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导读:2021湖南高考报名考生共57.49万人,除保送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师范生等考生外,实际考生近40.02万人,其中普通高考考生37.22万人(历史类考生16.58万人,占44.55%;物理类考生20.64万,占55.45%)。
一、单科选考分析
以下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届学生(刚刚结束高考的本届高三学生)的各科选考数据,从整体来看各省选科占比相对比较均衡,最受欢迎的科目是生物。
↑表格来源:自主选拔在线,非官方数据仅供参考
1、两个首选科目差距不大,偏文科人数较往年有所上涨
首先从首选的物理、历史两个科目来看,总体来说选考两科的比例很接近。而首选历史或物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偏文理程度,我们通过对比2019年其中六个省份的文科生占比情况(见下表)发现,大部分省份的偏文科比例都有所上涨。
说明:表中2019文科占比数据是基于2019年各省发布的一分一段表文理人数计算而来,艺术类考生暂未计入。
2、生物成热门,政治受冷落
为方便大家直观的看出各科目选考比例,我们将这届七省选考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生物的选考比例高居首位,紧接着就是物理和地理两门科目选考人数最多,其次就是历史、化学。而政治科目选考人数最少,这可能与政治这门学科背诵内容多、不容易拿高分的特性有关。
2019长沙中考:解读中考作文命题四大趋势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考大小作文仍然采用“二选一”的形式,小作文一篇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在同学聚会中描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游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一篇是实用文体写作,让学生结合给出的六福连环画,围绕“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的主题,拟写一段发言稿。大作文一篇是半命题作文“贵在真”,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一篇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写出发生在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大小作文的选择,不仅意味着题目的选择,也意味着为具有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广阔平台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具体而言,中考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践行。
描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游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特别贴近学生生活。每个人都拥有难忘的童年生活,小作文第一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聚焦童年快乐的“瞬间”——游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下棋、猜谜、折纸、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等游戏,都是中国传统的娱乐、体育活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
而大作文题目一给出的核心词“贵在真”更是强调了追求真、崇尚真,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作文题让学生在作答试题时不仅接触到体现核心价值观和获得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的试题素材,还让学生在作答试题时能够展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这样就起到了中考在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应有的作用,也才能引导课堂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落实教学重点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和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想象创新。
大作文第二个题目属于想象作文,不仅考查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把故事讲好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在与花草树木、飞鸟虫鱼、泉水山石对话、接触、交流中的想象,还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因为作文导语中有“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想象不仅要丰富,还要合理,不能信马由缰,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所以,这个符合初三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感性的题目,蕴含着思辨性。
突出情景设置,在语言实践中考查语用水平。
提供情景,搭建平台,凸显中考评价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更好地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直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坚持的路径。今年无论是小作文的聚会上回忆童年游戏的快乐,还是为主题班会写发言稿,又或是讲述森林王国中发生的故事,都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思考事物或现象背后的东西,凸显了中考评价在认识现实生活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对语文课堂教学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最好引领。
尝试学科整合,突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特点。
实现学科整合,是当下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2016年中考的作文题“奇妙的实验室”,在所给的导语中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今年小作文第二个题目既涉及到与当今热点的“一带一路”有关的题材,而且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张骞出使西域,是初中历史中西汉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但是这个史实是以连环画形式出现的,学生要想完成以“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为主题的发言稿,就必须读懂连环画的“图”与“图”下面的文字,体现了对学生理解、分析、提取和概括信息等阅读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
这道作文题,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完美融合,同时又突出了语文学科能力的考查。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扩大眼界,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之中。
延伸阅读:
更多一手课程报名优惠
请扫描关注
新东方长沙学校官方微信
升初名校真题
中考历年真题
一键扫描获取!!!
扫码关注“长沙升学那些事”公众号
带你了解更多升学信息
导读:中考大小作文仍然采用“二选一”的形式,小作文一篇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在同学聚会中描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游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一篇是实用文体写作,让学生结合给出的六福连环画,围绕“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的主题,拟写一段发言稿。大作文一篇是半命题作文“贵在真”,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一篇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写出发生在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大小作文的选择,不仅意味着题目的选择,也意味着为具有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广阔平台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具体而言,中考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践行。
描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游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特别贴近学生生活。每个人都拥有难忘的童年生活,小作文第一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聚焦童年快乐的“瞬间”——游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下棋、猜谜、折纸、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等游戏,都是中国传统的娱乐、体育活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
而大作文题目一给出的核心词“贵在真”更是强调了追求真、崇尚真,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作文题让学生在作答试题时不仅接触到体现核心价值观和获得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的试题素材,还让学生在作答试题时能够展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这样就起到了中考在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应有的作用,也才能引导课堂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落实教学重点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和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想象创新。
大作文第二个题目属于想象作文,不仅考查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把故事讲好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在与花草树木、飞鸟虫鱼、泉水山石对话、接触、交流中的想象,还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因为作文导语中有“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想象不仅要丰富,还要合理,不能信马由缰,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所以,这个符合初三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感性的题目,蕴含着思辨性。
突出情景设置,在语言实践中考查语用水平。
提供情景,搭建平台,凸显中考评价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更好地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直是近年来中考作文坚持的路径。今年无论是小作文的聚会上回忆童年游戏的快乐,还是为主题班会写发言稿,又或是讲述森林王国中发生的故事,都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思考事物或现象背后的东西,凸显了中考评价在认识现实生活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对语文课堂教学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最好引领。
尝试学科整合,突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特点。
实现学科整合,是当下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2016年中考的作文题“奇妙的实验室”,在所给的导语中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今年小作文第二个题目既涉及到与当今热点的“一带一路”有关的题材,而且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张骞出使西域,是初中历史中西汉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但是这个史实是以连环画形式出现的,学生要想完成以“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为主题的发言稿,就必须读懂连环画的“图”与“图”下面的文字,体现了对学生理解、分析、提取和概括信息等阅读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
这道作文题,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完美融合,同时又突出了语文学科能力的考查。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扩大眼界,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之中。
延伸阅读: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语文 | 理解高一语文知识重难点,制定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语文 | 夯实高一基础,理解实记高二知识点 | |
高考语文 | 高度总结高考语文重难点,梳理知识脉络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数学 | 讲解高一知识重难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
高二数学 | 高二典型试题知识详解,传授高二学习方法 | |
高考数学 | 提炼难题知识点,脉络知识梳理冲刺高考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英语 | 高一英语知识详解,传授高中英语学习方法 | |
高二英语 | 提炼归纳英语重难点,规划高二学习计划 | |
高考英语 | 深入渗透高中英语知识,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物理 | 重难点详解,培养高中物理学习素养 | |
高二物理 | 突破高二知识难点,独到中学生服务体系 | |
高考物理 | 主讲高考知识点及难题,梳理知识体系 |
班级名称 | 课程介绍 | 课程咨询 |
---|---|---|
高一化学 | 高一化学重难点详解,规划高中学习计划 | |
高二化学 | 典型例题及知识点解读,梳理学习脉络 | |
高考化学 | 巩固复习高中化学知识点,冲刺高考 |