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鉴赏宋词的基本方法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璀璨明珠。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而我们要想领略她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必须要真正读懂宋词、学会鉴赏宋词,如此才能找到“通幽曲径”,看到“禅房花木”。
一、知人论世,明晰背景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明朝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中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对于词的抒情性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性情、气质、阅历、修养等都无不直接影响到词的创作,了解了作者其人,就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反之,对其作品的理解往往就会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要“知人”又须“论其世”,“论其世”是知其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所谓“论世”即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世世环境,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受什么影响。
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前半生与其夫赵明诚过着美满幸福生活,所以词多涉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南渡后,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与所作,词风变为低回宛转,凄苦深沉。
如:李清照《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写了少女感春情思,表达她爱春惜春之情。
二、以意逆志,进入意境
正确的鉴赏方法是不胶柱鼓瑟,拘泥不化,而要设身处地去意会和感受作者在作品里所展现的意境。孟子的“以意逆志”法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1、感受诗的意境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例:宋祁的《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强调要从整个作品去把握诗意,是不是不能单独欣赏那些佳字佳句呢?当然不是,关键是首先要看整个作品如何,同时你所挑出的字句在整个作品中的确又是“片言居要”的,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绝不能“以文害辞,以辞害志”。
2、词人之语微以婉,不同言论直遂,鉴赏者须展开想象,并善于分析综合,将词的形象融成一片完整的意境。
词中比喻夸张,用典的手法运用很多,若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去理解,那就弄出笑话了。我们得始终抓住词中的艺术形象去理解,因为词人的“意”是寄寓在艺术形象这个“境”之中的,所以,只有抓住对形象的理解才能追寻到作者寄寓在词中的思想、感情、意趣 ,才能进入意境。各举一例来说明之。
例:贺铸《鹧鸪天》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梧桐半死比方自己失掉了老伴,头白鸳鸯比方自己。
张炎《词源•杂论》谈到秦观的词也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清代宋长白《柳亭诗活》卷十五更是十分清楚地指出:“诗有句断而意不断,一气连绵”。这些说法,既强调了诗歌创作要意脉流注,句断而意不断,同时也揭示了诗歌鉴赏之要妙。
“词眼”就是在作品中最能表现主旨,显得特别精彩警策的字词或句子。陆机《文赋》所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总的来说,一首词,它通过明与暗、隐与现、断与续的脉络体现出完整而联贯的意脉。
三、言此意彼,有意寄托
有些词表面是写景咏物,或写史怀古,实际另有深意,有的是感于时事,或感于自己身世遭遇,即有意寄托。
词家采取寄托手法写作的很多,清代常州词派诸老总结前人填词的经验,有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说法,并作为填词的要诀,可见词的寄托更为普遍。
词的寄托就整体而言,广义上说,是不出现本体的暗喻,言在此而意归于彼。
那么,哪类词有寄托呢?
1、凡是以古人古事为题材的咏史词、怀古词都是有寄托的,其意图都是借古喻今,以史见今。
如:王沂孙《齐乐天》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练裳暗近,记穿柳在凉,度荷分暝。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省?但隔水余晖,傍林残影。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本词借咏萤寄托宋亡之恨。
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怀念古人古事表现他力举北伐,收复祖国失地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咏物诗大都是有寄托的。一般地说,如果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咏物,常常是有寄托的。因为咏物拟人,势必就会把人的精神写进去,借物抒怀,寓有深意。
如:苏轼的《水龙吟•杨花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还有的词,在作品中透露出消息来,有的是插进一二句有寄托的话,暗示写景另有深意。如陈与义《虞美人》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有的是用典,从所用的典故中流露出后者的寄托。
如:邓剡的《唐多令》: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花,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3、婉转曲达,曲径通幽。“典故”反其意而用之。
如:辛弃疾《破阵子•为苑南伯寿》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掷地”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把刘邦送给他的玉杯扔在地上,用剑击碎,表示对项羽不杀刘邦的不满,后来愤而离去。“挂帆”句用春秋时越国谋臣范蠡在灭吴后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故事。若按上述步骤与方法去读词,则可明析其词义。理解其主旨。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璀璨明珠。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而我们要想领略她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必须要真正读懂宋词、学会鉴赏宋词,如此才能找到“通幽曲径”,看到“禅房花木”。
