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四、具体使用
(一)、句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1)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13.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习作)
例13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2)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
14.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例14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3)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15.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例15“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
例16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句号在应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句号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相混而换用一个小圆点(·),位置仍在句尾一个字的右下方。
附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
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
作文断句莫忘掉。
(二)问号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例如:
1.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我的钩呢?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猫钓鱼》)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鱼姐姐,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
例1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发话人对事情不了解而向对方提问,要求回答。这是问号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询问别人是否答应自己的请求的问话。例4是见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没底,这才发出自问。
5.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册《养花》)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工作》)
这四个例句,都不是有疑而问。没有疑问还要提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所讲的内容。例5强调“这句简单的话”的作用──没有别的话比得上它了。例6强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是真理。例7强调日出“是伟大奇观”。例8强调“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这种“没有疑问而问”的句子叫反问句。
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这样的;用否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这样的。
9.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瓜秧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小学《语文》第十册《彩色的翅膀》)
10.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
例9和例10这两个句子是设问句,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话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达效果。例9是为了引出不结瓜的原因。例10是为了说明破坏了地球,人类则没有生存的地方。虽然开头是“有人会说”,其实是作者借“有人会说”来提问,引出要人们注意的内容。
11.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小学《语文》第十册《毛主席在花山》)
例11共有三个问句:第一句是设问句,虽然是问人,实际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说话内容而采取的设问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问句的形式回答:肯定军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有疑而问的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设问句,都是疑问的语气。所以都用问号。
问句往往带有疑问词,像“什么”“甚”“啥”“怎样”“谁”等。
也有不含疑问词的问句。如:
12.他已经走了?
13.潘光伟在给老师打水?
14.李明?
这三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便是肯定的句子。这类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只能靠问号来体现疑问语气。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例如:
15.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2016-08-02
来源:
作者:CSXDFMI
【专项资料,点击领取】
小学英语单词手册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四、具体使用
(一)、句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1)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13.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习作)
例13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2)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
14.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例14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3)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15.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例15“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
例16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句号在应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句号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相混而换用一个小圆点(·),位置仍在句尾一个字的右下方。
附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
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
作文断句莫忘掉。
(二)问号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例如:
1.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我的钩呢?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猫钓鱼》)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鱼姐姐,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
例1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发话人对事情不了解而向对方提问,要求回答。这是问号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询问别人是否答应自己的请求的问话。例4是见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没底,这才发出自问。
5.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册《养花》)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工作》)
这四个例句,都不是有疑而问。没有疑问还要提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所讲的内容。例5强调“这句简单的话”的作用──没有别的话比得上它了。例6强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是真理。例7强调日出“是伟大奇观”。例8强调“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这种“没有疑问而问”的句子叫反问句。
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这样的;用否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这样的。
9.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瓜秧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小学《语文》第十册《彩色的翅膀》)
10.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
例9和例10这两个句子是设问句,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话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达效果。例9是为了引出不结瓜的原因。例10是为了说明破坏了地球,人类则没有生存的地方。虽然开头是“有人会说”,其实是作者借“有人会说”来提问,引出要人们注意的内容。
11.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小学《语文》第十册《毛主席在花山》)
例11共有三个问句:第一句是设问句,虽然是问人,实际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说话内容而采取的设问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问句的形式回答:肯定军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有疑而问的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设问句,都是疑问的语气。所以都用问号。
问句往往带有疑问词,像“什么”“甚”“啥”“怎样”“谁”等。
也有不含疑问词的问句。如:
12.他已经走了?
13.潘光伟在给老师打水?
14.李明?
这三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便是肯定的句子。这类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只能靠问号来体现疑问语气。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例如:
15.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校区分布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1-2021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