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年湖南素材:理性思维与民族自信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许多同学写议论文,往往在提出论点后,再举出两三个事例作为论据就算完事。这样的文章,说服力不强,很难使读者信服并接受。一篇好的议论文,光有观点、事例还不够,还要学会辩证分析。“辩证性”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只有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才有可能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十几年前,我们听过这样的说法:“日本从不生产一次性筷子,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而且这些筷子被回收,制成纸浆后再出口到中国。”由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砍伐树木造筷子是赚黑心钱,还把它和沙尘暴、森林覆盖率联系在一起。
事件的真相是: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来自经济林,经济林种下去就是为了砍掉的;这些树林只占了全国经济林的极小部分。无论谁进口谁的筷子都只是正常的商业活动。
而现在,据媒体报道,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地,且日本木材最大的买主是中国。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欣赏】
一根筷子究竟暴露多少问题?
十几年前,当我们听到关于中国一次性筷子的问题时,大多数人持有的都是抨击中国人的观点。然而十几年后,当事实浮出水面,再回想彼时的“慷然愤慨”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为什么这一面之词就轻而易举地蒙蔽了真相?
在我看来,由这小小的筷子而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值得我们深思和忧虑。
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难辨信息的真伪。当今社会,信息是爆炸性增长的,漫天飞舞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更为严肃的问题在于,有些言论被整理得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也十分具有蒙蔽性,而这些言论的发出者往往在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的走向,并因此带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这简单的一方面,并不足以使言论一边倒。那为什么一提到外国的某些意识形态时,国人总是一味美化呢?这就涉及第二个方面,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民族自信问题。
民族自信就像人的自信一样,是活得好、活得昂扬的基本元素。如果没有民族自信,我们的民族可以强大,却无法意气风发。悲哀如斯,我们的国人之中,总有一些人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对自己国家的好不屑一顾。“马桶盖事件”中,中国游客漂洋过海去日本,抢购所谓的质量好的马桶盖,回家拆开一看,却发现是“中国制造”,这着实给我们的“中国制造”扇了一耳光。更为可笑的是,一些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大肆吹捧“蓝色文明”优于“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时期存在的种种问题吹毛求疵,对中国的发展嗤之以鼻,动不动就批评国人鼠目寸光、素质低下。殊不知,这种看法正好暴露了自身认识的狭隘和局限。
回到事件本身来,有人一句话,就轻而易举让举国上下抨击中国国民素质低下;有人一句话,就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奸商的黑心;有人一句话,就可以让我们对国产品牌丧失信心。虽然我们得承认,我们有的地方的确做得不够好,但后来事实证明,我们并没有那么不堪。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民族自信力的缺失,让我们一次一次走向了偏激。
祖国百年坎坷命运直接导致了民族自信的缺乏和民族自卑心态的产生。自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在科技上的落后。在我们还为改进了纺织机、多生产了一匹布而兴奋时,西方工厂的机械纺织机早已隆隆作响;当清朝官吏坐着轿子在街上耀武扬威时,洋人却开着汽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当国人还陶醉于“八百里廷寄”的“高效”时,西方已经开始通过电报传递信息了……凡此种种,都让国人形成了定式思维——科技文明是西方的创造,在这个领域,我们永远要跟在人家的后面。于是,国民总觉得西方国家比我们强。这导致国人缺乏必要的自信,进而处于自卑状态。
无论我们的国家经历过什么样的屈辱,无论我们的心里承受过什么样的伤痛,崇洋媚外都不是一种健康的国民心态。没有自信,我们就不能真正地挺起腰杆。而摒弃崇洋媚外心态,要从重塑自信开始,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一根小小的筷子,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好、潜力最大、韧性最强的国家之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向好的基本面,正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所在。
【点评】
题目采用设问的方式发问,引人思考。如果考生的语言准确性不够,就很容易使文章离题万里。而作者抓住了材料中的核心意象——“筷子”,组织材料展开论述,发人深思。
立意准确。由一根筷子说到“民族自信”,切中要害,不蔓不枝。
善用对比,妙用诗词。中西对比,观点不言而喻;诗词点缀,为文章增添文化气息。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许多同学写议论文,往往在提出论点后,再举出两三个事例作为论据就算完事。这样的文章,说服力不强,很难使读者信服并接受。一篇好的议论文,光有观点、事例还不够,还要学会辩证分析。“辩证性”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只有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才有可能得出比较中肯的结论。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十几年前,我们听过这样的说法:“日本从不生产一次性筷子,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而且这些筷子被回收,制成纸浆后再出口到中国。”由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砍伐树木造筷子是赚黑心钱,还把它和沙尘暴、森林覆盖率联系在一起。
事件的真相是:一次性筷子的原料来自经济林,经济林种下去就是为了砍掉的;这些树林只占了全国经济林的极小部分。无论谁进口谁的筷子都只是正常的商业活动。
而现在,据媒体报道,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地,且日本木材最大的买主是中国。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欣赏】
一根筷子究竟暴露多少问题?