一、知人论世,明晰背景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明朝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中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对于词的抒情性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性情、气质、阅历、修养等都无不直接影响到词的创作,了解了作者其人,就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反之,对其作品的理解往往就会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要“知人”又须“论其世”,“论其世”是知其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所谓“论世”即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世世环境,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受什么影响。
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前半生与其夫赵明诚过着美满幸福生活,所以词多涉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南渡后,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与所作,词风变为低回宛转,凄苦深沉。
如:李清照《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写了少女感春情思,表达她爱春惜春之情。
二、以意逆志,进入意境
正确的鉴赏方法是不胶柱鼓瑟,拘泥不化,而要设身处地去意会和感受作者在作品里所展现的意境。孟子的“以意逆志”法所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1、感受诗的意境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例:宋祁的《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强调要从整个作品去把握诗意,是不是不能单独欣赏那些佳字佳句呢?当然不是,关键是首先要看整个作品如何,同时你所挑出的字句在整个作品中的确又是“片言居要”的,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绝不能“以文害辞,以辞害志”。
2、词人之语微以婉,不同言论直遂,鉴赏者须展开想象,并善于分析综合,将词的形象融成一片完整的意境。
词中比喻夸张,用典的手法运用很多,若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去理解,那就弄出笑话了。我们得始终抓住词中的艺术形象去理解,因为词人的“意”是寄寓在艺术形象这个“境”之中的,所以,只有抓住对形象的理解才能追寻到作者寄寓在词中的思想、感情、意趣 ,才能进入意境。各举一例来说明之。
例:贺铸《鹧鸪天》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梧桐半死比方自己失掉了老伴,头白鸳鸯比方自己。
张炎《词源•杂论》谈到秦观的词也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清代宋长白《柳亭诗活》卷十五更是十分清楚地指出:“诗有句断而意不断,一气连绵”。这些说法,既强调了诗歌创作要意脉流注,句断而意不断,同时也揭示了诗歌鉴赏之要妙。
“词眼”就是在作品中最能表现主旨,显得特别精彩警策的字词或句子。陆机《文赋》所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总的来说,一首词,它通过明与暗、隐与现、断与续的脉络体现出完整而联贯的意脉。
三、言此意彼,有意寄托
有些词表面是写景咏物,或写史怀古,实际另有深意,有的是感于时事,或感于自己身世遭遇,即有意寄托。
词家采取寄托手法写作的很多,清代常州词派诸老总结前人填词的经验,有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说法,并作为填词的要诀,可见词的寄托更为普遍。
词的寄托就整体而言,广义上说,是不出现本体的暗喻,言在此而意归于彼。
那么,哪类词有寄托呢?
1、凡是以古人古事为题材的咏史词、怀古词都是有寄托的,其意图都是借古喻今,以史见今。
如:王沂孙《齐乐天》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练裳暗近,记穿柳在凉,度荷分暝。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省?但隔水余晖,傍林残影。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本词借咏萤寄托宋亡之恨。
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怀念古人古事表现他力举北伐,收复祖国失地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
2、咏物诗大都是有寄托的。一般地说,如果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咏物,常常是有寄托的。因为咏物拟人,势必就会把人的精神写进去,借物抒怀,寓有深意。
如:苏轼的《水龙吟•杨花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还有的词,在作品中透露出消息来,有的是插进一二句有寄托的话,暗示写景另有深意。如陈与义《虞美人》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有的是用典,从所用的典故中流露出后者的寄托。
如:邓剡的《唐多令》: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花,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3、婉转曲达,曲径通幽。“典故”反其意而用之。
如:辛弃疾《破阵子•为苑南伯寿》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掷地”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把刘邦送给他的玉杯扔在地上,用剑击碎,表示对项羽不杀刘邦的不满,后来愤而离去。“挂帆”句用春秋时越国谋臣范蠡在灭吴后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的故事。若按上述步骤与方法去读词,则可明析其词义。理解其主旨。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