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开学礼”是怎样的?有什么仪式?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秋天归来开校门,一群孩子入学来。前人早有 “慎始”“善始”的教导,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开学的吗?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这些仪式你都知道是怎样的吗?我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教育也不例外。在古代,开学典礼远比现在要隆重,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在古代,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并且古代的开学时间也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古代的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全都是利用农闲时间开学。
而到了南北朝以后,开学时间相对统一,“春夏务农,冬季入学”成为主流。
当下,我们的新学期开学时,学生们都会穿上崭新的校服,背着崭新的书包,装着崭新的文具和课本,高高兴兴去上学。
可是在古代,开学典礼远比现在要隆重,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无论出身贵贱,若要开蒙入学,一定要行“入学礼”,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入学当天,学校会安排一系列隆重的开学仪式,只有礼毕之后才意味着正式成为学子。
普通家庭需先准备文房四宝,而富裕家庭则要丰富的多。
如《红楼梦》中,宝玉入学一段,他不仅带了文房四宝,还带了茶壶锅碗、手炉脚炉、坐垫毯子,以及四个陪读的小书童和几个年纪大的仆人。
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历经千年未改。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
古人的开学,是从“有仪式感”的一天开始~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行拜师礼
国人讲究尊师重教,因此入学祭拜先师,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
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
据《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
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论语·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而学费则没有定额,只要礼数尽到,根据家庭条件适当奉送即可,称为“贽见礼”。
若家中实在穷没钱交,物也可代。
据《学记》记载,古代寒门学子,入学若出不起银两,可用“茶”和“炭”代替。
净手净心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开笔礼
这是开学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
“朱砂开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
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着孩子从此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击鼓明智”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qiè),孙其业也”,意在通过击鼓声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
“描红开笔”就是学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往笔画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入学礼”完成后,才代表着学生已经正式拜在先生门下,开始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古代学生的入学仪式,代表着一种历史厚重感和仪式感,目的是教导每个学生都要去尊重知识、尊敬师长。这也是我们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一课!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古代的“开学礼”是怎样的?有什么仪式?
2018-09-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长晓终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小学英语单词手册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秋天归来开校门,一群孩子入学来。前人早有 “慎始”“善始”的教导,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开学的吗?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这些仪式你都知道是怎样的吗?我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教育也不例外。在古代,开学典礼远比现在要隆重,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在古代,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并且古代的开学时间也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古代的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全都是利用农闲时间开学。
而到了南北朝以后,开学时间相对统一,“春夏务农,冬季入学”成为主流。
当下,我们的新学期开学时,学生们都会穿上崭新的校服,背着崭新的书包,装着崭新的文具和课本,高高兴兴去上学。
可是在古代,开学典礼远比现在要隆重,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无论出身贵贱,若要开蒙入学,一定要行“入学礼”,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入学当天,学校会安排一系列隆重的开学仪式,只有礼毕之后才意味着正式成为学子。
普通家庭需先准备文房四宝,而富裕家庭则要丰富的多。
如《红楼梦》中,宝玉入学一段,他不仅带了文房四宝,还带了茶壶锅碗、手炉脚炉、坐垫毯子,以及四个陪读的小书童和几个年纪大的仆人。
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历经千年未改。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
古人的开学,是从“有仪式感”的一天开始~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行拜师礼
国人讲究尊师重教,因此入学祭拜先师,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
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
据《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
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论语·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而学费则没有定额,只要礼数尽到,根据家庭条件适当奉送即可,称为“贽见礼”。
若家中实在穷没钱交,物也可代。
据《学记》记载,古代寒门学子,入学若出不起银两,可用“茶”和“炭”代替。
净手净心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开笔礼
这是开学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
“朱砂开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
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着孩子从此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击鼓明智”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qiè),孙其业也”,意在通过击鼓声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
“描红开笔”就是学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往笔画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入学礼”完成后,才代表着学生已经正式拜在先生门下,开始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古代学生的入学仪式,代表着一种历史厚重感和仪式感,目的是教导每个学生都要去尊重知识、尊敬师长。这也是我们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一课!
延伸阅读:
校区分布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