十几年前,当我们听到关于中国一次性筷子的问题时,大多数人持有的都是抨击中国人的观点。然而十几年后,当事实浮出水面,再回想彼时的“慷然愤慨”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为什么这一面之词就轻而易举地蒙蔽了真相?
在我看来,由这小小的筷子而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值得我们深思和忧虑。
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难辨信息的真伪。当今社会,信息是爆炸性增长的,漫天飞舞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更为严肃的问题在于,有些言论被整理得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也十分具有蒙蔽性,而这些言论的发出者往往在舆论制高点,引导舆论的走向,并因此带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这简单的一方面,并不足以使言论一边倒。那为什么一提到外国的某些意识形态时,国人总是一味美化呢?这就涉及第二个方面,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民族自信问题。
民族自信就像人的自信一样,是活得好、活得昂扬的基本元素。如果没有民族自信,我们的民族可以强大,却无法意气风发。悲哀如斯,我们的国人之中,总有一些人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对自己国家的好不屑一顾。“马桶盖事件”中,中国游客漂洋过海去日本,抢购所谓的质量好的马桶盖,回家拆开一看,却发现是“中国制造”,这着实给我们的“中国制造”扇了一耳光。更为可笑的是,一些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大肆吹捧“蓝色文明”优于“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时期存在的种种问题吹毛求疵,对中国的发展嗤之以鼻,动不动就批评国人鼠目寸光、素质低下。殊不知,这种看法正好暴露了自身认识的狭隘和局限。
回到事件本身来,有人一句话,就轻而易举让举国上下抨击中国国民素质低下;有人一句话,就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中国奸商的黑心;有人一句话,就可以让我们对国产品牌丧失信心。虽然我们得承认,我们有的地方的确做得不够好,但后来事实证明,我们并没有那么不堪。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民族自信力的缺失,让我们一次一次走向了偏激。
祖国百年坎坷命运直接导致了民族自信的缺乏和民族自卑心态的产生。自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在科技上的落后。在我们还为改进了纺织机、多生产了一匹布而兴奋时,西方工厂的机械纺织机早已隆隆作响;当清朝官吏坐着轿子在街上耀武扬威时,洋人却开着汽车风驰电掣般呼啸而过;当国人还陶醉于“八百里廷寄”的“高效”时,西方已经开始通过电报传递信息了……凡此种种,都让国人形成了定式思维——科技文明是西方的创造,在这个领域,我们永远要跟在人家的后面。于是,国民总觉得西方国家比我们强。这导致国人缺乏必要的自信,进而处于自卑状态。
无论我们的国家经历过什么样的屈辱,无论我们的心里承受过什么样的伤痛,崇洋媚外都不是一种健康的国民心态。没有自信,我们就不能真正地挺起腰杆。而摒弃崇洋媚外心态,要从重塑自信开始,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一根小小的筷子,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思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好、潜力最大、韧性最强的国家之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向好的基本面,正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所在。
【点评】
题目采用设问的方式发问,引人思考。如果考生的语言准确性不够,就很容易使文章离题万里。而作者抓住了材料中的核心意象——“筷子”,组织材料展开论述,发人深思。
立意准确。由一根筷子说到“民族自信”,切中要害,不蔓不枝。
善用对比,妙用诗词。中西对比,观点不言而喻;诗词点缀,为文章增添文化气息。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