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古代的“开学礼”是怎样的?有什么仪式?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秋天归来开校门,一群孩子入学来。前人早有 “慎始”“善始”的教导,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开学的吗?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这些仪式你都知道是怎样的吗?我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教育也不例外。在古代,开学典礼远比现在要隆重,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在古代,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并且古代的开学时间也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古代的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全都是利用农闲时间开学。
而到了南北朝以后,开学时间相对统一,“春夏务农,冬季入学”成为主流。
当下,我们的新学期开学时,学生们都会穿上崭新的校服,背着崭新的书包,装着崭新的文具和课本,高高兴兴去上学。
可是在古代,开学典礼远比现在要隆重,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无论出身贵贱,若要开蒙入学,一定要行“入学礼”,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入学当天,学校会安排一系列隆重的开学仪式,只有礼毕之后才意味着正式成为学子。
普通家庭需先准备文房四宝,而富裕家庭则要丰富的多。
如《红楼梦》中,宝玉入学一段,他不仅带了文房四宝,还带了茶壶锅碗、手炉脚炉、坐垫毯子,以及四个陪读的小书童和几个年纪大的仆人。
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历经千年未改。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
古人的开学,是从“有仪式感”的一天开始~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行拜师礼
国人讲究尊师重教,因此入学祭拜先师,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
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
据《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
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论语·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而学费则没有定额,只要礼数尽到,根据家庭条件适当奉送即可,称为“贽见礼”。
若家中实在穷没钱交,物也可代。
据《学记》记载,古代寒门学子,入学若出不起银两,可用“茶”和“炭”代替。
净手净心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开笔礼
这是开学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
“朱砂开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
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着孩子从此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击鼓明智”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qiè),孙其业也”,意在通过击鼓声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
“描红开笔”就是学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往笔画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入学礼”完成后,才代表着学生已经正式拜在先生门下,开始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古代学生的入学仪式,代表着一种历史厚重感和仪式感,目的是教导每个学生都要去尊重知识、尊敬师长。这也是我们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一课!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秋天归来开校门,一群孩子入学来。前人早有 “慎始”“善始”的教导,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开学的吗?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这些仪式你都知道是怎样的吗?我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教育也不例外。在古代,开学典礼远比现在要隆重,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在古代,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并且古代的开学时间也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古代的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全都是利用农闲时间开学。
而到了南北朝以后,开学时间相对统一,“春夏务农,冬季入学”成为主流。
当下,我们的新学期开学时,学生们都会穿上崭新的校服,背着崭新的书包,装着崭新的文具和课本,高高兴兴去上学。
可是在古代,开学典礼远比现在要隆重,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起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
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无论出身贵贱,若要开蒙入学,一定要行“入学礼”,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
入学当天,学校会安排一系列隆重的开学仪式,只有礼毕之后才意味着正式成为学子。
普通家庭需先准备文房四宝,而富裕家庭则要丰富的多。
如《红楼梦》中,宝玉入学一段,他不仅带了文房四宝,还带了茶壶锅碗、手炉脚炉、坐垫毯子,以及四个陪读的小书童和几个年纪大的仆人。
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历经千年未改。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开笔礼。
古人的开学,是从“有仪式感”的一天开始~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
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
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行拜师礼
国人讲究尊师重教,因此入学祭拜先师,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
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
据《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与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
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
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红豆:寓意红运高照;
红枣:寓意早早高中;
桂圆:寓意功德圆满;
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
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束脩,十脡脯也。”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论语·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而学费则没有定额,只要礼数尽到,根据家庭条件适当奉送即可,称为“贽见礼”。
若家中实在穷没钱交,物也可代。
据《学记》记载,古代寒门学子,入学若出不起银两,可用“茶”和“炭”代替。
净手净心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
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开笔礼
这是开学礼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等。
“朱砂开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
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着孩子从此开启智慧,目明心亮,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击鼓明智”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qiè),孙其业也”,意在通过击鼓声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
“描红开笔”就是学生在先生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往笔画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入学礼”完成后,才代表着学生已经正式拜在先生门下,开始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古代学生的入学仪式,代表着一种历史厚重感和仪式感,目的是教导每个学生都要去尊重知识、尊敬师长。这也是我们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一课!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