖七十,上次一张八仙桌,被人花一百二的高价买走了!”
其实一张八仙桌没啥,八仙桌加上县令,它就值钱了。这跟卖豆腐是一个道理,等儿子读了书,从县政府出来,再回头做豆腐,豆腐就成了老胡的八仙桌,值了大钱。
老杨一听,是这个理儿,赶紧把儿子送去读书,只不过让孩子读书并不是为了涨知识,还是为了卖豆腐。
对于老杨来说,卖豆腐就是天大的事儿,除此之外,他一概不懂,也不愿意懂。
这就决定了他这一生只能是坐井观天,眼光只围着豆腐摊转来转去,注定不会有大出息。
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的下限,但教育却决定着他所能达到的上限。
眼界有多宽,你的格局才会有多大。
《新东方精神》里写道:“你要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走到牛人当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间的距离。当你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时候,你才能成为真正的牛人。”
要成为牛人,你可以出身不好,但你努力的起点,一定要高于一般人才行。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起点”就是学校的选择。
毕业于名校的学子,一般来说,天花板来得更晚一些,这不是绝对的判断,却是个概率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本科在一个二类的政法院校读的英语专业,政法和英语的搭配,让人觉得很别扭。
朋友大学前两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混”过来的,除了应付考试,几乎没去过图书馆。
一切都在她大三时发生了转变。
有一次,朋友去了对外经贸大学,在那里,她被深深震撼了。
同样是英语专业,外经贸的老师所举的是上周《经济学人》的案例,外经贸的学长学姐动辄就是业余翻译界的大神。
原来换了院校,竟可以有如此天差地别的悬殊。
所以她一回来就备战考研,成了图书馆的“钉子户”,功夫不负苦心人,她考上了对外经贸,成了同学口中羡慕的对象。
眼界宽了,底气自然就足,底气足了,浑身就会发光。
如果说教育的目的,是锻造眼界和格局,那么名校教育,就是现实的不足与理想状态之间最短的距离。
名校学子,拼的是“终身学习力”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一些二三类大学里,图书馆常常空空如也,只有考试临近,才会出现一朝爆满的盛况,但在清华、北大、剑桥、哈佛这类世界级一流名校中,凌晨两三点,仍有人挑灯夜读,座无虚席。
这就是名校高于一般学校最明显的地方。
名校会让一个人充满危机感和上进心,在环境的影响下,主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为那些名校学子看到的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群人,当他们上升到一定的阶层和高度后,是决计不想掉下来的。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说:“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那些名校的学子,正因为见过最大最美的太阳,便无论如何也不愿沦为黑暗的奴隶,为了梦想奋斗,他们甘之如饴。
TED有一期演讲,主题是《不读书的人到底输在哪》,演讲者是剑桥毕业生。
演讲者一开始就说:“看一个人书橱里的书,你就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
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看的书几乎都是英国及周边的书籍,这让她意识到自己存在知识盲区。
于是,她独家定制了一个“高强度阅读世界”的计划,在剑桥图书馆里列出了足足196个国家的清单,尝试阅读每一个国家的书籍。
仅仅几年时间,她就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文学排外者”,变成了一个遍览世界群书的作家。
名校里最丰厚的资源,就是无数渴望探求世界的人和带你探求未知的书,有时候他们带着你走,有时候你跟着他们跑,慢慢你就发现,其中的益处和捷径多的不可思议。
闺蜜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合租的室友是清华大学的女博士,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房间虽然不大,但目之所及,全是各种类型的书籍,除了白天在大企业上班,晚上回来还给知名大号提供稿件,也算小有名气。
有句话说得好,若有诗书藏心底,岁月何曾败美人。
女博士并不是我们嘲笑的那般悲惨,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具有的气质与涵养,不是那些键盘侠所能理解。
更神奇的是那个女孩的老公,也是清华美院的博士,两人当初就是在图书馆相识,因为一张纸条成就了一段佳话。
刚刚两人贷款在北京买了一套房,房子虽不大,但装修得特别漂亮,整整一面墙都是她老公亲手画的,羡煞旁人。
当闺蜜对室友的幸福生活表示羡慕时,室友说道:“说到底,都要感谢缘分,感谢清华,如果我们不在清华,不爱泡图书馆,三观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不会是现在的结局。”
人总会不由自主地被环境影响,在名校到处都散发着一种好学乐学的气场,你自然也会近朱者赤,结交到与你志趣相投的人。
名校资源池,帮你打造黄金人脉圈
人们总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扎心的是有人就很幸运地出生在罗马,更扎心的是那些含着金汤匙生于罗马的人,比那些出身平凡的人要更努力。
很多人都以为,富二代的生活就是奢侈挥霍,名牌加身,跑车代步,时不时在豪华游轮上办个派对,他们不需要努力,光是父母的家产就能养他们一辈子。
但其实并不尽然,富二代虽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但同样具有来自精神上的压力,更感觉“输不起”。
纪录片《逐梦彼岸》里的小可是个富家千金,就读于全美顶尖私立学校,每年光学费就超过55000美金。
学校里每个同学都特别努力,为了不被落下,小可经常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有一次因为腰上坐不了椅子,一直跪在地上学习。
对于微博上给富二代贴的“挥霍、奢侈”的标签,小可很不赞同。
她说:“我见过太多条件好的人了,没有一个人是这样的,大家都是特别善良、特别好,更多都是在不停地,就是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高晓松出身“清华大院”,外公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两院院士,外婆是北京航空学院筹建者之一,外舅公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舅舅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还是梁思成的学生。
高晓松说:“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而这些所谓的谁谁谁,都是中国某些领域的头把交椅。
可以说,高晓松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因而比同龄人更具自信和优越感,父母出身名校,旗鼓相当,交朋友更是强强联合,如此一来,后代的生长环境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可见,好的大学能带给你接触更广泛圈子的机会。
这个社会拼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凭,更是实力和人脉,人脉广了,人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朋友的姐姐是常青藤毕业的海归,回国后却搞起了餐饮行业,家人却大失所望,觉得花了那么多钱供你读书,最后却当了个厨子,名校毕业有什么用,读书多年又有什么用。
但没多久,朋友的姐姐就利用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打工的经验,开起了自己的西餐厅,一家又一家。
先是请来法国米其林餐厅主厨掌勺,又接到上市公司高层聚会大单,后来连明星都来捧场。
为什么?因为都是校友。
这就是“圈子”的力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掌握人脉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快速打开缺口。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交往讲究相互赋能,今天你帮我增砖加瓦,明天我帮你强本固基。
可对于普通人而言,要实现融入更高层的圈子,最有可能的就是名校深造这条路。
名校,能帮你打造属于自己的黄金人脉圈,当你得到圈子的认可,旁人办事,需要绕十万八千里的圈子,而你要办事,可能只需要短短一句话。
总而言之,一张文凭或许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多数情况下,能让你不至于跌落谷底。
当然,名校出身并不是万能保险,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也大有人在,可是这不是我们看低名校的理由。
一个人的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时代发展的方向,所以即便你不是名校出身,也能完成逆袭。
可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在名校里锻造了远见卓识、培养了学习能力、积聚了人脉资源的人,离成功更近一些。
怕的不是你考不上名校,怕的是你看不起名校。
而那些口口声声说名校文凭没用的人,那些宣称“读书无用论”的人,要么一直站在金字塔顶端没下来过,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么就是一直站在谷底,够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我估计你不是前者,我希望你别当后者。
延伸阅读:
校区分布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